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医认为,人体活动与自然界四时阴阳、昼夜变化戚戚相关,睡眠亦遵"天人合一"的原则。子时(晚11时至凌晨1时)、午时(中午11时至下午1时)是阴阳交替之时,子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午时反之。《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故而"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相似文献   

2.
正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精神及体力的恢复。中医讲究阴阳和谐,营卫调和,良好的睡眠还有助预防疾病、缓解疾病进展,并有利于延年益寿。养生睡眠应注意以下六要。睡前要放松睡眠应当避免生气、胡思乱想,提倡思想闲静、安静淡泊,以放松的心情迎接睡眠。睡眠要适时春三月,早起晚睡,睡7~8小时为宜(22:  相似文献   

3.
《生活与健康》2011,(3):56-56
子午觉就是子时与午时都应该睡的觉,子午觉的原则就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这对人体健康来说特别重要。 按照东方养生的观念,睡眠与醒寤是阴阳交替的结果。阴气盛则入眠,阳气旺则醒来,所以《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子时是晚上11点至凌晨1点,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午时是中午11点至下午1点,  相似文献   

4.
睡眠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对上班族来说,是否午睡对于下午的工作状态有很大的影响.中国人讲究睡"子午觉",中医认为,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睡好子午觉,有利于人体养阴、养阳. 睡午觉有5大好处 1.防病健体 人在睡眠时,身体紧张度下降,心血管处于舒缓状态,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可使血液中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水平上升,免疫系统修复再生,有利于增强人体抵抗力.睡眠不足的人,心血管病和感冒的发病率将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5.
《医药与保健》2013,(11):61-61
由于自然界因素的影响,人类也与自然生态一样,冬季昼短夜长,人的睡眠时间相应增多。合理调节睡眠将有利于身心情志的调养。中医主张“天人相应”,冬季的睡眠养生也应与自然协调统一。要想晚间获得良好的睡眠,冬季养生之睡前“三要三忌”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睡眠养生不但是中医倡导的一种养生方法,也被现代医学所重视。研究发现,仅45分钟的午睡就可以使记忆力提高5倍,在校学生午睡一会儿或者打会盹都有助于增强记忆力。睡眠不好的人难以保证身体健康。如何拥有优质的睡眠质量?不妨让我们跟着四位国医大师学习如何睡眠养生。国医大师李士懋:坚持午休  相似文献   

7.
中医养生讲究天人相应。夏天"壮火食气",易消耗心脏阳气;另一方面,天热人易出汗,而中医向来视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自然易消耗心脏阴液。心脏阴阳损伤,是夏季心脏病多发的重要原因。另外,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易下移小肠,可引起尿黄、尿少、尿急、尿痛等。更重要的是,心还是"精神之所舍",主宰着人的情志和思维意识活动,心火旺自然易出现烦躁不安、心神不宁并影响到睡眠和健康。因此,入夏以后的养生以养心为主。  相似文献   

8.
田野 《健康向导》2009,15(2):38-38
睡眠是平衡人体阴阳的重要手段,是最好的节能,也是最好的储备及充电,更是缓解疲劳、走出亚健康的养生第一良方。中医睡眠机制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  相似文献   

9.
《医药与保健》2011,18(1):59-59
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0.
首推养心五脏之中养心最为重要,养心主要是做到养神。因心主神明,故平时遇事尽量保持心平气和,不过喜也不过忧,与人交往不计较得失,该舍去便舍去,以保持心神的虚静状态。每天晚上临睡前经常按摩手上的劳宫穴和脚上的涌泉穴,这两个穴位可以起到心肾相交改善睡眠的作用。在食物补养方面,经常用西洋参泡水喝,常吃桂圆、莲子、百合、黑木耳等,以益心气养心阴。还要重视午时的休息,因心活动最活跃的时候是在午时,而且这时也是阴阳相交合的时候,所以午时休息能保心气。  相似文献   

11.
<正>每到秋季,许多人就会感到身体不适,有的人甚至会出现口干舌燥、鼻咽燥涩、皮肤干枯、干咳少痰、烦躁不安等,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秋燥症"。中医养生讲究"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就是要顺应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相应地微调自己的生活方式,采用恰到好处的养生方法,才能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2.
现如今,养生已经越来越成为大多数人关注的焦点.如何养生,其实很简单,第一步要了解自己的体质.每一个人的体质都不同,但万事万物都不离阴阳.人的体质也分阴阳,把握住阴阳就把握住了体质偏性,也就把握住了怎么养生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正>俗话说"吃人参不如睡五更"。我们都知道,人参在中医里是一种高级药材,价格很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营养丰富的滋补品,也进入我们平民百姓的养生视野。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人参并非人人可吃,并非只有吃人参才能滋补,良好的睡眠比吃人参更养生。睡眠是人对自然界昼夜节律的一种生理适应。睡眠时,人的基础代谢率下降,能有效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许多调查研究发现,长寿老人多有一个良好的睡眠  相似文献   

14.
<正>"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历来被古人奉为养生法则,老百姓常常挂在嘴边的"春困秋乏夏打盹"其实或多或少也来自于中医养生的理论。因为在祖国医学看来,夏季最容易"伤津耗气",即高温会导致人体出汗多,从而也就消耗了更多体力,容易造成困倦。盛夏午睡可养心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五行学说",心和夏季被认为相互联系。炎热的季节里,在外界阳气的辅助下,心脏更能够充分发挥它的功能。不过,此时却也是心最易患病的时候,因此有心脏疾患的人往往在夏季更易发病。因此,天热时更要注意养心。  相似文献   

15.
冬日已至,天气渐冷,冠心病、脑血管病、哮喘等不少疾病都进入高发季节。在冬季,尤其是老年人,做好冬季养生保健,保持身体健康,平安过冬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中医角度来讲,一年有四季,人生也有四季,每天有四时,养生要根据季节不同而顺应自然的变化。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自然是相通的,人要合于自然,合于二十四节气。阴阳贯穿于季节的交替轮回之中,如果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则不会生病,所有的疾病都是因阳气虚阴气盛所致。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对应着人一生中不同阶段和每天中不同的时间,它们之间存在着阴阳更替的关系。即春生、夏长、秋收、冬…  相似文献   

16.
正学过周易和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庸非常重要。阴阳和五行,都要中庸。养生和保健,也都提倡中庸,这是什么原因呢?体质,简单地说,就是每个人特有的身体素质,包括了特有的生理、心理以及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人体体质分为9种。除了身体的阴阳、气血、寒热、虚实都达到一种平衡状态的平和质外,其  相似文献   

17.
余力 《现代养生》2014,(15):4-4
《黄帝内经》的十二时辰养生法,汇集了历代中医养生名著中的养生精华,并从日常生活着手,掌握十二时辰的养护方法。告诉人们一天的十二时辰中,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对身体最有益,可以防治什么疾病。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十二时辰来调整脏腑平衡、阴阳平衡,以激发人体自我修复潜能,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现将十二时辰养生法简要地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8.
博大精深的中医学作为祖国的瑰宝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中医不仅对患者进行身体疾病的救治而且还蕴藏着独特的养生之道。中医心理养生思想更是中医养生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医心理养生思想能够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天人合一、形神一体、未老养生、调整阴阳等中医心理养生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传承至今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阴阳平衡     
阴阳是中医学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它是对天地间万事万物每种状态中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组成形式的概括。协调阴阳,就是要使阴阳平衡、稳定,一是指人体自身各部分间的正常生理功能的动态平衡;二是指人体与自然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相对平衡。中医在强调天人合一的同时倡导顺时养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理特点、生活习惯和运动规律。人体是否能够保持健康,并不完全取决于天命,而与自身的主动养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着很大的关系。自然条件对人体健  相似文献   

20.
健康是人类关注和追求永恒不变的主题。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中医养生学历史悠久,情志养生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强调"五行生克,阴阳平衡",藏象学"表明机体的外在表现反映脏腑机能,脏腑机能是否异常通过外在表现,情志活动可反映脏腑生理功能是否正常,气血是否充盈,若七情太过则阴阳失调而伤及脏腑而致病,七情合宜则气机顺畅而维护机能所以治病。重视养生,调摄情志,采用健康积极的七情疗法是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