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大光  佘万祥  陈宏宽 《光明中医》2016,(21):3153-3155
目的观察凉血通瘀灌肠法不同灌肠方法治疗重症肝炎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41例符合重症肝炎诊断的患者,均采用中药灌肠结合规范化西药治疗,治疗一组14例,治疗二组14例,治疗三组13例。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以及生化学改变。结果在治疗初期(疗程第1周),三组之间疗效差异不大,疗程第二周治疗三组对于AST、PT治疗效果优于治疗一组;疗程第三周治疗三组对于AST、ALT、TBIL、PT治疗效果优于治疗一组。治疗后期(疗程第4周)治疗三组对于AST、ALT、TBIL、PTCHE治疗效果优于治疗一组;治疗二组仅仅在疗程第四4周在AST、TBIL、PT等改善优于治疗一组。结论延长中药灌肠时间、加深灌肠深度治疗重症肝炎疗效优于常规灌肠治疗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理气通瘀法内外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治疗的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理气通瘀法内外结合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症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以后,理气通瘀法内外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总有效率82.39%,明显高于用西药治疗的54.13%,理气通瘀法内外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与纯西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以后,理气通瘀法内外结合治疗的症候积分下降程度比纯西药对照组来说,优势显著,理气通瘀法内外结合治疗与纯西医治疗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理气通瘀法内外结合治疗的NIH-CPSI症状评分明显好于纯西药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理气通瘀法内外结合治疗组和纯西药组在减低前列腺液WBC计数方面没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气通瘀法内外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西药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凉血通瘀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常规处理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或鼻饲凉血通瘀方,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LPO、SOD、NIHSS评分、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LPO、SOD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7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凉血通瘀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有一定疗效,可以提高脑梗死急性期患者NIHSS评分和中医证候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祛瘀通下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4例予以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86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黄虎汤加减,每日1剂,煎成400 mL,分早晚两次口服,每次200 mL。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的变化;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腹水变化;死亡率为主要指标。以不良反应、肾功能、血、尿、大便常规及心电图评价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ALT、AST、TBil、PT水平及腹水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TA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P<0.01或P<0.05),治疗组对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9.31%,对照组总有效率37.8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安全性指标未见恶化。结论:凉血解毒、祛瘀通下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腑泻热、逐瘀化痰法治疗痰热腑实型脑卒中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对症处理(包括控制脑水肿、稳定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感染、控制血糖)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通腑泻热、逐瘀化痰剂保留灌肠治疗,疗程均为10d。治疗后行格拉斯哥-庇斯布赫昏迷分度表(G-Pc)s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G-Pcss评分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P0.01)。结论:通腑泻热、逐瘀化痰法治疗痰热腑实型脑卒中意识障碍在改善G-Pcs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基础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凉血通瘀方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瘀热阻窍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3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服用凉血通瘀方,疗程均为21天.疗程结束后统计并比较两组中风病类诊断评分、瘀热阻窍证候积分、综合疗效及脑出血量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1天、21天瘀热阻窍证候评分及脑出血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21天与11天比较,证候评分及脑出血量亦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21天,两组瘀热阻窍证候评分及脑出血量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1%,对照组总有效率7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凉血通瘀方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瘀热阻窍证能显著提高疗效,降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及瘀热阻窍证候评分,促进脑出血吸收.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6,(7):913-915
目的:比较调任通督针法、常规针刺、西药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睡眠脑电图各参数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分为调任通督针刺组、常规针刺组、西药组各40例,治疗组、常规针刺组每天治疗1次,西药组口服艾司唑仑1mg,疗程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睡眠脑电图各睡眠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降低睡眠潜伏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A(P0.01),治疗组提升睡眠总时间优于对照组B(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A(P0.01);在睡眠构成比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其它两组(P0.01)。结论:调任通督针法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睡眠状况,改变睡眠结构,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顺气导滞汤(自拟)保留灌肠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门诊IBS-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莫沙必利片5 mg饭前半小时口服治疗,疗程各2周。疗程结束后分别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腹痛/不适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便秘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80.00%,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IBS-C有效改善腹痛腹胀、便秘等症状,不良反应少,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内服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中药和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血、尿淀粉酶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尿淀粉酶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尿淀粉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1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仅运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中药结合中药保留灌肠,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细菌内毒素(ET)、血氨、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中药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能显著降低血内毒素,改善肝功能,提高存活率;中药未出现不良反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以清热利湿、凉血活血为主的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39例患者分为2 组.治疗组21 例,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以清热利湿、凉血活血为主的中药汤剂,每天1 剂.对照组18 例,常规西药治疗.均6 周为1 疗程.结果 治疗组在降低血清总胆红素(TBiL)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降低谷丙转氨酶(ALT)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组加用肠炎Ⅰ号方内服和结肠宁灌肠剂灌肠.疗程12周.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肠镜检查和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9%优于对照组的76.1%(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4.83±2.85)]低于对照组[(9.27±3.16)](P<0.01);治疗组肠镜检查溃疡、糜烂、出血点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IL-1β[(13.37 ±10.15)ng·L-1]低于对照组[(19.49±14.51) ng·L-1],IL-4[(17.26±3.82)ng·L-1]高于对照组[(13.22±3.43) ng·L-1] (P <0.01).结论:中西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较单纯西药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清消通益方联合常规西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痰瘀互结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PCI术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PCI术后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清消通益方,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心电图疗效以及心电图、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93%(P0.01);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83%(P0.05)。2组患者治疗后ST段及T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患者hs-CRP逐渐降低(P0.05,P0.01),治疗组治疗7、14、30d时hs-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清消通益方联合西药治疗PCI术后痰瘀互结型胸痹疗效显著,可通过降低hs-CRP水平来降低PCI术后炎症因子从而稳定易损斑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活血化痰解毒汤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湿热瘀毒型重症肝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32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抗病毒,葡醛内酯,促肝细胞生成素、维生素C等,还原型谷胱甘肽1.2g+0.9%氯化钠100m L,静滴,1次/d。治疗组66例活血化痰解毒汤(茵陈、金钱草各30g,鸡内金、桃仁、赤芍、丹参各20g,大黄10g,栀子、蒲公英各15g,生甘草3g),水煎300m L,1剂/d,3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Aib)、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随访3个月,判定疗效。[结果]ALT、AST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CHE两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治疗组均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PT治疗组均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Aib两组均有改善(P0.01,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活血化痰解毒汤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湿热瘀毒型重症肝炎,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凉血化瘀汤保留灌肠治疗非淋菌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14例非淋菌性盆腔炎女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7例。对照组使用常规传统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凉血化瘀汤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西药抗生素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6.
凉血通腑汤灌肠治疗中小量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君颖  徐里  刘志华 《中草药》2009,40(9):1446-1447
目的 观察凉血通腑汤灌肠治疗中小量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急性脑出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凉血通腑汤灌肠,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27%,明显优于对照组61.82%(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及颅内血肿减少程度,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论 凉血通腑汤灌肠治疗中小量急性脑出血疗效明显,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茵陈蒿汤加味口服联合大黄乌梅汤灌肠较单纯西医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营养支持、保肝退黄、血浆等综合治疗,治疗组给予复方茵陈蒿汤加味口服,同时给予大黄乌梅汤灌肠,总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检测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以及PTA、内毒素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都能明显改善肝功能、PTA,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及ALT、AST、TBIL、ALB、PTA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降低内毒素含量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茵陈蒿汤加味联合中药灌肠较单纯西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内毒素含量,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味茵陈蒿汤保留灌肠对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内毒素和血氨的影响,评价中药复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疗效。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热瘀毒型慢性重症肝炎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乳果糖保留灌肠,试验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茵陈蒿汤保留灌肠,每日1次,连续4周。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都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内毒素、血氨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ALT、AST、TBIL及内毒素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降低血氨水平、提高PTA水平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茵陈蒿汤保留灌肠能有效改善慢性重症肝炎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降低内毒素和血氨水平,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中药灌肠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灌肠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50例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总疗效、临床症状、空腹血糖、24 h尿蛋白、肌酐(Scr)、尿素氮(BUN)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P<0.01);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均有显著下降(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24 h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明显下降(P<0.05),尿素氮改善明显(P<0.05),肌酐虽有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灌肠结合西药治疗DN疗效显著,可以显著降低24 h尿蛋白、肌酐、尿素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4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的肝功能指标、凝血指标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肝功能、凝血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