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取该仪器内软件提供的处方痛经方(次髎、中极、足三里、三阴交、地机)进行治疗。观察组在痛经方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开穴法因时开穴作为主穴,对照组在痛经方基础上加用假穴。月经前一周每3天治疗1次,经期每天治疗1次,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次月月经干净第1天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子宫内膜异位症专用生存质量评价量表(EHP-5)评分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86.67%)优于对照组(60.00%)(P=0.020);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F-36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EHP-5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痛经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董文娟 《药物与人》2014,(8):115-115
目的:观察失眠患者应用子午流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失眠症患者1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58例,予子午流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58例,予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与睡眠率计算结果。结果:研究组A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失眠率计算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眠患者应用子午流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6,(6):818-819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指导下穴位贴敷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工作时间采用吴茱萸穴位贴敷进行治疗,实验组则在子午流注指导下进行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实验组血压改善情况、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采用子午流注指导下的穴位贴敷治疗效果明显,费用低廉,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在行内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纳支法穴位敷贴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剖宫产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非择时进行穴位敷贴,观察组采用子午流注纳支法择时进行穴位敷贴。比较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腹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16.1±3.9)h、(19.3±5.2)h、(52.8±9.1)h,对照组分别为(21.6±5.5)h、(25.8±7.4)h、(68.4±12.7)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腹胀发生率(15.0%)显著低于对照组(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子午流注纳支法进行穴位敷贴,可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疏通经络,穴位按摩促进母乳分泌的疗效,为临床开展此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剖宫产产妇120例,年龄20~34岁,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产后行疏通经络,穴位按摩辅助哺乳;另一组为对照组,按产后常规进行护理指导哺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住院期间乳汁分泌显效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P〈0.01);同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减轻产后乳房胀痛,发热及减小肿块的作用。结论依据子午流注理论按时进行产后早期疏通经络,穴位按摩可缩短泌乳的始动时间,促进乳汁的分泌,改善产后乳房不适,是一种简单、经济、且行之有效的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地汤联合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治疗阴虚血热型月经先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48例阴虚血热型月经先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地屈孕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联合两地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各项中医症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地汤联合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治疗阴虚血热型月经先期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张雪峰 《现代养生》2023,(7):507-509
目的 观察运用子午流注择时大黄联合芒硝穴位贴敷治疗无创通气患者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无创通气后腹胀患者106例,在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午流注择时大黄联合芒硝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并发症发生率、通气总天数和每日排便次数。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的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每日持续时间及腹胀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日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通气治疗总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通气治疗腹胀过程中,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77%vs13.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改善无创通气导致的腹胀治疗中,运用子午流注择时大黄联合芒硝穴位贴敷对患者腹胀状态缓解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6月期间在沈阳市中医院心病科治疗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西医基础性治疗,嘱患者低盐低脂饮食,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 L/5%葡萄糖注射液50 m L+硝酸甘油注射液10 mg,3~5 mL/h静脉注射,并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基础上选择每日午时(11:00~13:00)予以穴位贴敷治疗,1次/d,每次时间持续20 min。两组患者均进行20 d持续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主症)、Hcy、NO、hs-CRP和NF-kB水平及临床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中医证候主症评分、Hcy、NO、hs-CRP及NF-kB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子午流注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够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抗血小板聚集,延缓血栓形成速率,改善胸闷、胸痛等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拟通过培元法对中风后气虚便秘治疗的临床研究,观察其对中风后气虚便秘的疗效及观察指标的影响。方法中风后便秘气虚型患者60例,分别采用培元法中药汤剂与针灸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NIH-CPSI积分变化情况。结果培元法与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等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元法治疗对症状指数评分检查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元法能明显改善症状指数评分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中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时候配合针灸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中风病人38例,中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时候配合针灸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康复程度.结果:经过3个疗程(约1个月)的治疗,显效患者27(71.05.42%)例;有效8(21.05%)例;无效3(7.89%)例,总有效率92.11%.结论:在中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时候配合针灸治疗,取得应有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继续传承.  相似文献   

11.
中风后手痉挛为中风后较顽固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治疗中风后手痉挛多以肌松药物、理疗为主,临床效果不明显。而中医针灸在临床中治疗中风后手痉挛可取得良好疗效,其中合谷刺为治疗中风后手痉挛的常用有效刺法,多为临床医师所熟悉。但其并非是治疗手痉挛的专用针法,且临床各家多以各自经验为主,并未形成系统针刺方法,难以利于临床推广。邢俊标导师提出以肌肉功能定位为基础,针刺向第1、2、3、4、5掌骨下缘,以手指出现抽动为量化标准对传统合谷刺进行改良,为临床治疗中风后手痉挛的针灸推广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风后抑郁常继发于脑卒中之后,精神障碍是其主要表现,阻碍患者康复的进程与生活质量的提高,脑卒中疗效受到严重影响,西药对PSD 有一定治疗作用,但副作用也比较明显,而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有很好的疗效,且安全无副作用,易于被患者及家属接受,在临床应用广泛.目前主要分为体针、电针、其他针法等.本文客观分析了目前研究的问题与不足,希望可以引起同道的关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及科研提供决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应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对照组应用康复锻炼治疗。1个疗程为10天,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进行治疗,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范玲  邓芳  魏雨辰 《医疗装备》2023,(2):140-141+159
目的 探究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耳穴压豆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耳穴压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4周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 护理4周后,两组VAS评分、PSQI评分均较护理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周后,两组SF-36评分均较护理前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耳穴压豆可缓解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中风也称脑卒中,分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头针治疗中风是一种经临床验证卓有成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运用最为普遍的是头针、体针、舌针及穴位注射。近年来头针和体针、舌针、电针结合治疗中风的文献日趋增多。多种针灸治疗手段结合,有利于瘫痪肢体功能恢复,较单一传统针灸疗法具有明显优势。头针、体针、舌针及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各有特长,辨证论治综合运用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证实针灸对中风患者症状的改善和后遗症的康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观察子午流注联合耳穴贴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11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在组间性别、年龄、胆囊疾病类型、腹腔镜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体重均衡可比原则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耳穴贴压护理,观察组采用子午流注择时耳穴贴压法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时间(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首次排便、住院四项时间)、术后(6h、48h)恶心呕吐程度、术后腹胀程度(6h、48h)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康复时间更短、术后恶心呕吐程度评分及术后腹胀程度评分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午流注联合耳穴贴压能加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中风也称脑卒中,分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头针治疗中风是一种经临床验证卓有成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运用最为普遍的是头针、体针、舌针及穴位注射。近年来头针和体针、舌针、电针结合治疗中风的文献日趋增多。多种针灸治疗手段结合,有利于瘫痪肢体功能恢复,较单一传统针灸疗法具有明显优势。头针、体针、舌针及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各有特长,辨证论治综合运用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证实针灸对中风患者症状的改善和后遗症的康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主要研究针灸对中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8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和非针灸治疗组。结果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1)。结论针灸对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9.
陈世康 《药物与人》2014,(1S):21-21
目的:探讨临床上采用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失语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接受针灸治疗的80例中风失语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检查时间(单日、双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培他啶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进行治疗,比较这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实验中,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均治疗45天,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为170.21±7.4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159.01±7.42。结论:临床上,医护人员利用中医针灸对中风失语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说话时间,且患者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明显上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应用中医化痰通腑法对处于急性期的中风便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0例处于急性期的中风便秘患者病例,以盲分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酚酞片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化痰通腑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便秘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缩短;观察组治疗后再次复发率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药物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中医化痰通腑法对处于急性期的中风便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