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治疗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颗粒,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TBIL、ALB、ALT、AST),凝血功能(PTA)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BIL、ALB、ALT、AST、PTA及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的TBIL、ALB、ALT、AST、PTA及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治疗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瘀黄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气虚瘀黄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基础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扶正解毒化瘀方加减,治疗8周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ALT、ALB、TBIL)、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75%,对照组5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TBIL、ALT、ALB、PT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瘀黄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拟方祛湿解毒疏肝汤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疗效。方法:将98例慢性重症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方祛湿解毒疏肝汤,每日一剂,分二次口服,疗程一个月。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0,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3%.(p〈0.05)。结论:祛湿解毒疏肝汤配合西药主治慢性重症肝炎比但用西药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宋爱军  于培龙 《中医药学刊》2010,(12):2608-26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保肝、退黄、抗病毒、免疫调节、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清热祛湿、解毒活血中药。观察和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候、体征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后ALT、TBIL、CHE与PTA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或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秦芍退黄汤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10例确诊为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56例。对照组给予腺苷蛋氨酸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秦芍退黄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有效率为81.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A旧、AST、TBIL、DBIL值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秦芍退黄汤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宁方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予西医常规对症处理;治疗组3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肝宁方,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显效病例腹水消退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肝功能指标(ALT、AST、ALB、TBIL)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Ⅵ—C)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73.7%(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病例腹水消退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ALT、AST、ALB、TBIL显著降低(P〈0.05),HA、PCⅢ、Ⅳ.C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HA、PCHI、1V—C显著降低(P〈0.05)。结论:肝宁方具有治疗肝硬化腹水作用。  相似文献   

7.
史海立  赵庆华 《光明中医》2008,23(6):772-773
目的:观察健脾泄浊化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脾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双氢克尿塞片、氨体舒通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健脾泄浊化瘀汤,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同时查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BIL、ALT、STP、AIB、GIB水平、彩超及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改变。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和体征计分及总计分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对日平均尿量,日腹围、体重减少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分级比较A级C级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治疗后,治疗组ALT、TBIL、ALB,GLB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腹水深度、脾厚值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健脾泄浊化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脾虚血瘀型)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减轻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可降低血清TBIL、ALT、STP、GIB水平,升高AIB水平,并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颗粒联合单重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60例慢性重型肝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单重血浆置换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颗粒治疗,1月后观察疗效及肝功能、胆碱脂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TBIL、ALT、PT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CHE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退黄疸、缩短凝血酶原时间、提高胆红素平均清除率、降低胆红素反弹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临床好转率(73.33%)亦优于对照组(56.67%)。结论:益气活血颗粒联合单重血浆置换为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有效手段之一,可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大黄乌梅煎高位保留灌肠结合中药口服治疗瘀黄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已确诊为瘀黄型ACLF的60例患者,应用中央临床随机系统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40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加用IMS-100A Plus结肠途径治疗系统0.9%温生理盐水5000ml结肠灌洗后大黄乌梅煎高位保留灌肠,同时给予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方口服,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0周)、治疗4周和8周后肝功能(ALT、AST、TBIL、ALB)、凝血功能(PT、PTA)、ET和s ICAM-1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47.5%,对照组为15.0%;试验组死亡率为17.5%,对照组为50.0%,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在降低AST、TBIL、PT、ET和升高ALB、PTA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在降低ALT、AST、TBIL、PT、ET、s ICAM-1和升高PTA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黄乌梅煎高位保留灌肠结合中药口服治疗瘀黄型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良好,能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疗效。方法: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治疗组给予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两组均治疗48周。观察治疗后两组肝功能、HBV-DNA、肝纤四项水平及肝硬度值(LSM)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HA、LN、IV-C、PC-Ⅲ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A、LN、IV-C、PC-Ⅲ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在抑制HBV-DNA复制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TBIL、AST、AL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白花香莲解毒颗粒可以有效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肝纤维化,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花香莲解毒方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白花香莲解毒方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及高脂低蛋白饮食复合因素诱导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血清ALT、AST、ALB,ELISA法检测血清HA、LN及PC-Ⅲ的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白花香莲解毒方能降低血清ALT、AST水平,增加ALB含量,减少HA、LN及PC-Ⅲ含量,改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下调肝组织中TGF-β1表达,与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花香莲解毒方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干预TGF-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通络方辅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对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另用盐酸普萘洛尔,研究组另用益气解毒通络方。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ALT、AST、TBIL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T、PTA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解毒通络方辅治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能改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降黄合剂Ⅱ号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合降黄合剂Ⅱ号方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r-GT)、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PTA)等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r-GT、TBIL、PTA水平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黄合剂Ⅱ号方能改善肝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3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后血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汤合乌梅承气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亚急)肝衰竭早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亚急)肝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解毒化瘀汤合乌梅承气汤保留灌肠,并配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40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NH3)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NH3明显降低,PTA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特别在改善肠道感染、肝性脑病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解毒化瘀汤合乌梅承气汤能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亚急)肝衰竭早中期的疗效,改善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解毒复肝合剂联合苦参素序贯给药对不同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及血清病毒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湿热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基因B型、C型)患者9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6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单用苦参素序贯给药;治疗组再加用解毒复肝合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HBVDNA、HBeAg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病毒学疗效:治疗组在抑制HBVDNA复制、促使HBeAg血清转换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基因B型患者疗效优于基因C型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肝功能疗效: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肝功能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解毒复肝合剂可增强苦参素抗HBV作用,其中基因B型患者疗效优于基因C型患者;②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具有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解毒凉血方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热毒瘀结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法,将105例热毒瘀结证的HBV-ACLF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64例,对照组41例。试验组在西医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凉血方,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内科综合治疗,治疗8周,随访40周。比较两组治疗后及随访至48周时的病死率、肝功能[包括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的改善及用药安全性。结果在8周的治疗期内,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总体病死率(15.63% vs 34.15%)、疾病处于中期患者的病死率(25.0% vs 64.7%)、第8周TBIL、第2及4周AST、第4及6周PTA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48周,试验组病死率(21.88%)较对照组病死率(39.02%)下降了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解毒凉血方能够显著降低HBV-ACLF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真武汤加减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将6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真安汤加减,疗程45天。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和肝功能指标变化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ALT、TBIL、ALB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或P〈0.05);且ALT、ALB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真武汤能明显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情及预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正肝方治疗肝硬化伴高甲胎蛋白(AFP)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疗效机理。方法64例肝硬化伴高AFP患者,随机分为正肝方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正肝方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正肝方,每天1剂,每天2次口服,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ALT、GGT、TBIL、ALB)、AFP值、CD4、CD4/CD8值及肝脏影像学检查情况,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正肝方能有效降低患者AFP水平(P〈0.01),升高患者CD4、CD4/CD8值(P〈0.01或P〈0.05)。结论正肝方能有效降低AFP水平,其机理可能与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的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健脾疏肝方治疗,对照组采用乙肝解毒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5.0%,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分别为70.0%和90.0%。治疗组愈显率较对照组为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HBV标志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恢复较对照组显著(P〈0.05),但A/G的恢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脾疏肝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