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给予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单纯进行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拮抗肌腧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37/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ra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ra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Brathel指数评分(42.48±7.36)分、Fugl-Meyer评分(48.71±6.3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6.51±5.97)、(38.36±5.8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康复训练和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对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促进...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6,(16):43-45
目的探讨软瘫期电针针刺胫前肌及腓骨长短肌配合现代康复疗法预防脑卒中后出现足下垂及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软瘫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及患侧下肢针刺足三里、阳陵泉、申脉、解溪、太溪、丰隆、照海、悬钟、承山、太冲等穴位,并选其中足三里-丰隆、悬钟-太冲两组穴位加用电针综合治疗仪进行刺激,周一至周六每日一次。实验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分别用电针针刺胫前肌及腓骨长短肌,其中周一周四电针针刺胫前肌,周二,三,五,六电针针刺腓骨长短肌。实验组和对照组电针综合治疗仪均选用20~30Hz的连续波进行刺激,每次30min。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的观察两组足下垂发生率和足内翻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足下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足内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软瘫期给予胫前肌及腓骨长短肌电针针刺配合现代康复疗法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后出现足下垂和足内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及对肌力即刻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单一组各60例,单一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法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上下肢肌力及上下肢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单一组(85.00%),与单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单一组的上下肢肌力和iEMGu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的上下肢肌力和iEMGu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治疗后的上下肢肌力和iEMGu均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增强患肢肌力即刻效应,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促进患者中枢神经损伤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探讨电针拮抗肌运动点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和治疗组(电针拮抗肌运动点配合康复训练),每组各30例,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ASS)、改良Barthel指数(MBI) 对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以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观察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ADL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临床疗效要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电针拮抗肌运动点配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状态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脑卒中偏瘫患者健、患侧上肢最大等长收缩(MIVC)屈、伸肘时的表面肌电表现,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上肢的肘功能状态。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使用表面肌电设备采集观察组双侧上肢及对照组一侧上肢MIVC屈、伸肘时肱二、三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提取3 s峰值的均方根值(RMS);计算出协同收缩率(CR)。统计分析观察组健侧、患侧上肢与对照组间RMS及CR的差异。结果 ①MIVC屈/伸肘时肱二、三头肌RMS:观察组患侧上肢 < 健侧上肢 < 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MIVC屈肘CR/伸肘CR:观察组患侧上肢为22.48±8.78/34.38±19.27、观察组健侧上肢为17.53±7.81/18.18±7.98、对照组为12.41±5.06/13.66±3.73。MIVC屈肘C/伸肘CR,观察组患侧上肢 > 健侧上肢 > 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及健侧上肢屈、伸肘功能均明显受损,且患侧上肢屈、伸肘功能受损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脑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肌电生物反馈(EMGBF)强化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90例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EMGBF组以及强化EMGBF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以及吞咽功能训练,EMGBF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组的基础上进行EMGBF训练,强化EMGBF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强化的EMGBF训练。干预4周后对三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干预前三组患者的舌骨运动速度、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PAS)评分及吞咽障碍的程度评分(V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VGF评分高于治疗前,PAS评分低于治疗前,舌骨运动速度高于治疗前,且强化EMGBF组VGF评分及舌骨运动速度高于EMGBF组与常规组,EMGBF组舌骨运动速度及VGF评分都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强化EMGBF组PAS评分低于EMGBF组与常规组,EMGBF...  相似文献   

7.
电针配合推拿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7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推拿及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配合推拿及功能训练组和对照组(推拿及功能训练组)。分别给予治疗1个月。采用Fuge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积分评定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电针配合推拿及功能训练组,治疗1个月效果明显优于推拿及功能训练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电针配合推拿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提高偏瘫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8.
探讨通过运用PSBH的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早期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后发生足下垂的情况。方法:我科从2014年4月开始对脑卒中患者施行系统的早期护理干预,选2013年11月至3月入院的30例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4月至2014年8月入院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在病情稳定后由科室3名高年资的护士介入进行系统的早期护理干预,从第二周起对踝关节的跖曲和背曲进行测量。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降低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股四头肌康复训练治疗髌骨软化症(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C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给予以电针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49例仅给予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20次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疼痛积分改善情况和股四头肌角(Q角)大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高于对照组的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5次后、10次后、15次后、20次后疼痛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疼痛积分降低更显著(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Q角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Q角减小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股四头肌康复训练治疗CP较单纯电针治疗疗效更佳,缓解疼痛持续作用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0.
本报告采用跟腱延长加部分胫神经肌支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足下垂畸形34例40足,与同期单纯跟腱延长术45例51足比较,经平均6年5个月随访,证明前复发率3.4%显低于后的18%(P<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股四头肌康复训练治疗髌骨软化症(C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C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给予以电针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49例仅给予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20次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疼痛积分改善情况和股四头肌角(Q角)大小.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高于对照组的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5次后、10次后、15次后、20次后疼痛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疼痛积分降低更显著(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Q角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Q角减小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结合股四头肌康复训练治疗CP较单纯电针治疗疗效更佳,缓解疼痛持续作用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胶囊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方法将69例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对照组禁用其他抗痉挛药物,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痉挛,Fuge-Meyer评分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中药治疗组在降低肌张力减轻肌痉挛,改善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能降低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分析投弹运动过程中参与肌群的特点。方法将电极贴于腹直肌、股四头肌、胫前肌、小腿三头肌、腘绳肌、臀大肌、竖脊肌、斜方肌、背阔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曲肌、腕伸肌、胸大肌肌腹处,得出各个肌肉主要发力区间时间和RMS值。结果通过表面肌电信号图结合录像分析,得出各个肌群的发力大小与发力区间。结论各个肌群随着投弹动作的发生协调发力,每个肌肉都有其特定的时相和大小,这为建立标准投弹模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赛  黄静 《淮海医药》2023,(3):304-308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减重平板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步行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步行障碍患者185例,以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单一组(92例)和联合组(93例)。单一组给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辅以减重平板训练。观察2组运动能力、主动运动状态积分肌电值、步态参数及预后恢复情况。结果:干预6周后,联合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36.21±5.17)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得分[(29.32±1.37)分]、踝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15.45±2.31)°]、胫前肌积分肌电值[(112.65±21.78)mVs]、支撑相[(71.45±1.83)%]、摆动相[(29.37±3.48)%]、改良Barthel量表(MBI)得分[(67.74±9.82)分]高于单一组[(29.85±5.26)分、(25.98±1.27)分、(12.25±3.02)°、(102.89±21.74)mVs、(66.23±2.41)%、(26.15±3.41)%、(61.53±9.54)分],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训练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行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组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和FMA对肩部疼痛程度以及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以及上肢功能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F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部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盆底表面肌电是采用经阴道/肛门电极记录盆底横纹肌潜在运动电位,经过精确的信号处理技术,分析出肌电的振幅、变异性、活动速度、运动的肌纤维类型等,来诊断和评估盆底肌功能异常。女性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指盆底组织退化、创伤、先天性发育不良或某些疾病引起的损伤、张力减退导致盆底支持  相似文献   

18.
19.
20.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医学针灸治疗3个月。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水晶管脉冲治疗仪进行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疗程3个月。结果试验组行康复治疗后,肢体肌力恢复状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天数为(16.2±0.2)d少于对照组的(18.3±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医学针灸联合水晶管脉冲治疗仪行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可进一步改善循环,提高康复训练效果,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