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追踪法在手术室护士手部卫生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1月-2017年6月对手术室护士手部卫生采取追踪法追踪洗手全过程,并调查分析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制定及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实施后6个月对手术室护士感染防控管理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后手术室护士手部卫生知晓率、洗手依从性、洗手合格率、无菌操作合格率、手卫生操作正确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病人医院性感染率、多重耐药菌感染、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病人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系统追踪法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士手部卫生知晓率,降低手术室护士手部感染率,提高手术室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程追踪管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源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1月—2018年6月针对NICU发生医源感染的环节及原因采用全程追踪管理,并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评价实施前(2017年6月—2017年12月)至实施后(2018年1月—2018年6月)NICU护士护理操作执行情况及NICU医源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NICU护士手卫生执行率、医源感染预防控制知识掌握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实施后医疗废弃物处理、无菌技术操作、环境卫生管理、仪器器械消毒灭菌质量、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等护理操作合格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静脉导管血流相关感染、尿道插管相关感染等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全程追踪管理能有效提高NICU护士医源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及无菌操作技能,从而能有效降低NICU医源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程序化管理在日间手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日间手术室操作内容,自行设计日间手术室操作程序并制作流程图,于2018年1月—2018年6月应用于日间手术病人管理中,比较实施前后日间手术室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病人护理满意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实施后日间手术室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操作规范性、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文书记录能力等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病人对手术室护士接诊态度、候诊环境、服务流程、操作技能、术前健康宣教、护理操作技能、术后随访等方面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而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程序化管理能有效提高日间手术室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水平,降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就诊满意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持续改进方法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PDCA持续改进方法干预,比较PDCA实施前后设备管理、环境状态、包装质量、手术器械清洗质量、临床科室满意度评分及清洗合格率、消毒合格率、灭菌合格率、湿包发生率、包装合格率。结果:PDCA持续改进方法实施后CSSD的设备管理评分、环境状态评分、包装质量评分、手术器械清洗质量评分、临床科室满意度评分及清洗合格率、消毒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湿包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CSSD采取PDCA持续改进方法进行干预可显著提高工作质量,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王少芹 《全科护理》2020,18(26):3530-3532
[目的]探讨4R危机管理对消毒供应室消毒、灭菌效果及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2018年7月—2018年12月对消毒供应室实施4 R危机管理模式(包括问题评估阶段、风险预警阶段、处理风险事件阶段、持续质量改进阶段)。比较实施前(2018年1月—2018年6月)及实施后(2018年7月—2018年12月)消毒供应室消毒灭菌情况、灭菌效果及工作质量。[结果]实施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器械包装合格率、医疗器械消毒合格率、器械发放合格率及科室对器械消毒效果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在环境管理、包装质量、设备管理、器械清洗质量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4R危机管理能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及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改善各科室对消毒供应室的满意度,从而提升医疗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管理在CT增强扫描病人造影剂外渗预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行CT增强扫描病人160例,根据PDCA管理实施时间将病人分为实施前(2017年1月—2017年6月)及实施后(2017年7月—2017年12月),比较PDCA实施前后两组病人治疗依从率、造影剂外渗发生率、病人满意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护士护理服务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后病人治疗依从率、病人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而实施后病人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健康宣教、病房管理、分级护理、护理操作技能、护理核查工作、服务态度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PDCA管理能有效提高放射科护士护理服务质量,提高CT增强扫描病人治疗依从率,降低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从而提高病人治疗满意率,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郭辉 《全科护理》2016,(22):2351-2352
[目的]探讨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2015年1月实施新一轮岗位设置及绩效管理改革为界限,比较优化改革前后病人、护士及医生对门诊护士的满意度,并从理论考核、操作考核、继续教育与护理科研等方面对优化改革前后门诊护士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结果]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优化后病人、护士、医生对门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优化前(P0.05),门诊护士理论合格率、操作合格率、在职学习合格率、科研合格率均高于优化前(P0.05)。[结论]岗位设置结合绩效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具有突出的运用价值,能够提升病人、护士以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且提升门诊护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骨科手术室质量管理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5年1月实施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选取我院手术室17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2014年1~12月)与实施后(2015年1~12月)护士专科护理、器械管理、高值耗材管理、手术配合质量等各方面的变化及考核合格情况,并调查实施前后医师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评分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5),且医师满意度及护理人员考核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骨科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考核合格率以及医师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门诊护理服务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以来,医院将PDCA循环应用于门诊护理服务中,从就诊环境、护士仪表、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持续改进。比较PDCA循环实施前后门诊护理措施抽检合格率,患者、门诊医生及医技科室满意度。结果:PDCA循环实施后,护士着装、就诊指导、健康教育、消毒隔离、抢救药品及器械、便民措施等抽检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门诊就诊环境、护士仪表、服务态度、护患沟通、护理水平及健康教育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门诊医生、医技科室及职能管理部门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PDCA循环能持续改进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建立良好的就医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团队管理模式在强化急救护士法律意识及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实施前后自身对照法,2014年7月~12月为实施团队管理模式前,2015年1月~6月时段为实施团队管理模式,分析实施前后两个时段的急救护士法律意识、护理纠纷、急救整体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团队管理模式实施后的护理纠纷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技术考核、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护理满意率等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团队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急诊科护士的法律意识,减少护理纠纷发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及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及在三叉神经痛病人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7月—2017年12月由神经外科运用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疼痛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疼痛评估准确率、疼痛评估及时率、疼痛干预有效率、镇痛效果满意率、疼痛记录合理率,并应用疼痛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对三叉神经痛病人进行疼痛质量管理,并对疼痛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分别于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实施前(2017年1月—2017年6月)及实施后(2017年7月—2017年12月)各选取三叉神经痛病人60例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疼痛控制效果、疼痛发作频率、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后病人疼痛控制有效率、病人治疗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病人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实施前(P0.05),而疼痛发作频率少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三叉神经痛病人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能有效提高三叉神经痛病人疼痛管理效果,减少病人疼痛发作频率,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标准化管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实施标准化管理前的148例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实施标准化管理后的156例MECT病人,比较实施前后病人等待时间、治疗时间、MECT护理记录时间、MECT护理书写合格率、MECT护理质量合格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标准化管理后,病人等待时间、治疗时间、MECT护理记录时间均少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CT护理书写合格率、MECT护理质量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标准化管理应用于MECT护理中,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强化安全管理在防范护理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5年6月强化护理安全管理,主要措施有强化风险培训、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分层分组管理等措施,与2014年6月—2014年12月未实施风险管理进行比较,分析强化风险管理后护士安全管理意识、护理质量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变化。[结果]强化风险护理管理后,护士的风险因素认识、安全管理认识、对安全管理的态度等评分均高于管理前(P0.05);护士的基础护理、护理操作、消毒隔离、风险评估等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管理前(P0.05);护理差错率、护理缺陷率、护理投诉率低于管理前,主动呈报率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强化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提高护士的护理安全管理意识,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曹晋 《全科护理》2020,18(16):2002-2004
[目的]分析柔性管理方案对护士组织认同感及团队凝聚力的影响,为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选取医院工作的护士140人为研究对象,实施常规管理的70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柔性管理方案的70名护士作为观察组,分析柔性管理方案对护士组织认同感及团队凝聚力的影响,并对比两种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组织认同感及团队凝聚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健康教育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护理差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性管理方案应用于护理管理工作中,能够增强护士组织认同感及团队凝聚力,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主责护士带班制在控制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所有病例实施主责护士带班制,比较实施前(2003年1月—2005年12月)与实施后(2006年1月—2008年12月)基础护理合格率、技术操作合格率、护理措施落实率、健康教育覆盖率及病人满意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施主责护士带班制后上述各项指标均较实施前提高(P〈0.001)。[结论]实施主责护士带班制可促使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达标,保障了病区护理工作质量持续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绩效管理应用于骨科护理实践中,丰富护理质量管理内容,探索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的新模式,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方法:根据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制定骨科绩效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实践,比较两者结合后在护理质量合格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的影响。结果:绩效管理实施后各项护理质量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骨科绩效管理与护理质量管理紧密结合,可使护士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加强,增加了护士的责任感及工作满意度,临床护理工作得到促进与发展,有利于护理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器械管理程序表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7年6月针对消毒供应室外来器械存在的不良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原因,设计及制作"外来器械管理程序表",并根据表格对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环节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以提高外来器械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器械回收合格率、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器械保存完整率高于实施前(P0.05),而实施后器械灭菌后湿包率、数量缺失率、器械遗失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各科室护理人员对医疗器械清洗效果、消毒灭菌效果、包装效果及消毒供应室工作效率等方面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器械准备程序表能有效规范消毒供应室外来器械管理,降低因器械管理不规范而引起的不良影响,提高各科室对消毒供应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进式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床旁交班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5~7月为现况组,实施传统交接班模式;2016年8~10月为改进组,实施改进式SBAR床旁交班模式,制定护护床旁交班SBAR报告表,规范EICU护士床旁交接班程度。比较两组干预后交班错漏情况及改进前后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改进组干预后交班错漏情况明显少于现况组(P0.05),改进后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中增进护士监控、合作、责任的评分高于改进前(P0.05)。结论:运用改进式SBAR床旁交班模式后不仅规范了床旁交接流程,保证交接班信息的全面准确性,并且增进了护士行为监控和团队合作,帮助定位责任,值得长期推广,同时,也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控与质量改进以促进护士床旁交接班质量的可持续性提高。  相似文献   

19.
艾淑智  卢奕  余琼兰  陈晓红 《全科护理》2020,18(9):1123-1125
[目的]探讨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心脏外科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某院心脏外科手术室自2018年1月以来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实施"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质量、病原菌检出情况以及手术室卫生监测情况。[结果]实施三维质量评价管理模式后,手术室环境安全管理、消毒管理、手卫生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管理前(P0.05),病人手术室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空气、人员手、器械清洗、灭菌物品的合格率高于管理前(P0.05),病人手术室感染率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三维质量评价模式能够提高手术室的感染控制管理质量,提高手术室卫生监测合格率,减少手术室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降低病人自备口服药不规范服用发生率。[方法]对临床自备口服药不能规范服用的原因,进行根源分析、制定改进方案、实施改进措施,根据效果持续质量改进。[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自备口服药不规范服用发生率(1.45%)低于实施前(7.04%),病人满意度(97.10%)高于实施前(8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现代管理工具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有效降低自备口服药不规范服用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