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程管理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流程管理应用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以下简称冠脉介入)治疗,将质量管理和业务流程有机结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将流程管理应用于42名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结果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降低了护理缺陷发生率,增加了患者服务满意度。结论流程管理应用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晓彤 《护理研究》2012,26(9):825-826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如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大幅度降低死亡率并提高生存质量.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AMI病人开通相关梗死血管,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的最有效的方法[1].术中的药物应用是保证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现就急诊PCI术中的用药护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1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其中男93例,女21例;年龄38岁~83岁;直接进行PCI,其诊断及治疗符合2010年制定的急性STEMI的诊断及治疗指南[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2月由胸痛中心实施一般急诊护理流程的急诊PCI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将胸痛中心2018年3月~12月收治且实施急救护理流程的急诊PCI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从急诊至导管室行PCI的时间、球囊扩张时间、进出导管室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结果:观察组从急诊至导管室行PCI的时间、患者球囊扩张时间、进出导管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SAQ中情绪感受、心绞痛稳定、心绞痛发作、活动受限、治疗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可缩短急诊PCI各个流程的用时,提高急救效果,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链式流程进行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急救情况、护理质量、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护理风险、护理纠纷、病人满意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预警时间、确诊时间、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可提高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护理质量及救治成功率,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及其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级标准用于急诊护理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5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8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急诊预检分级标准对其病情分级评估并实施急诊护理管理,通过成立预检分级分诊护理小组,统计护理人员与医师对患者病情级别的诊断结果,比较预检护士与医师诊断差异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记录实施急诊预检分级标准前后护理人员及医师对急诊护理管理满意度。结果以医师对患者病情分级评估结果为参照,护士进行急诊预检分级标准诊断准确率为94.84%,Kappa值为0.913;实施急诊预检分级标准后护士与医师对急诊护理管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预检分级标准可高效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对急诊护理管理的发展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行微循环阻力指数( 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 IMR)检测的护理。方法对本院2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IMR检测后的护理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8例患者行IMR测定,其中16例患者的IMR值<32 U,12例患者的IMR值>32 U,术后发生急性左心衰3例,恶性心律失常2例。结论整个手术过程要求护士能够正确掌握IMR的测量方法,微循环扩张药物的配制,通过有效的护理,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将本院于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CNP进行治疗和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比较2组平均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5),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CNP是利用卫生资源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优化护理程序,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最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方法,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预后。但近年来随着PCI指证的逐渐放宽,术后并发症,尤其是围术期病死率也相应增多。  相似文献   

9.
杨秀红  李新萍  侯桂红 《护理研究》2009,23(32):2979-2980
[目的]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方法]对我院急救中心23名护士实施急诊诊疗流程培训,包括急诊护理定期培训、急诊诊疗流程培训、建立护士互相评价制度等.[结果]通过急诊诊疗流程培训,护患纠纷与投诉率由实施前0.05%下降至0,病人满意度由90.42%上升至96.64%.[结论]通过急诊诊疗流程培训,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率,减少了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0.
杨秀红  李新萍  侯桂红 《护理研究》2009,(11):2979-2980
[目的]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方法]对我院急救中心23名护士实施急诊诊疗流程培训,包括急诊护理定期培训、急诊诊疗流程培训、建立护士互相评价制度等。[结果]通过急诊诊疗流程培训,护患纠纷与投诉率由实施前0.05%下降至0,病人满意度由90.42%上升至96.64%。[结论]通过急诊诊疗流程培训,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率,减少了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如何做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护理,周密的护理措施对急诊PCI的重要性。方法:对入选的109例急诊PCI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进行严密的观察护理,分析每一项护理措施的临床价值。结果:术前精心的准备尤其是心理护理,术中与术者紧密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各种并发症,使急诊PCI的有效性、安全性明显提高。结论:细心而熟练的护理对急诊PCI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疾病(ACS)是指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症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 (ST段抬高与压低,Q波与非Q波)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 ,经常系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致,病情重,危害大,急诊介入治疗则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0 0 3年5月至2 0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05-06~2006—12共对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对其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总结分析7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护理要点。包括心理护理、术前物品准备、患者准备等术前护理,心电监测及护理、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护理、用药护理等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桡动脉穿刺观察、股动脉鞘管护理以及抗凝治疗护理。认为熟练、全面的护理配合对于急性心梗患者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护理路径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绿色通道中的效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绿色通道中的护理路径,并探讨其在绿色通道中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245例,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对照组采取资料回顾,以常规护理为标准;实验1组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对急诊室-导管室-CCU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五常法管理、优化护理流程、设置绿色通道专用章;实验2组在实验1组的基础上设计、修订和完善护理路径,制订以时间为横轴、项目为纵轴的临床护理路径,按路径给予病人护理,配合救治。[结果]3组间入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人介入治疗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失眠发生率、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手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实施规范化急救护理路径,进一步促进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无阻,缩短了抢救时间和平均住院日,降低了病人院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设计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CCU护理路径,并探讨其在绿色通道中应用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选取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40例)、实验组1(58例)、实验组2(47例),对照组采取资料回顾,以常规护理为标准;实验组1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对CCU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优化护理流程;实验组2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修订和完善护理路径,制定以时间为横轴、项目为纵轴的临床护理路径,按路径给予患者护理,配合救治.比较3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平均住院日由对照组的(12.24±5.69)d降低至实验组2的(10.36±3.47)d;术后并发症:腰酸背痛、腹胀、便秘分别由对照组的67.4%、36.5%、46.3%降低至实验组2的32.6%、12.4%、15.3%;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尿潴留、失眠的发生率分别由对照组的17.7%、62.3%降低至实验组2的6.9%、28.5%,差异明显;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手术率分别由对照组的22.1%、27.1%降低至实验组2的4.3%、10.6%.结论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实施CCU护理路径,缩短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设计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绿色通道中的护理路径,并探讨其在绿色通道中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245例,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对照组采取资料回顾,以常规护理为标准;实验1组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对急诊室-导管室-CCU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五常法管理、优化护理流程、设置绿色通道专用章;实验2组在实验1组的基础上设计、修订和完善护理路径,制订以时间为横轴、项目为纵轴的临床护理路径,按路径给予病人护理,配合救治.[结果]3组间入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人介入治疗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失眠发生率、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手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实施规范化急救护理路径,进一步促进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无阻,缩短了抢救时间和平均住院日,降低了病人院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12月在我科按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护理的5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09年1月~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首次球囊扩张时间(DTB)、住院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和院内再次介入术实施率。结果两组进-出急诊室时间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DTB、住院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次介入术实施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实施规范化急救护理路径为STEMI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缩短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患者院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中及住院期间死亡原因。方法1999年3月至2005年6月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3例,死亡27例,回顾性分析其死亡原因及临床特征。结果死亡27例,病死率4.3%,年龄51~91岁,(69±18)岁。三支病变16例.二支病变10例.单支病变1例。合并陈旧心肌梗死10例,糖尿病9例.高血压病19例,肾功能损害4例,陈旧性脑梗死6例。死亡原因:心源性休克9例,无复流6例,心脏破裂2例,急性血栓形成2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颅内出血2例,穿刺处出血致休克1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死亡原因有多种,心源性休克、无复流为主要死亡原因。高龄、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等可能为死亡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对我院心内科2001-02~2005-02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56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持续胸痛>30 min和心电图至少2个相邻胸前导联或Ⅱ、Ⅲ、aVF导联中2个导联ST段抬高>1 mm同时血清心肌酶超过正常值2倍.其中男43例,女13例,年龄30~72(平均58)岁.发病时间为30 min~23 h;心梗范围:前壁21例,前间壁12例,下壁8例,广泛前壁9例,正后壁4例,高侧壁2例.本组入院后均做急诊PCI,成功者均置入支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