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简易呼吸器面罩在机械通气低出生体重儿叩背排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按单双数原则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手掌叩背排痰,观察组采用新生儿简易呼吸器面罩进行人工叩背排痰,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叩背排痰后的临床疗效、血气指标、经皮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变化,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排痰后的pH值、氧分压(PaO_2)、SpO_2均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H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简易呼吸器面罩叩背排痰在机械通气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人工手掌叩背排痰法,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郭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5):8737-8738
机械通气在P ICU是救治各种原因引起呼吸衰竭患儿的重要措施。而吸痰也成为了机械通气患儿的主要护理任务。在临床上抓住吸痰时机,适时吸痰,从而使吸痰更具有目的性,减少盲目性,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机械通气效果的关键,同时也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我院P ICU通过观察243例机械通气患儿,总结出科学、有效的气道管理方法,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01/2007-12在我院内科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患儿243例,男195例,女48例,年龄1月龄-15岁。其中重症肺炎219例,格林巴利综合征3例,休克9例,脑炎12例。1.2方法1.2.1吸痰依据听诊确定痰液的位置及性状及时吸痰。呼吸道痰液滞留达一定程度可在患儿胸部听到痰鸣,提示需要吸痰,声音不同可反映痰液的性状、多少和在呼吸道的位置,从而指导护士采取不同吸痰方法。如把听诊器置于胸骨上窝,能听到“呼噜”声,表明大量糊状痰液游积在上呼吸道,应立即吸痰。  相似文献   

3.
急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做好急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道管理,确保机械通气疗效。方法:对165例急危重症机械通气的患者实施舒适的体位,监测呼吸机性能及患者生命体征,充分雾化吸入、湿润气道和稀释痰液,勤翻身叩背,鼓励并协助患者咳嗽排痰,按需电动排痰,预防院内感染。结果:165例患者中,成活151例,死亡14例。呼吸机平均治疗时间6 d。结论:具体有效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是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吸痰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吸痰的目的是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正确、安全有效吸痰是呼吸道管理的关键随着现代诊疗监护技术的发展,危急重患儿抢救成功率的提高,人工气道管理成为衡量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现将机械通气患儿气管内吸痰护理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68例低体重小儿体外循环术后的呼吸道管理经验.术后加强机械通气管理,除常规护理以外,从视、触、叩、听4个方面加强观察与护理,掌握吸痰指征,通过有效的体疗,进行湿化,遵循科学的吸痰原则和方法.结果 本组发生呼吸道并发症5例,其中2例肺不张,3例肺部感染,其余均未出现呼吸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总结1例机械通气超低出生体重儿反复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护理要点:呼吸道管理及病情观察;静脉营养和肠道营养管理;感染的预防;发展性照护;出院前准备服务和延续护理。经医护人员共同合作进行有效的喂养管理,患儿体重增长至4.75 kg后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7.
小儿气管内吸痰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气管内吸引是利用负压的作用,经吸痰管将气管内的痰液及误吸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通气,抢救生命。由于小儿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呼吸道分泌旺盛,同时气管黏膜易于受损,如何有效的吸痰,保障患儿的安全是许多学者一直在研究的问题。现将有关小儿气管内吸痰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20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VAP发生情况分为VAP组与非VAP组,统计两组资料,分析机械通气患儿并发VAP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关预防措施。结果 20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中,有70例发生VAP,占比为35.00%(70/200);VAP组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kg、营养不良、通气时间≥5d、吸痰次数≥6次、合并败血症占比均高于非V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kg、营养不良、通气时间≥5d、吸痰次数≥6次、合并败血症是机械通气患儿并发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kg、营养不良、通气时间≥5d、吸痰次数≥6次、合并败血症是机械通气患儿并发VAP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吸痰是借助机械装置的负压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行机械通气的患儿不能有效咳嗽、咳痰,为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减少气道阻力,防止肺不张等并发症,吸痰是最常用且最重要的护理操作.为减轻患儿痛苦,促进其早日康复,护理人员必须正确掌握吸痰技巧.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为123例机械通气患儿采取安全措施吸痰,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碳酸氢钠、酸性氧化电位水两种溶液交替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口腔护理中对于患儿口腔黏膜感染及并发症和痰培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NICU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90例,随机等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2%碳酸氢钠作为口腔护理液;试验组采用2%碳酸氢钠与酸性氧化电位水交替作为口腔护理液。每隔24 h观察患儿口腔黏膜感染及并发症和痰培养情况。结果:对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口腔黏膜感染及并发症和痰培养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应用2%碳酸氢钠与酸性氧化电位水交替作为口腔护理液护理的患儿口腔黏膜感染发生率与痰培养阳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使用2%碳酸氢钠与酸性氧化电位水交替进行口腔护理可更有效降低口腔黏膜及呼吸道感染率,杀灭环境中的条件致病菌。  相似文献   

11.
对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的吸痰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永平  刘红升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610-1611
清理呼吸道无效是指个体处于无法通过自主有效的咳嗽清理呼吸道中分泌物或阻塞物,以使呼吸道通畅的状态。临床上发生呼吸衰竭、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不能有效咳嗽、咳痰均属于清理呼吸道无效。为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止肺不张等并发症,吸痰是解除痰液阻塞,改善通气功能,以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简单有效的护理措施。临床上常用常规湿化及经鼻吸痰法,对一些患者吸痰缺乏有效性。如何做好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的吸痰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气道的湿化、排痰、吸痰时机的选择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吸道管理对气管隆突切除重建术后康复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胸外科行气管隆突切除大气道重建患者26例的呼吸道护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通过呼吸道护理,本组患者术后发生死亡1例,心律失常2例,吻合口瘘1例,呼吸道感染1例。除1例死亡外,均康复出院。结论通过术后肺通气和供氧、气管镜吸痰、湿化气道、降低痰液粘弹性、叩背排痰与震动排痰机应用、围术期呼吸功能锻炼,未出现呼吸道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34例低体重患儿,术后全面的病情观察,及时、有效的管内、鼻腔、口腔吸痰、呼吸道湿化,加强体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双肺通气功能。其中7例(20.6%)合并肺部并发症。2例(5.9%)死亡。完善低体重儿的呼吸道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减少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许仙英  邵阿末  张敏艳  周宣英 《护理研究》2011,25(23):2101-2103
[目的]比较改良式叩背吸痰方法与传统式叩背吸痰方法在重症肺炎婴幼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应用呼吸机治疗的婴幼儿重症肺炎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式叩背后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式叩背后吸痰,比较两组患儿吸痰前后肺部体征、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治疗前后胸部X线片表现及每天吸痰次数、脱机时间。[结果]两组患儿肺部体征及胸部X线片结果、排痰后PaO2及PaCO2改善情况、脱机时间、每天吸痰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后叩背吸痰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患儿肺部体征,快速纠正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缩短使用呼吸机的时间和病程,减少吸痰次数,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5.
小儿患呼吸系统疾病时咳嗽排痰能力差,吸痰是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措施。有牙患儿经常发生牙关紧闭、不能配合有效吸痰,甚至咬瘪或咬断吸痰管,导致无法吸净口腔及咽喉部的痰液。此外,在吸痰退管过程中,若患儿牙关紧闭,会导致负压的吸痰管长时间停留,极易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出血,从而增加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16.
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正压机械通气妨碍纤毛运动,气管内插管阻止痰液的排出,因此,吸痰是护理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技术操作。吸痰方法不当可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是安全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湿化膨肺吸痰法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6例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湿化膨肺吸痰法,对照组采用普通吸痰法。比较两组患儿吸痰前3 min、吸痰后1 min、吸痰后5 min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痰液黏稠度,肺部并发症,呼吸机应用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吸痰后1 min、吸痰后5 min的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痰液黏稠度、肺部并发症、呼吸机应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化膨肺吸痰法能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儿吸痰时的低氧状况,避免因吸痰引起的心律增快及耗氧量增加,并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黄润  戈晓华 《上海护理》2016,16(4):41-44
目的分析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161例婴幼儿(≤3岁)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呼吸道感染将其分为两组,A组为发生呼吸道感染者;B组为未发生呼吸道感染者。统计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意义的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婴幼儿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①161例患儿中有23例发生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4.3%,即A组23例,B组138例;A组中2例患儿死亡,病死率8.7%,B组无患儿死亡;A组患儿ICU滞留时间及呼吸机通气时间均显著高于B组。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延迟关胸、再插管、术后体位、术后口腔护理液种类、术后吸痰频率、术后排痰方式及术后呼吸通气时间与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有关(P<0.05);与术后气管插管类型、术后白蛋白水平和心律失常等情况与发生呼吸道感染无显著关系。③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延迟关胸、再插管、术后呼吸通气时间和术后体位是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风险分别增加3.497、7.158、9.917、13.050和6.436倍。结论①术前评估心脏手术的婴幼儿患者年龄、性别和体重这3项指标有助于发现高危人群;使用洗必泰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听到患儿痰鸣音时使用振动排痰机促进排痰,及时吸出痰液,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②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延迟关胸期间做好患儿及其床单位的消毒隔离;严格掌握拔管指征和再插管指征,再插管前加强巡视与观察;血流动力学稳定时及时抬高床头;临床上可根据术后呼吸通气时间预测心脏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以期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改善患儿心脏手术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161例婴幼儿(≤3岁)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呼吸道感染将其分为两组,A组为发生呼吸道感染者;B组为未发生呼吸道感染者。统计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意义的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婴幼儿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①161例患儿中有23例发生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4.3%,即A组23例,B组138例;A组中2例患儿死亡,病死率8.7%,B组无患儿死亡;A组患儿ICU滞留时间及呼吸机通气时间均显著高于B组。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延迟关胸、再插管、术后体位、术后口腔护理液种类、术后吸痰频率、术后排痰方式及术后呼吸通气时间与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有关(P0.05);与术后气管插管类型、术后白蛋白水平和心律失常等情况与发生呼吸道感染无显著关系。③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延迟关胸、再插管、术后呼吸通气时间和术后体位是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风险分别增加3.497、7.158、9.917、13.050和6.436倍。结论①术前评估心脏手术的婴幼儿患者年龄、性别和体重这3项指标有助于发现高危人群;使用洗必泰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听到患儿痰鸣音时使用振动排痰机促进排痰,及时吸出痰液,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②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延迟关胸期间做好患儿及其床单位的消毒隔离;严格掌握拔管指征和再插管指征,再插管前加强巡视与观察;血流动力学稳定时及时抬高床头;临床上可根据术后呼吸通气时间预测心脏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以期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改善患儿心脏手术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机械通气有效吸痰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吸痰可保持呼吸道畅通,减少肺部并发症,提高机械通气成功率。现将我们对21例机械通气患儿有效吸痰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1例,其中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13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2例,新生儿窒息4例,合并肺出血2例。1.2方法①物品准备:备电动负压吸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