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凉山州昭觉县成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昭觉县2005年1月1日~2017年3月20日入组参加抗病毒治疗的成年HIV/AIDS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生存死亡信息,采用生存分析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截止观察日止,2 216例研究对象中仍在治疗者1 528人(68.95%),因艾滋病死亡者222人(10.02%),平均生存时间为17.64月,中位生存时间13月,治疗时间少于12月者99人(44.59%)。第1~5年的累计生存率为0.93、0.90、0.88、0.86、0.8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基线CD4+T细胞计数、初始治疗方案、入组治疗时是否存在艾滋病相关疾病或症状是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均有P<0.05)。结论 昭觉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降低了艾滋病死亡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存在多种因素影响对患者生存状况,及早发现HIV感染者并及时纳入治疗能有效提高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成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湖北省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并研究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开始接受HAART时间在2006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的艾滋病患者,年龄≥15岁,有完整的基线及随访信息。通过寿命表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死亡率、累积生存率;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间的生存时间差异并做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接受HAART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影响因素。结果共计10 065例,其中男性7 449例(74.01%),女性2 616例(25.99%)。在观察期内有1 048例(10.41%)患者死亡,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的有646例(61.64%),治疗开始后6个月内死亡的有471例(72.91%),治疗第1年死亡的有497例(76.93%);累积生存率从第1年的95.03%下降到第10年的86.97%;家政及服务业(HR=1.33,95%CI=1.09~1.62)死亡风险大,高中/中专(HR=3.26,95%CI=1.72~6.18)的死亡风险较初中及以下大。基线机会性感染数越多(≥3个HR=0.73,95%CI=0.58~0.93)、WHO临床分期越高(HR=0.59,95%CI=0.49~0.70)、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1个/μL HR=5.83,95%CI=1.84~18.54)、开始治疗时年龄越大(≥50岁HR=0.70,95%CI=0.58~0.85)的艾滋病患者接受HAART后死亡风险大。结论湖北省2006—2015年接受艾滋病HAART的患者治疗后累积生存率较高;基线机会性感染数越多、WHO临床分期越高、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开始治疗时年龄越大者接受HAART后生存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湖北省艾滋病患者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分析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IV耐药出现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湖北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239名艾滋病患者进行了调查,采集抗凝全血,测定CD4~ T淋巴细胞以及病毒载量,同时扩增HIV-1 pol区基因片段的核酸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及耐药基因型分析。结果艾滋病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平均24个月后,主要临床表现明显改善,CD4>200比例平均达到78.67%,病毒载量低于检测限的比例平均达到59%。病毒载量低于检测限的比例与在固定时间服药>90%的比例存在线性关系。在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78名艾滋病患者中,通过PCR共扩增出51份HIV基因片断,其中对NRTI类药物中度以上耐药的比例达到19.84%。对NNRTIs类药物高度耐药比例高达28.16%,其中对2种药耐药比例达到26.88%,3种药均耐药比例达到17.28%。结论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耐药性逐渐增加,出现了对NNRTIs类药物的高度耐药和交叉耐药,对NRTIs中高度耐药的毒株也大量出现,这将导致临床用药选择极为困难。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暗娼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HIV/AIDS)接受国家免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效果。方法 以2004年7月至2014年9月期间德宏州所有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暗娼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病毒载量的变化。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和统计学分析,评估研究对象总体病毒学和免疫学应答情况。结果 参加抗病毒治疗者61例,平均年龄(26.2±8.7)岁,未婚者26例,占42.6%。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的占78.7%,平均值为(264.2±190.2)个/mm3,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平均值为(548.4±331.9)个/mm3,两者差值均数为(284.2±281.4)个/mm3。同基线相比,治疗1、2、3及3年以上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有增加(P<0.05),且不同治疗时间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5,P=0.007)。56例HIV病毒载量得到完全抑制,抑制成功率达91.8%。不同治疗时间组病毒学应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6,P=0.03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病毒学抑制成功率逐渐增加(趋势χ2=6.273,P=0.012)。对5例患者进行了耐药监测,其中1例出现耐药,对其进行药物更换后病毒载量一直保持在检测不到的水平。结论 德宏州对暗娼HIV/AIDS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湖北省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老年患者基本情况及生存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年龄≥50岁的艾滋病患者主要流行病学特征和生存情况,并以年龄<50岁艾滋病患者为对照,进行相关分析,寿命表法计算累积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年龄≥50岁和<50岁两组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果 ≥50岁的艾滋病患者有2 643例,开始治疗的平均年龄为(58.49±7.1)岁,年龄<50岁的艾滋病患者有7 725例,开始治疗的平均年龄为(34.43±8.68)岁。两组艾滋病患者主要以男性、已婚或同居、异性性传播、初中及以下文化、基线CD4值在0~200个/μl之间、WHO临床分期为Ⅰ期、初始治疗方案为齐多夫定/司他夫定 + 拉米夫定 + 依非韦伦/奈韦拉平为主;寿命表法显示年龄≥50岁组老年艾滋病患者累积生存率从第1年的82.06%下降到第10年的53.63%,年龄<50岁组艾滋病患者累积生存率从第1年的97.48%下降到第10年的94.2%。Log-Rank检验显示年龄≥50岁组的死亡风险高于<50岁组(χ2=209.74,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文化程度、WHO临床分期、基线CD4数、初始治疗方案是年龄≥50岁组艾滋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感染途径、WHO临床分期、基线CD4数、初始治疗方案是年龄<50岁组艾滋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湖北省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老年艾滋病患者生存率低,应结合本省特点,根据老年人群的特征和死亡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措施,降低老年艾滋病患者的死亡风险,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后的依从性、免疫学变化和生存情况.方法 选择闻喜县2004年7月1日至2006年底所有纳入免费抗病毒治疗项目,且年满18周岁的HIV/AIDS纳入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0.5、1、2、3、6、9……个月均接受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监测服药依从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和生存情况等.结果 病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6.5个月[四分位距(IQR):15.5~20.8个月].经抗病毒治疗前,病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值为154个/μl[四分位距(IQR):81~212个/μl];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不同程度升高,治疗初3个月增长幅度最大,从基线水平的154个/μl上升到220个/μl(P<0.001),随后增长减缓,保持在相对稳定水平.相比基线CO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的病例,<100个/μl的病例治疗初3个月该细胞计数增长幅度更大.病例治疗后第3、12、24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4、0.88和0.87,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做多因素分析发现,控制初始治疗方案(NVP组和EFV/IDV组)变量后,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比较,≥50个/μl的病例存活时间更长,死亡危险比(HR)为0.21(95%CI:0.06~0.68).结论 抗病毒治疗对HIV/AIDS具有较好的免疫学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张家港、丹阳和泰兴3个示范区早期抗病毒治疗对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死率的作用。方法收集3个示范区2009—2014年新加入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入组治疗时的基本情况表和随访表进行分析,随访观察截止时间为2015年12月31日。结果纳入研究对象329例,男女比3.27∶1,平均年龄(44.8±13.9)岁,已婚或同居占68.4%,感染途径主要为异性性传播(74.5%)和男男性传播(22.2%)。入组时CD4+T细胞中位数为224/μL。第6、12、24、36、48和60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5%、93.3%、88.4%、85.7%、84.7%和79.1%。入组年龄和基线CD4+T水平与研究对象生存时间有统计学关联。结论早期抗病毒治疗有效降低了HIV/AIDS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辽宁省2003-2015年7 255例接受HA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相关信息,用寿命表法分析其生存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7 255例HIV/AIDS为研究对象,HAART后1、3、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95%、93%,6~12年的累积生存率均为92%;其中HAART后艾滋病相关死亡269例,总病死率为1.99/100人年;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59岁(HR=0.330,95%CI:0.203~0.538)、>59岁组(HR=0.569,95%CI:0.395~0.820)与<30岁组相比死亡风险低;文化程度初中(HR=0.503,95%CI:0.324~0.780)、高中及中专(HR=0.284,95%CI:0.200~0.405)、大专及以上组(HR=0.254,95%CI:0.169~0.381)与小学及以下组相比死亡风险低,感染途径为异性传播组与同性传播组相比死亡风险低(HR=0.540,95%CI:0.383~0.763);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组与<50个/μl组相比死亡风险低(HR=0.316,95%CI:0.201~0.499);BMI≥24.0 kg/m2组与<18.5 kg/m2组相比死亡风险低(HR=0.459,95%CI:0.344~0.611)。结论 辽宁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稳定,5年生存率水平较高。疾病早期进行规范治疗是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既往有偿供血集中感染HIV人群接受高效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04年12月31日为起始点开展双向性队列研究,选取唐河县某疫情高发村,收集所有HIV感染者和病人1995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相关感染、发病、实验室检测及死亡等信息。结果150例病例中,接受治疗124例,未治疗26例;25例死亡。从HIV感染到观察终点平均观察(10.3±1.2)年,接受治疗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63.1±123.2)个/mm3;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治疗第一年、第二年和第三年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分别上升73.1、103.1和138.7个/mm3,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的体重平均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从治疗基线(58.1±6.2)kg到治疗第一年(59.8±7.1)kg和第二年(60.8±7.3)kg,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的前3年对HIV感染者/患者具有较好的免疫重建效果,可以使病人恶病质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山东省2008-2015年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开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山东省2008-2015年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入选时的基本信息,应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5 330例研究对象中男性占86.1%,已婚或同居者居多,占42.8%,平均年龄为(34.8±10.6)岁。从2008-2015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中男性、未婚及35岁以下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性传播占93.6%,2008-2015年开始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中同性性传播比例升高。治疗开始时80.7%为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分期Ⅰ期,开始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MP25,P75)为272.4(139.0,370.0)个/μl,86.1%开始治疗时无任何症状与体征,HIV确诊阳性时间与开始治疗时间间隔中位数为3个月。从2008-2015年,治疗开始时为临床分期Ⅰ期、CD4+T淋巴细胞 ≥ 200个/μl、无任何症状的HIV/AIDS构成比呈上升趋势。结论 山东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时机的选择有所提前,应进一步采取措施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生存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柳州市艾滋病患者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的长期生存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1-6月期间在柳州市人民医院启动HAART的艾滋病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截止时间为2018年6月。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及生存状态。单因素分析用student t检验、卡方检验(〖XC小五号.EPS;P〗)或Fisher精确检验,生存概率用寿命表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结果 共纳入100例AIDS患者,年龄(40±11)岁;女性16例,男性84例;在随访的8年间,死亡34例,在治或失访66例(在治64例,失访2例);基线CD4+T淋巴细胞22(9~50)个/mm3,CD4增加值109(0~330)个/mm3,生存时间59.9(4.1~96)月,在启动HAART后的第6月、12月、24月、36月、48月、60月、72月、84月和90月时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74、0.74、0.72、0.72、0.68、0.65、0.64、0.63和0.63。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艾滋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是基线CD4水平(HR=0.462;95%CI:0.216-0.988)和CD4+T淋巴细胞的增加值(HR=0.018;95%CI:0.004-0.082)(P<0.05)。结论 早期启动抗病毒治疗和维持获得良好的免疫功能重建仍然是改善艾滋病病人长期预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自2004年1月开始对艾滋病患者提供免费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到2008年11月,共有100例艾滋病患者接受治疗。提供的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包括核苷类的齐多夫定、司他夫定、去羟肌苷及拉米夫定;非核苷类的奈韦拉平、施多宁。抗病毒治疗是国家“四免一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最大限度抑制病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的复制,避免病人免疫系统遭受病毒的进行性破坏,降低死亡率。文章对武汉市抗病毒治疗情况进行相关分析,以了解武汉市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叶兰  黄竹林  单飞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1740-1741
目的评价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的疗效,为深入规范开展抗病毒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下载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的抗病毒治疗数据库的历史卡片,采用Excel2003和SPSS13.0对抗病毒治疗数据库中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基本情况表及随访表内容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病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142.33±112.71)个/μl,治疗12个月,治疗病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均值为(308.23±162.58)个/μl,治疗3、6、9和12个月与治疗前CD4+检测结果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满6个月后,有128例进行了病毒载量检测,其中82.0%的病例病毒载量计数下降到检测不到水平。结论长沙市艾滋病例在接受抗病毒治疗1年后,治疗效果明显,病例状态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抗病毒治疗(ART)成人艾滋病病例的效果,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山西南部4市2004年6月底至2012年12月底纳入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系统的病例,收集资料补充调查,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87例抗病毒治疗病例,存活率为83.1%,死亡率为13.5%,停药率为1.4%,转诊率为1.2%,失访率为0.8%;治疗后第0.5、1、2、3、4、5、6、7和8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1、0.89、0.88、0.86、0.85、0.82、0.80、0.79和0.79;CD4+T淋巴细胞从ART前的143.5个/μL平均增加205.3个/μL,治疗前后<100个/μL的比例由41.4%下降至7.8%、>350个/μL的比例由0.9%上升至46.7%。病毒载量治疗前相似文献   

16.
目的:估算我国综合性艾滋病研究项目(China integrated program for research on AIDS,China,CIPRA)临床治疗的直接成本,为在我国农村地区推行艾滋病(HIV/AIDS)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v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提供卫生经济学方面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治疗的成本资料.根据当地的医疗服务价格水平,估算包括抗病毒药品费用、随访检查费用及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处理费用的直接成本.结果:治疗1年期间.100例患者因不良事件平均每人住院为3.5天,每人门诊治疗为3.6次,平均每日住院费用和每次门诊费用分别为186.8元和43.0元.每人治疗总费用为26 521.3元,其中抗病毒药品费用占67.0%.有效性监测费用占26.4%,安全性监测费用占3.5%,不良事件处理费用占3.0%,处理不良事件的费用约占当地农民人年均收入的30.0%.结论:按本方案在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以县级医疗机构为基点开展HAART治疗.每人每年的直接成本约为26 500.0元,安全性监测费用占总费用比例较小,是为保证HAART治疗安全必须优先投入的部分.不良事件处理费用成为当地HIV/AIDS患者的重要经济负担.需要相应的补偿机制予以分担.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部分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山东省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效果和病例中HIV-1耐药毒株的出现情况及其对治疗产生的影响。方法于2004、2005年分别对治疗和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人群进行2次横断面调查。对接受调查者经知情同意,进行个人访谈填写耐药性研究调查表并进行免疫学、病毒学实验室指标评价和服药依从性调查;测定CD4^+T淋巴细胞计数、血浆病毒载量(VL);用RT-PCR方法扩增HIV-POL区基因,进行基因型耐药性分析。结果正在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31例,未治疗的27例,2年内分别有83.3%、64.5%的治疗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分别有45.8%、45.2%的治疗患者VL达到检测限以下,与未治疗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中出现7个耐药位点,未治疗组出现4个耐药位点,高度耐药突变率及总耐药性突变率前者远高于后者。结论抗病毒治疗患者大部分达到了病毒抑制和免疫重建的目的,症状得到明显好转,治疗患者中出现HIV耐药性毒株,但对总体治疗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推广使艾滋病发展为可以控制但目前尚难以治愈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药物副作用、合并用药、耐药、成本收益、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仍然是重点关注的领域。在HAART效果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扩大治疗范围有助于疫情的控制,因此在扩大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如何提高抗病毒治疗质量是目前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患者体内病毒数量变化情况,从而评价治疗效果。方法32例接受HAART的艾滋病人于治疗0、6、12、18和24个月HIV病毒载量进行检测,并进行随访调查。结果接受治疗的艾滋病人治疗0个月和治疗后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大部分病人的病毒载量水平低于检测下限,依从性差和耐药对病毒下降有影响。结论大部分艾滋病人接受国家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效果明显,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病毒数量有反弹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艾滋病病人服用抗病毒药物效果。方法按照国家统一的治疗方案,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对病人给予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定期随访,采用漏服次数、CIM检测结果和临床症状改善等指标评价其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结果当感染者的CIM细胞数低于200个/ml时,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淋巴结肿大、恶心、腹泻等症状,给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CIM细胞明显上升,体征出现转变。结论在适当的时期给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以最大限度的抑制HIV复制,使已经破坏的免疫功能部分重建,从而有效的缓解症状,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