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教育、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治疗组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疗程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并进行比较.记录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每天所用胰岛素总量,观察两组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3个月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及治疗后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降糖作用优越的特点,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能较短时间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情况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血精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4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分配至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双胍类药物治疗组和常规糖尿病饮食+双胍类药物治疗组,各20例.结果:治疗6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体重的平均值较基线相比分别下降了10.91、3.37 kg(P<0.05);体重指数的均值较基线相比分别下降了7.04、2.16 kg/m2(P<0.05);空腹血糖的均值较基线相比分别下降了5.04、2.18 mmol/L(P<0.05);糖化血红蛋白的均值较基线相比分别下降了5.05%、2.08%(P<0.05).结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以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且疗效优于常规糖尿病饮食.因此,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也是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家庭访视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出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病人出院后对实验组进行家庭访视,对照组未实施干预.在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评价两组病人饮食治疗依从性及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的控制情况.结果 实验组病人饮食治疗依从性、饮食治疗各项目依从性和血糖、血酯、体重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家庭访视可提高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并有效控制血糖、血酯及体重;应加强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称量或准确估量食物、使用食物交换量表安排饮食方面的教育,重点进行饮食治疗具体操作技能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为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B组30例为对照组,采用诺和灵30R2次/d,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日平均血糖、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每日所用甘精胰岛素、平均空腹血糖(FBG)、体质量指数(BMI).结果:A组在日平均血糖、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低血糖发生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给予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诺和灵30R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FPG、2PG及HbAlc水平均达到理想水平,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9%VS23.1%,P<0.05).结论 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不仅具有较好的降糖效果,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双时相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与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4例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诺和锐30,对照组应用诺和灵30R,均采用每日2次皮下注射方法 .治疗12周,观察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好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用量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诺和锐30控制餐后2小时血糖好于诺和灵30R,而且低血糖发生率低于诺和灵30R.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预混型人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11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应用预混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治疗,而对照组应用预混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治疗,连续观察两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1.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12%,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混型人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且预混门冬胰岛素30较预混人胰岛素30R降低血糖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研究对象:30例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实验组(15例)、对照组(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饮食护理,实验组实施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饮食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护理后空腹血糖情况、餐后2h血糖情况、血糖波动幅度。结果生活质量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饮食依从性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空腹血糖情况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餐后2h两小时血糖情况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波动幅度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影响,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孕妇学校教育对妊娠期糖尿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教育方式,实验组采取孕妇学校教育方式,比较两组孕妇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孕妇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超标、感染、产后出血和胎膜早破,以及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低血糖和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产科开展孕妇学校对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进行教育,能够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母婴结局,降低病人的血糖水平,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地特胰岛素对初治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按住院号单双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3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对照组3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鱼精蛋白锌胰岛素.两组均治疗12周.结果 治疗组血糖达控制目标时间为(7.9±2.6)d,短于对照组的(8.8±1.9)d(P<0.05);治疗组胰岛素日剂量为(37.5±6.5)IU,少于对照组的(40.5±1.6)IU(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后两组FPG、PBG 及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体质量增加较治疗前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2/62)低于对照组的13.79%(8/58)(P<0.05).结论 地特胰岛素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使用方便、有效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体质量增加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30与赖脯胰岛素50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入院后均空腹抽取静脉血查糖化血红蛋白,并监测空腹、午餐及晚餐后2 h血糖和凌晨3:00血糖。监测2 d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门冬胰岛素30和赖脯胰岛素50治疗2周。出院后电话随访3个月观察血糖下降情况及低血糖发生率,评价两种药物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及降糖治疗支出的情况。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两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入院时显著下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赖脯胰岛素50组餐后2 h血糖下降较门冬胰岛素30组显著(P<0.05);赖脯胰岛素50组低血糖发生率及降糖费用明显低于门冬胰岛素30组(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与赖脯胰岛素50对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赖脯胰岛素50对餐后血糖控制明显优于门冬胰岛素30,且低血糖发生率及花费更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的皮质醇分泌状况,探讨其与高血糖之间的关系。方法139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HOMA指数(HOMAIR)、葡萄糖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g,AUCi);同时检测患者血、尿皮质醇,以及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分泌情况。以52例非糖尿病健康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糖尿病组中高皮质醇分泌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25.2%vs11.5%)(P<0.05)。糖尿病组08:00血皮质醇、16:00血皮质醇、日平均血皮质醇及尿游离皮质醇检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中,伴高皮质醇分泌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负荷2h后血糖(2hPPG)、AUCg及HOMAIR均明显高于皮质醇正常分泌患者(P<0.05)。剔除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及腰围的影响,FPG、2hPPG、AUCg、ISI及HOMAIR等与血、尿皮质醇水平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高皮质醇分泌的患病率升高,其血糖升高与高皮质醇分泌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研究,观察那格列奈(A组,119例,120 mg 3/d)和瑞格列奈(B组,120例1.0 mg 3/d)治疗12周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胰岛素水平、体重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均能有效降低HbA1c(P均<0.01)、空腹血糖(FPG,P分别<0.01和0.05)、餐后1 h、2 h血糖(PPG1、PPG2,P均<0.01),提升餐后1 h、2 h胰岛素(INS1,P均<0.01;INS2,P分别<0.01和0.05)水平。其中对HbA1c和FPG的疗效,那格列奈优于瑞格列奈(P分别<0.05和0.01),但前者低血糖反应也多于后者。两组的体重较治疗前均略有增加;两药安全性及顺应性较好。结论: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都是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和安全的药物,那格列奈120 mg 3/d降低HbA1c和空腹血糖的效果强于瑞格列奈1.0 mg 3/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脂、血糖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方法检测正常对照(NC)组、T2DM组空腹状态下血清hs-CRP、血脂、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和餐后2h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NC组血清hs-CRP[0.40(0.21~1.67)mg/L]显著低于T2DM组[3.6(1.83~8.94)mg/L](P<0.01)。T2DM组血清hs-CRP与甘油三脂(TG)、载脂蛋白B(ApoB)、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PSI)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负相关(P<0.01)。结论T2DM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hs-CRP与TG、ApoB、FPG、PPG、FINS、PSI正相关,与HDL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诊治的89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90例年龄、性别与体质量指数(BMI)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测定血清脂联素(APN)、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三酰甘油(TG)的水平,并计算所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上述指标在两组中的检测水平.分析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脂联素水平(3.98±1.34) mg/L,显著低于对照组(6.19±1.06) mg/L(P<0.01),观察组的FPG、FINS、HOMA-R、TC、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BMI、FPG、FINS、HOMA-R、HDL-C、TC、TG(均P<0.05)呈负相关.Partial相关分析消除BMI因素影响显示,观察组的脂联素水平只与FPG、FINS、HOMA-R(均P<0.05)呈负相关;对照组的脂联素水平与FPG、FINS、HOMA-R(均P>0.05)无相关性.结论:低水平的脂联素参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社区饮食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社区饮食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某社区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87人,随机分为干预组(n=95)和对照组(n=92),干预组由经培训的社区医师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对照组则不接受相关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饮食控制合格率、饮食知识知晓率、体格检查指标、血糖指标和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干预组的饮食控制合格率和饮食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5),腰臀比和血清三酰甘油显著降低(P〈0.05);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的控制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77例,体重指数(BMI)均≥28kg·m^-2,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原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5μg、早晚餐前皮下注射,1个月后改为10μg、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治疗3个月后观察各组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BMI、HbA1C、FPG、PPG、TG、TC、LDL及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降低(P〈0.05),HDL、SBP、DBP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前后进行配对资料比较分析可见:治疗后BMI、HbA1C、FPG、PPG、TG、TC、LDL、SBP及同型半胱氨酸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患者消化道不良事件多见,但多为轻度、一过性,无重大低血糖事件发生,患者依从性良好;结论艾塞那肽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可改善相关代谢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龚智仁  熊雨 《西部医学》2012,24(2):350-351,354
目的了解不同空腹血糖(FPG)浓度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结果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476例T2DM患者根据空腹血糖浓度(FPG)分成三组:FPG≥7.0mmol/L且〈11.1mmol/L为A组(357例);FPG≥11.1mmol/L且〈14.0mmol/L为B组(81例);FPG≥14.0mmol/L为C组(38例);FPG〈6.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2hPG)〈7.8mmol/L正常糖耐量(NGT)为对照组(104例)。对各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IRT)测定胰岛素和C肽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和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和c肽高于正常人(P〈0.05),餐后1h对照组出现峰值,餐后2h糖尿病组达到高峰。结论不同空腹血糖浓度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随FPG升高而降低,而测定胰岛素及C肽可用于临床,帮助糖尿病分型,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与吡咯列酮联合治疗对肥胖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1月在内分泌科就诊的初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饮食干预、运动疗法;对照组加用二甲双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吡格列酮。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2hPG、空腹C肽、餐后2hC肽、FINS、2hINS比较,均明显降低,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空腹C肽、餐后2hC肽、FINS、2hINS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HbAIc、hc-CRP比较,均明显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观察组BMI、HbAIc、hc-CRP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时存在协同治疗效应,是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泵(CSII)强化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探讨其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研究对象190例,其中健康对照组70例,初诊T2DM患者120例。T2DM组接受CSII强化治疗2周,比较CSII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s-CRP等指标。结果: ①初诊T2DM组血清hs-CRP水平2.76(0.81~6.33) 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48(0.18~0.9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SII强化治疗2周后,T2DM组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2hPG)、HOMA-IR、hs-CRP水平显著下降,空腹胰岛素(FINS)、HOMA-β明显升高(P<0.01)。③简单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后血清hs-CRP差值(Δhs-CRP)与收缩压差值(ΔSBP)、空腹血糖差值(ΔFPG)、空腹胰岛素差值(ΔFINS)、总胆固醇差值(ΔTC)、低密度脂蛋白差值(ΔLDL-C)、ΔHOMA-IR、ΔHOMA-β呈正相关(r分别为0.287、0.324、0.236、0.257、0.366、0.230、0.201,P均<0.05)。④以Δhs-CRP为因变量,以ΔSBP、ΔFPG、ΔFINS、ΔTC、ΔLDL-C、ΔHOMA-IR、ΔHOMA-β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有ΔFPG(β=0.214,P<0.05)、ΔLDL-C(β=0.263,P<0.05)、ΔFINS(β=0.376,P<0.01)、ΔHOMA-β(β=0.352,P<0.01)、ΔHOMA-IR(β=0.279,P<0.05)进入方程(R2=0.363,P<0.05)。结论: 初诊T2DM患者经短期CSII强化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下降,ΔFPG、ΔLDL-C、ΔFINS、ΔHOMA-β、ΔHOMA-IR是影响Δhs CRP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