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腔镜脾切除(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1992年由国外开始行LS手术,1994年我国开展了第1例LS手术,2004年3月15日我科也进行了第1例LS手术,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5例,5例病人都痊愈出院,术前的充分准各、心理护理、术后饮食、体位等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本重点说明LS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脾切除术(LS)创伤小、恢复快、疤痕小,近年来发展较快.我院外科自2001年以来,共进行LS6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脾切除术(LS)已经成为腹部外科最常见的腹腔镜实质脏器手术。与传统的开腹脾切除术相比,LS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瘢痕小等优点[1]。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共施行LS12例,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均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脾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1年Delaitre等完成了首例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elenctomy LS)[1]以来,LS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起来,国内首例LS也于1994年在309医院获得成功[2]。由于该术式有着创伤小、痛苦少、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伤口小而美观等特点,且随着术者技术和经验的提高,以及新技术新器械的不断涌现,该项技术日益成熟,现已逐渐被大多医生和患者所接受。LS已成为腹部外科最常见的腹腔镜实质脏器手术,已成为一定范围内脾切除的标准术式[3]。其中LS又分为完全的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及手助式腹腔镜脾切除术(Hand assista…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内分泌及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腹腔镜技术(LS)已被患者和医生所公认,因其仍然是有创的治疗手段,会对人体产生影响。通过LS和开腹手术(OS)相比较,探讨LS对机体神经内分泌、代谢、免疫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Gao  X.  -H.  BarnardoM.  C.  M.  N.  Winsey  S.  朱国兴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8):23-24
硬化萎缩性苔藓(LS)被认为具有免疫遗传背景。几项使用血清型的小样本研究已经报道HIA.DR11、DR12和DQ7在LS更常见,而DR17相对少见。本研究旨在验证和检测新的HIA-DR和DQ基因与女性LS的相关性及其特征性临床指标。所有病例(包括187例女性LS患者和354例健康对照者)均是英国北欧人。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对HIA-DR、DQ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可区分出17个DR血清型和7种DQ抗原。应用Bonferroni校正的双侧Fisher精确试验进行统计学分析(Bonferroni校正后的P值,Pc)。与对照组相比,作者发现患者的DRB1*12(DR12)(11.2%vs2.5%,Pc〈0.01)和DRB1*12/DQB1*0301/04/09/010单倍体(11.2%粥2.5%,P〈0.001,Pc〈0.05)高频出现,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亮  葛海燕 《医学综述》2013,(20):3777-3779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脾切除术(LS)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LS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了全腹腔镜、手助腹腔镜、免气腹装置辅助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等的脾切除术各自的适应证及优缺点,并详细分析了LS的适应证、禁忌证、围手术期处理、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临床效果和应用前景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经肛门一期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新型经肛门一期拖出术(TAS)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优点而不足之处。方法:先天性巨结肠47例,其中短段型4例,普通型40例,长段型2例,全结肠型1例。手术用Grob术式25例,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LS)6例,TAS术16例。回顾性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合并症和平均住院费用等。结果:TAS手术时间短(平均90min),术中出血少(25ml左右),术后3-7d即可出现,住院费用也低于LS及Grob组。本组随访率(31/47)65.9%。TAS与LS一样术后合并症少。结论:TAS术优点是不用开腹,创伤小,手术简便,费用少,术后肠粘连等合并症少,但对年龄大、病变段长儿童操作困难。  相似文献   

9.
陈伟 《苏州医学》2004,27(2):60-61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LS)最早报道于1991年,此后这项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由于脾脏质地脆弱、易碎,周围血管丰富,并且与胰腺、胃、结肠位置接近,因此手术具有一定挑战性。虽然LS手术时间相对传统开腹脾脏切除术(Open Splenectomy OS)要长,但术后恢复、美观等方面,LS明显优于OS。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9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从1996年4月-2004年5月连续进行了95例LS,其中原发性和继发性脾功能亢进90例,其他脾疾病5例。结果95例LS全部完成,无1例需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3小时,平均失血160ml。平均术后住院6天。结论LS安全、有效、切实可行,适用于有脾切除指征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脾功能亢进或其他脾疾病。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92年Carroll首次报告腹腔镜下脾切除术(LS)以来,LS逐渐被外科医生用来治疗各种需进行脾切除的疾病。我院自2001年9月至2006年3月,共施行LS2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1992年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S)第一次被报道以来[1],其已被用于各种脾脏疾病的治疗,与开腹手术相比,LS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及伤口美观等一系列优势[2-4]。但与开放手术一样,LS术后也存在胰瘘、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ST)等并发症。PVST初期,患者常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栓子阻塞脉管系统患者可以出现肠梗阻、消化道出血及肝功能衰竭等症状,早期PVST的发现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对LS后PVST的预防和危险因素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5-7]。本研究就LS术后PVST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冯泽荣 《医学文选》2002,21(6):890-892
腹腔镜脾切除 ( Laparoscopic Splenctomy,LS)首先报告于 1 992年 ,首例手术是 1 991年在澳大利亚里斯本皇家医院 ( Royal brisbome hospital)临床实践而成功 [1]。以后在美洲、欧洲、亚洲等国家陆续开展了该手术。我国于 1 994年进行了腹腔镜脾切除手术探索[2 ] 。1 腹腔镜脾切除 ( LS)的手术方法1 .1 完全的腹腔镜脾切除术 自腹腔镜脾切除术( LS)应用于临床以来 [3 ] ,以其手术损伤小、痛苦轻和恢复快 ,很快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但是由于 LS操作难度大和手术器械要求较高 ,又因为脾脏质地较脆 ,用器械抓拉牵拉易破裂出血 ,手术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LS)与开腹手术(OS)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1991年1月—2010年7月公开发表的LS与OS治疗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根据入选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有关临床效果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筛选标准,共有14篇RCT共计5 478例结直肠癌患者纳入分析。LS组与OS组患者基本特征均衡。LS组术中出血量较OS组减少125 m l(P<0.001),手术时间延长42 m in(P<0.001),肿瘤直径、淋巴结检出数量、纵向切缘阳性率和环周切缘阳性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S组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以及围术期病死率均较OS组明显降低(P<0.001),其他并发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如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S组穿刺孔肿瘤种植较OS组切口肿瘤种植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4)。结论 LS创伤小,可安全地根治结直肠癌,远期效果与OS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硬化萎缩性苔藓(LS)被认为具有免疫遗传背景。几项使用血清型的小样本研究已经报道H LA-DR11、DR12和DQ7在LS更常见,而DR17相对少见。本研究旨在验证和检测新的H LA-DR和DQ基因与女性LS的相关性及其特征性临床指标。所有病例(包括187例女性LS患者和354例健康对照者)均是英国北欧人。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对H LA-DR、DQ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可区分出17个DR血清型和7种DQ抗原。应用Bonferroni校正的双侧Fisher精确试验进行统计学分析(Bonferroni校正后的P值,Pc)。与对照组相比,作者发现患者的DRB112(DR12)(11.2%vs2.5…  相似文献   

16.
林奇综合征(L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由于DNA错配修复(MMR)基因MLH1、MSH2、MSH6、PMS2等出现缺失,导致MMR基因功能缺失,最终导致基因组中高度重复DNA序列不稳定,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本文报道了1例LS相关子宫内膜癌患者,通过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发现其背后的聚集性LS家族。临床上对评估有LS相关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应考虑LS并进行MMR免疫组化检测,甚则行LS基因检测。诊断LS对个体和家庭成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筛查和预防措施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罹患LS相关癌症的总体风险。  相似文献   

17.
圈套器在腹腔镜阑尾、胆囊及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圈套器在腹腔镜阑尾切除(LA)、胆囊切除(LC)及脾切除(LS)术中的应用。方法105例LA、62例LC及12例LS手术中采用圈套器,分别应用于阑尾根部处理、胆囊管结扎及处理脾蒂。结果179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未发生与应用圈套器相关的阑尾残端漏、胆漏、出血等并发症。结论LA、LC及LS手术中可合理应用圈套器处理阑尾根部、胆囊管和脾蒂,该法安全、有效且经济。  相似文献   

18.
<正>脾功能亢进症合并脾大一度被视为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相对禁忌征,随着微创设备及技术的发展,此类手术因创伤小、恢  相似文献   

19.
三氧化二砷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丹  葛海燕 《重庆医学》2003,32(1):55-56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结肠腺癌LS-174T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细胞集落形成试验,流式细胞仪技术和TUNEL法观察不同浓度的As2O3(1.0、2.0、4.0、8.0、16.0μmol/L)对LS-174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免疫组化技术观察As2O3对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As2O3处理后,LS-174T细胞生长抑制率上升,集落形成率下降,细胞周期中G1期细胞比例上升,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下降,TUNEL法显示凋亡数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cl-2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As2O3能抑制LS-174T细胞增殖并诱导该细胞株凋亡,其机理可能与下凋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脾脏的外科解剖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景洪 《医学文选》2006,25(1):140-142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开展,腹腔镜脾切除术(LS)已成为腹部外科中最常见腹腔镜实质脏器手术,甚至有人认为LS正成为因血液病而行脾切除术的金标准。然而由于脾脏是一个血供丰富、质脆并深藏于左上腹的脏器。这些特点增加了LS术中出血的风险,一旦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即需中转开腹。随着对脾脏研究的深入,脾脏作为人体免疫器官在免疫方面发挥作用已被公认,主要表现在抗感染及抗肿瘤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