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情况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2010年12月收集上报的902例ADR/ADE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及年龄,严重ADR的发生率,ADR/ADE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用药途径及诱发ADR/ADE的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02例ADR中,有447例(49.6%)是由抗菌药物引起的。其中阿奇霉素是引起ADR的最多的药物(占31.47%),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累及最多的是皮肤。药物-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能确定的有79%,撤药后恢复率达到95%。结论在我院的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是ADR发生的最常见的诱因,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注意监测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上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中心的报告特点,促进ADR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提高ADR报表质量。方法对我院的231例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报告人职业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的ADR较多(93.9%);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42.3%);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50.3%)。结论抗菌药物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2011年收集的96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ADR报告中,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4.79%(91例);其次是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69.97%(67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8.96%(47例)。结论给药途径、药物种类等因素均会影响ADR的发生,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及检测,减少注射剂的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328例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4年11月收到的32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涉及药物161种,对症处理260例,未进行特殊处理68例;痊愈283例,好转42例,死亡3例;抗感染药物引起ADR占44.13%,神经系统用药占9.46%,中药制剂占8.88%;ADR临床表现最多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55.26%.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审慎用药可降低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该院2010年收集到的17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2例ADR报告中,以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97.09%;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48.04%;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52.33%。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规范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上报的217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的ADR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多于女性;以中年组最多。药物共涉及17类97种,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比例最高69例(31.80%),其次为抗肿瘤药物60徽(27.65%)。β-内酰胺类药物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其次是喹诺酮类。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其次是口服。ADR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其次是胃肠道反应。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合理用药,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从患儿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药品种类、ADR分级等方面对我院78例儿童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收集的78例儿童ADR报告为我院2008~2011年所发生.结果:78例ADR报告中,1~3岁儿童ADR发生率最高,性别差异不明显;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途径,有50例(64.11%);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45例(57.69%);引发ADR药品以头孢菌素类最多;ADR分级以轻中度为主.结论:临床应合理应用儿科药物,并重视ADR的监测及药物咨询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抗血栓药物导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自2011年11月至2021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77例抗血栓药物所致ADR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性别及年龄、体质量、发生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ADR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计算构成比和累计构成比,绘制帕累托图。结果 发生ADR的患者中,男性127例(71.75%),女性50例(28.25%)。帕累托图分析结果显示:51~80岁是抗血栓药物发生ADR主要年龄段;ADR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患者体质量集中在61~80 kg;主要涉及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替罗非班、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ADR临床表现以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ADR主要发生在用药后0~24 h,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ADR发生后0~7 d。结论 抗血栓药物所致ADR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用药应全面监护患者,以减少ADR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何全 《兵团医学》2012,(2):53-55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收集到的20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ADR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最高,占28.50%。由抗菌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31.50%。注射给药途径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途径,占90.00%。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全身症状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应重视医院ADR的报告及监测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9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ADE)以及产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10年1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96例进行分析,对其用药情况、年龄、ADR、累及系统-器官等临床相关因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96例中用药环节存在不当58例(60.4%),包括不符合适应证或不辨证用药、同一输液瓶续滴未冲洗输液管、超剂量应用和用药次数过多等。正确用药情况下ADR38例(39.6%),其中清热解毒类占44.7%,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类占44.7%,补益类占10.5%,一般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75%,以皮肤反应和胃肠道反应为主。结论用药不当是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容易被临床忽视,需要医生遵循中药注射剂的适应证和用法正确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近3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制定相应对策,减少或规避ADR伤害、用药风险,保障用药安全。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上报的ADR(共计465例),按性别、年龄、药品种类、制剂剂型、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组织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5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比例最高,占83.01%;涉及药品种类主要为抗菌药物,占64.51%;ADR累及组织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为主,占85.68%。结论重视对医院开展ADR监测工作,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上报意识,为临床提供合理规范用药的理论依据和客观参考,确保用药安全,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2.
任晓辉  黄莹 《兵团医学》2014,40(2):57-59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探讨发生原因及防范对策,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4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ADR报告中,发生率最高的是60岁以上年龄组;涉及到13个品种,以舒血宁注射液发生率最高,占28%;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有23例,占41.82%。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由药物自身因素、患者因素以及临床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结论:医院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促进临床安全、合理、有效地应用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我院收集的396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为提高ADR监测水平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对396例报告就年龄与ADR分布、给药途径、药物分类、累计器官系统、ADR严重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96例ADR报告中涉及86个药物品种,不良反应涉及机体多个系统损害,其中皮肤损害最多,有178例;新的和严重的ADR 16例,占5.30%.结论: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临床用药频率密切相关,对严重ADR的监测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药品不良反应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  庆格乐 《武警医学》2010,21(11):985-986
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药源性危害也越来越明显。我国每年约有5000万患者住院治疗,其中至少有250万患者是因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而入院治疗,占住院患者的5%,ADR已经成为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死亡或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ADR发生率约为8.1%。ADR监测是确保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对我院自2007年以来上报的56份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ADR发生的特点和相关因素,完善和加强ADR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艳  胡忠杰  秦明明  苏静  张斯时 《武警医学》2012,23(10):895-896
药品不良反应(adrerse drug reaction,ADR)从药物诞生开始就与药物的治疗作用如影相随,随着药物使用的频率与范围逐渐增加,ADR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解ADR在我院发生的特点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笔者对我院2008-01至2011-07收集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分别以门诊药房和住院药房(中心药房)药品发放金额、DDDs、日均药费为指标,对我院2004年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感染药物门诊和住院占各自药品总金额的17.0%和32.12%,均以头孢类为主.结论:应用抗感染药物从金额总体构成比和限定日剂量(DDDs)排序来看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起点过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我院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评价体系,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3月-2021年12月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用药不合理原因并制定药物干预措施,于2022年1月开始实施相关规定,分析干预前(2021年3月-2021年12月)和干预后(2022年1月-2022年8月)各筛选200例病例进行全医嘱点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抗肿瘤药物总不合理率10.5%低于干预前26.5%(P<0.01),辅助用药干预后总不合理率10.0%明显低于干预前27.5%(P<0.01);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不良反应发生较高的有白细胞减少、皮疹及消化道反应(其中恶心呕吐66例,占33.0%);干预后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药品总费用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学监护可以促进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提高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庄安士  刘格  范春 《人民军医》2012,(8):760-761
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我们对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发生的535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9.
帕珠沙星(Pazufloxacin)为新一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作用机理为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Ⅳ,从而使细菌DNA无法复制、转录及修复。据国内外抗菌活性研究表明,帕珠沙星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抗菌活性。由于该分子结构中C-7位引入了氨基环丙基,副作用比同类品种明显降低。本品注射剂由日本富山化学和三菱公司研制开发,并于2002年4月在日本批准上市。随着该药在我院应用的日益普遍,与其有关的不良反应(ADR)也不断增加。为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作者查阅了以往4年我院的相关药物不良反应资料.对所查到涉及帕珠沙星的15例ADR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石河子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3年我院上报的452例ADR报告,分别从ADR的级别、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转归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2例ADR报告中,新的/严重的ADR为136例(占30.09%);发生ADR患者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10岁以下患者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242例,占53.5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为285例(占56.21%);引发ADR最常见的是化学药(354例,占75.48%);ADR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为主(122例,占25.85%),其次为血液系统损害(120例,25.42%).结论:新的/严重的ADR报告在分析和评价中意义重大,加强和重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控制药物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