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顺兰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9):1802-1803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伴高纤维蛋白原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对44例伴高纤维蛋白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联合组)治疗,并与单纯应用降纤酶(降纤酶组)和单纯应用银杏达莫(中药制剂组)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的比较.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的NDS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患者的NDS低于降纤组和中药制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疗效优于纤溶酶组和中药制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伴高纤维蛋白原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降纤酶东菱迪芙和单独应用中药制剂治疗,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②方法对65例脑梗死患者与35例正常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与对比分析。③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④结论脑梗死患者应及时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对于判断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影响。方法:临床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7例)。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脉络宁注射液,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纤维蛋白原的指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受检者的纤维蛋白原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均高,且大部分幸存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国内外大量研究认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脑梗死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1].Hamsten等[2]报道因纤维蛋白原基因水平的变异引起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变占所有因素的51%,纤维蛋白原基因的多态性决定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功能表达状态,基因多态性是影响血浆维蛋白原水平的主要遗传因素.有报道称,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于3.03 g/L时,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可增高近2倍[3].本文对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己酮可可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 发病24~72 h住院经CT确诊急性脑梗死. 治疗组31(男20,女11)例,年龄52~82(60.1±3.2)岁. 多发梗死灶9例,单个梗死灶22例. 合并高血压病20例,冠心病2例,Ⅱ型糖尿病9例.  相似文献   

6.
倪荟 《吉林医学》2010,31(7):939-941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从而为脑梗死判定预后以及抗纤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82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量表进行评分。入院后第2天检查Fib,>4 g/L为增高组(F1),≤4 g/L为正常组(F0)。经过治疗后1个月、3个月再进行mRS、NIHSS评分,分析两组之间与评分的正相关性。结果:发病1个月及3个月后,F1组的mRS及NIHSS评分改善不及F0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ib水平高低是评价病情及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钱淑霞  沈宇斐  张晓玲  官俏兵 《浙江医学》2016,38(15):1263-1265
目的研究血清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在伴或不伴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中的差异性。方法将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伴有糖尿病分为伴有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组(CI+DM组)32例和不伴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组(CI组)41例,动态测定发病后第1、3、7、10~14天时血清PD-ECGF水平,评价入院时、发病第10~14天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同时测定30例伴有糖尿病非脑血管病患者(DM组)、30例不伴糖尿病非脑血管病患者(NC组)血清PD-ECGF水平作为对照。结果与NC组相比,CI组患者在脑梗死后第1、3、7、10~14天时的血清PD-ECGF水平均明显增高且出现动态变化(P<0.05)。与DM组相比,CI+DM组患者在脑梗死后第1、3、7、10~14的血清PD-ECGF水平不增高且无动态变化(P>0.05)。与NC组相比,DM组PD-ECGF水平明显增高(P<0.05)。CI+DM组发病第10~14天的NIHSS评分高于CI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基线PD-ECGF水平较高,当急性脑梗死发生后,PD-ECGF反而未能像不伴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那样进一步升高并呈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8.
血塞通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血塞通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进行观察及血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和纤维蛋白原升高;用血塞通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有显著性改善,血液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塞通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血塞通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进行观察及血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和纤维蛋白原升高;用血塞通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有显著性改善,血液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们观察了脑梗死患者(CI)血浆中组织因子(TF)和纤维蛋白原(Fg)两项检验指标的变化情况。以探讨CI患者TF和Fg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现介绍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CI患者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42~77岁,平均61岁。CI诊断按1981年NINCDS及1990年WHO关于脑梗死诊断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叶酸和维生素B12(VitB12)治疗对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HHcy脑梗死患者与同期健康体检者做血清hs-CRP、TNF-α、IL-8、MMP-9做比较.采用随机分组,将112例HHcy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56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抗血小板、改善脑供血等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叶酸5 mg口服,qd,VitB12 0.5 mg口服,qd,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做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hs-CRP、TNF-α、IL-8、MMP-9检测并比较.结果 HHcy的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TNF-α、IL-8、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在治疗8周后血清t-Hcy、hs-CRP、TNF-α、IL-8、MMP-9较常规治疗组降低(P<0.05).结论 叶酸和VitB12治疗在降低t-Hcy的同时可以降低血清hs-CRP、TNF-α、IL-8、MMP-9,HHcy致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炎性应激反应有关,而叶酸和VitBn能减轻这一反应.  相似文献   

12.
纤维蛋白原大大超过临床正常值在临床上非常少见 ,而在脑梗塞、冠心病等患者中 ,一般纤维蛋白原很少超过 6g/L 以上。厦门彭浪屿陆军疗养院在慢性胆囊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例中曾发现一些罕见的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0例顽固性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 ,男 2例 ,女 8例。年龄 5 0~ 65岁之间 ,平均 5 5岁。其中慢性胆囊炎 5例 ,风湿性关节炎 2例 ,患类风湿性关节炎 2例 ,患白血病 1例。慢性胆囊炎患者纤维蛋白原数值都超过 15 g/L ,其中 2例血沉增高。患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纤维蛋白原值达到 10 g/以上 ,血沉…  相似文献   

13.
李利辉 《实用新医学》2007,8(8):708-708
目的探讨高胰岛素血症(HIS)、胰岛素抵抗(IR)与老年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测定34例60岁以上老年脑梗死患者和20名正常人的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血糖、胰岛素及其曲线下面积(AUC)和胰岛素、血糖、血脂变化。结果脑梗死组糖负荷后血糖、胰岛素、血糖、AUC以及总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DI)及(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脑梗死存HIS和IR,并可能通过影响血压和脂质代谢等而促进脑梗死的发病。  相似文献   

14.
袁建新  倪立新 《广东医学》2004,25(11):1332-1333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在 4 8h之内就诊的 6 5 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组 (观察组 )与对照组。降纤酶剂量为 10U静脉滴注 ,连用 3d ,此后减量为降纤酶 5U ,静脉滴注 ,1次 /d连用 7d ;对照组予以脉络宁 2 0ml静脉滴注 ,1次 /d连用 10d。评定的终点指标包括脑卒中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两组比较 ,观察组病后 2 4h内治疗者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 (P <0 0 5 )。降纤酶组治疗后Fib显著降低 (P <0 0 1) ,血液流变学状态明显改善。结论 降纤酶能降低Fib水平 ,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 ,因此它能进一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5.
杨春伍 《医学争鸣》2009,(21):2428-2428
0引言急性脑梗死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迅速恢复脑的灌注和减少神经元损伤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两个重要策略.我院应用巴曲酶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李先锋 《中外医疗》2009,28(24):41-42
目的探讨甲钴胺、叶酸对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aemia,Hhcy)患者基础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在本院神经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伴Hhcy患者96例,并随机分成甲钴胺组和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光分析技术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甲钴胺组治疗后血浆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甲钴胺联合叶酸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伴Hhcy患者血浆Hcy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时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50例急性脑梗死为观察组(重症急性脑梗死13例,轻症37例),正常老年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血浆Fbg和D-D水平.结果 观察组(包括重症和轻症)血浆Fbg和D-D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重症组较轻症组的水平显著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浆Fbg和D-D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显著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FI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人群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梗死患者Hp-IgG。对于Hp-IgG阳性患者,根据是否采用根治方案再分为治疗组、未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血脂、FIB、Hs-CRP水平。结果脑梗死组Hp感染阳性率及TC、TG、LDL、FIB、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合并Hp感染的脑梗死患者TC、TG、LDL、FIB、Hs-CRP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Hp感染的脑梗死患者,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未合并Hp感染的脑梗死患者(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TC、TG、FIB、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与未治疗组相同时间点比较,P〈0.05。治疗组12个月脑梗死再次入院率为8.62%,明显低于未治疗组22.5%(P〈0.05)。结论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以降低脑梗死的危险事件的发生,对于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有效。  相似文献   

19.
张锦萍  贾鹏伟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710-2711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为临床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方法:观察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FIB值,作为实验组;120例非脑血管患者血浆FIB值作为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在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15例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比,说明FIB测定在急性脑梗死中的重要作用。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中FIB含量明显升高。结论:血浆FIB的测定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FIB测定在急性脑缺血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G),甘油三脂(TG),纤维蛋白原(Fb)以及全血粘度(BV)在经过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后的变化,以及对神经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将60例入选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刺五加治疗组和阴性对照组,用刺五加注射液6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14天.观察其用药前后上述指标变化.结果:上述血脂水平与BV及神经缺损评分两组比较P<0.0l,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血脂增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血粘度增高所致血液淤滞,行脉不畅是脑梗死发病的根本原因,刺五加注射液可有效的降低血脂及血粘滞度和改善神经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