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建英 《深圳医学》1999,12(4):46-46
本文用丙戊酸钠进行预防偏头痛的前瞻性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结果表明:在75例患者中,经治疗3个月,再随访12个月,总有效率为88%,其中偏能发作完全控制占50.7%,治疗后脑电图异常率降低了20.4%(P〈0.05),且异常波形减少。在34例发作完全控制的偏头痛患者中,仅发现3例脑电图有异常但均无棘波、尖波。据此认为丙戊酸钠可作为偏头痛的预防性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临床行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的原因、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21眼)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的原因和手术方法,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行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的原因为人工晶状体位置异常10例10眼(47.6%),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6例7眼(33.3%),屈光度数误差2例21眼(9.5%),人工晶状体襻脱落2例2眼(9.5%)。手术置换人工晶状体的方法包括晶状体囊袋内植入5眼(23.8%),睫状沟固定6眼(28.6%),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10眼(47.6%)。术后裸眼远视力≥0.5者12眼(57.1%),0.1~0.4者8眼(38.1%),〈0.1者1眼(4.8%)。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一过性高眼压1例,前房出血1例,晶状体后囊膜混浊1例。结论 人工晶状体位置异常、瞳孔夹持、屈光度数误差及人工晶状体襻异常是行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的主要原因;掌握操作技巧可减少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异常情况发生;人工晶状体置换术是处理人工晶状体异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误诊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选择临床资料及长期随访记录完整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被误诊的患者40例(42只眼)为研究对象,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及长期随访观察。结果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被误诊为:①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0例(20只眼),占47.62%;②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继发性青光眼8例(8只眼),占19.05%;③急性虹膜睫状体炎5例(5只眼),占11.90%;④中间葡萄膜炎5例(7只眼),占16.67%;⑤Fuchs综合征2例(2只眼),占4.76%。长期观察表明:此综合征每年发作次数不等,差别较大,因人而异;每次发作无明确诱因;多次反复发作,视功能不受影响。有1例(1只眼)10年后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生。结论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误诊较为常见,必须掌握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要点,还需长期观察,少数病例可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生。  相似文献   

4.
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Lu Y  Lu G  Xiong Y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1):670-673
目的 探讨临床行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的原因,手术原则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30只奶)患者行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的原因,总结手术方法,并观察手术疗效,随访时间1-24个月。结果 行人晶状体置换术的晶状体偏中心或脱位11例(36.7%),人工晶状体混浊8例(26.7%),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错误8例(26.7%),人工晶状体虹膜夹持3例(10.0%)。手术置换人工晶状体的方法包括晶状体中袋内植入11例(36.7%),睫状沟固定13例(43.3%),巩膜缝线固定5例(16.7%),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1例(3.3%)。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23例(76.7%),0.3-0.4者5例(16.7%),<0.2者2例(6.6%)。术后并发症包括术眼散光4例,黄斑囊样水肿2例,前房出血1例,晶状体后囊膜混浊1例。结论 人工晶状体偏中心或脱位,混浊和度数错误是行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的主要原因:正确选择人工晶状体并掌握操作技巧可减少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异常情况发生。人工晶状体置换术是处理眼内人工晶状体异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60例睫状体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病理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睫状体占位性病变的组织来源,临床特点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 对我院近50年间收治的60例睫状体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按组织来源分类,色素细胞来源肿瘤38例(63.3%),其中黑色素瘤34例(56.7%),是睫状体最常见的占位性病变,黑色素细胞瘤4例(6.7%);睫状体神经上皮来源肿瘤13例(21.7%),其中无色素上皮腺瘤11例(18.3%),无色素上皮腺癌2例(3.3%);神经源性肿瘤3例(5%),髓上皮瘤,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各1例(1.7%);另有平滑肌瘤5例(8.3%)、肉芽肿性炎症1例(1.7%)。结论 睫状体肿瘤早期诊断困难,了解其临床特点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将有助于临床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rforating trabecular surgery,NPTS)联合交联透明质酸钠生物胶(SK胶)或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对两种不同植入物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58例(84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一组行NPTS联合SK胶植入术(36例,53眼),另一组行NPTS联合羊膜植入术(22例,31眼)。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29个月,平均为(16.2+6.1)个月。SK胶植入组和羊膜植入组术前、术后末次复查时视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两组间术前、术后视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术后6~18个月,两组间眼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术后第24个月时SK胶植入组平均眼压显著低于羊膜植入组(P〈0.05)。SK胶植入组和羊膜植入组手术质量成功率分别为92.5%和90.3%(P〉0.05).手术完全成功率分别为75.5%和51.6%(P〈0.05)。SK胶植入术组和羊膜植入术组术后前房丁达尔征的发生率分别为2813%和29%.前房积血发生率分别为15.1%和16.1%,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发生率分别为15.1%和12.9%,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PTS联合SK胶或羊膜两种不同植入物均可有效地降低开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术后并发症少,并且可有效地保护患者的视功能.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手术方法。NPTS联合SK胶植入术的手术成功率高于羊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特高龄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在术前准备充分和备应急防范措施下,进行38例(43眼)90~106岁特高龄老年性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机抽取同期相同方法手术80-90岁40例(46眼)白内障为对照组。结果生命安全性:术中特高龄组8例(21.05%),对照组2例(5.00%)出现生命征异常需相应治疗。术后3月矫正视力:特高龄组〈0.5者10眼(23.25%),≥0.5者28眼(65.12%),≥1.0者5眼(11.63%);对照组〈0.5者7眼(15.22%)、≥0.5者32眼(69.56%)、≥1.0者7眼(15.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并发症:特高龄组后囊破裂5眼(11.63%)、对照组2眼(4.35%)。结论特高龄患者手术确有风险,在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应急措施完善,由操作娴熟有一定技巧的术者短时间完成手术,特高龄患者手术可取得视力提高、生命安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儿童Graves眼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的频率。方法 回顾1994~2004年18岁和18岁以下诊断为Graves眼病患儿的一组资料。结果 32例Graves眼病儿童,其中女25例(78.1%),男7例(21.9%)。初诊时,5例患儿(15.6%)有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患儿(3.1%)有甲状腺功能减退,26例患儿(81.3%)甲状腺功能正常。诊断为甲状腺功能障碍的平均年龄为13岁(3~18岁)。诊断为Graves眼病的平均年龄为15岁(5~18岁)。28例患儿(87.5%)仅用支持疗法,1例患儿(3.1%)行眼睑手术,3例患儿(9.4%)行眶脂减压术。追踪观察5年(1~10年),有1例患儿(3.1%)实施了眼肌手术。结论 儿童Graves眼病临床表现相对来说不很严重,很少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枕叶脑卒中视觉诱发电位与脑血流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杰 《临床眼科杂志》1997,5(4):237-238
目的探讨枕叶脑卒中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和脑血流量的关系。方法对50例枕叶脑卒中患者和50例正常人进行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同时测定脑血流量。结果脑卒中组VEP异常35例(70%),对照组异常4例(8%)。脑卒中组枕叶脑血流量平均42.7±6ml100(-1)/min,对照组49.6±7.6ml100(-1)/min,VEP异常与枕叶脑血流量呈负相关,伴有视野缺损VEP异常率高。结论VEP对诊断中枢损伤价值较大,尤其伴有视野缺损者意义尤大,VEP异常与枕叶脑血流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近视性屈光参差及混合性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8月~2007年8月在我科接受LASIK治疗的非单纯近视患者532例(972眼),根据屈光状态不同分为3组:A组超高度近视336例(672眼);B组近视性屈光参差107例(170眼);C组混合性散光89例(130眼),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即有明显提高;术后1周达到或接近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3个月时视力趋向稳定,裸眼视力与预期矫正视力符合率A组为632眼(94.05%),B组为164眼(96.47%),C组为121眼(93.08%)。术后3个月时,实际矫正屈光度与预期矫正屈光度差值在0.75D左右范围内者,三组分别为94.2%、96.47%及91.54%,屈光回退者三组分别为16眼(2.53%)、6眼(3.66%)及4眼(3.36%)。结论LASIK在治疗超高度近视、近视性屈光参差及混合性散光中是安全、有效和可预测的。疗效的提高有赖于设备与方法的改进、手术技巧的熟练及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颅外伤合并间接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了颅外伤合并间接性视神经损伤36例(36眼)的临床资料。11例行视神经减压术,25例接受药物治疗。结果 全部患者伤侧眼的相对瞳孔传入障碍(RAPD)阳性;眼眶CT扫描显示有眶壁和/或鼻窦骨折。药物治疗组有8例(32.00%)视力提高1行,其余17例(68.00%)视力无改善,手术治疗组有1例(909%)由数指/1.5m提高到03,5例(45.46%)恢复了瞳孔直接对光反应,1例(9.09%)恢复了VEP波,其余4例(36.36%)视力无改善。结论 对颅外伤患者应进行RAPD检查及眼眶CT扫描,确定有无间接性视神经损伤。皮质类固醇和视神经减压联合应用可能更有利于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视频终端性视疲劳的分析与健康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青少年视频终端(VDT)视疲劳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原则及早期健康干预的措施。方法对137例青少年VDT视疲劳进行病史、眼科检查及治疗情况的分析。结果长时间操作VDT的青少年会出现视疲劳。屈光状态为近视89例(64.96%),远视17例(12.41%),正视31例(22.63%)。眼调节灵活性减弱11例(8.03%),平均泪液分泌量减少43例(31.39%),泪膜破裂时间缩短32例(23.36%)。结论青少年VDT视疲劳者逐渐增多,临床症状轻重不。屈光不正、眼干燥症、调节异常等临床症状更明显。其治疗原则为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健康干预。制定健康干预的具体措施。从而有效的防治青少年VDT视疲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青光眼高危因素与自动静态阈值视野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550例(1043眼)可疑青光眼患者,根据诊断的主要因素,分为浅前房组、异常杯盘比组、高组压组及症状性疑青光眼,分别接受Octopusl-2-3型全自动视野的检查。结果:原发性青光眼的高危因素依次异常杯盘比(45.8%),高眼压(30.4%),症状组(21.3%),浅前房组(2.5%)。其静态阈值视野改变的阳性率分别为62.8%、60.5%、59.0%和73.9%,各组间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仔细检查所有可疑青光眼患者的静态阈值视野并随访其改变,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个性化波前引导的LASIK矫正中、高度散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接受LASIK治疗的近视散光患者76例(145只眼),随机分为波前组和对照组:波前组39例(73只眼),对照组37例(72只眼);两组性别,散光度数大致相同。波前组行波前和虹膜识别引导的LASIK,对照组行普通LASIK,对比观察两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时,波前组裸眼视力1.0以上者为69只眼(94.5%);对照组为63只眼(87.5%)。波前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以上的患者比例为36只眼(49.3%),对照组为19只眼(26.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当瞳孔直径为6mm时,对照组术后高阶像差RMS平均增幅为107%,波前组平均增幅明显小于对照组,为41%,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有16只眼(22.2%)暗环境下有眩光主述,波前组有5只眼(6.8%),两组眩光症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前引导与虹膜识别相结合的LASIK在治疗近视散光时,矫正的精确性明显优于常规LASIK,视觉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配戴者的性别、年龄、屈光状态等相关因素的特征,为临床验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1999年8月至2009年10月成功验配RGPCL的882例患者资料,分析所有患者的性别分布情况,并对其中资料完整的820例(1469眼)验配者的年龄分布和屈光状态进行分析。年龄分组:40岁以下每10岁分为一组,41岁及以上为一组;屈光状态分组:球镜屈光度按低度、中度、高度、超高度近视及远视分组,散光以-0.50--2.00D、-2.25~-5.00D、〉-5.00D分组。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882例RGPCL配戴者中,男性304例(占34.5%),女性578例(占65.5%),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0.24,P=0.00)。资料完整的820位配戴者中,屈光参差者312例(占38.1%),屈光参差范同2.50~25.0D,主要集中在11~20岁组。年龄范围为3~66岁,平均19.4岁。各年龄阶段配戴者眼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5.1,P=0.00)。对1469眼的球镜屈光度进行分组分析:低度近视组195眼(占13.3%),中度近视组374跟(占25.5%),高度近视组364眼(占24.8%),超高度近视组446眼(占30.4%),远视等混合组90眼(占6.1%),各组眼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5.1,P=0.00),配戴者主要集中在中、高及超高度近视组。本组散光有1058眼(占72.0%),范围-0.50--11.50D,主要集中在11~20岁组,各组散光眼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7.6,P=0.00)。结论屈光不正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屈光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对RGPCL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带状疱疹神经痛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实  郭毅 《深圳医学》1999,12(4):20-22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77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临床一般资料,神经痛与疱疹关系,症侯定位,误诊原因及治疗转归。结果 神经痛与水疱疹是带状疱疹主要临床表现,分布于受累神经节相应皮节区,以单节段神经节受累为主,多个神经节受累14例(18.2%),Hunt综合征11例(13.4%),神经痛先于疱疹出现组40例(52.0%),26例误诊(65.0%),与神经痛及疱疹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17.
立体视锐度的临床检查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制的SVT软件包及Lang、颜氏图、Titmus,对243例正常学龄前儿童和117例斜视弱视患儿立体视锐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正常学龄前儿童中93.82%(SVT)、91.77%(颜氏图)立体视锐度≤60〃,用Titmus检查≤60〃者为70.37%,斜视弱视组患儿立体视觉异常者(>60〃及立体视盲者)均≥90%;所有检查方法两组间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SVT立体视觉检查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立体视觉异常或儿童立体视觉异常的筛选;并通过几种方法结果的比较证明对学龄前儿童立体视发育进行研究时,选用随机点立体图检查方法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8.
赵萌  邹留河  焦璇  彭晓燕 《眼科研究》2011,29(11):1019-1022
背景近年来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的干眼症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视网膜光凝等方面的临床研究也进一步证实糖尿病患者眼表存在泪膜障碍。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泪膜异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0年1~9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眼底病门诊的患者进行糖尿病病史调查及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检查,泪膜损伤的诊断标准为存在Schirmer试验异常和/或BUT异常。存在泪膜损伤的162例患者按照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对患者进行干眼症问卷调查(DEQ)评分,对2组患者右眼Schirmer试验结果、BUT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2组睑板腺形态评分〉1级的人数和构成比、出现干眼症状的人数和构成比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80例,泪膜损伤的Schirmer试验结果中位数为8[5,9]mm,非糖尿病组患者82例,中位数为6[5,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52,P=0.00)。糖尿病组泪膜损伤BUT的中位数为3[2,4]s,非糖尿病组中位数为4[3,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04,P〈0.叭)。糖尿病组泪膜损伤患者DEQ评分中位数为15[10,19],非糖尿病组患者DEQ评分中位数为21[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32,P〈0.01)。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睑板腺形态学异常者分别为51.2%(41/80)和32.9%(2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16.07,P=0.00),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出现干眼症状者分别为51.2%(41/80)和93.9%(7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4,P〈0.01)。糖尿病组患者DEQ评分、睑板腺形态学评分与糖尿病病程均无明显相关性(r=0.16,P=0.16;r=0.10,P=0.36)。糖尿病组有39例(48.8%)患者无干眼症的典型症状但合并有严重的泪膜损伤。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具有干眼症症状较轻、BUT较短、睑板腺形态异常较重的特点。提示糖尿病泪膜损伤患者干眼症症状不明显,但睑板腺功能障碍较严重,应关注糖尿病随访中患者的眼表异常。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991年11月至1993年12月的130例眼挫伤的血清锌与视诱发电位改变的关系做了分析,眼底有改变而锌值异常73例(56.15%),VEP异常77例(59.23%),分析了视乳头挫伤,黄斑部挫伤两者改变关系呈正相关。眼底正常而锌值异常19例(14.61%),VEP异常13例(10%),在此方面两者关系也极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1997/2007伊朗亚兹德地区的200例眼及附属器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确定肿瘤的人群分布及肿瘤位置。方法:回顾观察性病例报道。我们回顾1997/2007医院组织病理学确诊为眼眶肿瘤的病例,分析200例连续病例的年龄分布、病理学、肿瘤来源及肿瘤位置。结果:患者200例(男111例,女89例),其中110例(55.0%)为良性肿瘤,86例(43.0%)为恶性,4例(2.0%)为转移性肿瘤。119例(59.5%)为眼睑肿瘤,21例(10.5%)为眼眶,60例(30.0%)位于眼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基底细胞癌(BCC)(25.5%)、鳞状细胞癌(SCC)(6.0%)及黑素瘤(5.5%)。各种类型的痣(15.0%)、皮样囊肿(5.5%)、血管瘤(5.0%)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20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18岁以上及18岁以下。18岁以下患者中,最常见的是良性肿瘤(90.1%),恶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分别占8.4%和1.5%。然而,18岁以上患者,常见的是恶性肿瘤(51.1%),良性肿瘤占47.1%,转移性肿瘤占1.8%。结论:眼眶肿瘤的病理学特征与患者的年龄及肿瘤在眼及附属器的位置有关。在进行活检及肿瘤切除术之前,患者的发病年龄和肿瘤位置可成为我们制定治疗方案的前提,也是预后评估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