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液酸碱失调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方法:检测60例HIE患儿的血气及血清电解质,计算阴离子间隙(AG)及应用预计代偿公式计算三重酸碱失调(TABD)。据此判断各种酸碱失调类型。结果:60例中高AG44例(73.3%),正常AG15例(25.0%),低AG1例(1.7%),单纯代酸或呼酸20例。双重酸碱失调20例,TABD17例,正常3例。结论:宫内缺氧,大量乳酸堆积导致高AG代酸是HIE酸碱失调最根本的原因,可出现各种类型酸碱失调,但与临床分度无关。治疗宜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保持周身良好的血液循环和肾功能,以及适当吸氧和应用碱性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电解质、血气分析及CT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86例患儿血清电解质、血气分析及CT。结果:(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明显低钙血症倾向。(2)酸碱平衡紊乱与新生儿缺氧血性脑病诊断、分型及预后判断中不可缺少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血清电解质的改变。方法 设置对照组和HIE组,其中HIE组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和中重度组,采用电极法测定血清Na^+,K^+,Cl^-,Ca^2+的含量。结果HIE组血清Na^+,K^+,Cl^-,Ca^2+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电解质改变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玉璇  金仲德  卜黎红 《浙江医学》2000,22(11):657-65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常合并严重代谢紊乱。为了解HIE患儿血清电解质变化情况,笔者观察了1998年至1999年间我院收治的50例HIE患儿血清K 、Na 、Cl-、总Ca2 及游离Ca2 水平,报道如下。1.对象:观察组系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HIE患儿,共50例,按照1996年杭州会议修改的HIE诊断及分度标准[1],分为轻度18例,中度22例,重度10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采血时日龄36.0±16.2h;出生体重3012±760g;胎龄37.0±3.2周。对照组系同期我院产科出生正常新生儿30名,其…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电解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聪 《中原医刊》2002,29(5):16-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的血清电解质变化。方法:32例HIE患者根据病情分轻度组,中重度组,采用电极法测定血清K^ ,Na^ ,Cl^-,Ca^2 ,Mg^2 含量。结果:32例中高钾血症13例,低钙血症24例,低钠血症20例,低氯血症6例,低镁血症8例。其中Na^ ,Ca^2 ,Mg^2 降低与HIE程度有关。结论:HIE可合并电解质紊乱,HIE程度越重,血钠,钙,镁降低越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血气改变及处理。方法 测定45例HIE患儿的血气及血清电解质。计算阴离子间隙(AG)及应用预计代偿值计算式来判断三重酸碱失衡(TABD),据此明确酸碱失衡的类型。结果 45例中单纯性酸碱失衡22例,双重酸碱失衡14例。TABD7例。正常2例。高AG36例(77.7%)。正常AG7例(15.5%)。低AG2例(4.4%)。结论 窒息,缺氧时糖酵解加剧,大量乳酸堆积导致高AG状态的代谢性酸中毒是HIE酸碱失衡最根本的原因,并易出现混合型酸碱紊乱,除测血气外应同时测血清电解质及推算AG值,HIE儿易出现混合性酸碱失衡处理时应改善机体氧合状态,保护和支持各脏器功能,慎用碱性药物。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电解质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不但能降低新生儿期病死率,而且可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在治疗过程中,若HIE患儿出现电解质紊乱可影响该病的治疗,因此了解电解质变化对指导治疗极其重要。本文对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月住院新生儿HIE病例的血钾、钠、氯、钙及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结果作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为新生儿期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其病死率为10%~60%[1]。在治疗过程中患儿血电解质紊乱可影响到疗效。因此,了解患儿血电解质变化对合理治疗极为重要。现对我院1995~1997年收治的77例HIE患儿的电解质变化进行...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立功  梁永锡 《医学综述》1995,1(6):250-252
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指围产期新生儿主要由窒息后脑缺氧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是新生儿期发病率较高并可导致死亡或致残的常见疾病之一。近10年来,国外有关本病的报道颇多。在我国,1988年韩玉昆[1]首先论述本病后,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已成为围产医学中的重要课题,其临床研究的报告逐渐增多。为了提高对HIE的认识,现就国内有关本病的文献加以综述。1 发病率及病因HIE是新生儿期常见病,据国外统计资料分别占产前、产时、产后窒息的50%、40%、10%[1]。但国内认识本病时间较短,发病率尚未明了。据报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眼部变化对病情预后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 6 例新生儿期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序贯性治疗过程中进行定期眼科检查追光注视、瞳孔对光反射、眼底镜检查,追踪观察6月以上.结果注视力、眼底视乳头色泽有改变好转4例,1例1眼早产儿视网膜增殖病变眼球萎缩.1例双眼视神经萎缩.发现3眼有屈光不正,近视眼底改变.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期后药物治疗和眼科观察治疗对改善视功能和减轻残疾程度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31例眼底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眼底改变,以了解两者之间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关系。方法:对例(眼)患儿用托品酰胺散瞳后,用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231462HIE结果:例中,例(眼)眼231148296底有改变,占总眼数。眼底改变主要表现为:视乳头、视网膜水肿,视网膜缺血,视网膜出血,视网膜血管病变和黄64.07%斑出血。结论:在轻、中、重度特别是中、重度患儿常有眼底改变。HIE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2例新生儿HIE随机分为常温组、亚低温组各11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干预,亚低温组于生后6小时内加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中、后基本生命体征(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血生化(血糖、血电解质及肝功能、肾功能)、血气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儿生后28天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结果: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硬肿、肺出血、心律失常、DIC及难以纠正的低血压等副作用,病死率分别是18.2%(2/11)和27.3%(3/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温组比较,亚低温组治疗72小时后心率减慢(P<0.05),但停止亚低温治疗后差异很快消失(P>0.05);生后28天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亚低温组高于常温组,分别为36±9分、2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纳络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96例中重度HIE病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9.2%,对照组总有效率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络酮治疗HIE疗效显著,且未见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5.
神经发育学评估方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几种神经发育学评估方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神经行为异常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为高危新生儿脑损伤的评估和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采用Vojta姿势反射、52项神经运动检查(52项)、Gesell发育检查量表,对71例中、重度HIE新生儿(早期干预组44例,非干预组27例)进行神经发育评价。结果2,4月龄时Vojta、52项检查、Gesell发育评价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月龄干预组Vojta、52项检查、Gesell发育评价异常率较非干预组低(P〈0.01)。三种神经发育检测结果显示,2,4,6月龄时,Vojta检查与52项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Gesell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9月龄时,三种检查方法的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神经发育检测方法对不同月龄HIE儿童干预的指导价值有所侧重,Vojta、52项检查对≤6个月的患儿更为实用、便捷。Gesell发育量表对〉9个月的患儿能更全面评价其各方面的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施普善与胞二磷胆碱合用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84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施普善(脑活素)1ml/kg和胞二磷胆碱(CTC)100~125m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静滴,qd,疗程为7d。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胞二磷胆碱(CTC)100~125m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静滴,qd,疗程为7d。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76.6%,有效率为95.7%;对照组痊愈率为35.1%,有效率为75.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施普善是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纳洛酮对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价值。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3天,设立了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38%,经统计学处理,X~2=0.559 P<0.01,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中重度HIE疗效显著,未见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压氧舱治疗及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将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0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分为早期干预组和对照组。早期干预组除了传统的常规治疗外,从新生儿期接受高压氧舱治疗与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定期随访,并对所有患儿进行评估。结果研究中观察到高压氧舱治疗及早期干预新生儿最早出现的效果是:呼吸改善,睡眠安眠,奶量增加,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改善,以后是肌力和运动发育水平的提高。高压氧舱治疗及早期护理干预组临床症状改善出现的时间及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舱治疗及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了新生儿期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12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复方丹参-1.6二磷酸果糖在治疗本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复方丹参-果糖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意识、反射、肌张力恢复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 %和74.1%(P<0.05);意识恢复天数分别为3.86±0.83和5.87±1.18(P<0.01);反射恢复天数分别为4.42±1.14和5.96±1.52(P<0.01);肌张力恢复天数分别为4.20±1.14和5.11±1.14(P<0.01);住院天数分别为9.57±2.73和12.89±3.16(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复方丹参-l.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李慧荣  苗涛  李晓龙  席娥  贺波 《吉林医学》2011,(11):2092-2094
目的:探讨蓝牙动态脑电图(EEG)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4例HIE患儿临床资料、蓝牙动态EEG、CT检查,结合临床分度进行比较。结果:动态EEG异常率为95.14%,主要为背景活动的改变,在HIE(2~5 d)早期表现明显;动态EEG与HIE临床分度符合率达98.8%。结论:蓝牙动态EEG可作为判断HIE程度的价值指标;蓝牙动态EEG对HIE有早期诊断价值,尤其是亚临床型的HIE优于CT;EEG的动态监测对HIE预后评估有较大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