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热通痹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湿热阻络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清热通痹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英太青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疗程,共服药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关节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关节症状改善程度比较在关节肿胀数及晨僵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数、双手平均握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比较CRP、E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通痹汤能明显减轻湿热阻络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2.
曾晓云  罗姣利  喻斌 《中医药导报》2007,13(5):51-52,58
目的:观察通络饮治疗湿热阻络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湿热阻络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通络饮治疗,对照组用克痹骨泰胶囊治疗,观察其综合疗效、关节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比较综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症状改善程度比较在关节肿胀数及晨僵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数、双手平均握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比较CRP、E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饮能明显改善湿热阻络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丸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阻络证及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辨证属湿热阻络及寒热错杂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中药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丸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纽症状改善及血沉下降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71.8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上中下通用痛风方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阻络证及寒热错杂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系统性疾病 ,具有慢性、进行性、侵袭性特点 ,致残率高。我们应用激光穴位照射 ,配合清热解毒、利湿通络、活血化瘀的痹速清合剂 ,联合治疗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共 40例 ,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RA) 1 987年分类标准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辨证为湿热阻络证。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2 0例 ,男 4例 ,女 1 6例 ;年龄最大 6 2岁 ,最小 2 1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1 8年。对照组 2 0例 ,男 6例 ,女 1 4例 ;年龄最大 6 4岁 ,最小 1 8岁 ;病程最…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表现特征以及古代文献回顾和现代研究成果,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病机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以湿热痹阻、郁毒内蕴及瘀血阻络为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6.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为风湿病中最为棘手的难治病之一。本文试用新疆特有药材苦豆子为主药制成追风去痛胶囊 ,配合自拟风湿系列方及中药外用治疗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 58例 ,结果表明其主要症状与实验室指标都明显改善。1 临床资料   58例均按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确诊 ,进行住院观察。男性 9例 ,女性 4 9例 ;年龄 16~67岁 ,平均 4 3.9岁 ;病程 1月~ 2 8年 ,平均 6.3年。患者入院前均服用过多种抗风湿中西药物乏效 ,6例曾用过激素但停药后复发 ,3例长期服激素维持。 58例中中医辨证为湿热阻络证 30例 ,属寒湿阻络近 2 8例。2 治疗方法2 …  相似文献   

7.
化痹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6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运清 《四川中医》2007,25(8):64-65
目的:观察化痹饮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疗效。方法:将130例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和湿热痹阻型痹证分型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给予化痹饮,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予非甾体抗炎药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的常规方案,疗程均为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变化、空腹血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77%(P〈0.01,μ=79.051);治疗组治疗后在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功能障碍等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ESR、CRP、IL-1、TNF-α等炎性生经指标降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部分患者出现肝功损伤和明显消化道反应,治疗线部分患者出现轻微消化道反应。结论:化痹饮是一首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有效方剂,且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王代明 《河南中医》2014,(7):1303-1304
目的:观察“四联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四联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三联法”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联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疗效显著,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痹证中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两种证型(寒湿阻络证和湿热阻络证)与3种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sCKR),即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6受体(sIL2R、sIL6R)、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1)之间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两证型患者血清中3种sCKR。结果:RA患者中3种sCKR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经治疗后均显著下降;寒湿阻络证sIL2R显著高于湿热阻络证,而sTNFR1显著低于湿热阻络证,sIL6R则两证型患者未见明显差异。结论:RA寒湿阻络证患者可能以sIL2R的显著升高和sTNFR1的明显降低为特征,湿热阻络证患者可能以sTNFR1的显著升高和sIL2R的显著降低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不同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5例RA患者,收集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分析RA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以及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 28)评分等活动性指标与中医证型及不同类型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Ig)G、RF-IgA、RF-IgM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RA患者寒湿阻络证最多见;不同中医证型间病程对比,痰瘀阻络证的病程最长,寒湿阻络证、湿热阻络证病程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各中医证型DAS28水平对比,痰瘀阻络证最高,肝肾亏虚证最低。抗CCP抗体、ESR、CRP水平各组间对比,湿热阻络证数值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M-RF与抗CCP抗体、累及关节数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期最常见证型是寒湿阻络证实证DAS28水平较虚证高,DAS28可能成为临床虚实辨证的参考依据;活动性指标湿热阻络证较高。活动期RA患者RF-IgM与抗CCP抗体呈正相关,可作为诊断RA、判断其预后及区分活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岳跃兵  洪梦婕 《河南中医》2019,39(3):368-371
目的:探讨TPO抗体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甲状腺功能情况。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制定病例报告表,并记录中医证候,运用聚类分析统计学方法对40例TPO抗体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辨证分型。结果:TPO抗体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基本证候为:寒湿阻络证,湿热痹阻证,气血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比例为50.0%;中医证候符合肝郁气滞证的比例为32.5%。结论:TPO抗体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初步分为:寒湿阻络证,湿热痹阻证,气血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中医证候符合肝郁气滞证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2.
2001年2月-2004年10月,笔者运用清热通痹汤治疗湿热阻络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期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征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5):620-621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并与清开灵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10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分为痰热清组与清开灵组、穿琥宁组;比较治疗后三组中医积分变化情况以及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痰热清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以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清开灵组和穿琥宁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对于缓解患者病情、改善实验室指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4.
张永文  张晓立  程艳 《河南中医》2016,(7):1294-1296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日久,失治误治,痰瘀阻络,或劳欲过度,损伤肾气,或年老体虚,肾元不固,肌肉筋骨失其濡养,皆可导致关节畸形。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畸形的中医病因有:病久失治,素体虚弱,年老体衰。其病机特点:久病则瘀血阻络,多兼痰浊阻络,病久则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该病可分为瘀血阻络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等。由于瘀血阻络是RA关节畸形的重要发病机制,故活血通络是治疗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15.
汗法为主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笔者自1992年1月~2001年12月采用汗法,重用麻黄、桂枝、细辛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7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均属活动期,以随机单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9例,男24例,女55例,男女之比为1∶2.29;年龄14~65岁,平均(35.39±15.61)岁;病程最长36年,最短9个月,平均(6.55±5.18)年。对照组35例,男女之比、年龄、病程以及活动度、关节功能分级[1]与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 1.2 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 本组病例诊断标准、活动度、关节功能分级标准均符合美国风湿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局部刺络放血治疗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局部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3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总体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6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局部刺络放血治疗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液代谢组学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寒热证候分型中的价值。方法:采集1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寒湿阻络证6例,湿热阻络证6例)和7名健康志愿者的膝关节关节液,对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并对选定的主要色谱峰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共选定23个主要色谱峰为共有峰描述关节液化学组成特征,健康志愿者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总流离子图总体特征基本相同。经主成分分析将23个描述关节液化学组成特征的色谱峰综合成4个主成分。对所有被测试者的关节液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在第3和第4主成分得分图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样品得分分布集中,健康志愿者关节液样品得分分布较为分散。单独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在第3和第4主成分得分图中湿热阻络证患者和寒湿阻络证患者的关节液样品得分分布均较为集中。结论:膝关节液的代谢组数据能准确区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以及类风湿关节炎湿热阻络证和寒湿阻络证患者,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其中医证候量化分型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128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出现频次前10位的证型分别为肝肾亏虚、湿热痹阻、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寒湿痹阻、寒热错杂、瘀血阻络、气血两虚、肾阳虚衰型.结论:肝肾亏虚、湿热痹阻、寒湿痹阻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最主要的证型.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性关节炎从阴虚络阻论治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久痹治宜柔润宣通的原则,着重验证柔润熄风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阴虚络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观察了RA阴虚络阻证40例,并与正清风痛宁片治疗的20例对照。结果:治疗组治疗阴虚络阻证与类风湿因子(RF)阳性疗效满意,并且治疗组证候与RA的疗效、证候与RA积分值、关节晨僵、握力、20米行走时间及血沉(ESR)等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提示阴虚络阻是RA的重要病机,柔润熄风法是治疗RA的重要法则,并有临床应用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拟祛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方法选取2015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笔者医院收治的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自拟祛痹汤进行治疗,2组患者的治疗时间皆为3个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IgG,IgM、RF水平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抗风湿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应用自拟祛痹汤,能够显著提高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免疫血清学指标与关节症状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