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直肠癌术后中药足浴联合艾灸足三里配合优质的整体辨证施护措施对于直肠癌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是否能显著缩短。方法 30例患者按1∶1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对治疗组。治疗组术后在优质整体护理基础上予患者中药足浴及艾灸足三里;对照组常规优质护理。观察2组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中药足浴加艾灸足三里配合优质的辨证施护,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提高了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灸足三里、三阴交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5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第1天起给予艾灸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和常规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首次进食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提前(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与对照组(70.2%)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穴能有效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灸双侧足三里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双侧足三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状况和胃肠电图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方面均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观察组胃肠电图参数VP-P、f、RA均高于对照组,RD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在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干预基础上加艾灸双侧足三里有助于缩短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与分析通腑汤灌肠促进坏疽穿孔性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60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手术住院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术后予石蜡油灌肠剂,治疗组术后予通腑汤灌肠,对比2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汤灌肠对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明确作用,效果优于石蜡油灌肠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术前、术后不同时机艾灸对促进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术前艾灸组(36例)、术后艾灸组(36例,1例剔除)、对照组(36例,1例剔除)。3组均接受腹腔镜术后常规护理,术前艾灸组与术后艾灸组分别从术前1d、术后6h开始艾灸双侧足三里,每穴20min,至患者出现首次排气或排便即停止干预。记录各组患者首次自主排气或排便时间、耐受固体食物时间、术后1~3 d视觉模拟量表(VAS)腹痛评分及干预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术后艾灸组、对照组比较,术前艾灸组排气或排便时间较早(均P0.01),术后耐受固体食物时间较早(均P0.01),术后1~3d VAS评分均较低(P0.05,P0.01);术后1~3d,术后艾灸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3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术前艾灸能更有效地促进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通腑泻热法对重症急性胆管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通腑泻热方。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养阴通腑泻热法能促进重症急性胆管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腑泻热合剂灌肠加电针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通腑泻热合剂灌肠及电针双侧足三里。比较2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肛门排气时间(76.38±10.24)小时,对照组为(98.92±13.56)小时。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68.35±10.49)小时,对照组为(89.56±12.18)小时。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腑泻热合剂灌肠加电针双侧足三里能促进肠蠕动,缩短肛门排气时间,有效地促进胃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阙与足三里穴艾灸促进机械通气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4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神阙与足三里穴艾灸,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症状、体征变化情况及首次肠鸣、排气、排便时间后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在中医证候疗效及恢复首次肠鸣、排气、排便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阙与足三里穴艾灸促进机械通气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平衡火罐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脾胃虚寒型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有2例因术后不愿意配合下床活动而退出,观察组有1例因术后转入ICU而退出。对照组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加艾灸足三里穴位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平衡火罐疗法。观察2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首次进食时间以及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症状。结果:观察组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出现时间以及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腹胀、恶心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火罐联合艾灸可有效促进脾胃虚寒型胃癌术后肠蠕动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硝黄通腑方对肝胆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行肝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硝黄通腑汤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硝黄通腑方保留灌肠能促进肝胆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通腑承气汤对全麻下妇科手术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全麻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服用通腑承气汤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妇科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135例,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从而了解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通腑承气汤对全麻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术后机体康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艾灸加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_1对胃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北省中医院收治82例胃肠癌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湖北省肿瘤医院收治82例胃肠癌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混悬液经胃管注入+维生素B_1肌内注射治疗,观察组予以艾灸加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_1治疗,2组均治疗3 d,对比2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各指标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并记录2组术后胃肠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 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 2%(P 0. 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首次排便、进固体食物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术后胃肠并发症率为12. 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 4%(P 0. 05)。结论对胃肠癌患者于根治术后开展艾灸加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_1治疗,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康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胃通腑汤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服用和胃通腑汤(自拟方),对照组30例行常规治疗;对比观察2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结果2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服用和胃通腑汤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诱导联合足三里按摩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08年12月腹部手术术后患者161例并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和术后6 h后足三里穴位按摩5 min,早、中、晚各1次,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心理诱导。观察2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腹胀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提前(P均<0.05)。结论心理诱导联合足三里按摩可明显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观察理气通腑颗粒对结直肠肿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南京市中医院病位证素为大肠、病性证素为气滞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在按照常规围手术期处理的同时,于术后第一天开始根据证候予理气通腑颗粒口服(以小承气汤为主方,适当加以健脾、化湿药);对照组按照常规围手术期处理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排气时间、首便时间,治疗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恢复饮食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比较,术后呕吐、腹胀、腹痛恶心的发生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口服理气通腑颗粒有助于结直肠肿瘤术后排气排便;而对于恢复饮食时间及术后呕吐发生的影响不明显。理气通腑颗粒对于结直肠癌术后证素为大肠、气滞的患者,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斯的明穴位注射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予以新斯的明肌内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胃泌素含量、首次出现肠鸣音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胃泌素含量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首次出现肠鸣音、首次排气、首次排便、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胃癌术后患者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可提高胃泌素分泌量,改善胃肠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莫沙必利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对患者早期肠功能恢复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择80例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采用莫沙必利+参苓白术散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以评估2种疗法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比对照组提前或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莫沙必利能缩短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对患者早期肠功能的恢复起促进作用,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吴茱萸外敷足三里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佛冈县中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吴茱萸外敷双侧足三里,比较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流质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0%)优于对照组(5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流质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外敷足三里能有效促进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理气通腹方贴敷对腹部手术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100例腹部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补液,抗感染,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理气通腹方打粉贴敷神阙穴,持续2~3 h;2次/d。疗程:直到肛门排气、排便。术后护理人员每2 h记录一次肠鸣音恢复情况;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比较术后3天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术后1 d、3 d、5 d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检测术后1 d和5 d的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出现、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3 d,观察组胃肠功能障碍情况轻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7,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 d、术后5 d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5 d,观察组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天,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疗效好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1,P<0.05)。理气通腹方贴敷少数患者可能轻度的刺激反应。结论:理气通腹方神阙穴贴敷用于腹部手术后患者可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轻肠功能障碍和临床症状、体征,并能调节胃动素和胃泌素,从而改善了胃肠功能紊乱情况,临床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并探讨通腑散敷脐联合艾灸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1年6月胸腰椎骨折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10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腑散敷脐联合艾灸治疗,比较2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9%(50/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4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稳定型胸腰椎骨折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通腑散敷脐联合艾灸治疗比常规对症处理效果较好,并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