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末清初医家肖京的《轩岐救正论》一书,是一部罕得的医人自医的著作。虽然这部著作前后两部分体例变化较大,但仍有联系。前者是通过肖京的亲身医疗实践,以医经为“以一贯之”的主线,告诫医家不要“昧灵素之大义,守一家之偏法”,含蓄地救正医家轻蔑医经的错误,从而维护了医经的纯真和至尊的地位。后者则是通过弘扬儒家的价值观,直言当时医家医德的缺失,以儒家为榜样救正医家,从而维护了传统的儒医价值和气派。肖京自己就是一个儒医,浑身充满了儒气。他对借医谋私、谋官、谋虚名的人给予了入木三分、淋漓尽致的揭露,为古今树立了一面“诸医贞邪之鉴”。他对儒医的肯定和褒扬,以及对儒医和“冒窃儒名”的狂儒、腐儒、贼儒做出了严格的界定,都对今天弘扬中医特色,研究儒医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儒家孝文化对新安医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以新安医家生平事迹及其相关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内在动力、传承方式、行医准则、经世致用四个方面,对儒家孝文化对新安医学的影响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儒家孝文化对新安医学的影响体现在:为新安医学提供优质的儒医资源、铸就父子相传与师徒相授的医学传承方式、培养新安医家“仁”“义”兼修的行医准则、推动新安医家发挥程朱理学的“经世致用”精神。基于对儒家孝文化精神内涵与外延的深刻把握,新安医家孝而行医、精研医理、延续医术、修仁行义、关注民生、尽忠报国,实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目标。[结论]新安医学中所体现的儒文化特质与人文精神,对于当代医学生与医务工作者的医疗实践活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儒医之名自宋代而始。《宋会要辑稿·崇儒》:“使习儒术者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谓之儒医。”至此,医生职业为之一变,从草泽铃医辈转到文人士大夫身上,甚至出现“非儒医不足以见重于世”(谢利恒语)的局面,这应该说是医史上一大转折,此后展现儒医辈出的昌盛局面。“昔之明医者,皆自儒而至之。”那么,儒学文人是如何走上医家之路呢,归纳起来,大致有三途。  相似文献   

4.
新安医学起始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在新安地区一郡六邑之地(歙、休、祁、黟、婺、绩)名医之众,著作之多,实为全国罕见。本文仅就新安医学医案之梗概简而述之。 一、新安医案的发展及形式 1. 医籍中的散见医案:南宋新安歙人张杲《医说》10卷,博采宋以前多种文史著作中有关医学典故、传说及古代医书、医案而成。这是新安医学有医案记载的最早医书。  相似文献   

5.
汪机(1463~1539)字省之,号石山,明代安徽祁门人,是新安医学流派的先驱者,明史列其为当世四大医家之一。 在汪机的医学思想中,易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医人物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他介绍是:“幼业儒,后随文习医,研读诸家医书,参以《周易》及儒家性理奥论,治医屡效”。汪机幼习举子业,对于《周易》及程朱之学颇有研究,汪氏习医,远溯《内经》、《难经》,近法丹溪,东垣诸家。因《内经》的成书便依据了易理,朱丹溪亦是先习易后学医,医易兼通,所以易学原理对汪氏学术思想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后汪机更是行医不忘研易,研易以究医理,终于集诸家之长,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安医学流派——培元派。 培元派是建立在营卫一气论的基础上,以擅用参芪为特点。  相似文献   

6.
新安医学是一种特定地域环境下的医学文化,无论是理论临床,还是历史文化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从新安儒医的形成背景,新安儒医的类型,新安儒医的文化心理以及新安儒医的学术贡献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加强格物致知、济世关怀、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  相似文献   

7.
新安医家对温病学的影响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新安医学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曾起过重要促进作用。新安地区自1641~1862年,200年间有记载的温疫流行即达7次之多,为此该地医家不得不深入研究、探讨温病学。在现知的数百名新安医家中,其中值得提出的有: 一、畅发朱丹溪之旨的方广 方广,字约之,明代休宁人。方广之母,曾先患内伤脾胃,继又遍身发赤斑。当时正值天疱疮流行,医家不辨,误以疫症治疗而致死。方广愤而习医。他学崇丹溪,认为“得医道之全者,丹溪一人;发丹溪之蕴  相似文献   

8.
<正> “新安”系今安徽歙县、休宁、绩溪、黟县、祁门、屯溪以及江西婺源等六县一市的古称。因祁门县西之新安山而得名。据统计,自东晋至清末,新安仅有史著可查的名医就有589人,有255人撰写了461部医学著作。这些医著中,张果的《医说》是现存最早记载了大量医学史料的著述。吴昆的《医方考》是我国等一部注解医方的专著。江瓘《名医类案》是第一部总结历代医案的著作。而徐春圃的《古今医统大全》、程杏轩的《医述》被有关专家列为我国十大古医著之一。此外,徐春圃还发起组织了我国  相似文献   

9.
新安郑氏喉科医学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医、医案、谱牒等献资料,勾勒新安郑氏喉科医学的总体轮廓,初步探析郑氏喉科学术经验。新安郑氏喉科医学历传15世近500年,凡38位业医;业医学科涉及喉科(病种含咽喉口齿唇舌疾病)、大小方脉(内科、儿科),旁及外科、妇科;积累了如“养阴清肺汤”等一批验方秘方;现存《重楼玉钥》等医学作25种,医案7种;学术上强调医需深谙医理,治疗采取针药共施,内服外治并用。  相似文献   

10.
《医说》是一部祖国医史文献资料的汇编,为研究医史的良好参考资料。作者张杳,字季明,新安(今河南省新安县)人,宋代医家。据朝奉大夫罗顼为《医说》作序云:“张杲季明,自其伯祖子充,以医显京洛,间受知于范忠宣。其祖子发,盖学于伯祖而有得者也。于是其父彦仁继子发而术更妙,于充深微所衍,固三世之医也。”可见张杲出身子医学世家。张杲欲博观远览,弘畅其道,凡书之有及于医者,皆记之,故书名谓《医说》。他将平时“目览之文,耳听之说”,凡是有关医药方面的内容,都一一记录,历时三十余载,于公元1224年编成。  相似文献   

11.
明清新安世医在明朝嘉靖年间形成学有所传、业有所精、各科齐全的世医群体,总体人数不少于300人,占明清新安医家总数的1/3。明清新安世医特征鲜明,呈现医而好儒、医儒兼通的文化气质和理论有渊源、临床有真授的专业素养。明清新安世医的形成是明初世医制度、明中叶徽州宗族医疗保障及明清徽州社会尊医贵儒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王清任,字勋臣,河北省玉田县人,一七六八年诞生在该县的鸦鸿桥东村,是一个富有革新和创造精神的进步医学家。王清任处于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解体的清代。当时社会上复古之风盛行,反动理学猖獗,知识界咬文嚼字崇尚空谈。反映到医学领域中则是儒医当道,推崇儒理,笃信天命,宣扬封建礼教,反动统治阶级甚至扬言“非通儒理不能为医”。清政府主持修订的医书《医宗金  相似文献   

13.
江西盱江(今名抚河)流域,自古以来,名医辈出,形成“盱江医(?)”,其人数之众多,著述之丰富,堪与安徽之“新安医学”,江苏之“孟河医学”互相媲美。据《江西杏林人物》记载,江西省上自公元25年(东汉·建武元年)下至公元1987年有地方志及文献(?)考(?)医药学家共计883人,其中属于盱江流域的计有2(?)人,占22.7%;医药学著作共计751种,其中属于盱江流域的计有138种,占18.4%。特别是宋、元、明、清四代我省杰出的“十大名医”——宋代的崔嘉彦(南康人)、陈自明(临川人)、严用和(庐山  相似文献   

14.
《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一书为皖南医学院李济仁教授主编,李教授为江南名医,不仅精研医道,擅长临床,而且对“新安医学”有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在此之前,李教授曾于1990年主编出版《新安名医考》,其主持的“新安名医考证研究”获得省级自然科学奖。经数年的进一步研究,终于撰成了这一部系统的《新安医学研究》。如果说前书对发掘考证新安医家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那么本书对系统整理研究新安医学的全貌做了更重要的提高工作。可以认为,本书的出版不仅对新安医学而且对整个中国医学史增光添彩,弥补了地区医史的空白,为后学之典范。“新…  相似文献   

15.
1999年 9月 2 6日 ,作为向我院建校 4 0周年的贺礼 ,安徽中医学院新安医学文化馆揭幕开馆。位于我院图书馆内 10 0m2 的展馆里共设新安医家医籍的一般概况、新安儒医群体、新安医家中供职御医情况、临床各科概况、主要学术流派、医学教育与普及、新安医学域外影响、新安医家的医德医风、新安医学目前研究概况等 9个部分 ,4 0个展版。展出自晋以降至民国时期内容的图片 2 0 0余幅 ,图表 10余张 ,名医画像及重要事件绘图计 10余幅 ,历代重要医籍文献和现代研究成果近 4 0余部 (份 ) ,另设 8个展柜。全馆在展示新安历史上所独有的传统的、优秀…  相似文献   

16.
由儒入医的陈嘉谟在《本草蒙筌&#183;序》中,念念不忘儒学之道,把《素问》、《难经》、《神农本草经》与《六经》、《尔雅》相比拟,实质上既阐明了医学与儒学在学术上的通约性,也阐明了集撰本草以“发《素》、《难》治病之玄机”的重要性,并针对时弊提出了“医责通变,药在合宜”的观点,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先生以八十高龄撰成《本草蒙筌》,的确“嘉惠后学之心盛矣”,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17.
国子监医学是宋徽宗时期建立的专门培养儒医的医学教育机构。由于技术官制度和士大夫存在轻视技术官的观念, 政府为国子监医学登科人制定了较优厚的授官制度, 使得国子监医学生获得了与太学学生同等的仕途机遇, 由此激励了众多士人习医。然而, 这一授官制度也因为给国子监医学生"官州县"的机会而偏离了培养儒医的宗旨。尽管如此, 国子监医学登科人的授官, 体现了国家对士人习医从医的鼓励和对儒医的尊崇, 从而改变了士人的医学观念, 促进了儒医群体的发展壮大, 也推动了宋代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新安医学的兴盛与当时地理环境优越,文化发达,经济繁荣等诸多因素有关。“新安”从南北朝至清末共有医家745人,共撰刻汇纂医籍615种。新安医学的特点为:重视对经典著作的注释、阐发,注重普及医学知识,专科多为世袭代传,学术上既有继承,亦善创新。“新字医学”系笼统地指新安地区历代所出现的医家、医籍,不宜称“新安医学派”。  相似文献   

19.
江涵暾。字笔花,清代宫吏兼医学家。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曾在广东做官,中年开始研究医学,往来于江浙之间。为了使“人人稍知医理,不为庸医所误”,遂采集张仲景、李东垣、张景岳等医家论述,于公元1824年撰成《笔花医镜》一书。此书内容简要,浅俗易懂,流行甚广.堪称医学门径书。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常德即常仲明,麻知几即麻革,这均是错误的。常德为常仲明之子,此事已有学者撰写论文澄清。但将麻知几与麻革误为一人,此事尚无人指出。许多中医青年学子,甚至青年教师在讲课时,将二人混为一人,故有纠正之必要。二人均有文名,且均与名医有交往,麻知几曾润色金元四大家之一张子和的著作《儒门事亲》,麻革则曾为名医王好古《阴证略例》作序。但相较而言,麻知几为儒而知医,与张子和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因少年时曾患恶疾,后随道士练气功而治愈,因此对医学特别感兴趣。他曾拜张子和为师,也曾与张子和探讨医理,助其升华学术思想。麻革则未见深入涉及医学之事。考察了麻知几与麻革二人之生平,指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