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阴清肺汤治疗白喉是大家很熟悉的用之有效的方剂。一提起本方的研讨,当然不局限于疗效的问题,而在于下列各个方面。一、本方的来历本方出自清代郑梅涧的《重楼玉钥》,方剂的前身与明代龚延贤的《寿世保元》一书中的“滋阴清火汤”应有蛛丝马迹。说到这里,必须提出郑、龚两方可靠材料来引证,才能洞悉原委,明了曲折。 (一)龚氏创用“滋阴清火汤”治疗喉病,由于《内经》“一阳一阴结为喉痹”的阴阳、经络学说之  相似文献   

2.
四妙勇安汤源出今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福江 《陕西中医》1992,13(3):136-136
<正> 四妙勇安汤由金银花,元参、当归、甘草四味药组成,其功效为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临床主要治疗毒热壅盛所致的疮疽痈疡之证,近代则多用于热毒型脱疽,效果堪称良佳。现中医高校统编教材《方剂学》(五版)等书均将此方列为痈疡剂的重点方剂,以之作为阳症脱疽的代表方付诸教学传授和临床使用。对于本方方剂所出,现今医籍及许多辞典类工具书均相认为其乃出自《验方新编》一书。但亦有方书认为此说尚不足以成为最终定论,如全国高校五版教材《方剂学》即在介绍此方时于方解后着重指出:“本方在  相似文献   

3.
梁德泉 《河南中医》2004,24(8):71-71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是临床常用的著名方剂。在临床中无论何种疾病,只要辨证属“肝胆湿热”或“下焦湿热”证,均可用本方治疗。  相似文献   

4.
王炎 《家庭中医药》2013,(10):51-51
参苓白术丸出自《和剂局方》(公元1151年),实为六神散(出自《三因方》)的加味方。两方都是著名方剂。原方属调理脾胃、益气安胎之剂,后人有所发展,加减衍化成多种方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如《医方集解》以本方加陈皮治脾胃虚弱兼气滞或痰多之证。现代作为调理脾胃虚弱而兼湿的常用方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方功在补气健脾,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强调"百病生于气"这一《内经》理论在治疗中下焦疾病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病案举例,案例分析,介绍"百病生于气"这一《内经》理论在实际指导临床中的重大意义,明确作者观点。结果应用"百病生于气"《内经》理论在病因分析、治疗疾病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百病生于气"《内经》理论指导临床,为治疗疾病,研究病因,开阔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凌远潮 《河南中医》2004,24(2):70-70
人参败毒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一书。本方具有发汗解表、祛风除湿的作用,是扶正解表的代表方剂。笔者临床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对《内经》7首复方进行整理并诠释其方剂组成药物、主治症状、药物配伍关系。对了解《内经》时期方剂应用状况、明确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宁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7):498-498
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7条,该方历代均认为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临床应用者寥寥无几。但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到本方证却屡见不鲜,兹探究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东垣的脾胃学说源自《内经》。他在《内经》重视脾胃的基础上予以发挥,提出脾胃之气损伤是诸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且脾胃之气的含义并不限于脾胃。李氏补气方剂的代表——补中益气汤能治诸种虚证,并非专为脾胃气虚而设。文中提出使用补中益气汤的指征及临床验案,表明此方在治疗其它诸脏虚证中亦获良效,并非限于补益脾气。  相似文献   

10.
银翘散出自清代吴鞠通名著《温病条辨》一书。是治疗温热之邪侵袭体表,为风热犯卫证候的代表方剂。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功效,适用于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汗出或汗出不畅,头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象浮数等症。吴氏宗《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甘苦”之旨,为温病学说充实了辛凉透表法则。因此,本方是治风热表证的常用方剂。  相似文献   

11.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中活血化瘀、疏肝理气的临床上颇为常用的著名方剂之一。后世很多医家使用本方治愈顽症怪疾,现代医学刊物也不乏本方的治愈报道。临床上,许多医师对该方的药理机制和临床应用作了较深的研究,挖掘和开拓出不少新的适应症,并在原方的基础上,辨证加减治疗一些常见顽疾,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四逆散选药精当,配伍独特,疗效突出,是古今常用之效方。后世医家将四逆散看成是调理气机的基本方剂,一些舒郁名方,如《景岳全书》之柴胡舒肝散、《局方》逍遥散等,皆由本方发展变化而来,《医林改错》的血府逐瘀汤,也系本方与桃红四物汤综合加味而成。并且大大扩展了四逆散的临床使用范围,将其广泛应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及小儿外感高热等疾病。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利水方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中具有利水作用的方剂甚多,治疗病证颇广,许多方剂至今广泛用于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根据不同利水作用的方剂,归纳为八个方面:1 发汗利水 《金匮要略》载发汗利水作用的方剂较多,其中有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是治疗溢饮之方;越婢汤主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越婢加术汤、甘草麻黄汤均主治里水。《医宗金鉴》谓:“里水之里字,当是皮字”;麻黄附子汤主治“水之为病,其脉沉小”等。综观上述六方中,均有麻黄发汗,通过发汗使肌肤之水随汗出而解,符合《内经》“开鬼门”之法的治疗原则。临床多治疗急性肾炎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见有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14.
四物汤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白芍、当归、川芎、熟地组成的四物汤,是中医最常用的方剂之一,其用途之广,为中医临床各科医生所喜爱。然本方出处说法不一,最具代表性者有二,一是认为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如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第五版),以及《中医大辞典》、《简明中医辞典》、《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方剂  相似文献   

15.
<正> 李东垣根据《内经》“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创立治疗气虚的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用以治疗因“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而致的脏器下垂,气虚发热证。自金元迄今,均宗李氏之言,因循相沿,多无异辞。但笔者认为本方应是治疗肝气虚衰的有效方剂,今不揣谫陋,以陈管见。一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血属阴,气属阳,称为体阴用阳,故肝虚证有属于血亏而体不充的,也有属于气衰而用不强的。”  相似文献   

16.
灵活运用逍遥散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逍遥散出自《和剂局方》,功能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凡因血虚肝郁所致之病皆能治疗,是一个临床上常用的方剂,尤其在妇科疾病中应用机会更多。笔者于灵活运用本方上体会颇深,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霏 《陕西中医》2007,28(2):227-228
当归四逆汤是《伤寒论》书中治疗血虚寒厥的主方,虽逾千年,这首方剂目前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疗效令人信服.今就本方谈谈笔者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8.
血府逐瘀湯是《医林改錯》的主要方剂之一,治疗血瘀諸症效果甚佳。唐宗海在《血証論》中曾贊王清任治瘀血最长,即对此方而言。笔者在临床中,亦常采用本方治疗血瘀各症,取得比較满意效果,茲初步介绍于:  相似文献   

19.
《内经》方剂组方法则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内经》提出的方剂组方法则进行深入研究和阐释。《内经》所提出的君臣佐使是被学术界大多数人所承认的组方法则,但《内经》中所提出的气味组方法则却未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气味组方法则所包括的六气淫胜组方法则和五脏苦欲补泻组方法则亦是方剂组方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所提出的组方法则是后世组方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立照 《中医研究》2009,22(12):38-39
补中益气汤出自于元代医家李东垣的著作《脾胃论》。补中益气汤具有调补脾胃、升阳益气之功效,是治疗气虚发热的有效方剂,由黄芪、人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甘草、当归组成,临床使用非常广泛。笔者临床应用本方治疗疾病常可获良效,现将典型病例四则总结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