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予以贝那普利、缬沙坦治疗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NE)、肾上腺素 (E)、血浆肾素 (PRA)、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 (ALD)、内皮素 (ET)活性变化 ,从而比较ACEI、ARB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部分神经内分泌激素的作用效果。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10 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予以贝那普利、缬沙坦治疗前、治疗 6个月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NE)、肾上腺素 (E)、血浆肾素 (PRA)、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 (ALD)、内皮素 (ET)的活性 结果 :贝那普利治疗后血浆NE、E、ET水平明显下降 ,血浆PAR、AngⅡ、ALD活性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缬沙坦治疗后血浆NE、E、ET、PAR、AngⅡ水平有显著下降 ,ALD活性无明显变化 (P <0 0 1)。结论 :贝那普利、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均可降低部分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活性 ;贝那普利、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医学者致力于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作用机理的研究,为中医药治疗CHF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 1 中医药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CHF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生物学上活性分子的过度表达有关,通常以神经内分泌系统和细胞因子的紊乱为主要变化,如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TⅡ)、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内皮素(ET)、心钠素(ANP)和α-肿瘤坏死因子(α-INF)等异常。心脏持续过度的肾上腺素能兴奋,通过局部和循环的儿茶酚胺导致显著的心肌病变。此后,左室功能更加恶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对由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endothelin,ET)功能的影响,探讨TP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分为4个组:空白对照组、AngⅡ(10-7mol/L)组、高浓度(50 mg/L)TP AngⅡ组、低浓度(25 mg/L)TP AngⅡ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ngⅡ及TP作用前及作用后0.5、6、24 h 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的ET含量.结果:(1) AngⅡ组培养上清的E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高浓度TP在作用6 h和24 h 后,ET含量较AngⅡ组显著下降(P<0.01);而低浓度TP在各作用时间点均较高浓度TP组及AngⅡ显著下降(P<0.01).结论:TP对AngⅡ所致血管内皮细胞分泌ET的功能具有抑制作用,提示TP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且低浓度TP的保护作用要强于高浓度T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与高血压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65例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设为病变组,85例健康人设为对照组,均于清晨空腹采血测定其血浆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含量。结果:EH患者血浆ET及AⅡ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两者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Ⅰ期EH患者血浆ET含量较正常人轻度升高(P>0.05),而AⅡ含量显著升高(P<0.01),Ⅱ、Ⅲ期高血压患者血浆ET和AⅡ含量均显著高于Ⅰ期患者(P<0.01)。结论:ET和AⅡ为高血压密切相关,且与高血压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洛地平逆转左室肥厚 (LVH)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 30例高血压病合并LVH患者 ,测定非洛地平治疗 (5~ 10mg ,1次 /d) 2 4周前后左室重量指数 (LVMI)、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及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 (ALD)、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去甲肾上腺素(NE)的水平。结果 非洛地平治疗后 ,LVMI减小 (P <0 0 1) ,ET降低 (P <0 0 5 ) ,NO、ISI升高 (P <0 0 1) ,而PRA、AngⅡ、ALD、及NE无显著变化。结论 非洛地平可以逆转高血压LVH ,其机制可能与非洛地平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而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无激活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1988年,日本学者Yanagisawa等首次从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上层清液中分离得到一族生物活性多肽,命名为内皮素(ET)。它具有强大的缩血管和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作用,其效价比血管紧张素Ⅱ、加压素、去甲肾上腺素均高一个数量级。它是一种内源性损伤因子,在心、脑、肺、肾和血管等多种疾病的发病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红参预防家兔高血压性视网膜动脉硬化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红参预防高血压性眼底动脉硬化的作用。方法 :采用红参影响相关血管活性物质在眼底血管的免疫组化表达。①制作家兔肾性高血压眼底模型 ;②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内皮素 (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细胞生长因子 (EGF)在眼底血管的含量变化 ;③利用图象分析仪对各种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高血压模型组ET1、ANGⅡ、EGF呈深褐色阳性反应 ,含量变化高于用药组。红参能够调节ET1、ANGⅡ、EGF的分泌和表达 ,对高血压性眼底动脉硬化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含量,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在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中的作用.方法:对CHD气虚血瘀证组112例、CHD非气虚血瘀证组108例、非CHD气虚血瘀证组110例和健康人对照组100名检测分析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NO、ET、AngⅡ等血管活性物质.结果:ET、Ang Ⅱ的异常程度均呈CHD气虚血瘀证组>CHD非气虚血瘀证>健康人对照组的趋势(P<0.05或P<0.01);而CHD气虚血瘀证组和非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NO、ET、AngⅡ等血管活性物质与CHD形成及病情变化密切相关,是CHD“气虚血瘀”病理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血浆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观察牛磺酸治疗对其的影响,结果发现,EH病人血浆ET和AⅡ显著增加(P<001),应用牛磺酸(3.0g/d)可显著降低平均动脉压和血浆ET和AⅡ,提示牛磺酸治疗EH机理与抑制ET和AⅡ合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20肽(PAMP)与缩血管活性物质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6例被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与急性心肌梗死组(AMI),对照组为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的患者,所有研究对象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PAM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内皮素(ET)含量.结果 对照组、SA组、UA组与AMI组PAMP血浆含量(ng/L)依次为5.55±0.97、9.25±2.95、13.07±1.29、15.52±4.60,冠心病患者PAMP血浆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ngⅡ与ET在UA组与AM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UA组与AMI组血浆PAMP水平与AngⅡ、ET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PAMP浓度增高,并且和缩血管物质AngⅡ、ET明显相关,可能与拮抗AngⅡ、ET的缩血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体质类型对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王氏体质分类标准对600例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进行体质分型,分析不同体质类型与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管紧张素Ⅱ(AgⅡ)水平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各体质组ET(高于健康组)、AgⅡ(高于健康组)、NO(低于于健康组)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体质组ET和AgⅡ水平高于气虚、阳虚及阴虚体质组。结论:不同体质类型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水平存在一定差异,瘀血质患者变化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和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择顽固性高血压和血压正常的血液透析患者各25例,高血压者在透析的基础上每月血液灌流2次,共8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降压药使用、血肾素活性(PRA)、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TⅡ)、甲状旁腺素(PTH)、醛固酮(Ald)等血管活性物质及血肌酐(Bcr)、磷(P)的变化。结果:血透患者无论有无高血压均存在高水平的PRA、ET、ATⅡ、PTH、Ald;其中ATⅡ、ET灌流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4个月后,灌流组Bcr、Ald、P、β2-MG、PTH、ET、AT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血压及降压药使用种类下降,P<0.05。对照组Bcr、Ald、ET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PRA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灌流组对血管活性物质的清除优于普通透析,有明显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钟平  路长东  岳磊 《安徽医学》2003,24(1):18-1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一氧化氮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2 0例健康对照组及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不同时段的血浆内皮素 (ET1)、血管紧张素Ⅱ (ATⅡ)、一氧化氮 (NO)的含量。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 2 4小时内ET1、ATⅡ 、NO均开始明显升高 ,第 3~ 4天仍维持于高水平 ,一周后开始下降 ,NO一周后下降至正常水平 ,ET1、ATⅡ二周后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其血浆ET1、ATⅡ 、NO均发生动态变化 ,并在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在降血压同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观察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尿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和α1微球蛋白的影响,以及肾脏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ET)的影响。结果氯沙坦可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减少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尿中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和α1微球蛋白的排出,降低肾组织局部醛固酮、ET的含量,但使局部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升高。结论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氯沙坦阻断AngⅡ的作用,降低肾组织局部醛固酮、E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近年研究证明血管内皮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活性肽参与体内代谢活动而被认为是一种“内分泌器官”,其中发现血管内皮素(ET)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血管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产生的血管紧张素Ⅱ(AⅡ),也同时参与体内代谢,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AⅡ和ET具有生物学协同作用,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和细胞增殖,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的变化。我科于1992年8月~1993年7月对20例住院的肺炎患儿进行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浆ET、AⅡ的含量变化、观察其变化与肺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方决明提取物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 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肾素活性(RA)、内皮素(ET)、心钠素(ANP)、醛固酮(ALD)等血压相关物质的含量。利尿实验测定尿量。结果 不同剂量的复方决明提取物均能降低SHR大鼠血浆的ANGⅡ含量和RA,但对ALD,ET,ANP及尿量均无影响。结论 复方决明提取物的降压作用与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有关,而与ALD,ET,ANP及尿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肥大心肌内皮素 (ET)的影响 ,探讨心肌肥大的发生机制。方法 :制作肾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以左心室与体重之比为心肌肥大指数、放免法测定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ET的变化。结果 :肾动脉狭窄术后 8周 ,心肌肥大指数显著升高 ,心肌AngⅡ与ET均显著升高 ,卡托普利使心肌肥大指数 ,心肌AngⅡ与ET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AngⅡ可能通过诱导ET分泌增加参与肾性高血压所致心肌肥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内皮素(ET)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有强烈收缩血管和促进细胞分裂、增殖的作用.热烫伤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发生变形和脱落,同时也刺激其大量合成和释放ET,致使血浆ET水平大幅升高.为探讨ET在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烫伤创面渗出液中ET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水泥使用术中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应激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例ASAI~Ⅱ级术中使用骨水泥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22例(A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42例(B组)。分别于入手术室后(T1),切皮后1min(T2),扩髓后1min(T3),术毕1min(T4)抽血测定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术中(T2~T3)两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与术前(T1)相比显著增高,其中B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和血清皮质醇明显低于A组,两组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无明显差异。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可明显减轻骨水泥使用术中的应激反应,且对循环影响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老年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部分神经激素-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啊。方法:50例老年缺血性心衰患者(心衰组)服用氯沙坦(50mg/d)1个月,采用放免法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gⅡ)、内皮素(ET)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心功能,并以30例健康老人为对照(对照组)。结果:心衰组治疗前PRA、AgⅡ、ET、TN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且ET、TNF水平与AgⅡ正相关(分别为0.430,0.417);治疗后PRA、AgⅡ水平明显上升,ET、TNF水平显著下降;左室短轴缩短率(FS),E峰速度(PEV),E/A比值亦明显改善。结论:AgⅡ、ET、TNF等神经激素-细胞因子参与了老年缺血性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氯沙坦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内皮细胞舒缩功能,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