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简称 CAG)属于常见病,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者,尤以老年人多见。迄今为止,现代医学对 CAG 仍无较好的治疗方法,甚至有学者认为一旦 CAG 形成之后便不可逆转。中医无 CAG 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如痞闷、胀满、胃痛、纳呆、暖气等,一般认为属于“胃痞”、“胃脘痛”等脾胃病范围。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简称CAG)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胃脘痛”、“痞证”范畴,为常见胃病。近几年来,中医药对CAG的治疗取得很大进展,其中专方治疗CAG的疗效尤其得到广泛的好评。笔者现将近年来专方治疗CAG成果,作一述略,供读者参考。1 专方治疗CAG的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指胃黏膜遭到反复侵害而见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病理特点的病症。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胃痞”范畴。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其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则被视为胃癌前病变。积极治疗CAG是阻断其向胃癌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AG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下面就CAG中医药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癌前状态或癌前疾病,而在CAG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则被公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因此,CAG的研究和治疗受到广泛的重视。CAG属中医“胃痛”、“胃痞”等范畴,现就近年来中医治疗CAG有关报道  相似文献   

5.
浅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属中医“痞满”、“胃脘痛”、“胃痞”等范畴。1978年,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病变。临床上用中医治疗CAG,不仅能明显改善症状,而且胃镜及组织病理检查表明CAG病变能够逆转。关于CAG的治疗,笔者在临床上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6.
傅晓霞  杜凯 《国医论坛》2001,16(2):50-52
慢性萎缩性胃炎 ( CAG)是以胃粘膜萎缩变薄 ,腺体减少或消失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 ,属中医范畴的“胃痛”、“胃痞”等。 1 978年 ,WHO将 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 ,表明 CAG已成为极受医学界重视的一个疑难杂证。近年来 ,国内对 CAG的中药治疗卓有成效 ,本文就近 5年来中医学杂志对 CAG的中药治疗有关报道作一综述。1 辨证分型现行中医药高等学校所用的六版教材《中医内科学》将 CAG归为“胃痞”的范畴 ,并提出 5种辨证分型。属“实痞”的有“邪热内陷”、“饮食停滞”、“痰湿内阻”、“肝郁气滞”;属“虚痞”的有“脾胃虚弱”。…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w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粘膜固有腺体破坏、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胃痞”“痞满”等范围。1978年,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而在此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肠腺化生和(或)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则被视为癌前病变。因此,积极治疗CAG是预防其癌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丛军  蔡淦 《河南中医》2007,27(7):81-8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癌前状态或癌前疾病,而在CAG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则被公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因此,CAG的研究和治疗受到广泛的重视。CAG目前病因不明,西医学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中医学辨证属“胃痛”、“胃痞”等范畴,运用各种方法治疗卓有成效。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对CAG的治疗有关报道作一综述。1病因病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错综复杂,中医学认为其多由外邪犯胃,饮食失调,情志内伤,或体质素虚等原因所致。病变脏腑在胃腑,肝、脾在病机中起重要作用,胆与肾也与…  相似文献   

9.
陈昙庆 《国医论坛》2001,16(3):52-54
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是以胃粘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 ,属中医“胃痞”、“胃脘痛”、“呃逆”等范畴 ,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病。现代医学认为 CAG是癌病变之一 ,多伴有异型增生(ATP)和肠上皮化生 (IM)。目前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 ,不仅可以改善病人临床症状 ,且经胃镜及病理检测证明可阻断和逆转其癌变。现将近 5年中医药对 CAG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陈氏 [1] 认为饮食不节 ,劳倦所伤是导致该病发生的最常见病因 ,脾胃虚弱 ,运化无权是决定性因素 ,七情所伤 ,气血不和 ,经络瘀阻是常见病机…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粘膜固有腺体破坏、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胃痞""痞满"等范围.1978年,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而在此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肠腺化生和(或)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则被视为癌前病变.因此,积极治疗CAG是预防其癌变,减少胃癌发病率的有效手段.目前,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大量的临床报道表明,中医药治疗疗效肯定,不仅可以逆转腺体的萎缩,甚至可使不完全肠腺化生及不典型增生逆转,因此,一直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中医专方治疗萎缩性胃炎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平 《北京中医》1992,(2):55-57
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难治病。其发病率在50岁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中达30%以上、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CAG列为胃癌前状态,更引起人们对该病的关注。近十年中医药对CAG的治疗取得很大进展,尤其对胃粘膜萎缩性病变的逆转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充分证实了中医药对治疗CAG具有广阔的前景。1989年全国第五届脾胃病、痹证学术交流会止,全国中医内科学会脾胃病组,决定把CAG列为中医胃痞病范围。对其诊断及疗效的判定标准加以规范。这对该病的深入研究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加速对CAG治疗的规范化,本文搜集整理了自1986年以来,国内期刊中专方治疗CAG的临床报道5O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属中医学"胃痞"范畴。1978年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其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则被视为胃癌前病变。中医学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现从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等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胃癌癌前病变中医药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及早识别和控制胃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PLGC)向胃癌方向发展,对预防胃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到目前为止,有关西医治疗PLGC的临床报道并不多见,且尚缺乏疗效明确的药物。而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方法多样、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在防治PLGC的有效措施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前景。现就中医药治疗PLGC的近况作一综述。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无此病名,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于“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近年来,董氏[1]称之为“虚痞”,认为其病位在胃,“痞”证为其主要特征。亦有学者把其归于“…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和大肠化生是重要的胃癌前期病变(GPL),有效的治疗GPL是开展胃癌二级预防的关键。目前现代医学对GPL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在治疗上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本文就中医药治疗GPL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发病机理1.1中医学对GPL的认识:中医学中无此病症,根据GPL的临床症状可归属于“胃痞”、“胃脘痛”、“胃胀”、“痞满”、“痞证”等范畴,尚无统一的病名。关于GPI的病理机制,随着对GPL波广泛深入研究,学者们认识不一。就其病因主要归纳为:内伤饮食、情志不和、久病体虚、脾胃虚弱等。…  相似文献   

15.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中医常把它归属于“胃脘痛”、“胃痞”、“胃胀”等范畴.导师聂惠民教授擅长治CAG,学生有幸跟随导师出诊聆听,现将其治疗CAG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秋霞  嵇波 《北京中医》2001,20(1):39-40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中医常把它归属于“胃脘痛”、“胃痞”、“胃胀”等范畴.导师聂惠民教授擅长治CAG,学生有幸跟随导师出诊聆听,现将其治疗CAG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临床以上腹胀痛、纳少、嗳气、消瘦乏力为主要表现,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腹胀""嗳气"等范畴[1]。目前临床上西医药治疗仍无特效疗法。中医治疗CAG有一定的优势,近年来亦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中医药干预治疗CAG伴异型增生(Dys)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李 《湖南中医杂志》2014,30(3):141-143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系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可归属中医学“胃痞”、“虚痞”、“痞满”、“胃痛”、“嘈杂”等范畴。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与疑难病,在该病基础上伴发肠上皮化生(IM)或异型增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癌前病变,因此CAG的研究和治疗受到广泛重视。目前西医缺乏干预、阻断乃至逆转这一病变的理想手段,中医药在该领域独具特色,大量临床病例及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药不仅可显著改善症状,而且可使部分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甚至消失。笔者结合近几年有关文献就本病中医药治疗思路及方法浅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福仁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腺体萎缩或伴有代偿性增生为主的胃粘膜病变。病程迁延,反复发作,老年患者多见。目前西医治疗无特异性药物,多采用对症治疗,效果欠佳。王福仁主任医师从医45载,学验俱丰,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尤对CAG有独到见解。现将王老师治疗CAG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1脾虚阴亏是内因CAG属中医“胃痛”、“胃痞”范畴,病因多为饮食失调、七情失和、劳倦过度、先天禀赋不足等。临床上主要以胃脘疼痛、嘈杂、痞闷不适为主要症状。其病程长久,病情复杂,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在漫长的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CAG逐渐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正虚”症状。王老师认为,“正虚”是CAG发病和转归的重要内因,其“虚”主要表现在脾气虚和胃阴虚。脾气虚则运化不健,升降失司,故患者表现为胃脘痞满、疼痛、纳呆、苔白腻、脉细弱等症状。从胃镜下的微观辨证来看:胃粘膜苍灰白,且色调不均匀,大片苍白区,组织缺血缺氧,粘膜层萎缩变薄。所谓“痿者,萎也”。气血不足,胃络失养,萎弱不荣,亦属脾气虚之证。王老师指出,临床上脾气虚证不会单独出现,往往兼夹气滞、痰湿,故补虚不可壅补,否则会使邪恋难去,痛、痞等症状加重。补益药应补而不滞,润而不腻,避免...  相似文献   

20.
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胃痞”范畴。现认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均为癌前病变[1]。西医从抗幽门螺杆菌(HP)、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入手治疗,疗效并不理想。2005年5月~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