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顺势而治 ,即尊重和保护机体“自和”、“自愈”能力 ,顺应机体“自和”调控机制的运动趋势 ,依赖病体自我调节而愈病的治疗法则包括顺应脏腑之用而治及顺应病势趋向而治两方面。顺势而治法则 ,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独特的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2.
中医针灸临床思维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而演变,顺势思维在中医针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顺"是治疗的手段,中医针灸"顺势而治"的特性凸显了针灸在治疗疾病时的特点和潜力,利用针灸治疗方法调和阴阳,和谐天人关系,最终目标是预防和治疗人体疾病。  相似文献   

3.
顺势而治新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小平 《中医药学刊》2002,20(4):485-485,489
顺势而治,即尊重和保护机体“自和”、“自愈”能力,顺应机体“自和”调控机制的运动趋势,依赖病体自我调节而愈病的治疗法则包括顺应脏腑之用而治及顺应病势趋向而治两方面。顺势而治法则,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独特的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多因正气虚弱、宿痰内伏,易感受风寒等外邪而诱发,其好发于秋冬季,属中医"冬病"之范畴."冬病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天",使用一些有效的医疗手段及刺激方法,在此类疾病的缓解期进行提前的预防和治疗,以达到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增强机体抗御病邪侵袭的能力,以减轻其在秋冬寒冷季节发作时的病情,并促进其康复的一种中医特殊疗法.这种治疗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天人合一"的生态医学观以及"上工治未病"的预防观.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619-1622
文章全面阐述了潘敏求教授辨治恶性肿瘤的主要学术思想观:如"瘀、毒、虚"互结的病机观、病因防治的治未病观、临证辨治的整体观、病证结合、谨察病机而论治观、中西医结合的个体化综合治疗观、整合中医治疗手段的"杂合以治"观、临证中把握扶正培本与攻毒抗癌的时机、注重中药外治法的运用等等,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现代中医药防治肿瘤理论体系,对中医药防治肿瘤传承与创新研究亦有较大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汗症有盗汗和自汗之分,是机体汗出异常的一种病症。历来多从阳虚阴虚等论治。本文探讨机体气机升降沉浮的生理病理变化,从气机升降沉浮的观点论述了汗证的病理病机,治疗时脱离阴虚,阳虚,气血不足等单一的辨证分型,以调节机体的气机升降为主线,审其有余不足,而"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结论:气机升降失常是汗证的主要病机,以调节气机升降治疗汗症更加灵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从中医的辨证观看中药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学整体的医学特征,天人相应的生态医学观,自稳调节的生命观,上工治未病的预防观,以人为本、因人制宜、"以平为期"的纠正失衡的治疗观,养身保健、延缓衰老的"保命全形"观,无不显示着自身的科学价值,这种科学在短时间内,甚至在过去的二三百年中都没有被人们认识,认为它不科学.  相似文献   

8.
穴位贴敷是依据中医针灸学中的经络理论设立的一种内病外治法,属于中医传统特色疗法.而"冬病夏治"是中医学提倡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疗法之一,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 在人体的相应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驱散体内阴寒,调节脏腑功能,恢复机体阴阳平衡,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2002-2008年,我们采用定喘膏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咳喘病1 860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人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学会了利用自然物质来防病,维护身体的健康,但也从人体自身中发现了很多灵丹妙药,用来防治疾病,调节机体平衡。所以说人体本身就是一座“药材库”  相似文献   

10.
针灸对中老年人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娟 《光明中医》2016,(1):143-144
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免疫功能逐渐低下,提高中老年人自身的免疫力即可增强抵抗力防治疾病,又可以延缓衰老。自身稳定平衡是防治疾病的重要因素,机体的整体调节是作用基础。针灸对人体特别是中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功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能增强正常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老年人低下的免疫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动态平衡和内外环境的协调。  相似文献   

11.
"给邪气以出路"是中医顺势利导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恶性肿瘤是内外邪毒乘机体正虚而发,结聚于经络、脏腑,不能及时外泄,以致蓄积成瘤。因此,畅通邪毒外达的通路可以促进邪毒及时外泄,是防止其蓄积致癌,进而提高防治恶性肿瘤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此观点进行理论的梳理和临床可行性策略的探讨,以丰富"扶正治癌"的内涵,探索提高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疗效的新思路。畅达邪毒外排通路的途径包括刀圭祛毒法、从皮部与七窍祛毒、从经络促使癌毒排出、根据肿瘤病位确定癌毒外排通路、脏病治腑法。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未病”最早见于《素问》,随后经历代医家继承和发展渐成体系。在“未病”之时采用针灸方法作用于腧穴,以对人体阴阳、经络等进行调节,提高机体的抗病和应变能力,从而预防疾病。有研究证实此过程与人体的多系统调节相关,并通过内源性适应机制产生作用。同时,本研究发现针灸“治未病”应用范围较广,涉及内、外、妇、儿较多病证的临床防治。  相似文献   

13.
杨湘红 《光明中医》2010,25(12):2341-2342
中医学认为"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应。如"七情过度,五志过极"可能致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受阻、脏腑功能紊乱"等病理变化从而引起各种疾病。同时认为"药之所治只有一半,另一半完全不是药而在心教也"。所谓"三分吃药七分养"即反映了心身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结合应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针对病人各种不同心理采取"护患情感、以理疏导、静心安神、多方配合、释疑解惑、暗示治疗"等方法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调节,使患者性格开朗,情绪稳定,达到"心平气和",为恢复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经络通畅、脏腑功能平稳"创造良好的机体环境,以利于机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一种理想状态,中医学汲取儒家"用中"、"执中"、"中和"、"反对过与不及"的思想,强调人体自身稳态平衡及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在治则、治法、组方法度、用药方法、治疗目标等方面突出"以和为治",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医治疗观.  相似文献   

15.
<素问·刺法论>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两句说明人体的正气在抵御和预防疾病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样,在疾病的治疗中,调动机体的抗病机制,鼓动机体自身的生理机能,使人体的正气发挥御邪、驱邪的作用,可以调节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使疾病向愈或机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在中医的视野里,人是"有"与"无"的和合体。在这个和合体中,"无"是"有"的本根,"有"是"无"的彰显;"无"是"有"的终极的原因,"有"因"无"而生、而在、而亡。中医的"和合"人体观是中医的"原点"。当代中医依照西医人体观的范式对自身"和合"人体观的改造,非但没有成功,反而远离了自身的原点,迷失了自我。现代宇宙学为中医的"和合"人体观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治疗哮喘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多因正气虚弱、宿痰内伏,易感受风寒等外邪而诱发,其好发于秋冬季,属中医“冬病”之范畴。“冬病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天”,使用一些有效的医疗手段及刺激方法,在此类疾病的缓解期进行提前的预防和治疗,以达到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增强机体抗御病邪侵袭的能力,以减轻其在秋冬寒冷季节发作时的病情,并促进其康复的一种中医特殊疗法。这种治疗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天人合一”的生态医学观以及“上工治未病”的预防观。  相似文献   

18.
稳态医学观(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态对应人体的健康状态,它是一种可变的状态,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又是相对恒定、机体能够耐受的。它概括了机体在物质、能量、信息交流过程中所处的一种稳定状态。五脏系统的稳态是人体健康的内在依据,四时阴阳及社会的稳态是人体健康的外部条件,两者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自稳是人体的一种本能,是与机体自身矛盾及其克服机体与环境矛盾的斗争过程,自稳调节最终实现以五脏系统为核心的机体稳态,并达到与社会及四时阴阳的和谐统一。稳态观与整体恒动观、辨证论治一样也应视为中医学的基本特色、基本观点,它将对中医学基本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医学以联系的观点强调人体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的整体性,以运动的观点强调发展过程中的恒动性,以稳态的观点强调健康状态的维持靠的是动中求稳,在恒动中求得机体的稳态,并以此为基本观点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9.
三九天穴位贴敷疗法是依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顺应四时气候特点的一种"内病外治"的传统疗法.冬至后天气寒冷,人体阳气内敛,气血运行缓慢.此时采用具有辛温助阳的中药贴敷在人体特定穴位上,通过穴位刺激皮肤给药,发挥药物的透皮作用,调动机体免疫功能,疏经散寒、温肺逐痰、健脾补肾、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严重,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尚未能改变大气污染大环境时,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应阶段性、多层次性、整体性地防治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未病先防,固护正气,谨避邪气以防于大气污染尚未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之先;救治于萌芽以防微杜渐,在大气污染对人体初始显露不良影响时即予施治;燮理阴阳,治疗宿疾、调和体质以解病邪内应之因,提高机体对大气污染的适应能力;预先施治,通过综合辨析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状态,以提早进行针对性施治;并因大气污染的"毒邪"特性而予以排毒、解毒,祛邪务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