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防跌倒管理流程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和应用防跌倒管理流程,最大限度地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方法成立防跌倒管理小组,对护理人员培训;制定跌倒高危因素评估表;制定及实施防跌倒管理流程;每月进行质量考评。结果实施流程6月,住院患者跌倒率由实施前0.59%降至0.07%。结论实施防跌倒管理流程能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老年医院预防患者跌倒管理流程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建立与实施预防患者跌倒管理流程,探讨控制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病区住院患者实施预防跌倒管理流程,主要内容包括入院评估、签署"预防跌倒告知单"、高危警示标识的应用、针对高危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强化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不良住院环境的改善等。结果:实施预防患者跌倒管理流程可降低跌倒发生率,有助于建立合作性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跌倒高危患者跟踪评估监控流程设计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制订跌倒风险评估监控表和跌倒高危患者跟踪评估监控流程,将跌倒风险评估监控表和跌倒高危患者跟踪评估监控流程应用于临床并进行动态管理。观察实施前后患者跌倒的发生率。结果实施流程管理后,跌倒高危预报率增加,患者跌倒发生率降低,实施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跌倒高危患者跟踪评估监控流程管理能降低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住院患者跌倒预防流程的实施效果。方法 :建立住院患者跌倒预防流程,将其应用于住院患者跌倒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跌倒发生率、跌倒后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进行住院患者跌倒预防流程管理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0.071‰下降到0.029‰(P0.01)。结论 :通过跌倒预防流程管理,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加强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护理管理,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方法于2009年6月起建立并实施住院患者跌倒护理管理模式,建立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管理流程,制定跌倒综合管理方案。比较实施前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结果通过实施跌倒护理管理模式,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前1.07%比实施后0.45%;x^2=6.110,P〈0.05)。结论住院患者跌倒护理管理模式有效地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应用外科住院患者跌倒流程管理降低跌倒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将跌倒高危患者跟踪评估监控流程应用于外科临床并进行动态管理,比较流程实施前(2009年)和实施后(2010年)外科高危跌倒预报率和跌倒发生率。结果2009年的预报率为0.5479%,2010年的预报率为1.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7.8252,P〈0.01);2009年跌倒发生率为0.2307%,2010年跌倒发生率为0.0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2306,P〈0.05)。结论跌倒高危患者跟踪评估监控流程能提高外科跌倒高危预报率,降低跌倒发生率,能有效预防外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跌倒风险评估制度,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方法2005年开始建立并实施高危跌倒筛查、高危跌倒预报、护理干预的跌倒风险评估制度,并比较实施跌倒风险评估制度前后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情况。结果实施跌倒风险评估制度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人员预防跌倒的意识提高。结论跌倒风险评估制度的实施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跌倒风险评估制度,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方法 2005年开始建立并实施高危跌倒筛查、高危跌倒预报、护理干预的跌倒风险评估制度,并比较实施跌倒风险评估制度前后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跌倒风险评估制度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人员预防跌倒的意识提高. 结论跌倒风险评估制度的实施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流程管理在老年患者跌倒预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规范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的管理,降低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 制订跌倒风险评估及监控流程,组织"跌倒流程管理知识"培训并进行质量监控.结果 提高了老年患者高危跌倒预报率(P<0.01);降低了跌倒发生率(P<0.01).结论 对跌倒高危患者实施流程管理能提高跌倒预防效果,降低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住院患者跌倒安全管理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加强住院患者的管理,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方法:于2008年1月建立并实施预防跌倒管理模式,包括制度的完善、护士的培训、高危跌倒患者的筛查及健康教育。结果: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护理人员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意识增强。结论:跌倒管理模式的实施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与评估表的建立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探讨住院患跌倒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危险性评估表。方法选择2003年9月~2004年9月我院1434例住院患中发生跌倒事件17例,分析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同时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系数权重法.建立住院患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结果年龄、既往跌倒史、视听力情况、疾病因素、肢体情况、药物影响、不良症状、精神神经情况及平衡能力下降等是住院患跌倒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住院患应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能全面了解患的状况.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能防止住院患跌倒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提高医护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跌倒预防评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138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护理人员对医院护理管理部门要求的各项跌倒评估内容知晓率、完成情况和必要性认识。结果:138名护理人员对医院要求评估项目知晓率最高的内容是"患者年龄",知晓率最低的内容是"化疗药";评估完成情况最好的内容是"患者年龄",完成情况最差的内容是"抗癫痫药";对评估项目必要性认识中完成最好的内容是"患者年龄",完成最差的内容是"健康教育依从性";护理人员各评估内容完成情况与护理人员对各项跌倒高危因素内容的必要性认识有相关性;年龄、工作年限与护士对医院跌倒预防评估必要性认识得分有差异。结论:医院应采用案例分析等各种形式、各种方法加强对护士培训,提高护士对跌倒高危因素的认知水平,同时还应完善住院患者跌倒评估表,增加"害怕跌倒"和"患者对健康教育依从性"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点患者风险管理模块在提高临床护士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运用文献回顾、专家小组会议和现况调查等方法设计重点患者风险管理模块,比较应用前后临床护士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该模块的应用,提高了临床护士对重点患者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t=-5.816,P<0.001),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χ2=4.763,P=0.029)。 结论 重点患者风险管理模块的设计和应用对构建重点患者风险管理体系,规避住院患者护理风险,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住院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ICU患者身体约束管理系统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组建研究小组,以ICU患者身体约束评估量表为基础,构建ICU患者身体约束管理系统,系统实时采集相关数据,实现患者身体约束决策动态提醒和质量控制。选取2022年1月—6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收治的216例患者为应用对象,比较系统应用后(2022年4月—6月)与应用前(2022年1月—3月)患者身体约束率、约束时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并收集护士对该管理系统的满意度。结果 ICU患者身体约束管理系统应用后,身体约束率(35.19%)低于应用前(49.07%),约束时长为45.71(16.41,121.31) h,显著低于对照组126.00(28.05,317.00) h,两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士对约束管理系统的满意度得分为(4.56±0.48)分。结论 使用ICU患者身体约束管理系统有助于降低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率,减少约束时长,护士对该系统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开发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识别与防控管理信息系统,探讨其在皮瓣移植患者血管危象预防和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研究开发小组,构建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识别与防控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患者添加及基本信息录入、皮瓣标注、皮瓣观测、危象预警、病案归档5个模块。2019年12月正式在临床应用,比较系统应用前后皮瓣移植患者早期血管危象发现率及皮瓣成活率等指标,调查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应用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识别与防控管理信息系统后,患者早期血管危象发现率由33.33%上升至9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血管危象发生率由8.18%上升至10.24%,皮瓣成活率由94.55%上升至99.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7、P=0.083)。结论 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识别与防控管理信息系统,能为护士提供准确、客观的决策依据,提高皮瓣早期血管危象发现率,有助于进一步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儿科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改革对提升儿科专科护理质量及患儿满意度的作用。方法:通过实施专科护理岗位规范化培训、定期组织典型专科护理病例讲评比赛、推行专科护理小查房、设计并发放《护理指导手册》、常态化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等,改进儿科专科护理质量,并比较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改革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和患儿满意度。结果:儿科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改革实施后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护理过程、急救药械、消毒隔离及患儿满意度评分均有提高,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改革,可以提升儿科护理质量及患儿满意度,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改善医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护理标识系统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系统的使用效果,更好地实现患者的安全目标。方法经过前期论证,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建立护理标识系统,并对全院关键环节护理标识使用进行动态持续监控管理。结果应用护理标识系统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及护士对护理标识应用的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标识系统的应用有效控制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对患者实施安全管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Urinary incontinence is a major problem for elderly chronic care patients. As a consequence, a high level of nursing care is required for patient management. Because incontinence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are usually implemented during the day shift, the incidence of incontinence according to time of day has major implications regarding patient management. Although treatment is usually based on severity, assessment of incontinence severity in elderly chronic care inpatients is difficult. In this study, a telemetric incontinence detection system was developed to identify incontinence episodes. An absorbent pad exchange technique was used for incontinence volume measurement. The study group, 66 chronic care inpatient men over 65 years old, were subject to incontinence measurements over 10 days during all nursing shifts using the telemetric incontinence detection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a significantly high incidence of incontinence episodes during the evening nursing shift. The volume of involuntary urine los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during the night nursing shift. Thus, the highest level of incontinence severity occurred during the time of day when nursing staff on chronic care units is usually the lowes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病人难免压疮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通过建立难免压疮管理制度,制定难免压疮申报表、申报条件和申报流程,对晚期肿瘤病人难免压疮进行管理。结果:压疮发生率降低,病人满意度提升。结论:对晚期肿瘤病人实施难免压疮申报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融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加强过程管理,提高管理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