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脊柱损伤的影像学检查特征,评估常规x线平片、cT及MR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经x线平片、螺旋cT扫描及MR检查的脊柱损伤患者的病例。结果:cT与MR在显示椎间盘病变与椎体内细小骨折线优于X线平片,CT在显示椎弓与椎板骨折上优于X线平片与MR,MR在显示脊髓损伤上优于X线平片与cT。结论:X线平片是脊柱损伤的首选方法,但最好同时辅以cT检查,明确脊柱损伤的类型。对于怀疑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应及时进行MR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脊柱挫伤的影像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60例脊柱外伤患者行X线、CT和MRI检查,对其三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椎体骨折45例:X线显示椎体骨折41例,累及115节椎体(90.6%),伴附件骨折32处(61.5%).CT显示椎体骨折45例,累及127节椎体(100.0%),伴附件骨折52处(96.2%),脊髓损伤3例,硬膜外下血肿2例.MR显示椎体骨折44例,累及123节椎体(96.9%),伴附件骨折48处(92.3%),韧带损伤16处,脊髓损伤10例,硬膜外下血肿6例.椎体挫伤15例:MRI显示23节椎体挫伤,伴附件挫伤7处;X线和CT均未发现异常.结论:显示骨折CT敏感度优于MRI和X线平片,显示骨挫伤和韧带、脊髓损伤MRI明显优于CT和X线平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爆裂性骨折在X线平片、CT及MR1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脊柱爆裂性骨折影像学表现。结果脊柱爆裂性骨折的X线平片、CT及MR1表现如下:(1)椎体向心性爆裂;(2)碎骨片向后移导致椎管狭窄,脊髓损伤;(3)单侧或双侧椎板骨折;(4)部分伴随横突、棘突、关节突和(或)椎体骨折;(5)椎体滑脱伴椎间盘损伤。结论在脊柱爆裂骨折的检查中,X线平片、CT及MR1各有优点,必须相互结合,才能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脊柱爆裂性骨折的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脊柱爆裂性骨折的X线平片、CT与MR的诊断价值。方法51例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其中颈椎3例,胸椎18例,腰椎30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X线平片表现为椎体前后部高度缩短,椎体前后径、横径增宽和(或)椎弓根间距增宽,棘突间距增宽,骨折片突入椎管等爆裂性骨折表现28例(54.90%);与单纯压缩性骨折表现相似20例(39.21%);漏诊骨折3例(5.88%)。CT主要表现为椎体纵、横形多处或单处骨折49例(96.07%);骨折片向后突入椎管,椎管狭窄35例(68.62%);脊柱附件骨折22例(43.14%)。MRI同时还显示脊髓损伤35例(68.62%),椎间盘损伤29例(56.86%),硬膜外血肿12例(23.52%),后纵韧带断裂6例(11.76%)。结论X线平片是常规检查,但诊断爆裂性骨折有明显局限性,对单纯压缩性骨折或未见骨折而有神经症状者均须行CT或MRI检查;CT对显示骨折及骨折片移位优于MRI;而MRI显示椎管内神经损伤优于CT;CT与MRI两者结合对脊柱爆裂性骨折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MRI对重症脊柱创伤诊断的优缺点,为创伤外科合理选择检查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X线平片、CT、MRI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三种检查的优缺点。结果CT检查骨折的阳性率为100%;平片检查单纯椎体压缩骨折阳性率为83%,附件骨折阳性率为90%;MRI检查单纯椎体压缩骨折阳性率为92%,附件骨折阳性率为80%,对脊髓、神经根受压情况显示清晰。结论CT尤其螺旋CT应成为重症脊柱创伤的首选检查方法。MRI可作为其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脊柱平片仅可作为一般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脊柱的损伤CT比X线片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探讨对脊柱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0例脊柱损伤的X线与CT影像资料。结果:120例中X线发现椎体骨折116倒,CT扫描发现椎体骨折120例。多椎体骨折16例,椎管狭窄38例,损伤部位:颈椎2例,胸椎21例,腰椎81例,胸腰椎复合损伤16例。结论:X线是脊柱损伤的基本诊断方法,但因体位和影像重叠的影响对骨折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CT扫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比X线更多的信息和可靠的依据,是脊柱损伤的首选方法,CT在诊断椎管狭窄的程度有重要价值,CT检查明显优于X线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X线平片与CT在脊柱损伤诊断的应用价值,在临床资料中选取最优方式进行诊断治疗。材料与方法:针对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脊柱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使用X线平片与CT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X线平片检查发现68例患者椎体骨折,占所有患者总数的85%;CT检查发现80例研究对象均患有椎体骨折,多椎体骨折34例,椎管狭窄46例。其中胸椎损伤患者36例,腰椎损伤患者20例,颈椎损伤患者18例,胸腰椎损伤患者6例。结论:X线平片与CT检查均为检查脊柱损伤的有效方法,CT检查敏感度较高,能够有效检查脊柱损伤范围和深度,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相对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8.
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X线和CT影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章  王浩 《临床医学》2002,22(12):58-58
目的:比较X线与CT检查在脊柱骨折影像诊断中的不同作用,以便正确合理的使用这二种检查技术。方法:100例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用X线与C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0例中椎体骨折112个,椎体后缘连线连续67例,不连续33例;CT扫描稳定性骨折52例,不稳定骨折48例,椎管狭窄10例,无狭窄8例,结论:线平片与CT扫描对脊柱骨折诊断都很重要,相互补充,检查步骤应先X线平片观察椎体整体序列情况,及时发现有无多椎体骨折,发现骨折再作CT重点详细检查,CT扫描能精确判断椎管狭窄及稳定性,更有利于临床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9.
Chance骨折的螺旋CT与X线平片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Chance骨折在X线平片和单排螺旋CT两种检查方法影像表现的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20例Chance骨折,全部在拍X线平片后,行单排螺旋CT检查并进行MPR、SSD图像重建。结果:X线平片显示骨折20例78处;螺旋CT显示骨折20例92处,关节分离7处;X线片和螺旋CT分别显示椎体移位3处,棘突分离7处。结论:X线平片是Chance骨折首选检查,单排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后处理重建的三维图像,提高了骨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有助于明确骨折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
颈椎损伤的X线与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常规X线和CT扫描对颈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8例X线和CT诊断为颈椎损伤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受损椎体共46个,环椎骨折脱位5例,齿状突骨折移位3例,G3-7,椎体骨折(含脱位)共30例,其中多个椎体连续或跳跃性骨折有5例。X线平片显示椎体后缘联线异常20例,CT片根据脊柱三柱结构诊断不稳定骨折23例,椎管0度狭窄15例,1度狭窄16例,2度狭窄6例,3度狭窄1例。结论:对于颈椎损伤的患者,由于X线平片和CT扫描均有一定局限性.应常规行X线和CT扫描检查,以利于为临床提供更全面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颅底凹陷症的CT、CTM、MR特征及检查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颅底凹陷症的影像学表现及最佳检查程序。方法 观察平片、CT、CT比较各种检查方法在显示该病的骨关节改变、神经组织受压情况及各种合并症的优势。结果 CT在显示骨结构变化方面优于平片及MR,CT骨测量的准确性(100%)高于平片(75%);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在显示寰枢椎脱位方面无差异;CTM、MR在显示延脑的形态及受压程度方面优于常规CT、CTM,MR,常规CT;5例MR+CTM检查博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X线、CT、MRI对颜面骨及颅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面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CT及MRI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根据病灶累及单骨或/和累及颅面骨2个及2个以上部位,将其分为单骨组和多骨两个组,其中单骨者7例,多骨者6例。13例均有X线和CT检查资料,3例有MRI检查资料。结果:7例单骨病例中,X线平片结合临床资料作出正确诊断者3例,诊断正确率约47%(3/7);CT结合临床资料作出正确诊断者6例,诊断正确率约85%;6例多骨病例中,X线和CT结合临床资料作出正确诊断者6例,诊断正确率为100%。综合本组13例病例,X线平片作出正确诊断者9例,诊断正确率约为69%,CT作出正确诊断者11例,诊断正确率约为92%。3例累及颅底及颞骨病例,MRI检查对病变范围、颅神经受压等情况作出了明确诊断。结论:颅面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表现多样,X线平片和MRI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CT检查有特征性表现,诊断正确率高,三者结合可在疾病定性、病变范围及颅神经受压等方面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椎体血管瘤的比较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诊断椎体血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3个椎体血管瘤病灶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对其影像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X线检查显示10个病灶,骨小梁呈“栅栏状”改变;CT扫描显示12个病灶,横断面表现为蜂窝状或风状结构;MRI扫描显示全部13个病灶,10例显示为短T1、长T2的信号影,3例显示为长T1、长T2的信号影,并且清晰显示了脊髓情况。结论:椎体血管瘤在X线平片、CT及MRI上均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CT、MRI对椎体血管瘤的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MRI对椎体血管瘤的诊断、分型及指导治疗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提高CT和X线平片对脊柱爆裂骨折诊断价值的认识。方法:收集经CT检查确诊为脊柱爆裂骨折而线平片诊断为单纯压缩性骨折或未见骨折者共105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因X线平片无典型征象而误诊33例,由于对典型征象缺乏认识而误诊53例,由于投照因素漏诊19例。结论:X线平片对脊柱爆裂骨折的误诊、漏诊率较高,提高认识水平和投照质量可减少误、漏诊,CT能提高脊柱爆裂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并显示椎管的狭窄程度,有利于临床及时正确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总结脊柱损伤的磁共振表现和意义。材料与方法:分析60例脊柱损伤患者MR检查表现。结果:60例中颈椎18例,胸椎20例,腰椎22例,其中包括椎骨骨折,椎体脱位,椎间盘突出,韧带损伤,脊髓损伤。结论:MR I除了可以观察脊柱形态及位置的改变外,还可很好的显示脊柱,脊髓及韧带损伤后的病理改变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部外伤病变cT检查的临床应用及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95例经CT诊断的胸部外伤的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CT扫描,显示CT比常规X线平片在胸部外伤的诊断中更具优势。结论:胸部外伤多为复合性损伤,运用CT诊断比x线平片诊断优势非常显著,大大减少了误诊和漏诊,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