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肾衰3号颗粒剂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衰3号颗粒剂对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8例肾性贫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58例,和对照组(B)组30例。B组口服福乃得,A组服用肾衰3号颗粒剂,疗程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血浆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静息状态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结果:A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B组(P〈0.05);同时能减少Scr、BUN,与B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提高Hb,ALB、HDL、PLT、HCT与B组比较(P〈0.05);降低TG、TC、LDL,与B组比较(P〈0.05),同时对SBP、DBP无明显影响。结论:肾衰3号颗粒剂治疗肾性贫血,又能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衰恶化。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由于多种原发或继发的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晚期,肾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而出现的一种常见的临床危重综合征,尿毒症的年发病率为100~150/100万.资料表明,慢性肾脏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的25%左右时,肾功能衰竭就会通过一个共同途径,呈进行性而且是不可逆地向前发展,直到出现终末期肾病(ESRD)[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口服叶酸、力蜚能,皮下注射益比奥;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健脾方,每日1剂,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73.3%(P<0.05);治疗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升高,血清肌酐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肾健脾配方西药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较单纯西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肾性贫血5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皮下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自拟养血方为基础方的中药,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贫血缓解程度。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及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升高幅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确切,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开发及临床广泛应用,慢性肾衰患者的贫血状况及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仍难以阻止慢性肾衰的发展。笔者应用中医辨证加EPO治疗慢性肾衰及肾性贫血,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陈波 《河南中医》2013,(12):2135-2136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生血方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怡宝)皮下注射治疗,每周2次,并口服补肾益气生血方,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30例只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怡宝)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气生血方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怡宝)治疗肾性贫血,可明显改善患者贫血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肾性贫血(renal anemia, R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R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淮安中医院肾病科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门诊和住院治疗的CKD-RA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红蛋白(haemoglobin, Hb)、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血清EPO、TNF-α、IL-6、铁蛋白(ferritin, FER)、转铁蛋白(transferrin, TRF)等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对比观察27例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对肾性贫血的影响。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提高患者血红蛋白(Hb)、细胞压积(HCT)及降低血肌酐(Scr)尿素氮(BON)方面,疗效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肾养血饮Ⅱ号治疗肾性贫血的可行性。方法:以养血饮为对照药物,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本次试验病例63例,试验组32例,对照组31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补肾养血饮Ⅱ号治疗肾性贫血的显效率为34.4%,有效率为43.8%,总有效率为81.3%;养血饮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19.4%和51.6%,总有效率为74.2%。两组疗效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补肾养血饮Ⅱ号在治疗肾性贫血的过程中,对神疲乏力,眩晕耳鸣、皮肤苍白、心悸、恶心呕吐(P0.01)、头痛、舌质淡黯(P0.05)等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两组均未发生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补肾养血饮Ⅱ号治疗肾性贫血气血两虚型患者疗效确切,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并能有效地改善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肾衰Ⅱ号方对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肾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CKD3~4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一体化治疗,治疗组同时予肾衰Ⅱ号方,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后检测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65.63%(21/32),对照组为30.00%(9/3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88%(31/32),对照组为53.33%(16/3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除口干咽燥、大便不实外,治疗组证候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治疗组可升高eGFR水平,降低Scr、BUN、24 h UP水平(P<0.05,P<0.0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可升高eGFR水平,降低Scr水平(P<0.01)。2组均可升高Hb水平,降低IL-6、IL-8、TNF水平(P<0.05,P<0.0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衰Ⅱ号方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抑制 CKD3~4期微炎症状态,从而改善临床证候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α-干扰素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的有效药物,但是,单用α-干扰素治疗对于解除CHB患者临床症状尚具有一定局限性。我们先前的临床研究表明,中药乙肝Ⅱ号能有效改善CHB患者临床症状。在此基础上,笔者于2003—2009年运用乙肝Ⅱ号联合α-干扰素治疗CHB,以期获得一种对CHB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及病毒指标改善较为理想的疗法。  相似文献   

12.
肾复康Ⅱ号方治疗肾虚血瘀型肾功能衰竭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亚峰  程小红 《陕西中医》2009,30(12):1583-1584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利水降浊类中药治疗肾虚血瘀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肾复康Ⅱ号(山萸肉、菟丝子、金樱子、仙灵脾、醋鳖甲、王不留行、姜黄、赤芍等)配合西药治疗肾虚血瘀型慢性肾功能衰竭34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补肾活血,利水降浊的功效;可缓解症状,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肾特灵Ⅱ号方联合强的松对脾肾阳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肾特灵Ⅱ号方加强的松组治疗,对照组采用强的松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各组尿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均明显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特灵Ⅱ号方加强的松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联合使用中药验方补肾健脾方与低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huEPO,益比奥)治疗肾性贫血(RA),并观察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的可能机制。方法:已经确诊为RA的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补肾健脾方与益比奥治疗组(简称中西组),单用益比奥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予透析、补充铁剂、叶酸及维生素B12及对症支持治疗。中西组予益比奥50IU/kg皮下注射,每周2次;并口服补肾健脾方,每天1剂,分2次服;对照组单纯用益比奥50IU/kg皮下注射,每周3次: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均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TNF—α,并观察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后Hb、Hct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两组治疗3个月Hb、Hc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两组治疗前血清TNF—α均明显高于正常;治疗后,中西组血清TNF—α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补肾健脾方合益比奥可明显抑制血清TNF-α的产生.可能是中西组有效改善EPO敏感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冠心Ⅱ号方及其与西药联用对冠心病的作用。方法 :采用分组对照观察法 ,治疗组 4 2例用冠心Ⅱ号方与消心痛、阿替洛尔治疗 ,对照组 10例用消心痛、阿替洛尔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5 .2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0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冠心Ⅱ号方对冠心病有作用 ,与消心痛、阿替洛尔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 ,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肾衰Ⅱ号方对5/6(A/I)肾切除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肾组织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5只SD雄性大鼠采用5/6(A/I)肾切除术制备CRF大鼠模型,将45只成功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肾衰Ⅱ号方10 mL/kg)、西药组(氯沙坦钾6 mL/kg),每组15只,另取15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给予相应干预,60日后检测大鼠的肾功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血红蛋白(HGB),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Atg5、Beclin-1、LC3的表达,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结果与本组干预前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干预后SCr、BUN、HGB水平均降低(P0.01),CCr水平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UN及SCr升高(P0.01),CCR及HGB降低(P0.01),肾皮质和肾髓质Atg5、Beclin-1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同期比较,两个给药组干预后BUN水平降低(P0.01), CCr水平升高(P0.01),肾皮质和肾髓质Atg5、Beclin-1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升高(P0.01,P0.05)。HE和Masson染色显示,中药组和西药组肾脏病理变化明显减轻,优于模型组。结论肾衰Ⅱ号方能够改善5/6(A/I)肾切除CRF大鼠的肾功能,提高HGB水平,减轻肾间质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自噬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8.
骨密I,Ⅱ号方脾肾同补治疗骨质疏松症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陈氏糖肾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67例Ⅳ期糖尿病肾病病例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予陈氏糖肾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西医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以及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清肌酐、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西医疗效分别为94.28%、51.42%,对照组分别为12.50%、9.3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明显降低(P〈0.05),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P〈0.05),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肌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24h尿蛋白定量和血清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氏糖肾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能够有效延缓Ⅳ期糖尿病肾病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方对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肾性贫血(Renal Anemia,RA)大鼠的影响,并探讨该方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腺嘌呤灌胃的方法复制CKD-RA大鼠模型。将造模组大鼠分为模型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组,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尿素氮、肌酐、EPO、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留取肾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1)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和EPO组治疗后尿素、肌酐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后中药高、中剂量组显著低于模型组;中药中剂量组、EPO组治疗后TNF-α显著下降;中药高、中、低剂量组、EPO组血清EPO均较前显著升高;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EP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中药低剂量组血清EPO数值低于EP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和EPO组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