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2.
[目的]分析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方法。[方法]以住院的PLSVC置入PICC的6例病人为例,对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PLSVC病人PICC的确诊流程、处理策略以及护理要点,为临床提供相关护理经验。[结果]6例病人PLSVC内异位PICC导管均在临床完成输液及化疗6个月,并安全拔管,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PLSVC异位PICC导管可通过置管后X线结合以往CT影像结果正确诊断。异位导管功能可通过结合CT和血管超声进行评估,根据左上腔静脉引流部位和管腔大小确定能否正确应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导管异位的处理及导管维护,做好对病人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对6例永存左上腔静脉新生儿进行PICC置管及置管后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合理选择置管时机,置管前回顾分析患儿的影像学资料,正确测量体表长度,在B超引导下将PICC导管尖端留置在左上腔静脉的中下1/3处;导管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早期识别PICC相关并发症并做好相应处理;建立特殊病例档案,保证永存左上腔静脉新生儿PICC的安全使用。6例PICC导管留置10~21 d后按计划拔管,留置期间均未出现PICC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总结10例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PICC的护理实践经验,提出PICC末端位于永存左上腔静脉的确诊流程、处理方法及护理要点。确诊流程包括置管后X光片的显示、导管异位于其他血管的排除、导管正常功能的判断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影像回顾确诊;主要通过判断永存左上腔静脉的走向及管腔大小确定处理方法;护理要点包括特殊病例资料的建立及随访,加强导管维护及异位观察,重视健康教育。10例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PICC输液安全,无并发症发生,均顺利完成化疗安全拔管。  相似文献   

5.
徐艳红   《护理与康复》2021,20(1):67-68
回顾性分析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置管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对策.置管前未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是置管失败的主要原因,置管失败后未请多学科团队帮助诊断以及置管人员对人体异常解剖知识的欠缺也是导致PICC拔管重置的原因.提出优化PICC置管前后的综合评估流程、组织病例讨论及学习、组建PICC置管的多学科专家团队,保证永存左上腔静脉...  相似文献   

6.
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ar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主的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约为0.5%~2%[1].血栓堵塞容易造成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癫痫和脑出血等并发症,需要行脱水降颅压、抗凝、抗癫痫和血管内治疗等.常用脱水药是20%甘露醇,...  相似文献   

7.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经过外周静脉插入到肢体中心静脉的高新导管护理技术,它主要适应于缺乏外周静脉通道,需要反复输入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为肿瘤化疗病人等提供了一条便捷、安全、无痛性静脉通路,PICC穿刺点在外周表浅静脉,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等,穿刺成功后导管头端送达上腔静脉的下1/3,平第6-7胸椎水平[1],临床操作过程中如导管异位,需要调整或重新置管,但对于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re,PLSVC)患者,应采取其他定位方法帮助判断,我院于2012年10月在1例乳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PICC置管术中,经医学影像学检查,准确诊断PLSVC,现报告病例如下.…… 作者单位:史素芳(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科,河北,邯郸056000)  相似文献   

8.
1 病例资料女 ,9岁。因听诊发现心脏杂音 7年入院。查体 :胸骨左缘第 3、4肋间可触及细震颤 ,心尖搏动无弥散 ,心浊音界向左扩大 ,胸骨左缘第 3~ 5肋间可闻及收缩期Ⅳ级杂音及舒张期杂音。心脏彩超示 :室间隔缺损 ,三房心。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不齐 ,左心室高电压 ;X线心脏三位片提示 :室间隔缺损。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三房心 ,心功能Ⅰ级。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三房心矫正术。心外探查时发现患儿合并有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 (persistenleftsuperiorvenacava,PLSVC) ,建立体外循环后先行阻断左上腔静脉 ,并观…  相似文献   

9.
王珉  张楠  郝艳 《山西护理杂志》2011,(11):2918-2919
目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s,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险,导管异位是PICC的常见问题,发生率约6.7%,最严重的导管异位是尖端向下进入右心房,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导管可能会损伤心肌、刺破心包膜,形成心包积液,处理不及时会危及生命。临床上左上肢置管及异位的病例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险[1],导管异位是PICC的常见问题,发生率约6.7%[2],最严重的导管异位是尖端向下进入右心房,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导管可能会损伤心肌、刺破心包膜,形成心包积液,处理不及时会危及生命[3].临床上左上肢置管及异位的病例较少,其中双上腔静脉病人的导管经左上腔静脉异位右心房的纠正,目前国外尚未见报道,国内亦无固定的方式可循.但左上腔静脉发病率在正常人群中为0.1%~0.3%,可单独存在或与右上腔静脉同时存在(即双上腔静脉),75%以上的左上腔静脉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4],如果此异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将会更好地发挥PICC的治疗价值,杜绝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更多的病人受益.我院自2005年起开展PICC技术至今,仅发现1例右乳腺癌病人的PICC经左上腔静脉异位右心房.现将临床确诊、处理方法和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9例永存左上腔静脉(左上腔)的超声心动图诊断。男5例,女4例,年龄2月~58岁,VSD并存在上腔1例,F5并存左上腔1例,前纵隔肿瘤并存左上腔1例,心律失常并存左上腔6例。主要表现为冠状静脉窦(CS)显著扩大、本文9例CS为9×8~19×25mm,平均为12×17mm(正常  相似文献   

12.
双上腔静脉(double superior vena cava,DSVC)即胚胎时期的左前主静脉未正常退化而持久存在形成的左上腔静脉与右上腔静脉的合并存在,发病率仅0.3%~0.5%[1].大部分伴有DSVC的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较难发现,因而会影响其PICC置管后导管末端正常位置的判断及使用[2-3].且目前腔静脉畸...  相似文献   

13.
患儿女,2岁.因易患呼吸道感染,活动时易气促来诊.查体:心前区隆起,扪及抬举冲动感,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X线胸片:右心房、右心室扩大,肺野充血明显.心电图:窦性心律,右心房、右心室肥大,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右心房、右心室明显扩大,肺动脉主干增宽.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发现冠状窦明显扩张,内径13mm,顶部与左心房之间的壁部分缺如,内径11mm(图1).当获得胸骨旁心尖四腔切面后,将探头略向下倾斜显示冠状窦长轴,可见扩张之冠状窦引流开口于右心房,内径6mm(图2),此处脉冲Doppler可探及收缩期由冠状窦流入右心房之血流信号,峰值流速1.0m/sec.胸骨上窝长轴切面同时显示出左、右上腔静脉.将探头沿着左上腔静脉的走行向下移动,在胸骨旁左室短轴切面可见左上腔静脉引流入冠状窦.胸骨旁心尖四腔切面示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返流速度3.0m/sec,压差4.9kPa.超声诊断:1.冠状窦无顶;2.永存左上腔静脉.  相似文献   

14.
15.
16.
张艳红  王笑碧  潘三江 《全科护理》2013,(33):3140-3141
[目的]探讨肿瘤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病人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根据时间分段法将200例PICC置管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按PICC置管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和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病人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人对PICC置管输液化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科PICC置管病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减少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对PICC置管输液化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总结1例罕见双上腔静脉的宫颈癌患者PICC置管的尖端定位及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基于静疗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MDT)协作下罕见的双上腔静脉患者PICC尖端位置的确认及精准定位;特殊病例档案建立及跟踪随访;PICC携管期间延续性护理(包括主观感受的询问、带管宣教、疑难问题的解答、导管位置的跟踪);PICC相关并发症(穿刺点渗液)的护理。基于静疗专科护士为主导的MDT协作及专科护理,PICC导管最终留置115d顺利完成治疗拔除。  相似文献   

18.
总结6例通过观察静脉内心电图P波及QRS波群振幅比值变化提高永存左上腔静脉新生儿左上肢静脉PICC导管尖端定位准确性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为对2例永存左上腔静脉新生儿左上肢静脉PICC导管尖端的定位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结合特殊案例文献学习获得永存左上腔静脉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心电图的形态变化特征,总结出永存左上腔静脉新生儿左上肢PICC导管尖端心电图定位的规律,并运用于4例患儿,通过胸部X线摄片、B超或CT评价及验证导管尖端是否到达理想位置,并进一步精确定位规律。4例永存左上腔静脉新生儿左上肢静脉PICC导管尖端位于左上腔静脉中下1/3内的比率为100%,顺利完成静脉输液治疗,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下腔静脉PICC置管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宇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3):1190-1191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既可减少对患儿的过度刺激,又保证了抢救的及时用药和静脉营养的供给。此项技术在我科开展以来,共完成PICC85例,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82例,低血糖3例;76例选择静脉进行穿刺上腔静脉置管,9例均因上腔静脉置管失败后选择下腔静脉置管。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行上肢PICC置管的方法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恶性肿瘤致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行上肢PICC置管的过程及术后护理,总结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上肢PICC置管的最佳方法和护理。结果经过完善的术前评估、术前讨论和术前患者准备,置管中对患者的严密监控,医护合作,蜡疗袋改善血管状态,高年资置管者操作,35例PICC置管过程均顺利完成。术后经积极的放、化疗与细致的护理,所有患者上腔静脉压迫症状均得到迅速、有效的缓解,均未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管道留置时间2-12个月。结论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经严格术前评估和筛选,由资深置管者操作,医护合作,或可行上肢PICC置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