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在"食饮有节"的原则指导下提出并探讨能够指导人们进行饮食调节与养生保健的具体方法。方法:从谨和五味、食不偏嗜、食不过量、食知所宜、食无所犯5个方面对《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进行探讨。结论:这些内容对于研究饮食养生理论的深刻内涵及其现代指导意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彭淼  王栩 《光明中医》2021,36(3):487-490
通过结合《黄帝内经》中的具体理念,结合现代医疗技术,总结叙述冬病夏治的理论渊源.冬病夏治理念结合三伏贴、穴位贴敷、中药汤剂、针刺、艾灸、穴位注射、拔药罐等方式,运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冬病夏治理念很好地反映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需要更好地应用于现代医学临床之中.  相似文献   

3.
董开全 《光明中医》2011,(10):2114-2115
黄帝向岐伯学习针灸之道,就从医道中学到了治国之道。《外揣》:黄帝曰:余闻九针九篇,余亲授其调,颇得其意。夫九针者,始于一而终于九,然未得其要道也。夫九针者,小之则无内,大之则无外,深不可为下,高不可为盖,恍惚无穷,流溢无极,余知其合于天道人事四时之变也,然余愿杂之毫毛,浑束为一,可乎?岐伯曰:明乎哉问也,非独针道焉!夫治国亦然。  相似文献   

4.
5.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肺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特色的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对哮喘无论是缓解期还是发作期都有一定的疗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文献,并重点叙述了此疗法的作用机理、操作方法以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7.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一书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内含许多中医的原始思维模型,对中医的影响深远。其对痹病的论述,不但专篇进行详论,还散见各篇,初步统计达160处之多,对痹病的病因、病机、证治、诊治记录相当清晰。《黄帝内经》痹病的概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与目前中医内科学教材的痹病概念并不完全相同。《内经》对痹病的记载是较全面的,为后世对痹病的认识奠定了理论基础。治疗方法重视针刺。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别阐述了《老子》之道与《黄帝内经》之道.笔者认为《老子》之道是道之体,是0,是无,是虚,是先天,是天地之始,是至善无私、无己、无功、无名,完满自足;而《黄帝内经》之道是道之用,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的后天之道,是一、二、三,是有,是可道.对于悬壶摄生,不仅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更要“合于道”.不仅要方法得当,还...  相似文献   

9.
正《黄帝内经》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医学经典巨著,其中对养生的阐述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后世几乎所有的养生学理论,均是在此书的基础上补充、发挥、完善而成的。《黄帝内经》所主张的养生、摄生、益寿、延年的观点一直影响至今。也许,人们会说,几千年过去了,我们无法再回到古代去研  相似文献   

10.
赵厚睿  王平 《光明中医》2011,26(12):2398-2399
健忘是指记忆力减退、遇事易忘的症状,它是大脑生理性衰老的标志之一,同时也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在老年人群中,健忘多为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健忘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因此,探讨中医理论对于健忘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对于抗衰防老和防治相关疾病,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中有大量涉及情志病的条文,对情志病致病机制的认识还是相当系统的,本文将从情志病的现状,从《黄帝内经》中探究情志病的必要性,结合《黄帝内经》研究情志病的框架来探讨《黄帝内经》对我们现代生活及中医情志文化的深远影响,对我们现代的疗法起到启示作用,对促进我们认识生活的健康理解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齿病是人类发病率极高的疾病,甲骨文中就有关于齿病的最早记载。然而查阅资料发现,中医古籍对于齿病并没有系统的阐述,有关齿病的记载是散见于各部医学著作之中。《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故仅就其对齿病的记述进行整理、总结,发现其对齿与脏腑经络的联系、齿病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法已经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只是散在于不同篇章。现就其中有关牙齿与脏腑经络的联系、齿病的病因病机及对于齿病的诊断、治则、针刺治法、取穴等内容进行整理归纳,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 伤寒和温病的理论根据均来自《内经》,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一部《内经》可以引出许多种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学说来?笔者对此先作点尝试性解释: (一) 我国传统文化重视辨证思维,忽视形式逻辑。《内经》中也较多地使用流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帝内经》中的教育观。方法:阅读文献,就《内经》对受教育者的素质标准、医学态度、经典学习、授业方法、学习方式、道德规范等方面做了系统地总结。结果:《黄帝内经》中的教育理念为当代医学教育模式奠定了基础。结论:我国的医学教育思想始于《内经》,经历代医家的传承与发展,已形成了丰富完善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田国庆 《北京中医药》2017,36(2):99-101
<正>《黄帝内经》由《灵枢》《素问》组成,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成书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全书托轩辕黄帝之名,以黄帝、岐伯、雷公的对话形式阐述病机病理,其基本素材来源于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从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的  相似文献   

16.
王冬云 《光明中医》2011,26(1):171-171
对生命起源及本质的认识:《素问》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自然界充满气,阴气与阳气的结合和相互作用形成了人体,《内经》以气为中介将人与天地联系起来,认为"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一个人的生命、身体、健康和疾病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人体的健康是离不开天的,更不能逆天而行,只有符合"天人合一"的规律,才算是真正的健康。同时,认为阴阳乃生命之源,"生于本,本于阴阳"。《灵枢》云:"生而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相似文献   

17.
心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内脏器官。甲骨文记载了很多人体外部形态的部位和搞名,对胸腹腔内器官仅有“心”字,这也说明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重视“心”的原因。早于《黄帝内经})的著作,对心病的诊治,已达到令现代人叹为观止的水平。例如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中,曾描述过现代诊断学称之为奔马律的脉:在“三阴之病乱,不过十日死”后有“循脉如三人参者,不过三日死”的脉象记载。就是说,如果病人的脉搏,好像3个人手执样律联合参加吉谷一样,很快地以三联的节律协调地用力进行,则这个人极其危险,过不了3日就会死亡。这种现代医学…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既是养生保健的法则,亦是中医治疗疾病的规矩。三伏天是一年四季中天气最为炎热之时,亦是人体阳气最为隆盛、脾土主令之时,此时脾气健运、阳气迅发,体内痰湿、水饮最易消弥。古人云:百病皆因痰作祟怪病多痰,这就说明大多数慢性疾病的发生均与痰湿、水饮有关,通过三伏贴刺激背腧穴,疏通经络、激发脏腑功能,抑或温灸抑或服用温阳益气、健脾利湿的方药调理治疗,使一些慢性疾病的夙根得以蠲除,因此冬病夏治是治疗一些慢性病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中有丰富的脏腑病机理论,涉及到五脏病机、六腑病机、奇恒之腑病机等病机理论.其脏腑病机理论具有以“四时五脏阴阳”藏象模型为论证基础;脏腑病变不离精气阴阳,尤重脏腑气之虚实;五脏之间相通,相互影响等特点.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局部病变联系全身,脏腑经络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病机理论.  相似文献   

20.
介绍《内经》对经络病机的认识,并且对经络病机的内容、意义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而直接会影响到针灸疗效的提高,故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