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测试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运动皮质区的兴奋性。因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 S)可调节皮质的兴奋性,能诱导突触功能的短期增强,故本研究采用rTM S来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运动皮质的兴奋性。方法:在一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年龄相匹配的对照者中,采用局部rTM S(发送包括10次刺激、频率为5H z和120%rM th强度的10个刺激串)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 EP)及其阈值的变化和皮质静息期(CSP)的持续时间。在进一步的试验中,rTM S发送的频率为1H z(包括10次刺激和120%rM th强度的刺激串)。结果:尽管对照受试者由5H z rTM S引出的正常M EP…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虽然早先的一些证据显示反复经颅磁刺激(rTM S)在卒中康复中的价值,但高频rTM S的治疗效应以及rTM S诱导的支持运动学习的皮质兴奋性生理学机制尚未被认识。本研究探讨在慢性卒中患者中rTM S诱导的皮质兴奋性和相关运动技能的获得。方法:15例慢性轻偏瘫性卒中患者(男性13例,平均年龄53.5岁)在经历10H z或假rTM S刺激对侧初级运动皮质(M1)后,利用其轻瘫手指进行一项复杂的连续手指运动任务。在干预前后通过运动精确度、运动时间和运动诱发电位(M EP)振幅等指标检测患者行为和运动皮质兴奋性的改变。利用单独的重复测量AN…  相似文献   

3.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 S)对癫痫的潜在治疗作用已经逐渐得到认可。本试验对低频rTM S治疗1例因皮质发育不良所致的持续部分性癫痫(EPC)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1例31岁的右侧肢体EPC女性患者,病程持续15年但无全身性发作。M R I显示,运动区皮质周围局部巨脑症提示皮质发育不良。共8只磁性线圈放置在患者的手部运动区皮质表面,给予强度为运动阈值90%、频率为0.5H z的刺激共100次,EPC在rTM S结束后立即消失。治疗效果维持约2个月,再次治疗获得相似的效果和维持时间,给予患者低频rTM S治疗是安全的,并且耐受性良好。以上试验结果支持r…  相似文献   

4.
有关左旋多巴诱导的运动障碍的神经机制和环路尚不清楚。对一组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辅助运动区(SM A)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 S),探讨SM A兴奋后的调节功能是否可改善因持续注入阿朴吗啡而引起的运动障碍状态。结果发现,频率为1H z的rTM S可以显著改善药物诱导的运动障碍,而5H z rTM S的治疗作用仅有轻微而不明显的增加。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辅助区rTMS的调节治疗诱发的运动障碍@Koch G.$Dr.Fondazione Santa Lucia, IRCCS, Laboratorio di Neurologia Clinica e Comportamentale, Via Ardeatina 306, 00179 Roma, Italy @…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D)患者处理时间的能力受损。本试验旨在研究高频(5H z)反复经颅磁刺激(rTM S)对执行时间复制任务的PD患者的作用。研究发现,当rTM S诱导透过右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 LPFC)而不透过补充运动区进行时,患者对时间的处理有显著改善,这说明包括基底节和DLPFC的神经回路可能构成对时间感觉有益的神经网络。高频rTMS对于帕金森病时间感觉的改善作用@Koch G.$Fondazione Santa Lucia, IRCCS, Lab. Neurol. Clin. e Comportamentale, Via Ardeatina 306, 00179 Rome, Italy Dr. @Oliveri M. @Brusa L. @张玉龙…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局部运动皮层刺激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功能及皮质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对12例未行药物治疗的PD患者对应于右手的左侧运动皮质区进行反复经颅磁刺激(rTMS),比较阈下rTMS(0.5Hz,600脉冲或10Hz,2000脉冲;由“真”或“假”线圈产生)与单剂量左旋多巴治疗的效果。评估指标包括使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及限时运动任务进行临床评估,使用单一或配对脉冲TMS技术对皮质兴奋性进行神经生理学测定。结果:10或0.5Hz的真rTMS可改善运动功能,假rTMS对运动功能的改善无作用。高频rTMS可改善刺激区对侧上肢的僵硬和运动迟缓,而低频rTM…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对脑卒中发生1年内患者的健侧大脑半球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 S),旨在降低损伤侧大脑半球对健侧半球的抑制作用,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假性rTM S刺激相比,健侧大脑半球运动皮质给予rTM S刺激后,患者的简单和选择性反应时间明显缩短,患侧手的普渡插板测验评分也明显改善。卒中患者健侧大脑半球rTMS的假刺激控制试验@Mansur C.G. @Fregni F.$Harvard Center for No 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330 Brookline Avenue, Boston, MA 02215, United States,Dr. @Boggi…  相似文献   

8.
目的: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可以用于检测神经环路的频率响应功能。以往的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αSSVEPs减弱和低频电刺激。本试验对SSVEPs频率范围为θ(4H z)~γ(40H z)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方法:分别给予7种不同频率(4、8、17、20、23、30和40H z)刺激后检测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3例健康对照者的SSVEPs。上述7种刺激频率下的功率(信号功率)和上述刺激频率以外的功率(干扰功率)均用于量化SSVEP的反应。结果:两组间的功率和频率均显示出负相关。与在较高刺激频率下(>17H z)的对照者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信号…  相似文献   

9.
背景:虽然帕金森病(PD)患者的抑郁症发病率很高,但是对于PD患者抑郁与抗抑郁治疗相关的神经系统联系却知之甚少。目的:采用SPECT检查氟西汀及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 S)对PD和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rCBF)的影响。方法:26例患者被分配至2个治疗组:一组接受有效的rTM S及安慰剂治疗  相似文献   

10.
离体及动物在体实验研究表明:亨廷顿病(H D)给予肌酸(Cr)补充物可以防止或减缓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出现。但是,在临床试验中,这种神经保护效应不能被复制,其原因可能是进行临床试验的周期太短不能影响临床终点。采用磁共振波谱成像(1H-M R S)作为替代性标记物评估H D患者给予Cr补充物对大脑代谢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共纳入20例患者(年龄46±7.3岁,平均症状持续时间4.0±2.1年,CAG重复次数44.5±2.7)。主要试验终点是服用Cr8~10周前(t1)后(t2)通过1H-M R S测量顶-枕部皮质的代谢变化情况。次要测量指标包括亨廷顿病等级量表的运动部分和…  相似文献   

11.
彭榕  刘叶明  黄俐 《当代医学》2016,(15):91-92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对儿童抽动症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抽动症患儿8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6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盐酸硫必利口服治疗,干预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估2组患儿治疗前后运动、发声抽动情况.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30%、75.6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运动抽动YGTSS评分:干预组(15.48±2.27)分,对照组(15.36±2.10)分;治疗前发声抽动YGTSS评分:干预组(9.62±3.67)分,对照组(9.58±3.72)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运动抽动YGTSS评分:干预组(2.81±2.05)分,对照组(6.73±2.44)分;治疗后发声抽动YGTSS评分:干预组(2.17±1.83)分,对照组(4.62±1.88)分,干预组患者运动和发声抽动YGT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可显著提高抽动症患儿口服盐酸硫必利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以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变,研究组患者给予经左侧颞顶叶低频rTMS刺激;对照组患者给予伪刺激。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各有39例完成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各因子中幻听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两项明显下降(P<0.05,P<0.01)。阳性症状两组患者均无明显改善。阴性症状研究组患者下降明显(P<0.05),而对照组患者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后幻听、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症状研究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rTMS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症状。  相似文献   

13.
左侧语言优势半球损害患者的语言网络神经影像研究,表明了右侧额下回(IFG)的激活现象。通过神经影像引导下的反复经颅磁刺激(rTM S),扰乱脑肿瘤组和对照组中的右利手患者两侧IFG的语言功能,从而检测右侧IFG激活的功能相关性。所有受试者的左侧IFG都对TM S敏感。在患者中,这种左侧敏感性与其语言左侧化的程度相关,那些具有最小单侧优势的患者也对右侧IFG相应语言功能的右侧TM S敏感。脑肿瘤患者右大脑半球的基本语言功能@Thiel A.$Max-Planck-Inst. for Neurol. Res., Gleuelerstrasse 50, D50931 Cologne, Germany Dr. @H…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一项为期6个月的开放性研究中,对采用喹硫平治疗伴痴呆的帕金森病患者(PDDEM)和不伴痴呆的帕金森病患者(PDNO DEM)药物诱导精神症状(D IP)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35例伴D IP的连续PD患者犤其中19例伴痴呆(根据D SM IV诊断标准)犦进行检测。评估方法包括: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 M SE)、UP-DRS(运动部分)、简明精神病等级量表(BPR S)、临床全面印象量表(CGIS)和H am ilton测试(测试抑郁)。喹硫平使用灵活剂量,25~600m g/d。纳入研究的35例患者中,24例完成了喹硫平治疗(14例痴呆和10例不伴痴呆患者),11例患者终止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丙泊酚诱导麻醉后对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7例需要MECT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诱导麻醉给予丙泊酚;依托咪酯组诱导麻醉换用依托咪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中输入电量指数、运动发作时间、抑制指数、抽搐能量指数、抽搐一致性指数;治疗前、最后一次治疗后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其精神状况及记忆水平。结果:治疗后依托咪酯组运动发作时间、抑制指数、抽搐能量指数、抽搐一致性指数、WMS评分、PANSS减分均高于丙泊酚组(P均<0.05),而输入电量指数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和丙泊酚比较可提高MECT治疗运动发作时间、抑制指数、抽搐能量指数、抽搐一致性指数,降低输入电量指数,减少认知损害,但须注意谵妄、呕吐和血压问题。  相似文献   

16.
背景:多系统萎缩(M SA)患者的帕金森综合征运动损害的进程通常较为迅速。然而,这种情形也受到许多变量的影响。采用前瞻性自然病史研究,并使用可靠的等级量表来准确测定M SA的帕金森综合征的病情进展情况。目的:评估M SA帕金森变异患者的帕金森综合征的病情进展情况。方法:在常规治疗的两个时间点(随访11.8±1.4个月),根据H oehn和Y ahr量表(H&Y)、Schwab和England A DL量表(SES)及UPDR S(UPDR S-III)中的运动检查部分,对38例临床疑似M SA-P患者进行帕金森综合征运动损害评估。结果:检测38例临床疑似M SA-P患者(年龄63.2±…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左乙拉西坦。观察对比2组治疗前后运动抽动YGTSS(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分、治疗前后发声抽动YGT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运动抽动YGTSS评分及发声抽动YGT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第6周、第10周评分有明显差异,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例(5.00%)低于对照组12例(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中附加左乙拉西坦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状态,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盐酸氟西汀控制维持期强迫症患者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112例维持期强迫症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56)和研究组(n=56)。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氟西汀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及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对照组SDS评分外,其他评分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盐酸氟西汀控制维持期强迫症患者症状的疗效优于单纯盐酸氟西汀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由肝性脊髓病(HM)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5例HM患者施行自身前后对照实验设计,每天给予患者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后增加运动疗法治疗,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FMA-L)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5例患者治疗后下肢FMA-L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P<0.01).结论:运动疗法结合功能性电刺激能有效改善肝性脊髓病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背景:尚无证据证明帕金森病(PD)是一种急进性老年性疾病,年龄对PD患者不同运动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也不清楚。这可能对PD神经保护剂的临床试验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年龄与原发性PD患者不同运动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机构: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PD和其他运动疾病研究中心和一家神经病诊所,该诊所主要为纽约市华盛顿H eights-Inwood社区的居民提供健康服务。患者:病程长、年龄大的患者样本。设计:横断面的临床-基础研究。采用统一PD等级量表(UPDRS)对PD患者进行评估。将总UPDRS运动评分分为6个运动域(震颤、僵硬、运动徐缓、面部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