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针齐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温针齐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分别于第1次治疗前、第1次治疗后和2个疗程后测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评价患者疼痛程度。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有效率为82.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齐刺可有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风寒阻络型的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用药物注射封闭治疗,治疗组用温针疗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3%、对照组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灸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可改善临床症状,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内热针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予内热针治疗,对照组32例予封闭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视觉模糊评分法(VAS)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内热针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经筋推拿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经筋推拿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观察比较2组VA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和临床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经筋推拿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观察关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肱骨外上髁炎的受试者随机分为关刺法组(30例)与常规针刺组(30例)。关刺法组针刺肱骨外上髁附近的压痛点1-2处,短暂留针,取针后医生与受试者配合进行对抗运动;常规针刺组取阿是穴、曲池、肘髎、阳陵泉等穴,得气后行泻法;两组受试者隔日治疗 1 次,一疗程3次,每个疗程结束休息1天,共 2 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MEPS),观察首次治疗后即时止痛效果及疗程结束后临床疗效。结果:首次治疗、治疗结束后两组 VAS 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但关刺法组首次治疗后VAS评分降低更明显;治疗结束后两组的MEPS均降低,关刺组降低更突出;关刺法组总有效率93.33%,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80.00%,关刺法与常规针刺对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相当(P>0.05)。结论:关刺法与常规针刺对肱骨外上髁炎均有较好疗效,关刺法效果更突出,另外关刺法对肱骨外上髁炎的即时止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6.
许春  王洁  杨瑞霞 《新中医》2023,55(9):205-207
目的:观察抖针结合摇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 例肱骨外 上髁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予抖针结合摇罐治疗。比较 2 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Moya 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结果:观察组总有效 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1 周、2 周后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MEPS 升高(P< 0.05),且观察组治疗1 周、2 周后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EPS 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抖 针结合摇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短刺法针刺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短刺法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变化。结果:两组VAS、ADL评分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显效40例,显效率80.0%;对照组显效31例,显效率6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刺法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较常规针刺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皮内针疗法治疗急性期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急性期肱骨外上髁炎疼痛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治疗组行皮内针治疗,对照组行传统针刺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侧上髁炎前臂评价问卷(PRTEE)得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PRTEE得分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PRTEE得分和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72%(P0.05)。结论:皮内针疗法治疗急性期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肘关节的疼痛,改善肘关节的功能运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齐刺、温针、刺络拔罐和火针疗法治疗棘上、棘间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齐刺组、温针组、刺络拔罐组和火针组各30例,分别采用齐刺、温针、刺络拔罐及火针疗法治疗。每2~3天治疗1次,治疗5次为1疗程。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评定4组疗效。结果:温针组脱落1例,余3组均全部完成观察。4组患者治疗后VAS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4种疗法均可以改善患者疼痛程度;4组患者治疗后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齐刺组VAS与温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络拔罐组VAS分别与齐刺组、温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火针组VAS分别与齐刺组、温针组、刺络拔罐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火针组疗效优于齐刺组、温针组和刺络拔罐组,刺络拔罐组疗效优于针刺组及温针组。火针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均优于齐刺组、温针组和刺络拔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刺络拔罐组总有效率优于齐刺组、温针组(P0.01),愈显率与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齐刺组总有效率优于温针组(P0.05)。结论:火针治疗棘上、棘间韧带损伤疗效优于齐刺、温针、刺络拔罐疗法,刺络拔罐疗法疗效优于齐刺和温针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配合齐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肌内效贴配合齐刺法治疗组(观察组)和局部封闭配合常规药物扶他林软膏外用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法观察患部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的疼痛症状改善程度和视觉模拟评分较治疗前好转(P0.05),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在症状改善程度、视觉模拟评分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93.34%,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愈率76.67%,优于对照组治愈率63.34%,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13.34%,比对照组复发率26.67%低,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肌内效贴配合齐刺法显著改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功能,疗效相对持久,复发率也低,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围刺温针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围刺温针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2例,并设毫针治疗对照组32例,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围刺温针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效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外敷凉性经筋通贴膏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浮针疗法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并分析比较2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差异。结果 2周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VAS评分和Mayo肘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Mayo肘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毫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针灸治疗,治疗组以浮针配合毫火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次后进行评定,观察其VAS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VAS评分、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配合毫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腕踝针埋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联合外贴双氯芬酸钠贴;观察组采用腕踝针埋针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及2周后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VAS、Mayo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后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腕踝针埋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有效,且疗效优于口服塞来昔布及关节局部止痛贴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关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肱骨外上髁炎的受试者随机分为关刺组(30例)与常规组(30例)。关刺组针刺肱骨外上髁附近的压痛点1~2处,短暂留针,取针后医生与受试者配合进行对抗运动;常规组取阿是穴、曲池、肘髎和阳陵泉等穴,得气后行泻法;两组受试者隔日治疗1次,一疗程3次,每个疗程结束休息1天,共2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和改良肘关节评分系统(HSS)进行评分,观察第1次治疗后的即时止痛效果及疗程结束后临床疗效。结果:第1次治疗完全结束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 0.01),但关刺组第1次治疗后VAS评分降低更明显;治疗结束后两组的MEPS均降低,关刺组降低更突出; HSS较治疗前均升高,关刺组升高更明显;关刺组总有效率93.33%(28/30),常规组总有效率80.00%(24/30),关刺法与常规针刺对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相当(P 0.05)。结论:关刺法与常规针刺对肱骨外上髁炎均有较好疗效,关刺法效果更突出,另外关刺法对肱骨外上髁炎的即时止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火针,对照组采用电针,4周后比较两组VAS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P=0.004290.01)。结论: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能缓解患者肘部疼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冲击波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优于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8.
曹俊杰  杜炯 《中国针灸》2020,(8):885-886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揿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57例,穴取患侧曲池、手三里、中渚、阿是穴,埋针2d后取出,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评分的侧上髁炎前臂评价问卷(PRTEE)得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变化情况,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PRTEE得分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愈25例,好转29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7%。结论:揿针能有效改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肘关节的功能,缓解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等分角度多向斜透刺配合艾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等分角度多向斜透刺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等分角度多向斜透刺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配合TDP照射治疗。12 d为1疗程,2个疗程后评估临床疗效。结果:疼痛VAS评分及肘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治疗组治愈率为87.50%,优于对照组治愈率62.50%(P0.05)。结论:等分角度多向斜透刺配合艾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新中医》2018,(11)
目的:观察滞针围刺结合针刺手法对肱骨外上髁炎疼痛及其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肱骨外髁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及外涂扶他林软膏治疗;治疗组予滞针围刺结合针刺手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Verhaar网球肘疗效评分。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Verhaar网球肘评分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月,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Verhaar网球肘评分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滞针围刺结合针刺手法能够有效缓解肱骨外上髁炎引起的疼痛,改善功能,且长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