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会林  王强 《河南中医》2014,34(1):63-64
王强教授认为,心悸病机有两方面:虚证:主要是气血阴阳失调,使心失滋养;实证:主要是心血瘀阻,水饮凌心,使心脉气血运行不畅。两者在临床初期往往是以虚证为主,由于失治、误治,延误日久,导致阳虚后瘀血、水饮形成,最终出现虚实夹杂之症。应用六经辨证,审症辨证,随症变、辨其证,才能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2.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辨治心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为治疗失精之常效方,但仲景原文只列症状,不言病机,而临床上大凡出现心悸症状者,用之亦能取得良效,故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本文将从荣卫、心神及心肾3个方面阐述心悸发生的病因病机,及该方治疗心悸的机制,并附临床验案一则,以期为临床运用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陈美华主任辨治心悸经验撷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悸者,为病人自觉心中悸动,不能自主也。《内经》中就有“心中澹澹大动”、“心惕惕如人将扑之”、“心如悬若饥状”等对本病的特征进行了描述。该病多因外感、惊恐、失血、饮食劳倦、久病年老体虚而引发,病位在心,但涉及脾、肝、肾等诸脏。其病机以本虚标实为主.虚系指五脏气、血、阴、阳的亏虚,实则多指痰饮、血瘀为患。恩师陈美华主任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著名的心血管内科专家,  相似文献   

4.
仲景辨治心阳虚证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阳虚证是临床常见证候及最终转归,是导致死亡的主因之一。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于心阳虚证有其独特的辨治规律。心悸、心胸痞满、胸痹心痛和畏寒肢冷是心阳虚证的主症,或可伴见肺系、脾系、肾系等症状,病程较长者还可出现心脾同病或心脾肾同病。按病情程度可分为心阳不振、心阳虚衰和心阳暴脱三个阶段,桂枝甘草汤、真武汤和四逆汤分别是其代表方,桂枝和附子是仲景最常用的两味药。其治疗大法和常用药对精简独到,同时重视五脏相关的整体性,关注外感与内伤等致病因素的特点,其辨治精髓在现代临床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高原  任红杰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8):1354-1355
心悸作为临床常见病证,其发病机制与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本文试从脏腑角度出发,系统地对心悸进行辨证论治,有利于指导心悸的中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张仲景对心悸的辨证论冶及其临床意义:《伤寒论》首提“心悸”病名,开心悸病辨证论冶之先河。 将心悸病分为心气虚、心阳虚、阴阳两虚、阳虚水泛四证而施治。文中又论述了关于桂枝的应用及血瘀证问题。因心悸脉象复杂,故仲景对辨脉非常重视,脉证合参,避免误治。《伤寒论》对心悸的辨证论治理论,至今对临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从医60余载,对内科疑难病证的诊治具有诸多独到的经验和心法,临床辨治紧扣病机,尤其对复杂病证,善于从脏腑病机入手,分析五脏之间的生克乘侮关系,从而采用多脏同治之法。本文介绍周仲瑛教授从脏腑相关辨治心悸的验案3则,分别从心脾同病、心胃同病、心肺同病治疗而获显效。提示临床辨治心悸应分清心脏与他脏病变兼夹主次关系,避免单纯治心之弊。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219-1220
文章就《伤寒论》中的心悸一症,根据心悸发生病因病机之不同,进行了详细的症候分类及阐述,从而揭示了张仲景对各种原因所致心悸的不同治则治法,反映仲景辨证施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笔者近年来对心悸证予以分证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今分述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共治疗30例。男18例,女12例,60岁以上22例,66岁以下8例。冠心病17例,肺心病5例,高血压病4例,神经官能症3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所有病例除按中医基本理论进行辨证施治外再根据心律增快的则加入丹参、玉竹、苦参、洋参、桑寄生等,心  相似文献   

11.
栗锦迁教授辨治心悸学术思想简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树茂  曹云  王颖  栗锦迁 《天津中医药》2015,32(12):709-711
栗锦迁教授对心悸的治疗本于《内经》、法于张仲景,总结出该病虚实两分、兼顾五脏、全面考虑、突出主证、灵活辨治等观点。对该病的辨证分型总体上分为以虚为主证型和以实为主的证型,以虚为主的证型包括阳虚气弱和气血两虚两大类。正虚致悸(阳气不足、阴血不足)和邪实致悸(火热致悸、水饮及痰饮致悸、瘀血致悸)。以实为主的证型包括痰火扰心、痰浊阻闭、心血瘀阻、七情郁结、突受外惊。在该病的辨证治疗上,强调要兼顾虚实两端,脏器亏虚需首辨阴阳气血,标实需分清水饮、痰浊、瘀血,以及其两两组合或三者共见中的主要矛盾,在不同的阶段,根据不同的邪实特征灵活组方,基于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而功补结合做到攻不伤正,补不滞邪。  相似文献   

12.
介绍痰湿所致疮疡的主要症状及其特点、辨治方法和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3.
娄彬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2):2184-2186
心律失常隶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总结董其美临证应用活血化瘀疏通心脉、益气温阳宣畅心脉、和胃降浊心胃同治、养阴平肝心肝同治、心肾不交引火归元、辨证用方辨病用药的辨治心悸、怔忡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从以芍药甘草汤为主治疗食管裂孔疝、胃黏膜脱垂症、肠鸣、反胃、帕金森病流涎案等脾胃病的临床验案出发,探讨基于现代医学疾病发病机制、基于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的辨病论治思维模式和方法的临床可行性。指出辨病论治是对辨证论治的补充;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MS)是一种非关节性风湿病,是风湿病科门诊就诊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约占10%-30%。本病好发于20-50岁的女性,临床表现以广泛性肌肉骨骼系统疼痛、发僵、疲劳,在特定部位有压痛点为特征,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等症状。本病有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PFMS)和继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SFMS)之分,后者多继发于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及多种非风湿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经方合方应用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更为复杂的病证。因临证所见的复杂病证远多于单一病证,故合方应用的机会也远多于单一方。合方应用源于《伤寒论》,书中共有3首合方,即桂枝麻黄各半汤、  相似文献   

17.
周云洁  高原  宋歌 《中成药》2020,(5):1187-1191
目的探讨桂枝甘草汤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桂枝甘草汤,疗程4周。检测中医证候疗效、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B型利钠肽(BNP)]、心室重构指标[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平均室壁应力(MWS)]、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LVEF升高(P<0.05),LVEDD、BNP、心室重构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甘草汤联合曲美他嗪可明显减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症状,改善心功能,延缓或逆转心室重构,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合五苓散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患者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五苓散为基础方加减治疗,3个疗程(30天)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显效6例,有效24例,无效1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达93.8%。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合五苓散可有效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  相似文献   

19.
强化辨证论治教学培养临床实用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特点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医临床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的核心能力。针对当前中医药院校毕业生临床能力不强的状况,开展了"以辨证论治教学为中医教学体系的核心"的教学改革,设置了《辨证论治概要》新课程,并多途径强化学生辨证论治实际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围绝经期高血压是指以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并伴有不同程度血压升高的特殊高血压。根据围绝经期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本虚标实证,以远期调节为治疗目的,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