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病是指老年期所罹患的疾病,虽然大多数的老年病并非是老年人所特有,但是由于老年期机体各种组织的老年性变化及其修复能力的减弱,导致脏腑、组织、器官等功能减弱。《灵枢·天年》篇明确指出:“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妇女的养生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围绝经期症状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由性成熟期逐渐进入老年期的过渡时期,据报道,围绝经期年龄一般为45~55岁[1],现有提早或延迟趋势,年龄可在40~60岁,正如《内经》所述"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相似文献   

3.
中医对老年痴呆病的认识与治疗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痴呆病是临床上老年人常见的难治病之一,属中医的郁证、癫狂范畴。目前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与疗法尚未形成格局。笔者综合近年来学术界的见解结合自己的认识略呈管见。 1 生理病理 老年痴呆病究其生理原因是年岁日增,髓海空虚,神气不足。《内经》云:“五十岁肝气始衰……;六十岁心气始衰……;七十岁脾气始衰……;八十岁肺气始衰……;九十岁肾气焦……;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由此可见,人的生命每十岁为一个发展阶段,五十岁以后开始进入老年阶段,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当代身心医学的崛起,老年精神病日益引起人们的注视。据统计,老年期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是青年的3~6倍。老年人为什么好发精神病变?中医认为,老年神志病变与下列因素有关:其一,五脏之衰退,如“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 (《灵枢·天年  相似文献   

5.
试论“健运阳明”是中年女性养生的重要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中年养生是延缓衰老的关键环节随着时代的进步 ,科学技术和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 ,人类的平均寿命正在不断延长 ,社会老龄化带来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中医养生学认为 ,生长壮老死 ,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 ,衰老是人类生理过程的必然归宿 ,是个多环节的生理过程。《灵枢·天年》曰 :“四十岁 ,五脏六腑十二经 ,皆大盛以平定 ,腠理始疏 ,荣华颓落 ,发颇斑白 ,平盛不摇 ,故好坐 ;五十岁 ,肝气始衰 ,肝叶始薄 ,胆汗始灭 ,目始不明……”《素问·上古天真论》也指出 :“年四十 ,阴气自半 ,起居衰矣。”从《内经》的论述可…  相似文献   

6.
<正> 讨论关于肝脏老化,《灵枢·天年》:“五十岁,肝气始衰”,老年之后,肝脏形态、重量有所改变。据《灵枢·天年》记述:“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所谓“肝  相似文献   

7.
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生命的自然过程,人绝不可能永生,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客观规律,只不过每个人的因素不一致,其寿命长短也不同。人的衰老与内外因有关。外因:生活环境和非生活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内因:遗传基因的影响,因为基因存在于细胞核内的脱氧核糖核酸上。基因不断重复,长寿物种在细胞核DNA上的基因储存较多,重复次数也较多。由于人年龄的增长,DNA分子受到损伤,而动用储备基因,储备基因逐渐减少,衰老就开始来到。据《灵枢、天年篇》云;“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魂魄离散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可见肝、心、脾、肾等五脏六腑虚衰是导致衰老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要注意用美味药粥对脾、肝、心、肾等五脏六腑加以调理,就可延缓衰老。下面向读者介绍几种防老抗衰的药粥。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衰老的根本原因,关键是五脏不坚,精气神渐减;若加之以病,调治失宜,则损人寿命而伤及天年。因此,对老人疾病的调治,抓住其五脏病机的特点,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老年人和老年病的特点《灵枢·天年》曰:“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善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  相似文献   

9.
衰老是正常生命活动的自然规律,是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等发生退行性改变且不可逆转的生命现象。《内经》载“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衰老与中医脏腑经络关系密切,“阳明脉衰”或是衰老的始动因素。针灸美颜抗衰可以调补阳明、平衡气血,治经与调腑相结合,有效控制和延缓衰老的进程,具有“年既老而不衰”,“防衰老于未然”的独特优势。基于“阳明脉衰”理论,试从衰老发病年龄、致衰因素、临床表现、经脉循行、防治养生等方面,探讨衰老与中医脏腑经络之间的联系,以期指导针灸处方用穴,为针灸临床美颜抗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有关专家提醒,老年人服用中药也要慎重。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气血虚衰,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及调控代偿机制也日趋减退。正如《内经·灵枢·天年》所云:“五十岁、肝气始衰,目始不明。六十岁,  相似文献   

11.
老年呆病从气虚血瘀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呆病最突出的变化是人体脏腑器官的衰老和机体抵抗力的减弱及老年疾病的发生。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逐渐增多,老年呆病在老年病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根据传统的观点及现代有关衰老的病理研究,气虚血瘀被认为是老年呆病的主要病理基础。1祖国医学对老年呆病的认识气血是构成人体和保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灵枢·天年篇》日:“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自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善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虚,晚离,放言善误;九…  相似文献   

12.
<正> 头晕、手麻和心悸,为老年人常见的病证.其实这是人们由于年岁的增加,主要器官渐趋老化,储备能力逐渐减退的反应.《灵枢·天年》谓:人五十岁,肝气始衰,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百岁,五藏皆虚.老人晕、麻、悸,主要是肝、肾、心、脑精气衰少的老年性病理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13.
便秘,即大便秘结,数日或数周一行,艰结难下。老年性便秘,原因很多,因大肠的传导功能有赖于肺气的肃降,肝气的疏泄,肾的开阖。老年之所以多患便秘之疾,盖因“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五十岁“肝血渐衰”,六十岁“心气始衰”,七十岁“脾气虚”,八十岁“肺气衰”,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  相似文献   

14.
中老年药膳     
据《灵枢·天年篇》云:“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魂魄离散,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相似文献   

15.
内经部份     
1.默写并解释《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至七七:男子八岁至八八”一段经文。答:《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  相似文献   

16.
人到老年,体内的各个器官的机能开始衰退。《黄帝内经》中说:"五十岁,肝气始衰。六十岁,心气始衰;七十岁,脾气虚,八十岁,肺气虚;九十岁,肾气焦;百岁,五脏皆虚。"由于各个脏器虚弱,外邪更容易侵犯,就会引起一些好发于老年人的常见病,比如老慢支、心脏病、慢性肾炎等病症,  相似文献   

17.
论肝与衰老     
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或病理过程,人至老年气血渐衰,百病丛生,脏腑功能减退,阴阳处于低水平的平衡或已不能维持平衡,产生阴或阳的偏盛偏衰,出现白发增多、体力下降、视听嗅味触等感觉能力下降及智力衰退、性格改变等表现,易出现中风、眩晕、震颤等老年多发病,其他疾病在老年期也大多呈现易发及加重的趋势,而疾病的发生又可提早或加速衰老的进程.在传统认识中,中医多从先天之本肾脏与后天之本脾脏功能的失常来说明衰老的过程[1],但用中医藏象学说的理论来研究衰老的这些变化,探究衰老的机理,可以发现肝与之关系也非常密切.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灵枢·天年>亦有"人生......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的记载.从这些论述知道,在<内经>时代的古代医家已经认识到肝与衰老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调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蓉蓉 《河南中医》2003,23(2):50-51
1 更年期的生理变化妇女更年期是卵巢功能衰退逐渐向老年衰萎的生理过渡。年龄一般在 4 5~ 5 5岁。现有提早或延迟趋势 ,年龄可在4 0~ 6 0岁 ,历时 10~ 2 0a。中国妇女平均绝经年龄是 4 9.5岁 ,80 %妇女在 4 4~ 5 4岁间 ,正如二千年前中国古代经典《内经》所述 :“女子五七阳明脉衰 ,面始焦 ,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 ,面皆焦 ,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 ,太冲脉衰少 ,天癸竭 ,地道不通 ,故形坏而无子也。”在绝经前期 ,卵巢功能衰退 ,卵泡明显减少 ,雌激素分泌降低 ,垂体促性腺激素可提高 ,月经可先正常来潮 ,甚至还可能怀孕 ,进一步性激…  相似文献   

19.
从肝论治血管性痴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般认为,血管性痴呆(以下简称“VD”)的发病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施治中以脏腑辨证为核心,用药上多从补肾填精、化痰逐瘀入手。但笔者认为,VD的病机与肝的关系更为密切,故从肝论治不失为治疗本病的一种主要方法。 1 理论依据 《素问·调经论》曰:“血并于上,气并于下,乱而善忘。”肝主上升之气,气不升而降,责于肝,诚如《类证治裁》云:“凡上升之气,皆从肝出。”VD多发于年事高者,年老则体衰,五脏功能衰退以肝脏为起始点。《灵枢·天年》云:“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七十岁,脾气虚……。”…  相似文献   

20.
五脏均有气血,其病各有虚实,治法亦分补泻。惟独肝脏,很少提及气虚而用补益肝气之法。实则,肝气虚早在《内经》已有明论,如《灵枢·天年篇》云:“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素问·上古天真论》谓“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灵枢·本神篇》又云:“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这说明肝气虚是客观存在的,正如近世秦伯未先生在《谦斋医学讲稿》中所指出的,“病则气逆阳亢,即一般所谓肝气、肝阳;或表现为懈怠、忧郁、胆怯、头痛、麻木、四肢不温等,便是肝气虚和肝阳虚的证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