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楂是我国原产植物,早在《尔雅》中就有"朹树如梅,其子大如指头,赤色似柰,可食"的记载,其中"朹(音qiú)"便是早期文献记载的山楂古名.山楂作为药用最早记载于梁代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中,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明代李时珍曾记载"赤瓜、棠梂,山楂一物也","古方罕用,自丹溪朱氏始著山楂之功,而后遂为要药".  相似文献   

2.
正山楂是我国原产植物,早在《尔雅》中就有"朹树如梅,其子大如指头,赤色似柰,可食"的记载,其中"朹(音qiú)"便是早期文献记载的山楂古名。山楂作为药用最早记载于梁代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中,已有1 500多年的历史。明代李时珍曾记载"赤瓜、棠梂,山楂一物也","古方罕用,自丹溪朱氏始著山楂之功,而后遂为要药"。日常生活中,冰糖葫芦、山楂糕、山楂果酱、糖水山楂是常见的零食,  相似文献   

3.
山楂的炮制与现代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恒燕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8):102-103
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酸甘、微温,具有消食化积,活血散瘀之功效。近年来用本品治疗心血管疾病、细菌性痢疾等,均有较好疗效。本文就其炮制和现代研究进行概述。1山楂炮制的历史沿革山楂始载于《新修本草》,名"赤爪草","本草图经"称为"棠子"。元代以后成为消食化积药,《丹溪心法》记载了"炒"和"蒸"的炮制方  相似文献   

4.
丁兆平 《家庭中医药》2019,26(11):69-71
<正>说起山楂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一本古书——《尔雅》。书中记载了一种叫"轨"的植物,这种植物是什么?李时珍在"释名"中的解说是:"郭璞注《尔雅》云,轨音求,树如海,其子大如指头,赤色似小奈,可食,此即山楂也,世俗作梂字亦误矣。"可见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知道野生山楂可以食用了。但是我们的祖  相似文献   

5.
正中医讲究,药补不如食补,所以秋季吃什么最养生,怎么吃效果最好,也是有不少学问的。下面我们就特邀专家为您打造一份中医版的"食物之最"排行榜。健胃之最——山楂山楂是秋季最具健胃消食功效的药食两用水果。明代药学著作《本草通玄》中记载山楂能"消油垢之积";《本草纲目》说它"化饮食,消肉积";《本草再新》记载山楂能"治脾虚湿热,消食磨积,利大小便"。现代研究表明,山楂中的枸橼酸能  相似文献   

6.
山楂漫话     
读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十中载:李氏“邻家一小儿,因食积黄肿,腹胀如鼓,偶往羊梂树下取食之,至饱归而大吐痰水,其病遂愈”。李氏指出,羊梂乃山楂同类。此病例有  相似文献   

7.
<正>泄泻是脾胃专病,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对此颇有研究,笔者通过整理发现,丹溪对泄泻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兹将丹溪以脾为本论治泄泻的特色论述如下。1泄泻由湿,运脾为要丹溪所著《金匮钩玄》及其门人整编的《丹溪治法心要》《丹溪心法》《丹溪手镜》等均设泄泻专篇予以讨论,《金匮钩玄》言"泄泻者……皆能动乎脾湿",明确了泄泻  相似文献   

8.
山楂为我国药食同源中药材,距今已有1 400余年的药用历史;我国现有已知的药用山楂有11种1变种,多为民间习用品。现行版《中国药典》中规定本品为山里红或山楂,历代本草收载则以野山楂为主,产地、品质、采收、加工、炮制及功效等方面古今差异不大。山楂药材来源多且分布广,通过本草文献学考证方法,查阅古今本草及文献资料,对山楂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明确历代本草中药用山楂的来源及道地产区,以期规范当前山楂药材流通及应用,合理开发和利用山楂药材资源。  相似文献   

9.
正历代本草对白及别名的记载约有26个。《全国中草药汇编》有"白鸡娃",《吴普本草》有"白根",《新修本草》有"白给",《《证治准绳》、《本草蒙筌》有"白芨",《滇南本草》有"大白芨"、"小白芨"、"鱼眼兰"、"白鸟头儿"、"粽叶白芨",《贵州民间方药集》有"冰球子",《江苏植药志》有"白鸟儿头",《湖南药物志》有"地螺丝"、"羊角  相似文献   

10.
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浙江义务人。初从许文懿学习理学,后从杭州罗知悌学医。丹溪致力于《素问》《本草》《伤寒》《金匮》等书及刘河问、张子和、李东垣三家学说。他倡‘阳有余阴不足’论及肝肾内寄相火,易动而为害,故立方遣药注重滋阴清火。现将丹溪著名方剂列举四首,并加分析,可见其理论与治疗若合符节也。  相似文献   

11.
山楂叶综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山楂主产于我国北方,是一种常用中药。最早收载于梁代陶宏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以后唐朝的《新修本草》,宋朝的《图经本草》,明朝的《本草纲目》均有记载。朱丹溪十分推崇山楂功效,而后遂为要药。山楂叶  相似文献   

12.
<正>大黄性味苦寒,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但其利尿作用常被忽视。现就大黄的利尿作用浅析如下。1中医论述关于大黄利尿作用的记载,始于《神农本草经》,谓之"推陈致新,通利水谷道"。后世的本草学著作,如《日华子本草》谓其"利大小便",《药性论》称其"利水肿",《本草备要》谓大黄"(治)黄疸水肿,二便不通"。其它一些本草著作也有类似记载。方剂方面,如  相似文献   

13.
丹溪学派是中国传统医学源流中的优秀因子,其中的身体医疗价值观念亦促动了江南地域中医学派的提升与发扬。文章从身体医疗史的方药观出发,首先分析方药理念与丹溪学派"阳有余而阴不足"观念的契合,其次考探丹溪学派医者对方药观的推崇方式,再次阐释明代江南士人的身体阴虚生命观念。力求探索出本草方药医疗与天地思维和合的转向旨趣,同时也期冀探解丹溪学派"阳有余而阴不足"及其相关疗法实质是向《黄帝内经》"阴阳同体"身体理念的回归,由此彰显丹溪学派身体医疗史的核心理念在于疾病观、方药观、生命观的和合汇融与文化承传。  相似文献   

14.
读医纠偏论     
国医之源,数两千年,国医之书,卷帙浩繁。古自三坟经典,今迄百家散论,歧黄为祖,仲景为师,丹溪、东垣、子和、景岳、修园均为大家。《内经》《伤寒》,立医之大旨;《丹溪手镜》《东垣十书》等各家精论,发医之幽微。令今之莘学,如鱼之在波,畅游无限。实乃医之运、学之幸也!但虽医之源流相贯,一脉相承,而各家争论,百派争鸣也蔚为现实。上溯《曲礼》,即有《黄帝针灸》、《神农本草》、《素女脉诀》之分,中寻金元,刘张朱李,温热寒凉,滋补攻下,其争更成大观;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荆芥名称的考释,为荆芥药名正名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分析研究古今有关文献,考释荆芥名称的源流。结果:荆芥原称"假苏",始载于汉《神农本草经》;荆芥之名始见于汉末吴普《吴普本草》,此后诸家本草即多以荆芥作为假苏异名;但唐陈士良《食性本草》则认为两者不同,宋苏颂《本草图经》也认为荆芥、假苏应是二物,荆芥作为正名组方始见于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将荆芥作为本品正名的本草著作始自唐孟诜《食疗本草》,此后不少本草即以荆芥为正名载录本药;现代中药著作则多以荆芥为正名。结论:本药当以荆芥作为规范正名。  相似文献   

16.
山楂为少阴人药,载于《唐本草》,现代广泛用于降血脂,但根据用药部位、炮制方法等不同,功效也不同。应分别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朱丹溪的论痰治痰的精辟论述和理法方药,在《丹溪心法》《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以及《本草衍义补遗》《脉因证治》《丹溪治法心要》和《金匮钩玄》等主要  相似文献   

18.
<正>中医学所谈"水蓄"是指猪,猪是五蓄之一,五行属水,亦称"水兽",《内经》中即有"五蓄为益"的提法。《药性切用》认为:"猪五行属水,为水蓄。"对此认识医家基本是一致的,如《本草从新》和《本草备要》等均认为猪肉,水畜,咸寒,其别名有豕、狶、  相似文献   

19.
<正>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为陕西道地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赤箭,列为上品,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宋《开宝本草》始称天麻,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应用历史。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收载,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功能,用于小儿惊风,癲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手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治疗。《名医别录》载天麻"生陈仓、雍州,及太山、少室",陈仓为今秦岭以北的陕西宝鸡市,秦、汉时期的雍州为今陕西省西部西秦岭的广大地区,"太山、少  相似文献   

20.
《本草衍义补遗》(以下简称《补遗》)是元代著名的医学家朱丹溪对寇宗奭《本草衍义》(以下简称《衍义》)的补遗和阐发,是丹溪研究中药的代表著作。本文从作者及修订者、成书年代及版本、撰写原因、体例、收载药物及新增补数目、补遗内容等六个方面对该书进行了探析,认为作者虽为朱丹溪,但经门人修订增补,而方广增补的内容则为后一部分"新增补四十三种"。丹溪论药注重探求药物的阴阳五行属性,与寇宗奭《衍义》中以阴阳五行来归类和阐解药性的观点相吻合,这是他选择《衍义》作为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其体例亦与《衍义》相仿,类似笔记形式。其收载的药物及新增补数目,经与《衍义》仔细核对,确定载药153种,后新增补43种,共196种。补遗内容有增加品种、扩大部位、补充药性、挖掘功能、拓宽主治、重视炮制、强调禁忌、纠正舛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