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在离体灌流的大鼠心脏上用无能量底物和含能量代谢抑制剂的缺能液灌流后,发生心肌ATP含量降低,乳酸脱氢酶(LDH)和蛋白漏出等组织损伤。恢复能量底物再灌注后,虽然心肌ATP含量明显回升,但心肌蛋白和LDH漏出进一步增加,线粒体内钙聚集,线粒体肿胀和肌原纤维挛缩。结果提示,能量反常可能是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改进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系统,保证实验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方法 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灌流组、改良组(灌流系统加入自制过滤器),每组10只,持续灌流2h;结果对照组比较,改良组2h灌流期间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P0.05)。结论改良组可以避免杂沉淀和细菌栓子堵塞心脏微血管,从液体层面上保证实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1台微型计算机(IBM-/PC/XT)与2台二道生理记录仪相连,进行离体豚鼠心脏灌流实验。从换能器输出的信号同时输入生理记录仪与计算机,这样,计算机可采集与储存换能器输出的电信号,最终打印出8个实验组的给药前和给药后的心肌收缩力(伏特)与心率(次/分),并标出最低值、最高值和平均值,以及给药前、后心肌收缩力图形,本实验为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微型计算机正在步入实验室。但是,就目前的国力而言,配备的数量还比较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在医学教育中,如何把计算机应用于教学实验,把以往的定性实验量化,是计算机应用与开发的一个新课题,对开拓学生思维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把一台微型计算机应用于采集与整理八台实验数据并打印,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离体心脏灌流实验方法的类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体心脏灌流是急性离体动物实验,用于研究各种因素对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普遍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教学及科学研究,最常见的有离体蟾蜍心脏灌流、大鼠心脏灌流和小鼠心脏工作模型等。  相似文献   

6.
小哺乳动物心脏顺行性离体灌流技术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顺行性离体灌流心脏是在排除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脏的影响,左心室在确定的前、后负荷下做功的条件下,研究心脏各种固有特性(如收缩性、电生理特性、代谢活动等)的一种可靠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的研究工作。本文着重介绍此项技术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发现再灌注时迅速纠正缺血组织的酸中毒是促进心肌损伤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称为pH反常。本实验在离体灌流的大鼠心脏模型上观察低pH液灌流后用不同pH液再灌注对心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普鲁卡因持续输注时对离体兔心冠状动脉流量的影响。在10μg/ml浓度时,冠脉流量增加,心率变化不明显,而在100μg/ml浓度时,冠脉流量明显减少,心率明显变慢。在5μg/ml及50μg/ml时,冠脉流量变化不大,说明不同剂量的普鲁卡因对心脏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黄连素对心衰心脏的能量保存作用。方法 采用 L angendorff逆行灌流大鼠离体完整心脏的方法以维那帕米建立心衰模型 ,比较心衰和用黄连素以后再心衰心肌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 黄连素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心衰发生时心肌的高能磷酸化合物贮存量增加。结论 黄连素对心衰具有能量保存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连素对离体灌流心脏的能量保存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黄连素对心衰心脏的能量保存作用。方法 采用Langendorff逆行灌流大鼠离体完整心脏的方法以维那帕米建立衰模型,比较心衰和用黄连素以后再心衰心肌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 黄连素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心衰发生时心肌的高能磷酸化合物贮存量增加。结论 黄连素心衰具有能量保存作用。  相似文献   

11.
哺乳类动物离体心脏心电图描记方法,是利用心脏各部位激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动作电位、通过电极固定装置中的灌流液体、使心脏和电极间形成一完整的容积导体的通路而记录下来的图形。其图形除个别波形外和在体心电图图形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2.
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小燕 《医学综述》2012,18(13):2036-2039
离体心脏灌注模型通过主动脉逆行插管灌注灌流液,经冠状动脉血管营养心肌,维持离体心脏持续搏动,可用于器官水平心脏功能研究;或灌注含胶原酶的溶液分离单个心肌细胞用于心肌细胞或分子功能研究。根据研究目标条件选用适宜动物,成功制备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需要选用合宜的灌注液、控制灌注压力流量及温度,娴熟的麻醉取心、主动脉插管及灌注操作,保证离体心脏良好灌注,才能制得功能良好的离体搏动心脏或心肌细胞,用于心脏生理、药理、临床应用基础研究。其与在体心脏相比有一定局限性,但该模型制备简便经济,重复性好,适用于心脏功能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应用循环式非搏动灌注装置连接的离体兔心模型。观察了心肌在低温下缺血期间和再灌注期间心肌酶的变化及应用血液灌注液对心肌保护的效果,实验分二组,A组应用临床使用的心脏停搏液,B组在上述停搏液中加入1:1血流,心脏均在20℃下缺血2小时后,应用37℃稀释的自体氧合血液再灌注60分钟。本实验用MultistatⅢ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中LDH,CPK和SGOT的活性,并且对心肌含水量,冠状血管阻力和灌脉血流量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发现,缺血前AB两组血浆中LDH、CPK和SGOT无明显差别(P>0.05)。随着缺血后再灌注时间延长。AB两组血浆中酶均不断上升,说明发生心肌再灌注损伤。但两组相比,B组心肌所释放的LDH,CPK和SGOT较A组低;冠状血管阻力降低,冠状血流量增大。说明血液灌注液比晶体液的保护效果明显。可能是血液在心肌缺血状态提供氧基质,保证细胞代谢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减轻心肌细胞的结构损伤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间生态离体兔心支持系统模型的建立。方法  32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 1 6对。每对动物包括支持兔及取离体心脏的供体兔各 1只。离体心脏经支持兔动静脉插管转流辅助。经过 30min平衡期 ,30min缺血期 ,90min再灌注期。观察平衡期、再灌注 30min、6 0min和 90min支持兔辅助情况及离体心脏收缩压、心率及冠脉流量等。结果 模型建立成功 1 0对 (6 2 .5 %)。支持兔可稳定辅助 1 5 0min ,离体心脏复苏后 30min、6 0min和 90min时左室舒缩压差 (LVDP)与平衡期比较无差异 ,心率及冠脉流量较平衡期减低 (P <0 .0 1 )。结论 离体心脏在支持兔辅助下可稳定工作 ,模型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支持兔衰竭。  相似文献   

15.
烧伤对豚鼠离体灌流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顺行洼离体灌流心脏模型,观测了豚鼠在35%体表Ⅲ°烧伤后1h、3h、8h及24h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各项参数和心肌氧耗量、葡萄糖消耗量的改变。结果表明:(1)烧伤豚鼠心脏的舒缩功能经历了一个正常—降低—渐恢复的时程变化。即烧伤后1h内心功能仍属正常,以后心脏舒缩功能逐渐降低,8h左右达最低,但在烧伤后24h,心功能已有部份恢复,提示烧伤动物的心脏存在自我修复机制;(2)心肌收缩性的降低与心肌氧耗量降低直接相关,而不是由于营养物的摄取减少;(3)在体情况下,烧伤对冠脉流量及心肌细胞电活动的影响因素较易被灌流液所清除,提示这些影响可能来自心外的神经及体液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大鼠心脏体外灌流过程舒缩功能与流量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大鼠体外心脏灌流150min过程心率、舒缩能力、冠脉流量的变化。方法 Langendorff法灌流大鼠体外心脏,张力、记滴换能器分别采集心脏舒缩力、冠脉流量液滴信号,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检测心率、心肌收缩幅度与最大收缩速度(dp/dtmax)、心肌舒张力、最大舒张速度(-dp/dtmax)、冠脉流出液的滴数。结果 大鼠体外心脏灌流150min过程心肌张力呈下降性变化,心率、收缩幅度、最大收缩速度、最大舒张速度、冠脉流量稳定120min,之后呈下降性变化。结论 大鼠心脏体外灌流时舒缩功能、冠脉流量可稳定2h。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适用于Lans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大鼠心肌梗死的动物模型,为评价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变化提供基础。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SD)大鼠16只,结扎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远1/3处,在结扎前后通过MPA多导生理记录仪连续描记心电图;4周后再次开胸进行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测定左室心功能和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另选仅开关胸后存活的10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结果造模成功率为62.50%(10/16);心电图动态监测在冠脉结扎后出现ST-T抬高的融合波,30min后可见病理性Q波;4周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装置系统检测显示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左室内压等容相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dp/dtmax,-dp/dtmax)等指标较对照组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峰值(LVEDP)则反之;病理组织切片可见结扎区域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坏死心肌被纤维组织取代。结论通过结扎左冠脉前降支的方法,4周后能够形成稳定的适用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的心肌梗死动物模型,该模型能应用于干细胞移植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盐酸去甲乌药碱(HG)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I)和负荷心电图(E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70例患者同时完成HG负荷核素MPI及冠脉造影(CAG)检查,在心肌灌注负荷试验过程中观察ECG变化,并与同期负荷MPI和冠脉造影结果作对比。结果以CAG结果为金标准,HG负荷MPI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55.8%、92.6%、92.3%、56.8%、70%,HG负荷E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74.4%、29.6%、62.7%、42.1%、57.1%。MPI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ECG(P<0.01),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准确性两者统计学差异不大(P>0.05)。结论 HG可作为负荷MPI和负荷ECG药物来诊断冠心病,且HG负荷MPI的特异性要优于HG负荷ECG。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异丙酚对家兔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的影响.方法:成年家兔24只,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灌注10 min后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低浓度异丙酚组(LP组)及高浓度异丙酚组(HP组),C组继续灌注K-H液60 min,LP和HP组分别灌注含4mg/L与8 mg/L异丙酚的K-H液60 min;记录3组家兔平衡灌注10 min (T0)、继续灌注5 min (T1)、30 min (T2)、60 min (T3)时右心室前壁三层心肌动作电位,计算单相动作电位复极20%、50%、90%的时程(MAPD20、MAPD50、MAPD90).结果:与T0比较,LP组和HP组T1~ T3时MAPD20、MAPD50、MAPD90延长(P<0.05);与T1比较,两组T2~T3时MAPD20、MAPD50、MAPD90延长(P<0.05);与T2比较,两组T3时MAPD20、MAPD50、MAPD90延长(P<0.05);同一时点与C组和LP组比较,HP组T1~T3时MAPD20、MAPD50、MAPD90延长(P<0.05).结论:丙泊酚灌注时间延长和高浓度丙泊酚灌注,可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复极过程,这可能是临床使用丙泊酚导致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手术切割毁损后房结通路对无房室结双径路 (DAVNP)现象的离体兔心房室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房室结的整体电生理特性及消融改良房室结电生理特性的机制。方法 :家兔 9只 ,麻醉后从腔静脉抽出血液 2 0 0ml,与等量的台氏液混合后供灌流用。离体兔心采用Langendorf灌流装置 ,使用血液 台氏液灌流。以小号尖手术刀片进行切割 ,毁损后房结通路。分别测定手术切割前后的AH间期、房室结功能不应期 (AVN FRP)、房室结有效不应期 (AVN ERP)、房室结前传文氏点 (WCL)、HV间期、VA间期、房室结逆传文氏点周长 (VA WCL)、房室结逆传有效不应期 (VA ERP)。结果 :切割后房结通路明显影响房室结的电生理参数 ,表现为WCL、AVN FRP及VA WCL明显延长 (P <0 .0 5 )。结论 :在保持房室 1∶1传导的前提下切断家兔后房结连接 ,可导致房室结电生理出现明显变化。本实验结果为临床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功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