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代护士》2017,(5)
目的探讨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饮食行为及体重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综合饮食护理干预,记录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6.02±1.01)mmol/L,餐后2h血糖(6.87±1.23)mmol/L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空腹血糖(6.96±1.56)mmol/L,餐后2h血糖(8.35±2.34)mmol/L(P0.05)。观察组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6.03±0.45)%,体重指数(23.01±1.13)m~2/kg;对照组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6.65±0.96)%,体重指数(23.95±2.04)m2/kg(P0.05)。结论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应用在糖尿病患者中可以辅助降低患者血糖,降低患者体重,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研究法的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7年12月选取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病人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n=48)及对照组(n=48),对照组行常规性饮食指导,观察组基于行为研究法对病人实施饮食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饮食知识评分、血糖控制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食物交换法、营养物质均衡、总能量控制、饮食原则及饮食知识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水平(FBP)、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对照组下降(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有效率、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行为研究法的饮食干预能有效提高糖尿病病人饮食管理认知水平,有利于血糖控制,降低相关并发症,提高病人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基于网络的微信集群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前期病人饮食及血糖控制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筛查出的糖尿病前期病人12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基于网络的微信集群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日均饮食摄入达标情况、体重指数(BMI)、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血糖、血脂和日均饮食摄入达标情况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集群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其进行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调整,改善病人血糖、血脂情况。 相似文献
4.
5.
妊娠糖尿病(GDM)是孕后初次发生或诊断的不同程度对碳水化合物耐受差而致的一类暂时性糖尿病[1]。随着现代生活模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妊娠期血糖控制是否达标直接关系到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合理的饮食调整是GDM病人的主要治疗方法,理想的饮食干预原则是不引起饥饿性酮体产生及餐后高血糖,并提供足够热量与合理营养,促使胎儿正常发育。为探讨低碳饮食对GDM病人干预的效果,对我院GDM病人采用低碳饮食干预法,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确诊GDM病 相似文献
7.
在临床上发现。按照食物交换份法,利用食物糖类的含量,指导病人控制血糖有时达不到预期效果,这是由于食物交换份没有反映出等值的不同食物在血糖反应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脂肪肝病人饮食行为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脂肪肝病人饮食行为的干预方法。[方法]采用健康教育、营养计算及食物处方式、反馈调查及指导病人记生活日记,干预3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48例病人干预前饮食控制不合理97.9%,高热量与高脂肪摄入者占100.0%与85.1%;干预后高热量与高脂肪摄入显著减少,体重明显减轻,且健康意识增强。[结论]对糖尿病性脂肪肝病人进行饮食行为干预,包括健康教育、营养计算及食物处方式干预、反馈调查及指导病人记生活日记,能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上发现,按照食物交换份法,利用食物糖类的含量,指导病人控制血糖有时达不到预期效果,这是由于食物交换份没有反映出等值的不同食物在血糖反应方面的差异,也未考虑到食物加工烹调方法和食物成熟度对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的影响[1].GI分别摄入某种食物与等量葡萄糖2 h后血浆葡萄糖曲线下面积之比[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实施糖尿病知识、技能的教育,对应用胰岛素、并发症防治、自我血糖监测、饮食、运动指导教育。结果随访100名糖尿病患者,教育后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明显提高(P〈0.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病人的遵医行为,提高对糖尿病控制率。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脂肪肝病人饮食行为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脂肪肝病人饮食行为的干预方法。[方法]采用健康教育、营养计算及食物处方式、反馈调查及指导病人记生活日记,干预3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48例病人干预前饮食控制不合理97.9%,高热量与高脂肪摄入者占100.0%与85.1%:干预后高热量与高脂肪摄入显著减少,体重明显减轻,且健康意识增强。[结论]对糖尿病性脂肪肝病人进行饮食行为干预,包括健康教育、营养计算及食物处方式干预、反馈调查及指导病人记生活日记,能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饮食处方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饮食处方组(n=31)和对照组(n=29),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健康宣教;饮食处方组根据患者身高、体质量、活动情况,饮食习惯由具有营养师资格的糖尿病专科护士给予饮食处方,教会患者使用食物交换份和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lycaemic index,GI),并随时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饮食餐次、量及品种.结果 饮食处方组与对照组经过干预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 血糖(2 hour plasma glucose,2hPG)在治疗后第1、第2、第4 周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糖化血红蛋白在治疗后第4周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且饮食处方组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处方,教会患者使用食物交换份、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更有利于控制理想的血糖.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在我国其患病率已由1981年的0.60%~1.00%上升到1994年的2.51%左右,约增加3倍。由于其合并症及药物副反应的影响,病死率很高。而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方法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和达到治疗目的的重要保证。在临床护理中发现,糖尿病病人常常在饮食治疗方面存在许多误区,造成病程延长、并发症较早地出现,部分病人发生营养不良。为纠正错误认知,我院自2001年开始对178例病人的饮食治疗错误认知做了调查,并给予针对性干预,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在我国其患病率已由1981年的0.60%~1.00%上升到1994年的2.51%左右,约增加3倍.由于其合并症及药物副反应的影响,病死率很高.而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方法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和达到治疗目的的重要保证.在临床护理中发现,糖尿病病人常常在饮食治疗方面存在许多误区,造成病程延长、并发症较早地出现,部分病人发生营养不良.为纠正错误认知,我院自2001年开始对178例病人的饮食治疗错误认知做了调查,并给予针对性干预,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阶段性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透析间期体重控制的影响。[方法]对40例MHD病人透析间期体重控制行为进行阶段性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病人对透析间期体重控制的认知程度、病人透析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人透析间期体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干体重的5%)的比例。[结果]干预后病人对透析间期体重控制的认知程度和控制有效程度显著提高(P<0.01),病人透析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阶段性护理干预能使MHD病人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
饮食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营养科给予饮食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及干预后1,2,4周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的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等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干预和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有一定的作用,两者合用降糖作用更加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的饮食干预对妊娠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妊娠糖尿病(GDM)病人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基于跨理论模型实施饮食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饮食知识行为、血糖控制效果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饮食知识、饮食行为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膜早破、巨大儿、宫内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糖控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跨理念模型的饮食干预能有效控制GDM饮食知识及行为,有利于病人血糖控制,改善母婴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