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中,我们发现痛风患者常有“病急乱投医”和“不痛不理”的循环怪圈。事实上,痛风患者应注重综合治疗和长期管理,特别是在冬季,更不能松懈。因为气温降低会使关节液温度下降,尿酸容易析出结晶,结晶沉积于关节滑膜等处,就会引起痛风发作;冬季吃火锅增多也会使痛风发作。从门诊来看,冬季痛风患者的就诊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2.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最终会导致关节、肾等重要组织、器官损害而致残、致命。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主要在于饮食治疗、抑制尿酸合成和加强尿酸排泄等。本研究发现ACEIs-Enalapril,可增加高尿酸血症扣痛风病人对尿酸的廓清,有效地降低血尿酸,与别嘌呤醇合用可控制所有病人的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3.
王成君 《医药导报》2012,31(9):1188-1189
摘要Pegloticase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治疗痛风的新药。Pegloticase是一种聚乙二醇化尿酸特异性酶,可催化尿酸氧化为尿囊素,从而降低血清尿酸水平,用于治疗无效或常规治疗无法耐受的成年痛风患者,可使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疼痛关节数减少,劳动能力增强。其不良反应有严重心血管事件、输液反应和免疫原性反应等。  相似文献   

4.
痛风综合征的特点是急性或慢性的反复发作的关节炎,尿酸钠的沉积以及相关的高尿酸血症,尿酸钠晶体可以沉积进入关节、造成急性和痛性炎性反应;或者沉积到软组织中引起非炎性反应。治疗急性痛风发作的即刻目的是解除疼痛和炎症而没有必要立即治疗高尿酸血症,因为这时血清尿酸浓度的降低会动员尿酸的储存,而且促使另一次痛风的发作。  相似文献   

5.
正我老伴儿在5年前患上了痛风,请问痛风患者是不是一辈子都不能停服降尿酸药呢?广西桂林赣先生痛风发作和很多因素有关,如精神压力、疲劳过度、剧烈运动、突然受凉、饮食因素、环境因素、外伤、手术等,血尿酸水平不是唯一的原因,部分患者痛风发作时尿酸并不高。但是,对于血尿酸高的痛风患者除了基础治疗外(限酒、低嘌呤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受凉、规律饮食和休息、规律活动、控制体重、减少富含果糖  相似文献   

6.
痛风是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目前临床尚未研制出可根治原发性痛风的药物,主要借助控制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方式加以治疗。秋水仙碱、2IL-1R拮抗剂、别嘌醇、非布司他等药物均为当前治疗该病的主要药物。文章就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关系、临床表现及治疗与促进尿酸排泄的相关药物现状以及药物研发方向等问题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痛风与进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痛苦不堪、痛不欲生、疼痛难忍……说到痛风,很多人顿时不寒而栗,痛风的滋味确实不好受。那么痛风是怎么来的,它和尿酸又有什么恩怨纠葛?预防和治疗痛风的实用方法又有哪些呢?高尿酸是“病根”痛风是一种和全身多个器官或组织都有关系的疾病,特别是和尿酸密切相关,是因为血液中的尿酸水平不断升高而引起。人体正常代谢会生成一种叫“尿酸”的物质,主要从尿液中排泄。一般情况下,尿酸的生成和排泄是一种平衡的状态,但如果人体中生成的尿酸过多或者尿酸的排泄减少,  相似文献   

8.
正(接上期)(4)促尿酸分解药普瑞凯希(Pegloticase、聚乙二醇重组尿酸酶)用于常规治疗无效或常规治疗无法耐受的成年痛风患者。它是一种酶制剂,能够将尿酸代谢成无害物质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来降低痛风患者体内的尿酸水平。该药物的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每两周注射一次。跟以往降尿酸药最大的差别是目前为止被证明最为有效的降尿酸药,吃其他降尿酸药无效的痛风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这种药。  相似文献   

9.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多种心脑血管和代谢疾病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肾动脉硬化结石、尿酸性肾病、糖尿病的发病和恶化因素。抗痛风药为一组通过抑制尿酸合成和促进尿酸排泄或分解而降低血、尿尿酸水平,或抑制粒细胞浸润而控制关节炎症,对抗痛风发作的药物,其合理应用和药学监护十分重要。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诊疗指南,对痛风的药物治疗与药学监护进行综述。药师应确立痛风的治疗靶标、按痛风的分期选择用药、针对痛风合并症积极治疗,并从规避诱发尿酸水平升高的药品、急性发作期禁忌的药品、水化和碱化治疗等若干监护点进行干预,体现现代药师在药物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的测定方法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临床2010年收治的痛风患者100例血清尿酸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痛风患者血中尿酸浓度较高尿酸血症的尿酸浓度明显增高.结论 血尿酸增高主要见于痛风,但少数痛风患者在痛风发作时血尿酸测定正常.血清尿酸测定对痛风诊断最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痛风是由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属于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对于痛风的治疗主要是以对症治疗为主,药物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体内尿酸物质的排出和尿酸物质的产生。常用的药物主要是以西药为主,但其对服用后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恢复效果产生干预,随着近年来中药及中成药物在临床上的不断发展和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本次对痛风在临床上的治疗药物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临床治疗。方法对40例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0例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经治疗,治愈18例,好转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0%。结论防止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的控制;迅速停止急性关节炎的发作,防止尿酸结石的形成和对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3.
痛风患者的营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根据尿酸增高原因,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原发性痛风由先天性或特发性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继发性痛风由慢性肾脏病、血液病、内分泌疾病和食物、药物引起。痛风患者的急性关节炎发作与血尿酸增高有关,而尿酸浓度往往与进食嘌呤高的饮食有直接关系。营养治疗目的是通过限制减少外源性的核蛋白,降低血尿酸水平并增加尿酸的排出,防止痛风的急性发作,减少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4.
王青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242-243
慢性尿酸性肾病是痛风患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导致痛风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浅析了5年来青浦地区86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的发病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探讨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特点,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5.
徐蕾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23):75-76
目的通过运用渗湿通络法与痛风利仙对照治疗高尿酸血症,观察渗湿通络法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尿酸的影响。方法选择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渗湿通络法,对照组30例,予痛风利仙。结果渗湿通络法降尿酸较痛风利仙有效,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渗湿通络法不仅可以抑制尿酸生成,也可以促进尿酸排泄,且对肾功能无损害。  相似文献   

16.
正尽管罹患痛风者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医师向广大患者普及痛风的常识,但人们对痛风的治疗却依然误区多多。误区一、使用抗生素控制痛风急性发作抗生素常被称为"消炎药",然而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炎药,它只对细菌等一些微生物有抑制或者杀灭作用,只对细菌等微生物感染有效。痛风是由尿酸盐沉积引起的无菌性炎症,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误区二、急性发作时使用降尿酸药物  相似文献   

17.
正(接上期)(2)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醇(痛风立克、痛风宁、痛风平、易达通)主要在痛风发作间期和慢性期使用,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对其他排尿酸药过敏或无效,以及不宜使用排尿酸药物(如有肾功能不全)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痛风患者,以控制高尿酸血症。本药也可与其他排尿酸药合用,以加强疗效,特别适用于痛风石严重而肾功能尚好的患者。本药的作用原理主要为抑制尿酸生成,使尿酸生成减少使血中及尿中尿酸含量降低到溶解度以下,故在  相似文献   

18.
痛风治疗药物又添新成员。lesinurad新近分别被美国和欧盟药政当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痛风相关的高尿酸血症。lesinurad是迄今第一个被批准上市的选择性尿酸重吸收抑制剂。长期、持续的血尿酸水平达标治疗是治愈痛风的关键。但是,很多患者使用1种降血尿酸药物并不能使自己的血尿酸水平降至目标值以下或长期控制于目标值以下。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联合用药治疗。lesinurad正适用于这些患者,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同时达到增加尿酸排泄和减少尿酸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血尿酸增高直接相关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急性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痛风性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呈关节畸形和(或)肾功能衰竭。随着社会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发病年龄愈趋于年轻化。痛风患者急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痛风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医学研究方向,备受研究者关注。本文在简述系统评价操作步骤的基础上,通过总结系统评价在中医药治疗痛风研究中的应用,发现系统评价在中医药治疗痛风研究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为痛风的治疗研究提供相关线索、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痛风的医学营养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康 《药品评价》2010,7(9):24-25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临床综合征。有些痛风患者伴有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现已证实,合理的饮食调控可有效地限制外源性嘌呤的摄入,减少内源性嘌呤生成,从而使血尿酸下降,对痛风的各个阶段均有辅助防治作用。痛风的医学营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减少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尿酸生成,促进体内尿酸的排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