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护理配合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的重要性.方法 对474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术前访视评估、完善术前准备、默契医护配合、密切观察病情及并发症,总结出关于此类麻醉的护理配合要点.结果 474例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均插管成功,麻醉效果确切,无一例发生呼吸道梗阻,各项生命体征稳定,顺利完成麻醉及手术.结论 规范有效的护理配合,能提高麻醉成功率,降低麻醉风险,保证麻醉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1000例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患者的护理配合.主要包括气管内插管前的用物及患者准备,插管诱导期及插管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全麻手术中及苏醒期的护理配合等.认为经过仔细的术前准备、麻醉护士的积极配合,麻醉医师能够在短时间内顺利地完成气管内插管,提高气管内插管的质量,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徐盈  李晓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702-2702
目的探讨急诊清醒患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的护理配合。方法从气管插管物品准备、患者监护及准备、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间与麻醉医生的护理配合等方面,总结了62例急诊清醒患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的护理和体会。结果采取相应护理配合,62例气管插管均插管成功。结论在急诊清醒患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护理配合应做到物品准备齐全,监测完善,与麻醉医生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病人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 46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病人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加强术前访视评估、完善术前准备、默契医护配合、密切病情观察及护理配合.[结果]本组46例病人均插管成功,无一例发生呼吸道梗阻,操作过程中病人氧饱和度均保持在90%以上,顺利完成麻醉及手术.[结论]细致护理配合可保证OSAS病人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6例肥胖患者气管插管术的护理,提出肥胖患者气管插管的护理方式总结和讨论。方法:对6例肥胖患者依据临床情况给予清醒气管插管方法和快速诱导后气管插管方法。结果:6例肥胖患者均顺利进行气管插管。结论:插管前充分的准备和气管插管时护士熟练的护理配合,保证了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6.
学龄前患儿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学龄前患儿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手术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56例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学龄前患儿结合小儿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156例患儿均得到良好的护理,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对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的学龄前患儿,良好的护理配合,能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术中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手术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87例老年手术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气管插管,总结麻醉护理方法及要点.结果:在正确的护理配合下,87例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确切,能满足手术操作的需求.结论: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总结规范的护理措施,能提高麻醉成功率,降低麻醉风险,保证麻醉安全和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陈静  蒋黎  陆爱娇 《护理研究》2013,(10):3269-3270
困难气管插管是口腔颌面外科麻醉中常遇到的问题,如处理不当可造成病人咽喉损伤、喉痉挛、缺氧,甚至导致心搏骤停,是麻醉意外造成脑损伤和死亡的最常见原因0]。困难气管插管护理配合是手术室护士的一项重要工作。2010年1月一2012年5月我科为35例El腔颌面外科择期手术病人施行困难气管插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配合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5例病人,男21例,女14例;年龄3岁~72岁;均为口腔颌面外科择期手术病人,需施行经鼻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手术种类:上、下颌骨骨折9例,下颌骨肿瘤12例,颞颌关节强直9例,小颌畸形5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麻醉前被预测为困难气道,气管插管困难。  相似文献   

9.
背景:有研究表明Smad7可结合并抑制骨形成蛋白受体的下游信号,而骨形成蛋白可促进牵张成骨过程中的骨愈合,并且Smad7对软骨形成起到抑制作用,但Smad7在牵张成骨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利用种植型牵张器增高兔下颌牙槽嵴,观察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Smad7的表达规律.方法:将雄性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4只,牵张成骨组20只,其中牵张成骨组再按牵张时间点不同再随机分为牵张成骨1 d,1,2,4和6周组,4只/组.选取牵张成骨组兔左侧下颌骨行牵张成骨,其间歇4 d,开始种植型牵张器垂直增高兔下颌牙槽嵴.各组分别于牵张成骨后1 d,1,2,4,6周取材,在牵张成骨侧下颌骨行骨密度测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兔下颌骨牵张过程中不同时期Smad7的表达和分布.结果与结论:Smad7在正常下颌骨组织中有少量表达,在牵张后1 d下颌骨中的Smad7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牵张成骨后1,2和4周组的Smad7表达比牵张成骨后1 d组有所减少,但仍高于对照组,牵张成骨后6周时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牵张区下颌骨骨密度值在牵张成骨后1 d最低,1,2和4周组骨密度值相比对照组逐渐增高(P<0.01).提示Smad7在牵张成骨过程的不同时期表达不同,Smad7可能对牵张成骨早期的新骨形成起一定的促进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采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的麻醉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麻醉配合方法。方法 对2005年8月至2005年9月152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采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引导插管的麻醉配合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152例采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引导插管的患者中,151例插管成功,1例改为逆行引导插管。结论 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引导插管,并发症少,成功率高,避免气管切开,且成本低。要求麻醉护士在麻醉插管过程中积极主动配合麻醉医生,即减少插管过程中时间的延误,减少患者的痛苦,保证插管过程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颅矫形器配合颅骨牵张成骨技术治疗先天性颅缝早闭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3月收治的8例2岁以内先天性颅缝早闭症患儿,行颅缝和颅骨瓣三方向截骨加颅骨牵张成骨术,术后配合使用动态颅矫形器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患儿7例行颅骨牵张成,4例已2期手术拆除延长器,头皮愈合良好,无感染,持续佩戴动态颅矫形器中,患儿颅脑功能和颅腔外形满意;1例2月龄患儿暂未予佩戴动态颅矫形器,门诊随诊。结论动态颅矫形器配合颅骨牵张成骨技术微创治疗先天性颅缝早闭,并采取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后,颅脑功能和颅腔外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龄低体重儿心脏手术麻醉气道管理的护理配合,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体质量小于5kg、年龄小于4个月的131例低龄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行气管插管的物品准备、护理配合的具体方法和临床效果评估。结果 131例患儿中21例出现插管困难,积极处理后插管成功;1例插管未成功,使用1#喉罩保障通气顺畅;其他患儿插管顺利。插管过程安全,未出现严重缺氧与二氧化碳蓄积的现象。结论手术室护士插管前充分准确的物品准备,插管中娴熟的配合,有预见性的物品、药品、用物的传递,严密生命体征的监护等,能更好地配合麻醉医生安全顺利地完成低龄低体重儿的插管,做好气道管理,对提高围手术期的麻醉质量,减少并发症,保障患儿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婷  杨镒宇 《护理学报》2016,23(21):55-57
总结17例皮罗氏序列征患儿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前后的护理经验。其护理要点包括:术前给予俯卧位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变体位后呼吸困难的症状仍未得到改善,通过放置鼻咽通气管或气管插管来解决气道梗阻问题;选择合理喂养方式;做好术前检查。术后加强对牵引及疼痛的护理,合理喂养,做好出院指导。本组17例患儿呼吸窘迫和喂养困难情况在术后均得到改善,17例患儿中3例处于成骨稳定期,其余14例顺利取出牵引装置。  相似文献   

14.
宁全珍  田俊英  弓美兰 《护理研究》2007,21(12):1084-1084
未插管全身麻醉多用于施行较短小的非颌面小儿手术,通过静脉或静脉吸入复合基础麻醉面罩给氧来施行。由于手术需要,病人处于暂时性意识及痛觉消失、全身反射活动减弱的状态。手术护士如何配合好麻醉师的工作是保证麻醉成功的关键。我院2000年2月—2006年8月共施行未气管插管小儿全身麻醉术134例,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配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0年2月—2006年8月共施行未气管插管小儿全身麻醉术134例,年龄3个月至8岁,平均3.2岁。其中上下肢血管瘤48例,颈、胸部囊状淋巴管瘤23例,腹股沟疝38例,其他如体表脓肿切开术、体表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腹部手术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法分析30例择期脑瘫患儿腹部手术(A组)和30非脑瘫患儿腹部手术(B组)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后的心率变异性。结果麻醉诱导后A组的低频(LF)、高频(HF)、LF/HF、总张力(TP)降低,B组的LF、LF/HF及TP亦降低,但HF末见明显改变;气管插管后两组的HRV值均升高;麻醉诱导后及气管插管后A组的HF和TP低于B组(P<0.05~0.01),而LF与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过程中脑瘫患儿神经活性及总自主神经张力低于非脑瘫患儿,脑瘫患儿迷走神经对心脏窦房结的调控作用受损。  相似文献   

16.
金春玉  张锐  王莉  梁爽  王聪慧 《护理研究》2011,25(2):146-147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中需安置胃管的时机较多,如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诱导期面罩给氧期间极易使病人胃部膨胀而影响手术操作、病人不配合操作需麻醉后置胃管、术中病情需要置胃管等,这些病人采用常规置胃管的方法多次试插胃管均未成功。  相似文献   

17.
该文针对儿童全身麻醉下行口腔治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提出一系列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加强管路的管理与固定,控制手术室的环境,加强术前患儿的管理及生命体征的监测,加强患儿头面部、眼睛、口唇及颊粘膜的保护,加强术中护理配合及术后患儿的管理。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410例患儿中有1例患儿出现术中气管插管滑脱,1例出现术中发热,1例出现术后体温过低,5例出现轻微颊粘膜损伤。发现后都及时进行处理,未出现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患儿HC视频喉镜与Macintosh直接喉镜引导气管插管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014年全身麻醉手术患儿80例,ASA分级为I或Ⅱ级,Mallampati分级I或Ⅱ级,年龄1~7岁,男女不限,采用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儿分为HC视频喉镜组(H1组)和Macintosh直接喉镜组(M1组),每组各40例。30例可能存在困难气道的全身麻醉手术患儿,ASA分级为I或Ⅱ级,Mallampati分级Ⅲ或Ⅳ级,年龄2~6岁,男女不限,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HC视频喉镜组(H2组)和Macintosh直接喉镜组(M2组),每组各15例。对患儿施行全身麻醉后,H1组和H2组采用HC视频喉镜法引导气管插管,M1组和M2组采用Macintosh直接喉镜法引导气管插管。声门显露程度用Cormark—Lehane分级法评价,还需如实记录气管插管时间、H2组和M2组气管插管成功时的张口度、气管插管成功情况;记录气管插管过程中牙齿、口唇、牙龈及咽喉部软组织损伤的例数及程度和术后24 h发生声音嘶哑的例数。结果 H1组与M1组在气管插管时间、声门显露程度和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过程中牙齿、口唇、牙龈、咽喉部软组织损伤和术后24 h声音嘶哑的例数,H1组比M1少,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2组比较,M2组气管插管时间延长,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降低,气管插管成功时张口度增大,声门显露程度增加,气管插管过程中口唇、牙齿、牙龈、软组织损伤和术后声音嘶哑的发生率增加,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acintosh直接喉镜引导气管插管术相比,HC视频喉镜引导气管插管术操作简单便捷,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刺激小,可优先考虑用于困难气道患儿。  相似文献   

19.
统计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患者500例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插管方法,同时给予患者护理配合,观察麻醉效果和插管成功率。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手术,均插管成功。良好的护理配合,是麻醉手术顺利进行及插管成功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全身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患者,根据诱导时辅助使用镇痛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开始时、气管插管后1,5,10 min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结果:气管插管时2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组气管插管后1 min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气管插管时明显升高,气管插管5 min后渐恢复麻醉诱导前水平;舒芬太尼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气管插管后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变化不大。结论:和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更有利于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