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血脂异常在慢性肾脏病(CKD)中很常见,血脂异常既是心血管疾病(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加速CKD进展、影响CK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血脂异常进行干预是CKD防治中不可缺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血脂异常是指血浆中脂质量和质的异常,表现为脂蛋白异常血症.近年来,我国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呈明显升高的趋势.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报道,我国成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已达到18.6%,估计患者数1.6亿[1].我院采用脂必泰胶囊治疗血脂异常,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同时又是心脑血管疾病(CVD)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住院期间血脂情况。方法 连续调查2012年11月—2014年5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所有ACS患者587例,收集每个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入院24h内按标准方法测定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记录每个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587例患者中有423例(72.1%)存在血脂异常,异常率最高为HDL-C:57.3%;血脂异常率与院前是否应用他汀类药物无关,应用他汀类药物大于6周TC、LDL-C、非HDL-C及Apo B100水平明显降低,达标率明显增高(P<0.05);血脂总体达标率:按我国标准,38.3%的患者达标,按ATP III的标准,24.2%患者的达标。结论 在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中,血脂异常发生率高,总的达标率低,需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达标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VD的危险因素中,血脂异常及其成分的异常与CVD的关系。方法利用职工年度体检和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中TC、TG、TDL-C、LDL-C的数据。以SPSS软件包在微机上集中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按统计学方法进行F检验和Z检验。结果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32.41%。患病率及LDL-C水平随年龄段的上升而增加。CVD组与健康人群组比较,HDL-C水平,CVD组明显低于健康人群组;LDL-C水平CVD组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Z>1.96。结论职工年度体检35岁以上人群中血脂异常患病率及LDL-C水平随年龄段的增加而升高。由此证明血脂异常是CVD的危险因素,而且血脂四项中,HDL-L、LDL-C异常较TC、TG异常更危险。  相似文献   

6.
张海龙  郑亚西 《贵州医药》2002,26(9):836-837
冠心病的发病中有许多危险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 ,其中以血脂异常最受重视。冠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我们对经冠脉造影诊断及排除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了对照观察 ,探讨血脂异常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1 资料及方法选择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2 0 0 1年 1~ 1 2月行冠脉造影患者 1 2 4例 ,均于入院后第 2~ 3天抽血查血脂。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冠心病组 (至少一支主要冠脉或其主要分支的内径有≥5 0 %的狭窄[1 ] )与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患者共 6 3例 ,其中男性 5 2例 ,女性 1 1…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Reaven首次提出X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IR)、糖耐量减低、高胰岛素血症(HI)、脂代谢异常及心血管疾病(CVD),其中IR是根本异常。IR是由于外周靶组织对胰岛素的生理反应缺陷所致,表现为胰岛素作用受损引起代偿性胰岛β细胞分泌增加,导致慢性HI。高血压、脂类代谢紊乱、凝血异常、血管功能失常等均为CVD的危险因子。以下将IR/HI与CVD危险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概述。1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HP)患者中50%有HI及IR,未治疗的HP表现为对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抵抗并常伴有血脂异常。在对健康儿童的研究发现胰岛素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AS)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血管事件(CVD)发生的相关性,分析CKD患者发生CV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CKD患者167例,所有患者均通过螺旋CT进行CAS评分评估,并进行相关血液指标检测,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统计所有患者随访期间CVD发生率以及预后情况,而后根据患者随访期间CVD的发生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无CVD组和CVD组,分析CAS评分与CVD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组间不同风险人数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导致CV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整个随访过程中共计56例发生CVD,发生率为33.53%;无CVD组患者冠状动脉4个分支CAS评分以及总分均显著低于CVD组(P<0.05);CVD组患CAS评分中度风险例数显著高于无CVD组,而CAS极低风险例数显著低于无CVD组(P<0.05);无CVD组患者平均年龄显著低于CVD组,糖尿病和高血压例数显著高于CVD组(P<0.05);无CVD组患者甲状旁腺素(iPTH)、高敏感T蛋白(hs-cTnT)、N末端B型利钠抗原(NT-proBNP)低于CVD组(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及CAS总分是CKD患者发生CV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AS是CKD患者C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CAS与CVD发病率呈正相关,可以作为CKD患者开展CVD预防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阳  卓伟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5):1963-1964
目的:了解代谢综合征(MS)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连续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血管狭窄≥50%的冠心病患者,其中MS合并CHD患者34例,36例不符合MS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MS合并CHD组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肥胖、尿酸增高,与对照组相比,MS合并CHD患者冠脉血管受累程度高且弥漫性血管病变多。结论:合并MS的CHD患者冠脉病变严重且呈弥漫性损害。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具有很高的心血管疾病(CVD)发生率,CVD成为CKD患者死亡主要原因,高龄透析患者因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50%[1]。CVD可促进CKD患者疾病进程。这些现象表明CKD与CVD有着密切的联系。现综述如下。1CKD患者发生CVD的流行病学资料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CVD发生率较高[2]。研究发现,CKD患者早期即可观察到CVD发生率增高,CKD第2、3  相似文献   

11.
尽管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移植物及患者的存活率近年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移植受者较之普通人群心血管疾病(CVD)的患病率却在不断增加。很多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均可导致这一人群CVD患病风险的增加。其中,移植后新发生糖尿病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会导致移植物功能下降和患者存活率降低,移植物失功风险增加。2004年更新的移植后新发生糖尿病治疗和管理指南,不仅明确了疾病的定义、诊断和治疗方法,并涵盖了肾、肝及心脏移植后新发生糖尿病的诊治的诊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血脂水平在冠心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来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与单纯糖尿病组患者相比,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更易出现血脂异常,需引起警惕,以防止病情延误。  相似文献   

13.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指在没有大量酒精摄入的前提下,肝脏出现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虽然NAFLD是一组良性病变,但NAFLD可以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部分患者甚至发展为肝细胞性肝癌.NAFLD与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IR)等因素密切相关,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也是心血管疾病(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基于潜在药物相互作用(pDDIs)等因素的心血管疾病(CV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VD住院患者人口学资料、相关检查以及pDDIs等信息,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V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599例CVD住院患者,其中566例患者(占94.49%)存在至少1种pDDI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禁忌pDDIs、体重指数和用药总数是CV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此构建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21(95%CI=0.787~0.850),校准曲线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结论:CVD患者中pDDIs发生率较高,基于pDDIs等因素构建的CV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决策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5.
健康教育在血脂异常患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血脂异常患者高达1.6亿人,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 L-C)升高,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治冠心病。面对这一庞大人群,如何去提高该病的治愈率、知晓率及降低它的致残率、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自理能力,降低治疗费用,节省国家有限医疗资源,是每位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具有很高的心血管疾病(CVD)发生率,CVD成为CKD患者死亡主要原因,高龄透析患者因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50%[1].CVD可促进CKD患者疾病进程.这些现象表明CKD与CVD有着密切的联系.现综述如下. 1 CKD患者发生CVD的流行病学资料 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CVD发生率较高[2].研究发现,CKD患者早期即可观察到CVD发生率增高,CKD第2、3期轻度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其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达到5.9%,脑卒中的发生率为1.0%,左心室肥厚占41.2%,发生心力衰竭达到13.8%,明显高于相同地区一般人群同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3].随着肾功能损害加重,CVD发生率逐渐增加,维持性透析阶段达到高峰.另一项调查发现,CKD1、2、3、4、5期患者的CVD总患病率分别为5.13%、17.24%、27.86%、26.92%、47.49%[4].终末期肾病患者CVD患病率高达86.0%[5].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疾病(CVD)主要指脑出血、脑血栓等,又称“中风”或“卒中”,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组疾病,特别对老年人,是严重的致死致残原因。对于CVD的病因及转归还处于研究中,我院1987—09—10对佳木斯市郊农民1984—09~1987—09的CVD患病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以佳木斯市郊农民26542名,其中男15254名,女11288名为普查对象,就CVD患病率,危险因素,主要致残情况及转归等内容,按统一调查进行,人员经过训练,采用询问式和体检相结合,调查对象中确诊为CVD的患者均经过复核。 1.2 诊断标准:根据CVD患者及其知情人提供症候表现及目前致残情况,按“1978年第二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制定的CVD诊断标准及分类法”,参考CVD患者提供的省、市、县以上医院诊断证明,最后诊断CVD117例。  相似文献   

18.
谢芳 《国外药讯》2004,(11):11-12
世界心脏联合会(WHF)国际专家小组建议,每个国家应制订国家心血管病(CVD)预防政策。这份由WHF世界心脏和卒中讨论会指南特别工作组提交的报告,详细地叙述了作为预防战略重点的CVD风险因素。CVD专家必须与医师、流行病学家和公共卫生官员一道来以减轻CVD风险因素和改变它们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习惯。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45例2型糖尿病(T2DM)伴有DN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资料、CVD的发生情况、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及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并与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3%的患者发现颈动脉斑块,78.4%的患者存在左心室肥厚。CVD的发生与年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有无斑块、室间隔厚度(IVST)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T2DM伴有DN患者普遍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和左心室肥厚。高龄、高血糖、钙磷代谢紊乱等可能是参与T2DM伴有DN患者CVD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糖尿病患者潜在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 137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过5年跟踪调查,其中有65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变,发生率为3.04%,然后对DPN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DPN、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压是导致患者出现CVD的危险因素。通过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显示,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由大到小分别是:DPN(OR=20.950)、FBG(OR=1.683)、2hPBG(OR=6.716)、HbA1c(OR=2.561)和年龄(OR=2.808)、血压(OR=2.023)。结论糖尿病潜在CVD与DPN具有相关性,DPN是导致患者出现CVD的潜在危险因素,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早做出针对性干预治疗,有效预防CVD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