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绍军 《药物与人》2012,(11):65-65
丹桂飘香,秋风送爽。充满着丰收意蕴的秋季又一次如约而至,各种新鲜的时令水果也陆续抢"鲜"登陆城市的各大卖场,营养丰富、口味甘甜的橘子就是其中的主角之一,在多事之"秋",常吃橘子能够得到更多更全面的保健效果。  相似文献   

2.
《健康生活》2021,(9):48-49
正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论语·乡党第十》也讲:"不时不食",意思就是应顺天时而食,吃东西要按时令、按季节,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传统医学认为,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在秋季开始暴发或慢性疾病复发加重。所以,秋季应忌吃过燥的食物,因苦燥之物易伤津耗气,伤人肺阴。  相似文献   

3.
多吃海带不但能增强免疫力,还有防癌、抗癌的功效。有些地方有"贴秋膘"的习俗,一到秋天人们便开始大鱼大肉地进  相似文献   

4.
酷暑过后,终于迎来了凉爽的秋天。经历了炎炎一夏的“煎熬”,这时人们也该“胃口大开”了,所以才有了“贴秋膘”一说。清代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体重减轻的即是“苦夏”。瘦了当然需要“补”,而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人家要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原来很早以前,老百姓就已经认识到秋季进补的重要性了,只不过当时的人们只以胖瘦判定是否应进补,而进补的方法也不过是吃肉罢了。到底需不需要“贴秋膘”,一直是近几年大家…  相似文献   

5.
正虽然说"春捂秋冻"有利于人们的健康,但也有些人不宜秋冻。由于秋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气压、风速等气象要素变化很大,冷暖夹杂,患有下述疾病的人容易受寒引起旧病复发,或者诱发新的疾病,因而需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心脑血管病人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温差、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这种变化多端的  相似文献   

6.
<正>"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的养生保健谚语。秋天进行秋冻锻炼,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虽然"春捂秋冻"是我国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但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还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春与秋虽都是过渡季节,但仍有差异。我国通常把3~5月称为春季,9~11月称为秋季。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春季高于秋季;平均最低气温秋季则高于春季。这说明虽然春季白天的温度高了一些,但是早、晚温度还是比较低的。另外,春季是回暖期,室内温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在春季虽然室  相似文献   

7.
<正>立秋,是秋季的起点。虽然谓之“秋”,但却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从前人们因为夏天天气太热,农活儿太累,消夏能力有限,常常热得没有食欲,也没有睡意,所以日渐消瘦,没精神也没力气。秋天到来之后,得多一点油水,赶紧找补回来,谓之“贴秋膘”。“贴秋膘”的观念该更新了膘,指的是皮肤和肌肉之间的那层皮下脂肪,贴膘就是长肉的意思。古时人们难得吃肉,体内缺少“油水”;再加上夏季新陈代谢旺盛,  相似文献   

8.
《rrjk》2014,(17)
<正>"春捂秋冻"是人们维护身体健康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但是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秋冻。糖尿病患者不宜秋冻秋季温差变化很大,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很容易发生血管痉挛,使血量进一步减少,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在加上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常常伴发,冷空气刺激更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9.
<正>60多岁的老王非常注重养生,深信"春捂秋冻"的道理,所以一直坚持秋冻。前几天气温骤降,老王仍旧穿着短袖汗衫外出锻炼,没想到却冻感冒了。生活中,像老王这样的老年人还真不少。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指的就是秋季不要过早过多地添加衣服,适当地冻一冻,激发身体逐渐适应寒冷的气候,可预防冬季多种疾病。因为秋天人体的毛孔跟夏天一样,是张开的。随着气温的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秋季到来,昼夜温差逐渐拉大.不少前列腺疾病的患者会感到不适症状变得明显.甚至加重。秋季是前列腺疾病的高发季节.需要注意加强防护措施.那么为什么秋季前列腺疾病会高发呢?前列腺的多事之"秋"有哪些注意事项呢?秋冬季节.一方面因为天冷后通过汗液排出的水分减少,人们出汗减少.喝水量就会随之下降,从而导致尿量减少.对尿道的冲刷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几率升高.病菌逆行感染.更易诱发前列腺疾病。另一方面寒冷的  相似文献   

11.
卫怡然 《健康》2013,(9):20-21
细看"愁"字,乃是"心"上一"秋"。进入秋季后,不少人会出现低沉、消极等抑郁情绪。近代医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入睡,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平。充足的阳光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但入秋之后,光照时间减少,特别是碰到阴雨连绵时,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就会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消极怠工",人的情绪也就低沉消极,精神萎靡不振,产生"秋愁"。怎样才能防止秋愁?首先,生活要有规律,要按时作息。在晴朗的日子里,应多做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的沐浴。另外,通过调整饮食能使人的大脑  相似文献   

12.
正入秋季后,不少人会出现低沉、消极等抑郁情绪。细看"愁"字,乃是"心"上一"秋",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仔细观察之后有意造字,还是意外巧合?近代医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入睡,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充足的阳光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但入秋之后,光照时间减少,特别是碰到阴雨连绵时,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就会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怠工而偷懒",人的情绪也就低沉消极,精神萎靡不振,产生"秋愁"。怎样才能防止秋愁?首先,生活要有规律,要按时作息。在晴朗的日子里,应多做户外活动,适当接  相似文献   

13.
"春捂秋冻,百病难碰"是养生保健谚语.中医提示:"秋冻"要适度,切忌太盲目. 有四个部位冻不得 脖子秋季,风很容易吹到脖子.这个部位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毛细血管,受凉后,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所以秋季千万别忽略防风措施.  相似文献   

14.
《食品与健康》2008,(10):51-51
吃海带的好处很多,不但能增强免疫力,还有防癌、抗癌的功效。另外,立秋后,时常会觉得疲惫,早晨也总是不想起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多吃点海带也能缓解疲劳感。  相似文献   

15.
<正>古习"贴秋膘"今时不照搬立秋时节"贴秋膘"的习俗来由已久,据考证,在3 000多年前的周代就开始流行。每到立秋之日,帝王将相都要举行迎秋祭祀活动。活动结束后开怀吃喝,视为秋日养生,这即是"贴秋膘"的由来。到后来,为了检验贴秋膘的效果,在立秋后一段时间用秤称体重,与立夏时的体重相比较,看增重了多少,以此来衡量贴秋膘的功效。那时把肉类作为贴秋膘的主要食品,在立秋时  相似文献   

16.
正俗话说:贴足"秋膘"好过冬。话虽如此,但是贴"秋膘"也要适可而止。解读贴"秋膘"立秋以后,金风送爽,天气逐渐转凉。经过长夏酷热的煎熬,人们的食欲变差,饮食消化能力变弱,加之夏季新陈代谢旺盛,汗液排泄增多,所以立秋时人们都会比较消瘦一点。因此,古人无论南北,都有立秋节杀猪宰羊补"秋膘"的习俗。在过去农耕时代,夏季多为青黄不接的季节,南方麦子相对较少,水稻还  相似文献   

17.
<正>秋季到来,吃货们都"食指动也",于是"磨刀霍霍向猪羊",既为解口福,又为贴"秋膘"。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事情。因为俗话说"入夏无病三分虚",夏季高温酷暑,人们睡眠不安,进食不香,更兼动则大汗伤阳,身体损失不少。入秋夜凉,睡眠好了,胃口自然也好,需要吃点好东西补补。何况秋季养收,贴足"秋膘"也是为了健康过冬。话虽如此说,但时代不同了,贴秋膘也要适可而止。古人们食物短少,营养匮乏,即使在孟子的"理想  相似文献   

18.
大全 《中国保健营养》2012,(15):110-113
"秋膘"的概念已经从以前大鱼大肉的概念,变成一种更加全面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提倡。进入九月份,秋天的气息便越来越浓郁了。金秋时节,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依旧像从前一样忙碌着,而我们的身体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从夏转秋的时光,是一个从放到收的过程,是一年里最重要的一次改变。正是这个原因,秋季才成为一年四季中,补养身体的好时光。这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贴上"秋膘",让  相似文献   

19.
正问我老伴从年轻时就很爱美,自从退休加入了老年舞蹈队后,她的爱美之心不减当年。每年到了秋季天气转凉,她总是不能及时添加衣服,我担心她这个患有高血压的老人出问题,可她还有她的道理,说这叫"秋冻"。那么"秋冻"到底对健康有没有益处?(辽宁杜先生)  相似文献   

20.
正民间自古就有"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的说法,依照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贴秋膘"原理,秋冬需要进补。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人体消耗比较大,秋季适当进补(包括食补和药补)能够恢复和调节各脏器机能,达到养生目的。但专家提醒,若乱补、猛补、急补,则可能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