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以营卫学说为立足点 ,结合临床研究 ,阐明营卫失调是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总纲 ,包括营卫气机逆乱和气化失常 ,以调和营卫做为高血压病中医治疗总则  相似文献   

2.
作者突破传统对营卫不和的认识,认为一切导致荣与卫失其常度的外感、内伤疾病,均可称为营卫不和,其本质是营卫正气的功能失调,而关键在卫气不和。并认为营卫不和决定在营卫正气自身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基础上,统一于外感与内伤之中。文中列举了病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更年期综合征营卫失和病机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光伟  高尔鑫 《中医杂志》2002,43(6):405-406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多出现营卫失和症状,通过调和营卫方法治疗,效果显著,提出营卫与神经内分泌相关性的假设,结合中医和现代医学观点有以下认识:(1)营卫失和是更年期综合病理变化的综合征表现;(2)调和营卫是从整体上调整脏腑阴阳;(3)营卫泌济津液功能的改变与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内分泌存在相似的性质。进一步提出如下假设;人体可能存在一条以肾气为中心的调节链,肾气的变动影响着天癸,冲任,营卫的功能,其中营卫可能是与神经内分泌相联系的实体物质,其实质可能是某些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脏器或效应物质,其功能与现代医学的内分泌作用相类似。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综合征(PMS)为中年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PMS具有阴阳、气血、营卫失调的病机特点,属本虚标实之证,提出调补阴阳气血营卫为治疗大法。附验案1则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郑偕扣  徐强 《江苏中医药》2014,46(10):24-25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易合并重要脏器病变,严重者威胁生命。中医药对高血压病的治疗疗效明确。而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与中医师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分不开。王保和主任医师从传统中医理论"肝藏血主疏泄"出发,解析肝藏血和主疏泄涵义,分析肝藏血和主疏泄失常所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异同,从而结合证型差异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桂枝汤调和营卫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汤首载张仲景《伤寒论》,其具有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之功 ,为治疗中风表虚证之主方 ,临床应用广泛 ,尤其在多种过敏性皮肤病应用 ,如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文献报道多见。由此 ,我们大胆尝试该方原方或加味在支气管哮喘防治运用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文就桂枝汤调和营卫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作用从以下方面简要论述。1 桂枝汤调和营卫以调理中焦脾胃为基础营卫之气与脾胃功能紧密联系 ,脾胃功能失和又与支气管哮喘发作或加重相关 ,调理中焦脾胃 ,对支气管哮喘起到防治作用。1 .1 营卫之气与脾胃功能的关系 张仲景非常重视中焦脾胃作为营卫…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营卫-玄府-气液”理论探析冠心病中医病机及临床应用。方法:从古代典籍溯源“营卫-玄府-气液”理论,结合西医学认识,以古喻今,阐发冠心病现代中医病机及治法,附临床验案加以佐证。结果:“营卫-玄府-气液”理论在冠心病现代病机阐释中有着重要发挥,为临床“辛开宣痹”治疗冠心病提供指导,实践中得以验证。结论:脏腑亏虚致营卫不和是发病的内在条件,玄府气液郁结不通是病变关键,从“营卫-玄府-气液”立法辛开宣痹论治,收效良好,可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任氏心脉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口服松龄血脉康对照组和口服任氏心脉康治疗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发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任氏心脉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是世界性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我国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传统西医治疗有明显副作用,中医外治法在高血压病治疗护理方面效果良好,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患者易于接受,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与中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梁颂名  张桂英 《中药材》1999,22(2):96-98
高血压病是现代医学病名,它是指原因尚未十分明确而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性疾病。该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近期调查,青年人患该病亦不少,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该病如不及时治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的病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病是造成脑血管意外、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病的病因复杂 ,中医辨证极不统一 ,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难。本文就高血压病的病机作一探讨。1 高血压病与眩晕的关系高血压病为西医病名 ,传统中医无此病名。高血压病是通过测量肱动脉的血压而诊断的。血压不正常 ,则反映了机能的失调 ,比较客观。眩晕是中医根据症状命名的 ,范围较广 ,概念较为模糊。大多数高血压病表现为眩晕 ,但眩晕患者血压并不一定都升高 ,部分低血压或正常血压者亦可表现为眩晕。如气虚眩晕既可表现为高血压又可表现为低血压 ,表现为低血压的气…  相似文献   

12.
徐璠  李守朝 《陕西中医》2006,27(12):1548-1549
目的:探讨培土抑木法在防治结肠炎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历代医家及李守朝教授多年经验,结合理论进行论述。结论:肝郁脾虚是本病的病机关键,在培土抑木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配合采用清肠化滞、温补脾肾、寒热并用、理气和血等法,使辨证论治达到主次有序、有守有变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邓程国 《河北中医》1997,19(4):37-39
中医诊治高血压病近况邓程国(广西北海市中医院536000)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由来已久。随着科学的发展,中医亦逐渐打破原有对高血压病的认识,特别是病因病机的更新和发掘,对本病的认识也逐步深入,现仅就近年来国内有关高血压病证治方面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与...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辨病辩证治疗思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病证结合观点出发,探讨高血压病辨病辩证治疗的思路,指出首先要统一病名及诊断标准和病因病机认识,从病入手,由病及证、症证并举开展高血压病的辨病辩证治疗,参考现代玫压复方及单味药研究成果选药组方,达到改善和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或恢复正常血压、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申海明  冯美秀 《陕西中医》1990,11(5):195-196
<正> 先师邢锡波(1906~1977)主任医师,籍隶河北省青县人,生前行医五十余年,学验俱丰,曾任教于天津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晚年著有《伤寒论临床实验录》、《脉学阐微》、《邢锡波医案选》等,本文仅就其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加以整理介绍。一、论述病机属肝风,心悟冲气上逆说邢老认为高血压病是现代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医虽无此病名,但据其临床表现,可临属于“眩晕”、“肝风”等门类。古人所谓“风信”即中风之前驱症候,可为高血压病的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防治中风后抑郁症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抑郁西药虽能有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SD),控制抑郁症状,但副作用大;中医从肝气郁结论治,但弱化原发病中风的治疗。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情志所伤为致病诱因,肝气郁结为主要病机,脏腑虚衰是病理基础,肝肾亏虚、痰瘀阻窍是病理特点。应在"病证合治"原则指导下,探明病因所在,细究病理特点,区分证候异同,权衡缓急,标本同治,防治结合,才能提高中医药防治PSD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的辨治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阎咏梅  沈舒文 《陕西中医》2003,24(8):718-719
认为高血压病总为脏腑受损 ,阴阳气血平衡失调 ,病及肝肾脾 ,以肝为病变重点 ,证多虚实夹杂。早期多见气机升降失常 ,中后期以肝肾阴阳失调为基础 ,治则注重调理气机 ,滋阴平阳 ;顽固性高血压病 ,多兼水湿痰瘀 ,水瘀互结 ,治当辅以化瘀利水之法。同时强调辨治个体化 ,防治结合 ,发挥中医药优势  相似文献   

18.
乳腺增生病以肾气不足、天癸不充、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七情过度、肝气郁滞、脾失健运为发病之因,气滞、血瘀、痰凝为发病之标。治疗宜在内科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外治疗法。因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积极预防乳腺增生病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及其防治将会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调和营卫法及其临床应用乔艳华,乔振纲洛阳市第二中医院(471003)营气、卫气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调和营卫法是指导临床治疗的常用法则。然而,什么是调和营卫法?应怎样深入理解和怎样具体运用?现根据笔者对《内经》及《伤寒论》有关内容的学习心得,...  相似文献   

20.
复发性流产是妇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复杂,中医治疗复发性流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注重遵循"预培其损"的防治原则。中药干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主要可从调月经、治病因、安胎元、畅情志四个方面体现。孕前先治,通过调月经和治病因提高胚胎质量,为成功妊娠打下坚实的基础;孕后防流,初孕即注重安胎元,减少复发性流产的发生;畅情志则提倡从备孕至孕期均应做好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