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特征,鼻内镜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至4年,治愈77例,好转20例,复发5例。结论鼻腔鼻窦解剖异常是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主要致病因素。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手段,术后复发与手术的彻底性、术后鼻腔鼻窦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2.
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发病原因、鼻内镜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均获临床治愈,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6个月~2年,复发2例。结论:鼻腔、鼻窦局部解剖异常和局部创伤史是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患病的主要原因。鼻内镜手术是治疗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手段。术后复发与术后是否定期冲洗窦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在我科治疗的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86例,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及鼻腔冲洗,随访6个月到2年,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86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中,84例术后一次性治愈,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2例复发患者,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结合药物治疗与鼻腔冲洗,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与传统术式结合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3年6月~2009年6月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5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32例,鼻内镜联合改良柯-陆术式11例,鼻内镜联合下鼻道开窗15例,并对所有患者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随访1年以上,仅3例手术后复发,其余55例在随访期内均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安全且有效的手段,可基本完整保留鼻腔、鼻窦正常的解剖结构。彻底清除真菌团块、术后定期随访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5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在鼻内镜下对45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行鼻窦清创术,部分病例加行下鼻道开窗术,彻底清除鼻窦病变组织及鼻病变黏膜和骨质,充分开放鼻窦,术后应用大扶康冲洗术腔,并定期行鼻内镜检查。结果随访6个月至6年,治愈41例,复发4例。复发病例经再次鼻内镜手术后治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窦清创术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手段,术后定期复查并辅以大扶康术腔冲洗,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 0 0 9~2 0 1 1年经我院病理确诊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4 2例,分析其专科检查、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及鼻内镜手术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均未见复发,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真菌及菌丝。结论通畅鼻腔鼻窦引流,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对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远期疗效以及可能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35例(2107侧)慢性鼻-鼻窦炎和(或)鼻息肉患者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3年,平均1.2年。治愈8 6 2例(7 5.9%),好转2 1 4例(18.9%),无效59例(5.2%),总有效率94.8%。术后并发鼻腔粘连126例(11.1%)。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术中采用控制性低血压,减少出血,提供清晰术野,正确处理病变的中鼻甲,术后规范性随访,能有效的提高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治愈率,减少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127例2型3期(97海口标准)慢性鼻窦炎患者,均实施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回顾分析其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均随访1~2年以上,治愈99例(7 7.9%),好转26例(20.4%),无效2例(1.5%),术后复发12例(9.4%).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纸样板破裂17侧,脑积液鼻漏1例,鼻中隔穿孔2例,鼻腔粘连13例.结论 稳定的麻醉配合、术者操作的熟练程度和良好的解剖学基础、合理的术后处理及定期鼻腔清理与术后疗效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9.
7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手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在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采用Storz鼻内镜对7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病例行鼻内镜手术,彻底清除鼻腔、鼻窦病变组织,充分开放鼻窦,扩大上颌窦自然口,使其直径达1.0cm以上,术后应用大扶康冲洗术腔3次。结果:随访6个月~6年,全部病例均治愈,无复发。术前症状如鼻塞、流脓涕、血涕、鼻腔异味及头痛症状消失,经鼻内镜检查:全部病例中鼻道、上颌窦口通畅,鼻腔及窦腔内黏膜正常,腔内无真菌团块及异常分泌物。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主要手段,辅以大扶康液冲洗术腔,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鼻窦炎9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真菌性鼻窦炎病例,经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有关问题.结果93例患者术后经随访3月~2年,窦口引流通畅,无1例复发.结论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宜行鼻内镜手术,以彻底清除窦腔病变,术后应继续反复冲洗窦腔,术后不必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及疗效,探讨其诊断要点、处理措施及影响疗效和转归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11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症状、鼻内镜及CT检查、手术方法、疗效及复发患者的处理。结果:通过临床症状、鼻内镜及CT检查,86例患者术前已获确诊。全部患者经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均获临床治愈,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1~5年,复发12例,于门诊表面麻醉下鼻内镜处理后7例治愈,5例效果不佳。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具有独特的鼻内镜及CT表现,可与一般的慢性鼻鼻窦炎相鉴别;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的有效手段;彻底清除病变及术后鼻窦引流通畅是影响疗效和转归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由于鼻腔鼻窦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鼻息肉本身具有易复发的特性,使得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复发成为困扰鼻科临床医师的难题.Kenndey等(1985)报道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愈率可达80%,其复发率仍达20%.而许多基层医院因限于条件还未装备鼻内镜,因此还有大量的基层医院仍在以传统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这些患者或因手术时限于条件为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导致手术不彻底,或因患者不能按时随访清理而导致复发,复发率远远高于20%.我们从2002年1月~2003年12月开始采用鼻内镜修正术治疗传统手术后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取得了较好疗效,现选取资料完整、定期随访的7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鼻窦炎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2000年收治的24例真菌性鼻窦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全部病人自觉症状缓解或消失。随访6个月~4年,仅2例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现仍在随访中,其余22例未复发,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许多优点,但在处理严重病例时,仍不能取代传统的Galdwell-Luc手术。  相似文献   

14.
不同术式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鼻侧切开术、改良面中部揭翻径路联合鼻内镜手术及鼻内进路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62例,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术后随访半年~11年,各组患者症状均消失或减轻.鼻侧切开术36例中复发8例(22.2%),改良面中部揭翻径路联合鼻内镜手术18例中,复发2例(11.1%),鼻内进路联合鼻内镜手术8例中复发1例(12.5%).复发者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改良面中部揭翻径路联合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可靠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例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随访3~7年,28例中4例复发,再次经鼻内镜手术后未再复发。结论经鼻内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满意。准确的术前评估、骨膜下层切除肿瘤和术后定期随访是减少复发,提高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及鼻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治疗23例鼻及鼻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资料。病理诊断明确,术前行鼻内镜检查、鼻窦CT及MRI,全身或局部麻醉鼻内镜下行肿物切除术,尤其是辨清其基底及起源地,并完整彻底切除鼻及鼻窦病变组织,是有效防止复发的关键。结果 经鼻内镜手术治愈22例(95.7%),有效1例(4.3%),术中出血少,22例随访2~6年未见复发,1例1年后复发,经鼻内镜联合柯-陆径路再次手术,术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及鼻窦出血坏死性息肉,创伤小、出血少、复发率低,彻底切除及术后随访至关重要,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non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NIFRS)的临床特点和疗效,加深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NIFRS患者的临床表现、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的病变特征、以及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47例中大部分为真菌球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40/47),7例为变应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7例鼻窦内均发现典型的变应性黏蛋白蓄积。CT显示NIFRS影像学有特殊表现。47例患者均治愈,随访1~10年,复发率6.4%(3/47),3例伴糖尿病,经再次治疗后痊愈。结论 NIFRS临床症状不具特异性,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对诊断有特殊价值,鼻内镜手术疗效确切,术后鼻内镜复查、鼻腔冲洗及药物治疗可有效预防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与探讨鼻内镜治疗鼻-鼻窦炎术后鼻腔粘连的预防及处理,以进一步提高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方法总结我科2015年8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施行鼻内镜手术后发生鼻腔粘连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未发生黏连61例(占76.2%);发生黏连19例(占23.8%)。结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最有效的临床方法之一,鼻腔粘连是影响鼻内镜手术疗效的重要原因,加强围手术期治疗和术后定期随访是防止鼻内镜术后发生鼻腔粘连,提高鼻内镜手术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Krouse的分期,回顾性分析30例行鼻内镜手术并运用内镜随访24个月Ⅰ~Ⅲ级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均在鼻内镜下彻底切除肿瘤,无并发症发生.1例在手术后10个月复发恶变;2例分别在术后6和7个月复查时出现复发,咬除并以微波烧灼病变及基底黏膜,其后的随访中未出现复发;其余病例术腔光滑,在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本组复发率为10%,恶变率为3.3%.结论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鼻内镜鼻窦手术1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1年1月完成随访的120例鼻内镜鼻窦手术进行临床分析.120例中1型25例(20.8%),2型78例(65.0%),3型17例(14.2%).其中113例在局部麻醉及部分辅以静脉强化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1型治愈率为80.0%,2型治愈率为74.4%,3型治愈率为58.8%.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7%.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