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张玮教授运用补虚化瘀法辨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门诊、收集病例,分析总结张玮教授运用补虚化瘀法辨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经验。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瘀血阻络征象,气虚血瘀为病机关键,补虚化瘀为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2.
运用中医理论分析了"虚"和"瘀"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程中的作用,提出了"虚"为始动因素,"瘀"为病理转归理论,以及临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过程中需重视"补虚"和"化瘀"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证治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用药规律,以便于为该病的中医临床处方用药提供借鉴。 方法: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证治文献中的药物进行分类,用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 结果: 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分别是茵陈(44%)、甘草(3.8%)、赤芍(3.8%)、茯苓(4.4%)、丹参(3.4%)、黄芪(3.4%)、当归(3.7%)、白术(3.9%),如果按归类则补虚药使用频率最高(27.3%),其次为活血化瘀药(17.0%)和利水渗湿药(16.1%)。 结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用药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过程中,在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应当重视对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的使用。同时,一些已经被证实有利胆退黄作用的单味中药的加入,能更有效的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这一病症。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张玮教授长期从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研究,对该病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有独特的见解,认为"气虚血瘀"是病机关键,治疗可用"补虚化瘀法",创制"调免I号方",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成果已获得多项奖励。  相似文献   

5.
刘浩 《光明中医》2020,(3):304-306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采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肝功能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8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仅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TBA、TBIL、GGT、ALP、AST、ALT更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IgM、IgG更低(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采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与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补虚化瘀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的效应机制及作用靶点。方法 基于17β-雌二醇(β-Estradiol E2)100nM诱导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Human intrahepatic bile duct epithelial cells HiBECs)48h,建立模拟PBC患者胆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损伤模型,并设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E2 100nM组)、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 UDCA)组、补虚化瘀方中剂量组(TCM 1mg/mL)、补虚化瘀方高剂量组(TCM 5mg/mL)以及补虚化瘀方联合UDCA治疗组(UDCA+TCM 5mg/mL组),观察补虚化瘀方对E2诱导的HiBECs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 WB)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及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Alpha ERα)、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E2(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 E2 PDC-E2)的表达,荧...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常表现为乏力、皮肤瘙痒和黄疸。邵铭教授认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病因有外感湿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及禀赋不足;病机为肝肾亏虚,阴血不足,夹有血瘀、湿热,治宜滋养肝肾,佐以活血化瘀、清利湿热。  相似文献   

8.
<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多见于女性原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胆汁瘀积性肝病,笔者在临诊过程中发现"虚"和"瘀"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益肝化瘀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PBC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50例患者均于2010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就诊。诊断符合2009年美国肝病学会推荐的PBC诊断标准,符合《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虚软肝方治疗熊去氧胆酸应答不佳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熊去氧胆酸应答不佳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虚软肝方。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慢性肝病量表(CLDQ)评分、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肝脏硬度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CLD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CLD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ALT、AST、TBIL、GGT、ALP、TB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肝功能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HA、LN、PC-Ⅲ、Ⅳ-C水平及肝脏硬度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HA、Ⅳ-C水平及肝脏硬度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虚软肝方治疗熊去氧胆酸应答不佳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疗效满意,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降低肝脏硬度值,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肖玲辉  扈晓宇 《北京中医药》2018,37(6):553-555,561
目的观察利胆养肝方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辨证为肝肾亏虚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中药利胆养肝方加熊去氧胆酸胶囊,对照组单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疗程4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 M及γ-球蛋白水平下降(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胆养肝方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效果显著,优于单独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择取40例原发性肝硬化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以及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临床表现:皮肤瘙痒发生率为67.5%、乏力82.5%。临床体征:脾大发生率为57.5%、黄疸发生率为57.5%。血清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r-谷胺转肽酶(GGT)水平在肝硬化前期、肝硬化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病程时间较长,在早期症状主要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一段时间后病变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通过熊去氧胆酸(UDCA)进行综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早期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胆汁淤积指标。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累及小叶内和间隔胆管,其特征为胆管进行性炎症性破坏,伴门脉周围炎症,继而纤维化,最后演变为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肝硬化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病发展至晚期的阶段,属中医积聚、鼓胀等病证范畴,病情复杂多变。临床多表现出毒瘀阻络,肝体变硬,正气亏虚等证侯。毒蕴不散,邪瘀成积,积损致虚的病机贯穿肝硬化全程,针对该病不同发展阶段病机特点,应辨证采用解毒、化瘀、补虚方法治疗。毒瘀搏结,邪结肝体,治宜解毒化瘀;瘀毒羁留,肝硬脾积,治宜化瘀消积;毒瘀耗损,正虚不足,治宜扶正补虚;并发坏证,治宜谨守病机。辨证论治有利于控制病情,延缓肝病进展,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补虚解毒化瘀法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18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补虚解毒化瘀法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18例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儿科邱根祥,顾明达(200021)关键词补虚解毒化瘀法,小儿紫癜性肾炎紫癜性肾炎是小儿较常见的疾病,至今无有效疗法。我们对近几年收治的18例患儿,采用补虚解毒化瘀之中药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探讨中西医治疗原发性胆汁性的原则,进一步阐明中西医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瘀血理论及活血化瘀治则的研究与应用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为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探讨活血化瘀法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总结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相关机理与经验。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表明,活血化瘀法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从循证医学的思维出发,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思想结合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指导临床,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可取得更加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超声诊断病毒肝炎性肝硬化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应用价值。方法: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于2014年10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中各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疾病性质的不同分为两组(胆汁组与病毒组)进行超声诊断。而后由参与本研究的医护人员就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实际情况(超声诊断征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超声诊断发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接受超声诊断时其胆管壁显著增强,且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相比,其腹腔淋巴结肿大以及细颗粒回声的发生率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胆汁组与病毒组患者的肝实质内细颗粒状回声发生率分别为26.00%和6.00%。另外,病毒组患者的肝脏缩小以及肝实质回声呈弥漫性结节状增生发生率显著高于胆汁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胆汁组与病毒组患者的再生结节数目率分别为4.00%和40.00%。结论:采用超声诊断技术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进行诊断,有利于临床能够更为准确地发现两种疾病之间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诊断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疗工作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7,(12):1052-1054
介绍陈建杰教授诊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经验,认为本病脾虚湿热熏蒸肝胆,瘀热阻络,终致癥积,治疗以顾护中州、理脾化湿为本,贯穿病程始终;清热利湿退黄、凉血化瘀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分期论治,各有侧重;注意兼症,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9.
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以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此文讨论的病例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医无肝硬化这个病名,但在中医文献中,此病多包括在黄疸、积聚、和鼓胀中。中医认为此病病因多为酒食不节、情志所伤、血吸虫感染以及其他疾病转变。病机为肝、脾、肾三脏受病,气、血、水相互瘀积。常见证型:气滞血瘀,肝(脾)胃不和,湿热蕴结,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此文讨论病例应属肝胃不和型,治宜疏肝健脾、益气和胃。现就该病例的诊治情况及对此病的初浅认知进行分述。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其特征为免疫介导的肝内胆小管进行性炎性破坏,伴门脉周围炎症,继而肝纤维化,肝硬化,最终肝衰竭。表现为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及转氨酶异常升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通常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疗效不佳,且副作用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