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临床上主要运用广谱、敏感的抗生素治疗本病,对急性发作期的症状改善疗效显著,但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一系列慢性病变疗效欠佳。导师王佩娟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以补肾活血为大法,自拟补肾活血方,紧密结合周期疗法治疗本病,并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为妇科常见病与疑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引起不孕、宫外孕等。李伟莉认为其病因病机为湿热内阻,复感外邪内侵,合而为病,病久多虚、多瘀、多郁。其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原则,或自拟验方或化裁古方,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灵活加减运用,并结合中药外治法,同时按照月经周期的生理特点,分期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妇科的多发病之一,近年来中医药多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手段,防治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还应建立统一的标准,开拓新的临床思维,研究出更为有效的中成药和制剂。  相似文献   

4.
李晨辉 《中医学报》2019,34(5):1082-1084
盆腔炎性疾病特别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属于妇科难治之证,因湿性黏滞,蕴蒸不化,胶着难解,故起病缓慢隐袭,病程较长,往往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笔者临证用药必用三七粉,对于因瘀血内阻、血不归经所致的妇科出血证尤为适宜。对于盆腔粘连的患者,加用走窜之品,如穿山甲、路路通、王不留行、皂角刺等,还常常选用破血逐瘀之品如土鳖虫、蜈蚣、水蛭等。同时采用中医特色疗法,如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封包热敷、超声电导仪等,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综合分析有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药治疗研究文献,发现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采用经方、验方治疗本病并随症加减,或中药与针灸、理疗并用,或多途径给药,取得较大成绩。应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为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腹膜炎等。若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可能会发生一系列后遗症,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以往称之为慢性盆腔炎,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以及炎症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且增加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1]。现就近年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8.
中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诊断标准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为西药静脉滴注组,治疗组有中药静脉滴注组和中药静脉滴注+灌肠组。各组均给予中药辩证施治,14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采用临床体征和B超检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中药静脉滴注加灌肠治疗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西药治疗组20.0%(P〈0.05)。结论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加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观察对照的研究方法.按照研究方案筛选和录入符合要求的患者,所有受试者均应按试验方案方法及疗程治疗,填写临床观察表,以提供对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的数据和资料.结果 临床观察证明,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观察组30例,痊愈13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采用盆炎清栓对照组30例,痊愈7例,显效4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观察组在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医中药减少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发生或消除已经出现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方法 将234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随机分成A组(抗生素+口服中药+中药千金膏保留灌肠)154人,B组(抗生素+口服中药)40人,C组(单纯应用抗生素)40人,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A组治愈率100%,B组治愈率77.5%,C组治愈率60%,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A组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治疗疗效优于B组及C组,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使用温针灸技术研究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在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0例患者(病程为8±1.4月),在康复过程中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病程为7.5±1.7月),在康复过程中只行单纯针刺治疗。以一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行八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病残程度和肌力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病残程度和肌力均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3.4%(P<0.05),显效率达50.9%(P<0.05),有效率达42.1%(P<0.05)。结论:利用温针灸技术可以提高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疗效,为临床上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灸对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影响及护理要点.方法:将100例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取穴气门、气海、子宫艾灸,每日1次,微波照射腹部,每日2次,7d为1个疗程;对照组50例微波照射腹部每天2次,7d为1个疗程.分别于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联合微波治疗比单独微波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效果更显著,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用中药热敷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热敷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7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行B超检查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O.01)。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差异有显著意sz(P〈0.01)。[结论]加用中药热敷配合中药保留灌肠能有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盆炎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益气化瘀盆炎汤组(试验组)30例和奥硝唑胶囊组(对照组)30例。两组临床观察时间均为4周,均以患者的体征、中医证候、舌象、脉象作为观察指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对比。结果:据综合疗效判定: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证候学表明: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症状经益气化瘀盆炎汤治疗后能够得到有效改善,且在体征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总积分比较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盆炎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龚利英 《吉林医学》2015,(10):2033-2034
目的:探讨月经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患者,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其他疾病引起的相关症状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治疗组36例。对照组在月经净后3 d,氧氟沙星及金刚藤糖浆口服,睡前将食盐500 g炒热热熨下腹部。治疗组使用相同的药物及物理治疗方法,将治疗时间改为月经来潮第一天。两组均连用一周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在治疗结束半年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治疗的有效率。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治疗的有效率分别是75%和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月经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有效率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针药结合方案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的效果优势.方法 入组180例符合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进行疗效对比,三组分别为针药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各60例.分别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盆腔B超以及不良反应,并比较三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及症状积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①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针药组(96.7%)与中药组(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与西药组(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症状积分比较:针药组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下腹痛症状总有效率比较:针药组(96.7%)和中药组(93.3%)均优于西药组(80.0%)(均P< 0.05),针药组与中药组无明显差异.④不良反应比较:针药组和中药组均无不良反应,西药组有3例.结论 在提高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治愈率方面,针药结合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较中药口服和西药口服方案更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妇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生殖道病原体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6月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住院的123例维吾尔族患者的宫颈分泌物培养阳性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最常见的病原体为支原体(36例),占29.27%,其次为衣原体(5例),占4.07%,最常见的细菌是大肠埃希氏菌(30例),占24.39%,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29例),占23.58%,粪肠球菌(26例),占21.14%。根据药敏结果联合应用抗生素并给予中药灌肠理疗,治愈43例(54.4%),显效24例(30.8%)。结论:维吾尔族妇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常见的病原体为支原体、大肠埃希氏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配合中药灌肠理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述并概括近几年来众多医家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认识及研究,分析该病的病名、证型及内外治法,以期为临床提供多样、有效、系统的治疗方案。[方法] 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统计学方法,概括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后遗症的相关文献,对中医证型分类、中医内治法中经方使用情况、内外治法用药规律及综合治法分类进行频率统计。[结果]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病机多以湿热、寒凝、血瘀等相互结合,常见的证候类型为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虚血瘀等,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灌肠等多种治疗手法。中药内服治疗重在使用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为主,经方常用桂枝茯苓丸、少腹逐瘀汤等,中药种类常用赤芍、延胡索、丹参等。外敷方中以赤芍、当归、没药使用最为频繁,灌肠方中以败酱草、红藤、丹参最为常用。[结论]现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为中西医统一病名,中医治疗采用辨证论治,治疗形式多样,具有明确的优势和发展前景,但缺少统一、规范的疗效标准。  相似文献   

19.
正盆腔炎性疾病(PID)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CPID)是盆腔炎性疾病未得到及时正确治疗,或未彻底治愈,或患者体质虚弱,病情日久未愈发展所致(既往被称为慢性盆腔炎)~([1])。患者通常出现反复下腹部疼痛、肛门坠胀、腰骶酸痛、白带增多,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发作或加剧,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的症状,最终可发展为慢性盆腔痛、不孕、异位妊娠、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等。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辨证分型和用药规律。方法:查看近5年来中药内服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相关的公开发表文献,找出并总结相关证型、方剂、伴随症状及用药规律。结果:检索符合标准的文献207篇,总结了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常见的症状类型有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寒湿凝滞证、肾虚血瘀证。常用方剂有桂枝茯苓汤、少腹逐瘀汤、膈下逐瘀汤、白头翁汤、当归四逆汤、四妙散;常见伴随症状及加减用药为带下量多色黄有异味(苍术、黄连、黄柏、蒲公英),腹痛甚(延胡索、桃仁、香附),腰骶酸痛(菟丝子、桑寄生、川续断),大便秘结(大黄、火麻仁)等。结论:盆腔炎疾病后遗症多以湿、热、瘀为主,治疗多以辨证选方为主,随症加减用药,具有标本同治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