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调查上海市徐汇区人工流产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完善医院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7~11月,对徐汇区4家医院836名行人工流产的妇女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生殖健康知识得分为(8.27±3.52)分;避孕方法使用回答得0分20人(2.39%),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的调查对象得分不同,而未婚妇女得分与其年龄和文化程度呈正相关。调查对象重复人工流产率为58.4%,与女方年龄(χ2=27.77,P0.05)、文化程度(χ2=23.29,P0.05)、男方的文化程度(χ2=10.90,P0.05)有关,且女方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低,男方文化程度越低,重复流产率越高(P0.05)。结论:人工流产妇女生殖健康知识较少,知识知晓情况与年龄、文化程度等相关,应规范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根据人口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现状及生殖健康服务需求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现状、避孕知识水平、性行为特征和生殖健康需求,为推广适宜避孕节育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自填式问卷的方式,对年龄15~49岁、非深圳户籍、未采取长效避孕措施、有过性生活且正接受宣传教育、药具发放、技术服务的流动人口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多数服务对象采取过避孕措施,但每次性行为均使用避孕措施的〈1/3;在短效避孕措施中,〉80%人目前最常使用的是避孕套;28.1%的妇女有过人工流产史,其中1/3为多次人工流产。最近一次原因多为避孕失败,导致避孕失败的原因主要为安全期、体外射精和避孕套避孕。流动人口避孕知识水平不高,所有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均〈80%。结论:流动人口避孕知识掌握较差、有效避孕措施使用率低、人工流产率高、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迫切。建议对流动人口开展有关避孕知识的教育,推广适宜避孕节育技术,促进安全、有效避孕措施的使用,促进男性积极参与避孕,以减少非意愿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人工流产后的健康教育和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以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质量、保障流动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方法对本院2008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200例流动人口人工流产妇女,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人工流产前提供与生殖健康相关的综合咨询服务;(2)流产后避孕知识宣教,发放宣传卡片,讨论选择避孕措施。对两组人工流产妇女均开展流产后跟踪电话随访,完善服务记录。结果随访率:观察组81%,对照组72%;非意愿妊娠:观察组占4.9%,对照组占34.7%;重复流产:观察组占2.4%,对照组占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推广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知识,保障了流动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2012年度海淀区29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实施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手术情况,了解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医疗机构级别,从71家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中抽取29家不同级别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将《计划生育门诊人流手术登记本》登记信息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结果29家医疗机构人工流产总例数为46492例,占人工流产总例数(52031)的89.35%。未婚者选择无痛人工流产的人群明显高于已婚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0.569,P<0.01);人工流产次数多者,选择无痛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比率高于人工流产次数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602,P<0.01)。未婚人群选择在二级医疗保健机构就医多于其他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03,P<0.01);非本市户籍人群选择在一级医疗机构就医的比例高于本市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112,P<0.01)。结论非户籍人口流产率高、未婚人群流产率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拓展服务范围,加强避孕知识普及和人工流产术后的避孕指导,有效降低非意愿妊娠和重复人工流产。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人工流产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秀丽  孙爱军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836-1837
目的:了解目前流动人口人工流产的发生情况。方法:对535例人工流产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流动人口169例,占31.59%,固定人口366例,占68.41%。②年龄≤20岁组流动人口比固定人口人工流产所占比例明显增高,两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21~30岁之间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31岁组固定人口人工流产所占比例高于流动人口,两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③流动人口未婚人工流产所占比例高于固定人口,两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④流动人口未产妇≥3次人工流产所占比例与固定人口未产妇≥3次人工流产所占比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性知识、性健康的宣传教育,特别是未婚青年的避孕指导,提高他们的避孕率,减少人工流产特别是多次人工流产的发生,增进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意外妊娠进行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0例自愿到本院采取人工方法中止意外妊娠的育龄期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人工流产组100例,药物流产组100例,取同期入院中止意外妊娠的育龄期固定人口100例做对照组。分别对三组病人中止意外妊娠前3天和中止意外妊娠后的7天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TNF—a测定。结果三组患者的术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值较术前均降低(P〈0.05),其中对照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恢复较其他两组快(P〈0.05),TNF—a在三组中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p〈0.05)。结论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两种方法中止意外妊娠,都将降低着机体免疫力。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免比固定人口育龄妇女疫力恢复要慢。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流动人口中育龄女性的关爱,加强生殖健康知识的教育,将防范意外妊娠的关口前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育龄期接受人工流产妇女的相关行为特征及生殖健康服务需求,为指导如何保护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温州市12家医疗机构及妇幼保健机构门诊接受人工流产的1 065名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4周岁者456例(42.82%),≥25周岁者609例(57.18%);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者815例(76.53%),大专及以上者250例(23.47%);未婚妇女448例(42.07%),已婚妇女617例(57.93%);初次流产484例(45.45%),重复流产581例(54.55%)。导致本次人工流产的直接原因中,避孕失败586例(55.02%),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479例(44.98%)。未婚妇女人工流产的直接原因中未避孕244例(54.46%),已婚妇女人工流产的直接原因中避孕失败382例(61.91%),不同婚姻状况妇女导致人工流产的直接原因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28,P<0.05)。67.51%被调查妇女希望计划生育门诊提供流产后避孕和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结论】温州市人工流产的育龄妇女文化程度偏低、重复流产率较高,避孕知识缺乏而对避孕和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需求较高,因此需改进生殖健康教育方式,普及避孕知识,降低人工流产率,促进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8.
针对流动人口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北京市寻求人工流产的年轻流动妇女避孕、流产相关情况以及流产后获得计划生育服务的现状,探讨对流动人口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必要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008名25岁以下的人工流产妇女进行横断面调查。对其中624名流动人口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流动人口中77.1%为未婚,≤19岁占11.1%,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22.9%,工作不稳定占23.2%,月收入≤1000元占46.5%,16.5%的人经历过高危流产;本次流产原因是未避孕及不知道避孕方法的比例分别为64.1%和11.8%,与户籍妇女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后没有接受任何避孕宣教服务的占35.1%,没有接受计划生育咨询服务的占84.1%,5.47%的人表示医生向其提供了避孕药具,10.42%的人表示医生向其建议转诊(获得药具或宣教)。结论与户籍妇女相比,流动人口中人工流产妇女的年龄相对较小,文化程度较低,工作不稳定、收入低,避孕知识欠缺,避孕方法使用率低,高危流产比例高,而现有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提供的数量和内容有限,应针对其特点加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  相似文献   

9.
未婚女青年人工流产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未婚女青年人工流产现状,为未婚女青年生殖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至12月在西安市中心医院妇产科门诊和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行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以下统称为人工流产)的未婚女青年进行问卷调查,以既往有过至少1次人工流产史定义为重复人工流产(研究组),本次为第1次人工流产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社会人口学、性行为、人工流产原因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本次为第1次人工流产者(对照组)121例(36.01%),重复人工流产者(研究组)215例(63.99%)。研究组平均年龄低于对照组(t=2.80,P<0.05),且在校学生及外来务工者比例高、文化程度偏低、首次性行为年龄小、多个性伴比例高,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18.22、12.60、21.57、7.44,均P<0.05)。结论重复人工流产者性生活开始较早,在校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比例较高,学历偏低,多性伴比例较高。因此建议开展流产后避孕咨询服务,促进未婚女青年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0.
曾艳群 《药物与人》2014,(6):311-312
目的:研究人工流产妇女应用个体化授课法对避孕知识知晓的影响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68例行人工流产妇女,按照数字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予以基础避孕健康知识指导,研究组34例患者予以个体化授课法进行避孕知识指导,分析两组患者避孕知识掌握情况及避孕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对避孕知识了解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意外怀孕1(2.94%)例,对照组发生10(29.41%)例.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妇女应用个体化授课法对避孕知识知晓的影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开展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PAFPS)的干预效果。方法:在福建省3家计划生育服务机构选取愿意参加本研究的625例人工流产妇女,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进行内容相同的"避孕及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干预组术后发放专门针对人工流产妇女编印的《避孕及相关知识宣传手册》,同时采取知情选择的原则指导落实一项"高效"(除外安全期、体外排精和紧急避孕药)的避孕措施,免费提供3个月的避孕药具,于术后2周、1个月、3个月进行跟踪随访,填写《干预随访表》;对照组常规处理。随访6个月后,两组妇女均填写统一的"6个月随访表"。结果:①术前两组的基本情况、"避孕及相关知识"分值、术前6个月的避孕措施使用率、"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非意愿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术后6个月干预组避孕措施使用率、避孕知识分值、"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坚持使用率和正确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干预组非意愿妊娠率低于对照组(P0.01)。③术前与术后6个月自身比较:知识分值均有提高,但对照组提高幅度低于干预组(P0.01);避孕措施使用率对照组术前(59.3%),干预组术后6个月(90.7%),干预组术前(66.4%),术后(96.3%)两组均有提高,但对照组提高的幅度低于干预组(P0.01);非意愿妊娠率对照组术后6个月和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6个月低于术前(P0.01)。结论:在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开展PAFPS可以充分利用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优势进行培训、宣传、指导和随访,显著提高人工流产妇女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和避孕效果、降低非意愿妊娠率,干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女性人工流产状况、避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采用避孕措施、提高女性生殖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行人工流产术的3 260例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合格问卷3 056份。收集调查对象的婚育史、流产史、获得避孕节育知识的途径、避孕方法的使用、避孕知识掌握情况、意外妊娠原因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未婚人工流产1 449例(47.41%),已婚人工流产1 607例(52.59%);避孕失败2 177例(71.24%),其中采用避孕套失败的653例(21.37%),未采取避孕措施879例(28.76%);两次以上的重复人工流产2 067例(67.6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和避孕知识掌握情况为重复人工流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避孕失败是人工流产的主要因素,未婚女性所占比例与已婚女性相近;应对未婚女性施以正确、专业的生殖健康和避孕知识教育;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和避孕知识掌握情况对重复人工流产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床上开展流产后关爱(PAC)服务,对流产妇女的避孕知识和行为的影响及效果。方法 选择湖南省湘潭市妇幼保健院开展PAC服务前后在该院门诊行人工流产(人流)手术患者各160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1个月及6个月对避孕知识掌握,有效避孕措施落实率,重复流产率。比较口服避孕药研究对象与未避孕对象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流血量。结果 通过PAC流程,人流后女性对避孕知识认知度明显提高,有效避孕率明显上升,重复流产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行人流后口服避孕药,不但可以实现高效避孕,同时可减少术后阴道出血,促进子宫恢复,有效改善育龄女性生殖健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产后关爱对普及女性避孕知识、落实有效避孕及降低重复流产率效果明显,可保护女性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存在的需求,为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1—9月对金湖县268名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进行进行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生殖健康需求的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口服避孕药的不良反应(8.6%)和紧急避孕方式(28.4%)的知晓率较低。32.5%的调查对象接受婚前性行为,82.5%的调查对象认为流产对女性身心影响大、79.5%的调查对象认为流产对以后妊娠有影响,4.5%的调查对象接受多性伴。52.6%的调查对象第一次性行为采取避孕措施,以往性行为的避孕方式主要是安全套(72.1%)、安全期避孕(44.4%)和体外射精(36.9%)。51.2%的调查对象在最近一次性行为中使用了安全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78)、文化程度(OR=1.353)、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OR=2.027)和有无接受过生殖健康教育(OR=1.814)是安全性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较低,对生殖健康知识普遍有需求,需要采取系统的、科学的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建立一种针对避孕措施的指导和随访模式,提高人工流产术后女性的有效避孕率,为个性化干预改善重复人工流产者的避孕方式和避孕效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符合人选标准的120例重复人工流产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60)和对照组(n=60)。对干预组实施个性化避孕措施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定期随访、专业服务等),对照组仅实施一次常规的避孕相关健康知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18个月的避孕情况。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的避孕措施实施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随访期间两组的避孕措施实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干预组无一例出现非意愿妊娠,对照组有6例非意愿妊娠,两组干预后的非意愿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要求避孕者开展个性化干预模式的开展非常必要,可显著提高人工流产后的有效避孕率,降低非意愿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近两年来中期妊娠引产的原因进行调查,了解其人群分布特点,对重点人群进行教育干预,以期达到降低中期妊娠引产的发生。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进行中期妊娠引产的5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年龄、婚姻状况、生育史、避孕史、居住地、职业等进行调查,运用描述统计x2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568例中期妊娠引产妇女中有流动人口400人,占引产总人数的70.42%,其中未婚215例,占引产总人数的37.85%;已婚的流动人口231人,占引产总人数的40.67%,未婚的流动人口169人,占引产总人数的29.75%。胎儿畸形引产52例,占引产总人数的9.15%。本地人口、流动人口引产者中未婚、无职业的比例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值分别为11.12、25.94,均P〈0.01)。结论已婚、无业的流动人口是中期妊娠引产的主要人群;其次是未婚的流动人口;随着产前筛查水平的提高,胎儿畸形引产的比例已近10%。因此,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是减少中期妊娠引产的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用改良的宣传干预手段对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流动人口未婚女性20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仅免费发放避孕套与宣传资料,改良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进行张贴宣传海报、开通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生殖健康专线、设立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生殖健康服务点、开展生殖健康讲座与发放服务联系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两组人员干预前后对各类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与正确率情况。结果:干预后,除艾滋病效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5,P=0.316)外,改良组避孕知识、流产知识、生殖道感染知识与性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避孕知识:χ2=45.399,P=0.000;流产知识:χ2=49.112,P=0.000;生殖道感染知识:χ2=43.613,P=0.000;性健康知识:χ2=53.296,P=0.000)。改良组各类生殖健康知识的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避孕知识:χ2=5.214,P=0.022;流产知识:χ2=19.705,P=0.000;生殖道感染知识:χ2=32.119,P=0.000;性健康知识:χ2=28.910,P=0.000;艾滋病:χ2=6.948,P=0.000)。结论: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的改良宣传干预能有效提高她们对各类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与正确率,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非意愿性妊娠女性避孕知识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10月—2006年12月间深圳市龙岗区非意愿性妊娠女性480例,随机分为回顾性问卷组和相关性问卷组,采用自填式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回顾性问卷组的育龄女性在避孕方法的了解上与相关性问卷组中接受避孕知识指导前的育龄妇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19.175,P0.01)。回顾性问卷组知晓率最高的避孕方法依次为宫内节育器、避孕套和口服避孕药。接受避孕知识指导后,相关性问卷组知晓率最高的避孕方法依次为宫内节育器、口服避孕药和女性绝育术(P0.01)。接受避孕知识指导后,相关性问卷组中对意外妊娠风险及人流并发症的知晓率为95.6%,要高于回顾性问卷组(χ2=36.341,P0.01);有92.7%的育龄女性知道知情选择,与回顾性组22.8%的知晓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242.017,P0.01)。不了解有多种避孕药方法、认为副作用较大和认为偶尔不避孕也不会怀孕在影响避孕行为的因素中占有较大比例,是影响避孕行为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对避孕知识和人工流产危害性的宣传,提高避孕服务的可及性和可得性,有助于提高育龄女性自我保健能力及生殖健康水平,有效地降低非意愿性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海淀区流动人口产后妇女意外妊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方便抽样选取海淀区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调查问卷对1124例流动人口产后1~1.5年的妇女意外妊娠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产后第1年意外妊娠发生率为4.6%,经多因素分析:丈夫文化程度(OR=0.427)、纯母乳喂养时间(相比3个月内,4~6个月:OR=0.425;≥7个月:OR=0.450)、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次数(相比0次,1次:OR=9.159;≥2次:OR=6.402)、月经恢复时间(相比4个月以内,5~8个月:OR=0.600;≥9个月:OR=0.267)、丈夫对避孕的态度(OR=0.331)是产后1年内发生意外妊娠的影响因素(均 P<0.05)。结论加强避孕节育知识的宣传,纠正人们在避孕节育思想中的错误传统观念,积极推进男性参与避孕节育的宣传活动,同时要加强宣传男性在避孕节育方面的责任感,尤其是对低学历男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未婚人流女性避孕措施采取情况及未避孕原因。方法对2009年3-8月在湖南省、市、县三级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门诊确诊妊娠并要求终止妊娠的未婚女性进行匿名访谈,收集、整理信息后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未婚人流女性平均年龄为23.61岁,以城镇人口为主,大部分来自外地,主要是公司职员、学生和无业者,月收入中等偏下;②绝大多数未婚人流女性(91.3%)都采取过避孕措施,但仅有8.5%能坚持避孕,未婚人流女性采取避孕措施的频率随着保健院级别的降低逐渐降低(χ2=24.981,P=0.002);未婚人流女性采取的主要避孕措施是使用避孕套(63.3%)、体外排精(17.0%)和安全期避孕(6.7%);③未婚人流女性不采取避孕措施的主要原因有侥幸心理(38.2%)、准备结婚生子(24.5%)和无计划性生活(9.5%)。结论避孕措施使用率低或方法低效、存在侥幸心理和无计划性生活是导致未婚人流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未婚女性避孕节育知识的宣传教育,减少婚前意外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