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在大鼠血管内膜剥脱术后血管重塑中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及替米沙坦组。后两组大鼠行胸主动脉球囊损伤术,术后不同时间段处死。对主动脉的组织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Tunnel标记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模型组术后8、16 d管壁面积明显增加,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6 d替米沙坦组与模型组比较,管壁增生程度较轻。术后8 d两手术组管壁面积增生比与细胞凋亡率之间呈负相关性(r=-0.576,P〈0.05),替米沙坦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 AT1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可有效防止大鼠动脉损伤后的血管增生性重塑。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血管内膜细胞凋亡率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一氧化氮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粘着斑激酶在一氧化氮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应用脂多糖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合成内源性一氧化氮或加入可释放外源性一氧化氮的硝普钠 ,进行流式细胞术、DNA凝胶电泳及Northernblot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发现 ,无论是血管平滑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内源性一氧化氮还是体外补充的外源性一氧化氮均可显著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且其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强度与培养基中的NO-2 含量呈正相关 ;证实在一氧化氮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同时 ,伴随Bcl 2和粘着斑激酶基因表达活性的明显下降。提示粘着斑激酶可能参与一氧化氮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过程 ,一氧化氮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可能与抑制Bcl 2和粘着斑激酶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大鼠分组并给予不同干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功能,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透射电镜下糖尿病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肿胀、坏死、脱落等改变,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②与糖尿病组比较,透射电镜下替米沙坦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形态明显改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功能异常,发生了损伤性变化,替米沙坦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4.
RT-PCR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血糖正常阶段胰岛素抵抗大鼠肾脏皮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表达显著升高,替米沙坦可明显降低其表达,提示替米沙坦可通过下降VEGF、flk-1的表达减轻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5.
观察粘着斑激酶(FAK)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研究FAK与肝纤维化程度、肝组织炎症程度分级及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FAK、α-SMA的分布及表达。①FAK在对照组中无表达;随着肝纤维化及炎症程度的加重,FAK阳性细胞明显增多,阳性程度( )~( ),与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12、0.730、P<0.01。②α-SMA在对照组中以阴性表达为主;随着肝纤维化及炎症程度的加重,α-SMA阳性细胞亦明显增多,阳性程度( )~( ),与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78、0.793,P<0.01。③FAK与α-SMA成显著正相关,r值为0.857,P<0.01。慢性肝炎患者,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肝组织FAK、α-SMA表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正常及肝纤维化时大鼠肝窦内皮细胞(SEC)表面层粘连蛋白(LN)的整合素受体α 6 β 1及粘着斑激酶(FAK)的变化.方法用胶原酶原位灌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及四氯化碳(CCl4)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SEC,并进行体外培养.采用细胞-ELISA和免疫沉淀-蛋白质酪氨酸激酶活性测定的方法,分别观察SEC细胞表面整合素α 6 β 1表达及FAK活性的变化.结果正常大鼠SEC细胞表面几乎不表达整合素α6 β 1;在肝纤维化时SEC细胞表面α 6 β 1蛋白表达却明显增加(P<0.05),且细胞中FAK活性明显增高(P<0 05).结论在肝纤维化时SEC细胞表面整合素α 6 β 1的表达及FAK活性明显增高,可能在SEC的形态及功能改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是否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损害,并探讨替米沙坦治疗前后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95例患者(≥60岁)按NCEP—ATPII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分为代谢综合征(MS)组63例,对照(非MS)组32例,利用高分辨率超声仪评价肱动脉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确诊的代谢综合征高血压患者30例采用替米沙坦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m后评价肱动脉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情况。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FMD)明显受损(4.90±3.0)%,与正常对照组(15.08±4.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管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功能与年龄、空腹虹糖、胰岛素、HOMA、体重指数呈负相关。随访30名代谢综合征患者,替米沙坦服用4m后,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FMD)(9.37±2.97)%,与治疗前(5.65±3.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亦有明显改善(P=0.001)。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依赖及非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均有明显损害。替米沙坦能够有效地改善代谢综合征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l6只16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替米沙坦治疗组和SHR空白对照组;另设同源的WKY大鼠8只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10mg·kg-1·d-1灌胃给药,8周后处死动物,测量左心室心肌厚度并称重,计算左心室与体重比(LVW/BW);通过Van Gieson染色法观察左心室心肌胶原变化,对左心室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电镜和HE染色观察左室心肌病理及超微结构。结果与WKY组相比,SHR空白对照组的尾动脉收缩压(SBP)、LVW/BW、左室壁厚度、CVF、PVCA、均显著增高(P<0.01);与SHR空白对照组相比,替米沙坦治疗组能有效降低SHR的SBP,改善左心室肥厚(P<0.01),减少心肌间质及心肌小动脉周围的胶原(P<0.01),组织病理及电镜显示,替米沙坦治疗能显著改善SHR左心室重塑。结论替米沙坦能有效降低SHR血压,改善左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在双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血管重塑中的表达及其调节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对照)组,双肾一夹型(模型)组,替米沙坦组,均在术后每周监测血压,8周后处死大鼠取胸主动脉与颈总动脉作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9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压明显升高,血管中膜增厚,MMP-2、9表达显著增加。治疗8周后,替米沙坦组血压明显降低,管壁变薄,MMP-2、9表达减少。结论:MMP-2、9可能与高血压血管重塑有关,替米沙坦通过抑制血管中MMP-2,9的表达,改善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和AngⅡ1型受体(AT1R)的影响.方法 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构建高血压大鼠模型,24只雌雄各半SD大鼠随机分成高血压组和替米沙坦组(3 mg·kg-1· d-1),另设假手术组为对照组.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室质量指数,主动脉进行图像分析,检测大鼠血浆与主动脉组织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测定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AT1R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与假手术组比较,高血压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BP)、左室质量指数(LVMI)、中膜厚度/内径、中膜面积/内腔面积显著升高(P均<0.05);高血压组大鼠血浆与主动脉组织匀浆中AngⅡ含量和AT1R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5);②高血压组血浆AngⅡ、血管平滑肌细胞AT1R、主动脉中膜厚度/内径比值或中膜面积/内腔面积比值三者之间互为显著正相关(r=0.88 ~0.93,P<0.01 ~0.001);主动脉匀浆AngⅡ、血管平滑肌细胞AT1R、主动脉中膜厚度/内径比值或中膜面积/内腔面积比值三者之间亦互为显著正相关(r=0.82 ~0.91,P<0.01~0.001).③替米沙坦能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LVMI、中膜面积/内腔面积(P均<0.05);替米沙坦组主动脉匀浆中AngⅡ水平、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AT1R均较高血压组降低(P均<0.05).结论 过度表达的AT1R在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替米沙坦通过抑制AT1R的表达从而逆转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表达的变化。方法对球囊损伤后不同时间段的大鼠腹主动脉标本采用组织形态学观察内膜增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蛋白印记分析检测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的表达。结果球囊损伤后可见新生内膜在术后7天出现,术后14天明显增厚,术后28天内膜继续增生,形成的新生内膜厚度不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厚(P<0.01)。球囊损伤后7天、14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印记分析检测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的表达均明显增强,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8天时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球囊损伤后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的表达明显增强,提示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可能在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Hepatic fibrosis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activation of 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 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 signals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ation of HSCs.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FAK-related nonkinase (FRNK) on the adhesion and migration of HSCs.

Materials and Methods

Hepatic fibrosis was induced in Sprague-Dawley rats by means of bile duct ligation. Livers were harvested at 1, 2, 3 and 4 weeks after the ligation; livers of sham-operated animals were harvested at 4 weeks after ligation.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were evaluated in liver sections stained with hematoxylin-eosin and Sirius Red stain. HSCs were transfected with FRNK plasmid. The adhesion of HSCs was examined with a toluidine blue colorimetric assay. The migration of HSCs was evaluated by the use of an improved Boyden double-chamber method. Protein and messenger RNA levels in the liver and the HSCs were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 and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pectively.

Results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of the liver documented the presence of fibrosis in the rats. Actin and PI3K expression was increased in paralle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ic fibrosis. At the same time, activator protein-1 (AP-1) (c-fos, c-jun) mRNA in the livers was increased. Overexpression of FRNK inhibited the adhesion and migration of HSCs time-dependently. Simultaneously, FRNK inhibited PI3K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and c-jun mRNA expression.

Conclusions

FRNK inhibited the adhesion and migration of HSCs by decreasing the expressions of the FAK-PI3K-AP-1 signal pathway.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药蚤休皂苷对H2O2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CV304,建立氧化损伤细胞模型,然后分为五个实验处理组:正常对照组、氧化损伤组、高浓度蚤休皂苷组、中浓度蚤休皂苷组和低浓度蚤休皂苷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蚤休皂苷对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间细胞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间细胞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结果损伤后细胞吸光度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药物预处理后吸光度值增加,高浓度蚤休皂苷组吸光度值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药物预处理氧化损伤后,细胞间细胞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mRNA的表达水平与损伤组相比明显减弱(P<0.01);损伤组中与内参照的灰度值之比最大,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损伤组中表达细胞间细胞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阳性细胞数增多,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药物预处理氧化损伤后,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且此效应呈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蚤休皂苷可以保护H2O2造成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性损伤,达到保护内皮细胞、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球囊损伤大耳白兔腹主动脉Cyr61的表达以及阿托伐他汀对Cyr61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抑制损伤动脉内膜增生的机制。方法 形态学观察球囊损伤后不同时点的大耳白兔腹主动脉标本内膜增生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法检测Cyr61的表达。结果 球囊损伤后可见新生内膜在术后7天出现,术后14天明显增厚,术后28天继续增厚,形成的新生内膜厚度不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厚(P<0.01)。球囊损伤后7天、14天Cyr61的表达均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阿托伐他汀组7天、14天Cyr61表达与球囊损伤组相比受到抑制,差异显著(P<0.01);28天时Cyr61的表达与假手术组和球囊损伤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球囊损伤的动脉内膜上Cyr61的表达明显,这种表达可以被阿托伐他汀抑制,提示Cyr61在内膜增生中发挥重要作用,阿托伐他汀抑制内膜增生可能是通过抑制Cyr61表达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血府逐瘀汤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颈动脉血管间质胶原重构及逆转中的意义 ,选择 16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36只 ,分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伊贝沙坦组 [30mg (kg·d) ]和伊贝沙坦联合血府逐瘀汤 (联合用药 )组 3组 ;另选同龄雄性Wistar大鼠 12只作为对照 ;取颈总动脉切片行HE和苦味酸一天狼星红染色 ,分别检测血管壁厚 腔径比和胶原面积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Ⅰ型和Ⅲ型前胶原的浓度。结果发现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颈动脉壁厚 腔径百分比较对照组高 (14 .7%± 0 .5 %比 5 .9%± 0 .3% ,P <0 .0 5 ) ,伊贝沙坦组 (8.4 %± 0 .4 % )以及联合用药组 (7.6 %± 0 .5 % )较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下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胶原面积百分比较对照组高 (9.6 %± 0 .4 %比 4 .8%± 0 .3% ,P <0 .0 5 ) ,伊贝沙坦组 (8.2 %± 0 .4 % )较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下降 ,联合用药组 (6 .17%± 0 .38% )下降更明显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清Ⅰ型前胶原、Ⅲ型前胶原和Ⅰ型前胶原与Ⅲ型前胶原比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16 7.4± 18.7、6 4 .6± 7.6和 2 .6± 0 .3比 83.6± 10 .1、4 5 .3± 5 .6和 1.82± 0 .2 1,P <0 .0 5 ) ,伊贝沙坦组Ⅲ型前胶原下降明显 ,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Ⅰ型前胶原和Ⅰ型前胶原与Ⅲ型前胶原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对兔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内膜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再狭窄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2只普通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高胆固醇组和普罗布考组。喂养1周后以球囊损伤颈总动脉,分别用高胆固醇食物及普罗布考粉剂饲养8周后处死,切取颈总动脉,HE染色观察血管管腔面积和内膜面积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与高胆固醇组相比,普罗布考组管腔面积明显扩大(P<0.01),内膜面积明显减少(P<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普罗布考显著减轻兔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形成,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淫羊藿苷对高脂血症大鼠粘附分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高脂血症大鼠粘附分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 低剂量淫羊藿苷组、高脂饮食 高剂量淫羊藿苷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脂质水平及观察主动脉病理学改变。并采用荧光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比较主动脉壁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基因的表达。结果与高脂饮食组比较,淫羊藿苷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或0.01)降低,细胞间粘附分子1mRNA的表达显著减低(P<0.01),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mRNA的表达没有显著改变(P>0.05)。结论淫羊藿苷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并抑制细胞间粘附分子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VEGF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6组(n=6):治疗组(A、B)、对照组(A、B)、假手术组(A、B)。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高脂饮食,手术损伤颈动脉内膜,治疗组给予atRA灌胃,假手术组手术但不损伤内膜。分别于术后7、28d处死A、B组动物,取病变血管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测VEGF、PCNA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术后7d内膜开始增生,28d时内膜增生明显,管腔狭窄,有粥样斑块形成,VEGF、PCNA表达明显增加。治疗组内膜增生较轻,28d时内膜面积及斑块厚度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1、P〈0.05),VEGF、PCNA阳性表达指数也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01)。结论atRA抑制兔颈动脉内皮损伤后VEGF、PCNA的表达,减轻新生内膜增殖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吸烟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脑梗死大鼠18只,随机分为不吸烟组6只、吸烟组6只和吸烟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6只。脑梗死大鼠48只,随机分为脑梗死组24只和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24只,分别于梗死后2、6、12及24h干预,每个时间点6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测定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结果吸烟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均有表达,吸烟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吸烟组(P<0.05)。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低于对应时间点脑梗死组(P<0.05),且梗死后2h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时间点组。结论蛋白激酶C抑制剂可阻断吸烟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表达,并且早期用药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