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8年8月间 ,手术治疗急、慢性阑尾炎共336例 ,在诊治过程中发现 ,初次发作和再次发作的阑尾炎患者 ,其在周围血象中的改变及术中所见的阑尾病理改变 ,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本文对此进行探讨。临床资料一、分组标准初发阑尾炎系指典型的急性阑尾炎 ;再发阑尾炎系指在本次发病前曾有过典型的或类似的阑尾炎发作史 ,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或自行消失。二、一般资料本文治疗336例阑尾炎中 ,男性204例 (60.71% ) ,女性132例 (39.29% ) ;属初发者288例 (85.71% ) ,再发者48例(14.2… 相似文献
2.
过去认为脑出血的再次发生率很低 ,大概为 1 .8%~5.3% ,但缺乏有关再次脑出血发生情况的详细资料。本研究对脑出血再次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 54例 ,男 34例 ,女 2 0例 ,年龄 30~ 87岁 ,有高血压病史 51例 ,无高血压病史 3例 ,有糖尿病史者 1 3例 ,有高脂血症 2 4例 ,有心肌肥厚 1 6例 ,平日嗜烟酒者 1 1例 ,出血量1 0 ml以下者 5例 ,1 0~ 30 ml者 1 7例 ,30 ml以上者 36例。1 .2 出血部位 基底节区出血 41例 ,脑干出血 5例 ,大脑半球出血 3例 ,小脑出血 3例 ,脑室出血 2例。其中发生在同…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再发脑梗死的病因,危险因素及临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临床收治的120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再发脑梗死作为老年性脑血管病,大多数有较明确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预防再发正规有效的二级预防仍为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脑梗死再发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对41例脑再梗死患者及112例随访未再发的初次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伴发疾病及血脂代谢、凝血、纤溶系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脑再梗死伴高血压者明显多于初次脑梗死者,而伴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者无此现象;脑再梗死者血PAI-1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初次脑梗死者;无论是初次脑梗死还是再发脑梗死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均明显升高。结论:高血压、血纤溶系统活性升高、高水平纤维蛋白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自发性脑出血再发并不少见,我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自发性脑出血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我们随访了114例自发性脑出血幸存者,对再出血组及无再出血组病人中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及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以及脑叶部位出血等再出血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出血的相关因素和转归。方法:以2005~2006两年间485例入院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再发出血分组进行研究。结果:脑出血与高血压的有效控制与否相关,并与既往有糖尿病、缺血性卒中史有关。再出血预后差,死亡率高。结论:高血压知晓率低,有效控制血压,可以预防出血、再出血,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发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关预防性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98例AMI患者PCI术后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再发分为再发组12例、无再发组8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将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得出AMI患者PCI术后再发的各类风险因素后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再发组的年龄≥60岁、吸烟史、糖尿病、术前Killp分级Ⅱ~Ⅳ级、术前LVEF≥40%、多支病变、用药依从性低比例均高于无再发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吸烟史、糖尿病、术前Killp分级Ⅱ~Ⅳ级、术前LVEF≥40%、多支病变、用药依从性低均是PCI术后AMI患者再发的风险因素,OR值均>1。结论:AMI患者PCI术后的风险因素较多,主要包含年龄≥60岁、吸烟史、糖尿病、术前Killp分级Ⅱ~Ⅳ级、术前LVEF≥40%、多支病变、用药依从性低等,需要临床强化有关预防性护理,通过健康指导和药物干预等有效防控措施,以降低术后的再发率。 相似文献
9.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讨再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减少再发AM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对我院10年收治住院的60例再发AMI与同期收治住院的402例初发AMI进行对比分析。1 资料与方法我们自1988年10月~1998年10月共收治住院AMI患者462例。其中再发AMI(再梗死组)6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34~90岁,平均年龄635岁。初发AMI(初梗死组对照组)402例,其中男性250例,女性152例,年龄24~88岁,平均年龄625岁。主要从再发AMI发病的危险因素、并发… 相似文献
10.
黄万永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17):185-186
研究[1-2]表明,再发脑出血的致残率以及病死率都很高,其预后效果不甚理想。对于再出血的发生率以及其危险因素的预测与阐明对了解卒中的自然病程以及诊断、治疗与预防显得尤为重要[3-5]。本研究探讨再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接诊的436例首次脑出血患者,对其进行随访2年。 相似文献
11.
12.
近年来临床上倾向于以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主。虽然大多数患者经系统的非手术治疗可得到缓解,但仍有一定的复发率,这与患者对所患疾病缺乏认识,自我防范意识差,不注意保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为此作者根据文献和临床经验提出一套二次预防的处理对策。 1宣传教育 我们对 1999年 10月~ 2000年 9月收治的 128例(其中男 68例,女 60例,平均年龄 42.4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有关疾病常识的询问,结果 90%以上的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缺乏认识,治疗中及治疗后也不知如何保健。为此,作者从接诊开始就向病人进行有关疾病知识的宣… 相似文献
13.
14.
遗传性疾病可传递给后代 ,引起流产、先天畸形、发育障碍、智力低下、失明、耳聋、精神异常、慢性致残及早衰或夭折等。人类生殖本身具有优胜劣汰现象 ,许多遗传性疾病患者在胚胎或胎儿期就发生死亡并以流产方式加以淘汰 ,据估计 ,约 80 %的自然流产是由胚胎的染色体异常或基因变异引起的。例如 ,有人估计脱纳综合征的染色体核型 ( 4 5,XO)在受精卵中的发生率约 1 0 % ,但 99 95%在胚胎期以自然流产方式被淘汰 ,故新生女婴的发生率仅 0 0 2 %~ 0 0 4 %。严重的先天畸形或功能障碍 ,由于出生以后生活能力低下 ,易受感染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预防蛛网膜下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再发的护理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96例SAH患者详细的临床观察,掌握SAH再发的临床表现,实施消除病因、心理护理、杜绝不必要的探视、卧床休息4-6W等护理,避免增加腹压,防治并发症、加强与患者社区治疗点联系、坚持随访。结果 在我院治疗的SAH患者仅有2.4%的再发。结论 SAH患者的康复护理是减少SAH再发、降低SAH死亡率的极其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颜面再发性皮炎为颜面暴露部位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推测与吸入性变应原有一定的关系。选择18种标准吸入性变应原对54例患者作过敏原试验并进行脱敏治疗,皮试结果42例阳性(7778%)。经脱敏治疗,痊愈:30例(7143%),显效:6例(1428%),有效率(痊愈+显效):36例(8571%)。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再发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280例住院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分为初发组(164例)和再发组(116例),在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医院感染易发部位上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再发组与初发组之间在医院感染易发部位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医院感染发生率上再发组与初发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再发脑卒中患者较初发者更易发生医院感染,高度重视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是预防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再发骨折的相关因素,并以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345例OVCF患者,所选患者均接受PVP治疗,对患者随访至少2年,根据患者术后再发骨折情况将患者分为未骨折组289例和再骨折组56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骨折节段、糖尿病史、骨密度、手术情况和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风险预测模型对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预测效果,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骨密度值、骨水泥渗漏情况、初次骨折椎体数、服用双膦酸盐药物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性别、BMI、骨折节段、糖尿病史、Cobb角、穿刺方式、初次接受PVP情况及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梗塞和再发脑梗塞后致残与痴呆机率。方法:随访100例脑梗塞后遗症致残与痴呆患,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再发脑梗塞机体致残与痴呆率均大于首发脑梗塞,随发病次数的增多,后遗症加重。结论:脑梗塞与再发脑梗塞的部位、面积大小、发作次数、相关疾病诱发关系与致残、痴呆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老年再发心肌梗死50例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为临床护理中有效预防再发心肌梗死(RMI)提供依据。方法:对50例老年再发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对RMI组与初次心肌梗死(FMI)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间发病至住院所需时间无显差异,且发病后2yh内住院率均低。RMI组无痛性心肌梗死及合并心衰、肺部感染显高于FMI组(P<0.05及0.01)。RMI组中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死亡组年龄大,两则壁及以上 梗死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 应加强MI知识定宣教,提高老年人识别MI能力和及早就诊意识。老年RMI并发症多而重,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护理中应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