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通腑调肺法在肺系病急重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系病急重症是临床呼吸科的一个大难题,其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高,严重威胁着肺病患者的生命。文章从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出发,认为通腑调肺法能通过"通腑以调肺"的作用达到保肺护肺的效果,并依据中西医学基础理论、通腑调肺法的临床应用、单味中药大黄临床研究这3个方面,初步探讨通腑调肺法的应用,期为临床肺病急重症治疗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当中的"肺与大肠相表里",论述了肺肠之间生理病理的关系影响,肺-肠轴在近年研究尤为显著,临床疗效也是有目共睹。所以在临床诊治肺部疾病的过程当中,通常多加入通腑之剂辅助治疗,"通腑以顺肺",从而使得肺部气机通畅条达,与腑气表里相协调。本文以"肺与大肠相表里"为理论基础,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从清肺通腑汤治疗肺系疾病中痰热壅肺型的理论基础、临床研究和作用原理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概括,以期为临床运用清肺通腑汤治疗肺系疾病中痰热壅肺型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5,(9):1224-1225
目的:探讨许建中教授应用通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许建中教授应用通腑法治疗本病的遣方用药作分类整理。结论:许建中教授临证治疗的根本思想在于调腑助脏,以复肺之宣降,兼利治节。具体方法有"调畅气机,通畅脏腑"、"以润代下"、"益气通腑,攻补兼施"而非一味猛攻峻下。  相似文献   

4.
万圆圆  蒋新荣 《光明中医》2010,25(1):99-100
本文通过对"肺合大肠"和小儿"纯阳之体"生理病理的描述,意在说明小儿感邪后邪气易趋热化,利用"肺合大肠"的关系,通腑撤热、通腑泄痰以及肠道用药而达到治疗肺系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从“脑肠相通”假说探讨肺性脑病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孙璐璐 《新中医》2012,(11):6-8
肺性脑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后期的严重阶段,此病发展影响到神经系统时,往往出现肠道运动功能异常,或肠道功能异常早于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它或者是主要致病机理,或者是病情恶化的主要因素。"脑肠相通"假说为临床预防和辨治肺性脑病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即采取脑病问肠,肠病询脑,脑肠同治措施,从而达到"通腑安脑,脑安腑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吴红玲 《国医论坛》2012,27(3):17-18
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泻热通腑、涤痰通腑、润下通腑和益气通腑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张白雪  刘绍能 《北京中医药》2021,40(9):1008-1010
便秘病位在大肠,但与五脏均有关系.其中肺与大肠相表里,经络上的络属决定了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的紧密联系.肺为水之上源,肺疏布津液以润肠;肺主一身之气,肺宣发肃降以调大肠腑气.肺气虚则大肠推动无力;肺津亏则大肠燥而秘结;肺热盛则火移大肠耗伤津液;肺气不畅则大肠壅塞.故便秘可从肺辨治,通腑泻下不忘治肺,可从补肺气、养肺阴、清肺热、宣肺郁、降肺气等方面着手治疗以达到理肺通腑之效.  相似文献   

8.
贾英杰教授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治疗肺癌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医理论认为,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互为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在肺、大肠生理、病理等多方面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前人总结出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的治疗原则,并已运用到临床中。贾英杰教授治疗肺癌时非常重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常注重“通腑”并辨证选用宣肺通腑、活血通腑之法,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肺与大肠相表里,近年来通腑法在肺系疾病的运用中较为常见,而且疗效显著。凡肺系疾病见腑气不通之象,均可在辨证治疗的方药中加入通腑之剂,使腑气通畅,则肺脏失常之气机得以调顺,从而有利于肺系疾病的向愈。  相似文献   

10.
贾英杰教授采用中医疗法,运用"急则治标"理论,以通腑攻下为主,配合理气之品,治疗肺癌1例,取得了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厚朴大黄汤对病毒性肺热证小鼠作用的实验研究,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中肺病(肺热证)从肠治的学术意义.方法 应用30LD50病毒在昆明小鼠上建立病毒性肺热证模型,观测其咳嗽抑制率、肺指数及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厚朴大黄汤有明显的止咳和降低小鼠肺指数作用,病理形态学所见,模型组肺泡间隔、肺泡腔内炎细胞浸润,可见灶性实变区,用药组肺间隔炎细胞浸润明显减轻;大部分肺泡腔内干净,仅少部分有少量炎细胞浸润,无实变区.结论 病毒性肺炎肺热证时,通腑的方法可辅助肃肺,通过通导肠腑可辅助纠正肺热之证.  相似文献   

12.
王媚瑜  熊旭东 《光明中医》2016,(11):1635-163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存质量的疾病,有着较高的病死率。"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为中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以"肺与大肠相表里"为理论基础,将通腑法运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治疗,疗效明显。作者查阅文献,从理论基础、临床运用方面进行综述,希望对此理论有一个较全面、较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病理生理特征与中医学"肺脾同病"学说的相关性出发,予以清肺健脾、畅呼吸,降肺补脾、通腑气,培土生金等治法用于临床实践,对MODs中医肺脾论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肺与大肠通过经络上的络属关系,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的相互络属关系:1)肺主宣发是大肠得以濡润的基础,大肠润滑有度,则大便通畅.2)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的动力,肺气通畅,则大肠腑气通,大便亦通.3)当发生病变时,肺与大肠亦相互影响,即脏病及腑,腑病及脏.临床上用肺病治肠法,如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哮喘急性发作等病证配用通腑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腑泻肺方对ALI/ARDS大鼠肺、肠功能的影响,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实验证据。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尾静脉注射油酸加内毒素方法造成ALI/ARDS模型,治疗组给予通腑泻肺中药,于实验第7天检测分析各组大鼠肺功能、肠屏障功能指标。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顺应性显著降低、吸气和呼气阻力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肺顺应性、吸气阻力有所改善;2)模型组大鼠肠组织中ocdudin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SIgA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除肺通气功能障碍外,ALI/ARDS大鼠肠屏障功能同时受损。通腑泻肺中药能改善肺通气障碍,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腑化痰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兼痰热腑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兼痰热腑实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单用西药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腑化痰汤口服。2W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观察2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有效率为87.50%,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化痰汤可明显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是喘息、气短、腹胀及大便秘结,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试论通腑法在肺系疾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进  赵长鹰 《陕西中医》2006,27(11):1452-1453
肺为娇脏,易受外邪侵袭,肺气失宣发肃降,出现咳、喘、咯痰、咳血等症状;肺系受邪日久,通调水道失职,产生痰浊、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在治疗上除常规用宣肺、清热、化痰等法外,疏通肠腑,因势利导,使邪有出路、肺之肃降功能恢复,则诸症自除。兹将通腑法在肺系疾患中的临床运用体会介绍如下,供参考。1立法依据肺属脏,大肠属腑。肺居上,大肠居下。《灵枢》云:“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大肠手阳明之脉,……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可见,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相似文献   

18.
宣白承气汤“承顺胃气”以“宣肺”的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承气汤出自仲景《伤寒论》,是治疗阳明腑实证的主方。吴鞠通化裁承气汤,创制了"肺肠同治"的代表方剂宣白承气汤,被广泛用于治疗痰热壅肺、腑气不通等肺系疾病。作者的研究团队开展了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为宣白承气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热壅肺证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在此基础上,系统探讨了宣白承气汤"承顺胃气"以"宣肺"的生物学机制。历经多年的RCT研究证实了宣白承气汤可有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痰热壅肺证,创新了COPD中医新治法,提高了临床疗效。宣白承气汤"承顺胃气"以"宣肺"的生物学机制与调节肺组织氧化/抗氧化失衡、黏液高分泌、黏膜免疫、气道重构、炎症反应、神经肽分泌等密切相关。尤其是对神经肽通路的研究,为揭示宣白承气汤"承顺胃气"以"宣肺"的机制及本方临床应用治疗肺系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弼臣从肺论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红  王青 《新中医》2007,39(9):15-15
刘弼臣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儿科专家,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提出了"治心不止于心,调理他脏以治心"理论,突出从肺论治,以肃肺祛邪、清热利咽、疏风通窍、宣肺通腑、护卫止汗五法灵活运用。现将其从肺论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通腑泻肺法治疗顽喘风哮的体会辽宁省中医研究院(110031)谢春娇杨振国沈阳市119医院(110031)邱玉华喘、哮成因虽多,但病机均为气失所主,肺之宣降失司,肺气上逆所致。盖肺与大肠相表里,腑气畅通,亦可维系肺气肃降。如肠道糟粕抟结,燥屎内阻,腑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