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动脉导管是连接肺动脉、主动脉之间的一根管道,是胎儿循环系统的一个重要通路。新生儿出生后动脉导管在功能上关闭,绝大多数在出生后3个月内在解剖关系上逐渐闭合,成为动脉韧带,如无法闭合,则成为动脉导管未闭~([1])。动脉导管瘤是临床中一种罕见的心脏畸形,发生率较低,可见于新生儿或成人~([2])。随着产前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2.
正胃毛发结石是指人或动物毛发被吞入胃内后,因其表面光滑不能被胃蠕动效应排出,逐渐聚集形成毛团块,内可混有食物残渣~([1])。胃毛发结石直径超过2 cm或长度超过5 cm很难通过幽门排出,其可对胃壁产生机械性摩擦及压迫,进而引起胃黏膜糜烂、溃疡、出血,甚至穿孔和梗阻~([2])。目前国外针对胃毛发结石的治疗以外科开放手术或腹腔镜微创手术为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3])。  相似文献   

3.
正颅内动脉瘤是病死率、致残率极高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脑动脉瘤发病率在国外达到3%~([1]),我国更高达9%~([2])。影像和血管内介入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极大地降低了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过程的风险性同时提高了治疗成功率~([3])。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术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但对大型或巨大型宽颈动脉瘤的治疗仍存在完全填塞率低、复发率高的问题~([4])。近年来血流导向装置的问世为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带来新的思路~([5])。血流导向装置是一种低网孔率和高金属覆盖率的密网支架具有血流动力学和生物学效应,可改变血流方向促进动脉瘤内血流淤滞和血栓形成,亦可促进支架内的内皮细胞和新生内膜组织增生,进而依靠瘤颈的内膜化起到修复载瘤动脉的作用~([6])。本院神经内科首次使用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对右颈内动脉末端宽颈动脉瘤的患者行介入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烟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多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及主要分支进行性严重狭窄或闭塞,部分患者脉络膜前后动脉代偿性扩张,迂曲,动脉内血流及压力增加,导致脉络膜上动脉瘤形成,也是烟雾病患者脑室出血的主要原因~([1-5])。动脉瘤的危险在于瘤体破裂,可导致反复脑出血,死亡率高,需要积极治疗。烟雾病合并脉络膜上动脉瘤治疗方法较多,介入治疗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手段~([6,7])。通过闭塞动脉开通治疗动脉瘤报道少见。本病例因  相似文献   

5.
<正>子宫黏膜下肌瘤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约占子宫肌瘤的12.5%~18.5%~([1])。目前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切除~([2])。单纯的宫腔镜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会发生水中毒、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3])。研究~([4-5])显示,子宫动脉栓塞术可  相似文献   

6.
正反复人工流产(简称人流)是指妇女接受过2次或2次以上~([1-3])人工流产的行为。据统计~([4]),我国妇女每年接受超过1300万次的人工流产,其中反复人流约占一半,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5-7])。有研究~([8])显示,反复人流妇女出现人工流产并发症(如子宫穿孔、出血、感染等)的概率较首次人流者高,也有研究显示,该类妇女未来发生早产~([9-10])、生育低出生体重儿~([9])及罹患乳腺癌~([11])的风险也较高。为了解妇女  相似文献   

7.
正肾错构瘤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肾脏良性肿瘤~([1])。肾错构瘤合并瘤栓,包括肾静脉瘤栓甚至腔静脉瘤栓的病例非常罕见~([2])。美国梅约医学中心将下腔静脉瘤栓分成0~Ⅳ级~([3]),肾错构瘤合并下腔静脉Ⅳ级瘤栓病例国内外报道更是鲜见。2015年11月我科收治1例右肾错构瘤合并下腔静脉Ⅳ级瘤栓(瘤栓到达心房)、下腔静脉内滤网植入术  相似文献   

8.
正胃肠道间质瘤的高发群体为超过40岁以上病人,其发病率约为恶性胃肠道肿瘤的1%~3%,主要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胃肠道间质瘤的根治方法为手术切除,但术后可出现转移及复发,效果不甚理想~([1])。大量研究~([2])表明,胃肠间质瘤多数为单发结节,可出现腹胀、血便、腹痛等特征,CD_3及CD_(117)呈弥漫性阳性表达,S-100及SMA呈局灶性分布,肿瘤恶性程度及年龄因素为  相似文献   

9.
<正>监测血压是超早产儿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监测血压可以判定机体组织灌注水平~([1])。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经脐动脉置管测量超早产儿血压可以减少反复穿刺、导管脱落的风险,减轻患儿痛苦~([2])。脐动脉置管主要适用于超早产儿及超低体重儿,目前此项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应用,同时研究证实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危重患儿脐动脉置管后感染、坏死性肠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3])。我科  相似文献   

10.
正护士的核心能力是护士专业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建立在护理职责基础之上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优势~([1])。Waston人性关怀理论指出"人性关怀是护理学的本质"~([2]),而良好关怀的结果是护理人员和患者皆达到人格的升华~([3])。低年资护士指从院校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不超过3年的护士~([4])。目前各医院均较重视低年资护士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5]),  相似文献   

11.
<正>低血压性输血反应(hypotensive transfusion reactions,HyTR)的特点是发病迅速,血压迅速下降,与其它输血反应不同的是,一旦停止输血,无需特殊治疗,低血压即可迅速恢复~([1])。它可以以低血压的临床表现单独出现,也可以作为输血反应综合征如溶血性输血反应、过敏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2])。诊断HyTR必须排除与动脉血压下降相关的其他不良反应~([3])。  相似文献   

12.
正Dieulafoy病是以黏膜下畸形动脉破裂出血为特征的疾病,法国医生Dieulafoy在1898年首先描述此病,以累及消化道居多~([1-2])。支气管Dieulafoy病是以支气管黏膜下扩张或畸形动脉破裂出血为特征的疾病,异常动脉穿行于支气管壁,表面覆有薄层黏膜上皮,其多来源于支气管动脉系统,少数来源于肺动脉~([3])。支气管Dieulafoy病非常罕见,1995年  相似文献   

13.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好发于青年女性并且累及皮肤、肾脏以及多个器官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疲劳作为SLE患者的常见主诉之一,即使在患者病情缓解时也会对超过90%的SLE患者造成影响~([2])。对SLE患者疲劳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时发现,其疲劳严重度明显高于一般人群~([3])。有研究~([4-5])显示,疲劳  相似文献   

14.
正血小板是哺乳动物体内最小(直径2~4μm)、无细胞核、来自巨核细胞系的细胞,在人体内的寿命大约为7d~([1])。虽然血小板没有细胞核,不能自我复制,但血小板能够利用来自巨核细胞稳定的mRNA进行翻译,并能独立合成蛋白质~([2])。血小板包括3种颗粒~([3]):δ颗粒分泌血小板紧张度调节肽——核  相似文献   

15.
正假性动脉瘤(PSA)主要是由于医源性损伤导致的动脉壁破裂之后与周围组织形成的血肿,表现为局部疼痛、可触及搏动性肿块和收缩期震颤,并伴有收缩期杂音,收缩期动脉血通过瘤颈部进入瘤腔,舒张期返流入动脉内~([1-3])。PSA一般不能自愈,且可引发血栓、动脉瘤体破裂大出血、皮下组织坏死等不良事  相似文献   

16.
李婉玲  王玫  王静   《护理与康复》2016,15(9):900-903
正健康商数(health quotient,HQ)是用指数来衡量一个人所具有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和健康能力与应具有的健康意识、知识、能力之比~([1])。健康商数是健康素养的量化体现,是评估个人和团体健康的全新方法~([2])。《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中提出,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是导致中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而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是动脉硬化~([3])。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  相似文献   

17.
正淋巴管瘤是淋巴管发育畸形所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部位的原始淋巴管囊与淋巴系统隔绝后发生的肿瘤样畸形,根据形态和分布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单纯性、海绵状、囊状3种类型~([1])。其中囊状淋巴管瘤大多发生于头颈部,占婴幼儿淋巴管瘤的3/4,90%以上在2岁内出现明显症状~([2])。由于婴幼儿颈部淋巴管瘤生长迅速,易出现压迫症状,  相似文献   

18.
正胸腺瘤是来源于胸腺的前上纵隔肿瘤~([1]),是常见肿瘤,大多数为良性,约30%为恶性,原因不明。靠胸部X线检查、胸部CT、胸部核磁共振成像(MRI)可确诊~([1])。良性、恶性的鉴别主要靠组织细胞学和手术中所见有无向外浸润性生长。治疗原则为手术彻底切除胸腺组织和前上纵隔的软组织。恶性胸腺瘤易局部复发,宜加局部放射治疗~([2-3])。本院收治了1例放化疗  相似文献   

19.
正肱骨是骨转移瘤常见的部位,转移病灶以肱骨干最常受累,约占54.2%,肱骨干骺端为32.2%,发生率在长骨转移瘤中仅次于股骨,85.5%的患者在诊断时已发生病理性骨折,乳腺、肾脏和肺是肱骨转移瘤的主要原发肿瘤部位~([1-2])。临床肱骨转移瘤主要表现为难治性疼痛、运动障碍、畸形~([3-4])。恶性肿瘤患者出现剧烈肱骨疼痛则提示即将骨折。病理性骨折是肱  相似文献   

20.
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检测及其EGFR-TKI的使用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史上里程碑式的进展~([1])。继EGFR之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重排也己成为NSCLC尤其是肺腺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子亚型~([2])。2007年Soda等~([3])首次在1例肺腺癌组织标本中扩增出一种致瘤的变异融合基因—棘皮动物微管相关类蛋白4-间变性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