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搜集并整理出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方剂共64首,对其组方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64首方剂中用药共220味,使用频次1492味次;以补虚药最多,其次是利水渗湿、理气、活血化瘀药;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胃、肺、脾、肾为主。名老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注重攻补兼施,以益气健脾、行气、利水和活血祛瘀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搜集和整理清代医家治疗虚劳的内服方剂总结出其组方用药的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为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在查阅了大量清代医家著作的基础上,对治疗虚劳的内服方剂进行采集、整理和编排,运用频数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总结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到内服方剂112首,其四气以温、寒、平三类为主,五味以甘、辛、苦三类为主,归经以入肝、肾、脾、肺和胃经的药物为主,功效中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其中补虚药中补气药、补阴药和补血药为主;居前20位的药物依次为:熟地、甘草、麦冬、白芍、茯苓、生地、人参、山药、茯神、酸枣仁、五味子、北沙参、黄芪、阿胶、白术、枸杞子、牛膝、丹皮、橘红、大枣。结论:清代医家治疗虚劳的组方用药规律为:①甘温补中、扶正祛邪;②平调脏腑,共治气血;③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当代方剂对治疗老年瘙痒用药的规律。方法以老年与瘙痒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1979~2014.10),收集方剂,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治疗老年皮肤瘙痒方共221首,内服190首,外用31首。涉及200味中药,药物频次2393次。高频药物为当归、防风、甘草、生地、白芍。药类以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寒、温、平药性是主要的药性;归经以肝、肺、脾、肾、胃为主。结论运用统计方法发现当代临床以活血、补气血的补虚药清热药为主、以祛风清热止痒的药物为辅的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用药规律,为了临床组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研究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近5年治疗帕金森病的方剂,建立治疗帕金森病中药库,并通过相关平台与软件分析药物频次、性味归经、药物关联规则等。结果 共纳入方剂74首,中药170味。高频药物功效以滋阴养血为主。总药物的四气分析结果以温为主,其次为寒、平;五味结果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呈肝脾肾心肺排列。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白芍-钩藤、白芍-何首乌等药对。结论 帕金森病以治疗肝肾阴虚为主,重用滋补肝肾之药,并配伍补气养血药等共治震颤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尿浊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尿浊的方剂,构建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方法(频数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253首治疗尿浊的方剂中,共涉及272味中药,使用频率排在前6位的中药为茯苓、龙骨、甘草、牡蛎、人参、黄柏,药物类别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安神药、收涩药、清热药为主。对高频药物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共得到8个聚类组合,每类按照中药功效可归纳为:健脾燥湿、温肾利湿、清热利湿、固肾涩精、补肾壮阳、滋肾补阴、宁心安神、益气补血。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常用药对及药组主要是补虚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安神药类药物的不同组合,其中桑螵蛸与龙骨是治疗尿浊最常见的药对。结论:尿浊方剂的用药规律以清利湿热、补益脾肾为主。中医治疗尿浊应先辨虚实,初期多为实证,治以清利湿热;久病多虚,宜健脾益气、填补肾精,但要做到清补兼顾。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证治汇补》治疗脾胃病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治疗脾胃病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证治汇补》中治疗脾胃病的有效方剂进行性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组方规律、核心组合、新方的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方剂137首,涉及中药159味,使用频次≥10的药物25味,以性温、味辛、归脾经类药物最多;支持度个数设置为18,置信数为0.6,得到常用药对及组合15个;基于软件复杂熵层次聚类方法,得到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32组,聚合成新方16首。结论:《证治汇补》中治疗脾胃病以温补脾阳为主,用药方面以辛温药升阳行气为主,辅以甘性药滋补和中、调和药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 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VIP),收集运用中药方剂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 台(V2.5) 软件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到方剂92 首,涉及药物206 味,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 当归、秦艽、甘草、地黄、赤芍等;用药以清热药、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为主,尤为注重 治血;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然后依次为胃、心、脾、肺、肾经 等;常用药对有“当归-秦艽”“当归-地黄”“甘草-当归”“川芎-当归”“当归-防风”等;通过复杂系统熵聚 类分析提取出2 种不同的核心组合各5 组,并挖掘出潜在新方5 首。结论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总结了银屑 病关节炎治疗的用药规律,挖掘到新处方5 首,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1990年1月-2020年5月收录的中医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探求证治方药规律。方法:使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同时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收集整理的药物、方剂及证候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及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34篇,涉及中药207味,共19类,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和清热药为主要种类,茯苓、黄芪、白术、泽泻、山药等为常用药,并得出5个聚类方;共得方剂171首,其中成方53首,自拟方118首,二者以补益剂、祛湿剂、理血剂为主;通过整理,共得出26种证候,其中以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虚湿困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蕴结证居多。虚性要素分别为脾虚、肾虚、气虚、阴虚、阳虚,实性要素分别为湿(毒)热、水湿、血瘀、外感,病位要素主要为肺、脾、肾。结论:儿童PNS的中医基本病机为肺脾肾亏虚,湿热瘀阻,具有虚实夹杂的特征;治疗以补肾健脾益肺、清热利湿活血为原则,用药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及活血药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傅青主女科·带下》中5首治带下方剂的用药规律及辨证治疗思路。方法 通过对5个治带下方剂中药名的规范整理,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及剂量的统计分析,总结其治疗妇人带下的规律与治疗思路。结果 治带下5首方剂共使用药物30种,所使用药物频率前10位依次为白芍、车前子、白术、山药、陈皮、柴胡、茯苓、栀子、黄柏、甘草。所使用药物剂量总量前6位依次为白术、山药、白芍、当归、芡实、黑豆。结论 傅山先生治疗妇人带下,重视应用补虚药和清热药,以补益气血、清热利湿。且用药多平和,处方精炼,重视脾肝肾三脏的相互协调,值得后人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明清时期运用虫类药治疗痹病的方剂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明清时期治疗痹病的含有虫类药的方剂161首,建立数据库,并应用excel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1首治疗痹病的含有虫类药的方剂中,共用中药207味,共用药次1583次;其中虫类药物16种,共出现266味次;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益药、平肝息风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等7大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到80.53%,补益药中以补血、补气为主,累计频率占66.98%;四气中温、平2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到72.64%;五味中辛、苦、甘3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到87.45%;归经中肝、脾、肾、心、肺、胃经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到89.46%;应用虫类药最多的是地龙、五灵脂、白僵蚕、全蝎、穿山甲等,累计频率达到83.47%。结论扶正祛邪,多重气血;药味以辛苦甘为主,药性以温平居多;归经以肝脾肾为主,兼顾到胃;善用虫类搜剔通络以治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十八反”药物治中风病古今方剂配伍和治疗特点.方法:收集规范古代及近现代中风病方剂中含“十八反”反药组对的处方,运用关联规则对方剂进行高频药物挖掘,对方剂剂型、年代进行对应分析.结果:经整理获得古今中风病“十八反”反药同方方剂共173首,其中古代方剂111首,近现代方剂62首.相反药对以半夏-附子使用最多,共76首.古今含“十八反”药物治疗中风方剂高频药物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古今治疗中风均重视治痰,但古方用药以天南星、川芎、全蝎、天麻、白附子、白僵蚕为主,偏于熄风通络化痰,病机方面重视痰瘀邪实;近现代方用药以甘草、茯苓、白术、陈皮为主,偏于益气健脾化痰,病机方面重视正气亏虚.  相似文献   

12.
邵文慧  汪磊  蒲煜琴  林才志 《新中医》2016,48(12):195-197
目的:纳总《兰室秘藏》中治疗脾胃相关疾病方剂用药,分析其用药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参考。方法:以《兰室秘藏》为检索源,对《兰室秘藏》中治疗脾胃相关疾病方剂、用药进行收集、分类,利用频数统计确定治疗脾胃病的常用药物,并对其药性、药味、归经及配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55首,涉及中药110味,治疗脾胃相关疾病常用药为陈皮、升麻、炙甘草、柴胡等17味中药,常用中药主要为补虚药、理气药、解表药为主,药性以温性、寒性、平性为主;药味主要以辛味、甘味、苦味、酸味为主;归经主要归为脾经和胃经等。结论:李东垣先生在《兰室秘藏》中治疗脾胃相关疾病时以温补脾阳、升脾扶正为法;用药主要以辛温升阳,辅以甘味药补益滋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整理、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胎动不安的用药、组方及关联规则,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胎动不安提供用药指导,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整理《中药方剂大辞典》治疗胎动不安的药物,并查出其方、药(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运用Excel、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及聚类挖掘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用复杂系统熵聚类进行新方组合。结果筛选获得《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胎动不安方剂共173首,规范后中药138味,通过数据挖掘得出频次≥10次的药物有29味,药物功效分类以补虚、活血化瘀和理气药为主,药性以温性、平性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脾、肝经为主。结论总结《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历代医家治疗胎动不安的常用药物及其功效和性味归经,为后世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传承创新中医文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痛瘿)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筛选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方剂,建立方剂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方剂共293首,涉及中药247味,使用频次在20以上的中药共44味,以清热药出现频数最高;出现频度在40以上的药对及组合共46个;演化得到3味药的核心组合26个,聚类得到新处方4首。结论:CNKI中收录的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方剂组方以清热、补虚、活血化瘀为主,可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搜集和整理清代医家治疗闭经的内服方剂,总结治疗该病的常用有效药物及其配伍关系。方法:筛选清代治疗妇科疾病具有代表性的古籍,对其中治疗闭经的内服方剂进行收集和整理,建立闭经方剂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到治疗闭经的方剂72首,剂型以汤剂、丸剂居多,药物类型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温、平居多,药味以甘、辛、苦居多,归经以肝、脾和心经药物为主,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并形成6个聚类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理脾阴法治疗虚劳(重症迁延期)的规律。方法建立虚劳理脾阴方剂数据库,录入明、清及民国理脾阴方剂的组成、四气五味、归经,运用数据挖掘与方剂计量学方法,从用药范围及方剂配伍两方面,对理脾阴法证治虚劳(重症迁延期)规律进行探讨。结果用药范围上,共用药204次,用药频次从高到底前3为山药、白芍、甘草;方剂用药五味频数最高为甘淡味144次;方剂用药四性频数最高为平性94次;方剂用药归经频数最高为脾经131次。方剂配伍上,挖掘出关联规则9条,支持度最高的为白芍→甘草,置信度最高的为山药→牛蒡子。结论治则上补泻兼施,滋阴辅以和阳;治法上以和法与补法并重,以甘淡扶脾法与酸甘化阴法合用补脾阴;用药五味配伍以甘淡酸苦为主;用药平和,四气配伍以平性药为主,辅以寒热并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便秘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运用中药方剂治疗帕金森病便秘的相关文献,筛选、整理处方数据,并进行规范化处理,然后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分析用药规律。结果 最终纳入方剂67首,涉及中药116味,使用频次最多的中药为补虚药,其次为清热药及理气药;四气分布以温、寒、平为主;五味分布以辛、甘、苦为主;归经频次靠前的是脾、肺、肝、胃、肾经;使用频次排前5位的中药为当归、黄芪、火麻仁、肉苁蓉、生地黄;常用对药有“麦冬-玄参”“当归-肉苁蓉”“当归-陈皮”;中药聚类核心组合分析得到4组新方。结论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便秘以补虚药为主,寒温并用,治疗多从肺、脾论治,重视健脾益肺,补虚兼顾气血阴阳调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治疗糖尿病中药配伍体系。方法:将《糖尿病验方450首》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中医处方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糖尿病中药方剂共414首,涉及中药236种,总用药次数为4071次。所用中药种类依次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收涩药为主,占总用药的84.255%;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累计频率达86.039%;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计频率达94.774%;归经以肝、肺、脾、肾、心、胃为主,累计频率达90.183%。结论:临床治疗糖尿病核心单味药主要为黄芪、生地黄、山药、麦冬、天花粉、丹参、茯苓、元参、当归、甘草、熟地黄、知母;药类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收涩药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龙江医派名医白郡符治疗皮肤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白郡符先生治疗皮肤外科疾病的中药方剂56首,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首中药方剂中涉及中药104种,用药总频数为826次。结论: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甘草、赤芍、当归、金银花、天花粉、知母、生地黄、穿山甲、茯苓、没药等;治疗皮肤病以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等为主要功效的药物为主;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肺、胃、心、脾、肾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和总结林毅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林毅教授治疗乳腺癌的中药方剂210首,对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0首中药方剂里共出现124种中药,用药总频数是2,710次。核心单味药依次是白术、茯苓、山药、山楂或炒山楂、麦芽或炒麦芽、神曲或炒神曲等;药效以补虚、消食、利水渗湿为主;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淡为主;归经以脾、肝、心、肺、胃为主。结论:本文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获得了林毅教授治疗乳腺癌的中药方剂的客观数据信息,初步揭示了林毅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为整理林毅教授用药配伍思路和临床经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