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止嗽散)治疗小儿风寒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加强叩背、吸痰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敷贴(止嗽散)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4.00%,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中药穴位敷贴佐治小儿咳喘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燕 《四川中医》2011,(10):91-92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佐治小儿咳喘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以及对症治疗给予退热、止咳、化痰、平喘、雾化吸入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敷贴,观察对小儿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呼吸频率,减轻临床症状及体征,胸部X射线吸收等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给药安全、有效,为临床治疗小儿咳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治疗方法,探析机械排痰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对机体炎症指标及预后的影响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2年12月盐城市滨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同时使用机械排痰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临床症状变化时间及机体炎症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白细胞计数(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PCT、SAA及WBC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临床症状用时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治疗中运用机械排痰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可改善患儿病理及生理指标,减轻临床症状,有效控制炎性反应,促进患儿身体快速康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小儿痰热型肺炎喘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痰热型肺炎喘嗽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敷贴疗法。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96.67%;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为5.5d,对照组为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敷贴疗法治疗小儿痰热型肺炎喘嗽可以明显缓解症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益肺汤配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缓解期哮喘患儿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将82例患儿分为2组,治疗组用补肾益肺汤配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用氨茶碱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肺功能、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血清IL-5的变化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血清IL-5、IL-8、TNF-α、NO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症状体征、肺功能明显好转(P〈0.05)。结论补肾益肺汤配合中药穴位敷贴是儿童哮喘缓解期治疗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麻杏石甘汤及中药穴位敷贴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临床价值,旨在提升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方法:110例肺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55例)予以常规治疗及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麻杏石甘汤及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经不同方案治疗后临床疗效、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儿症状及体征、X线消退时间、不良反应情况及家属对治疗方案及治疗结果满意程度,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儿肺炎复发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90.9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为(6.42±1.23)d,短于对照组(8.54±1.35)d,住院费用为(632.35±63.46)元,少于对照(1 124.53±212.45)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症状及体征、X线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82%,低于对照组12.73%,6个月肺炎复发率为0.00%,低于对照组7.27%,家属满意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85.45%,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杏石甘汤及中药穴位敷贴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临床价值极高,经治疗后患儿临床体征及症状显著改善,临床疗效佳,患儿恢复快,花费费用少,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家属高度认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中药穴位敷贴辅助治疗反复喘息发作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将反复喘息发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后,予中药穴位敷贴辅助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结果中药穴位辅助治组总有效率为90.0%,同时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差异无显著性(χ^2=0.352,P〉0.05),但治疗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医结合中药穴位敷贴辅助治疗喘反复喘息发作的毛细支气管炎可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好转时间住院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小儿湿咳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1 ~ 14岁慢性湿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药+敷贴组)和对照组(中药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小儿湿咳方内服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小儿湿咳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咳嗽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 2 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 2 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 93.3%(56/60),对照组为78.3%(47/6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治疗1周和2周后,2组患儿的咳嗽症状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01),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观察组的咳嗽症状评分和VAS评分的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3)治疗2周后,观察组在改善流涕、喉中有痰、食欲等中医证候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小儿湿咳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儿童慢性湿性咳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外敷加中药治疗小儿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各30例。中药组给予辨证中药治疗,敷贴组穴位敷贴,敷贴加中药组予以中药与穴位敷贴同时进行。所有患儿均治疗1月,并进行治疗前、治疗1月后、随访3月、随访6月后证候积分比较。结果:随访6月总证候积分:敷贴加中药组与敷贴组、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6月后总有效率敷贴组为70.0%,中药组为80.0%,中药加敷贴组为100.0%,中药加敷贴组与敷贴组、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发作次数:中药加敷贴组与敷贴组、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长短:中药加敷贴组与敷贴组、中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中药加敷贴治疗能改善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儿的临床症状,比单纯中药治疗和单纯敷贴治疗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6,(12):1592-1593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Ⅰ方联合临床常规治疗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支气管哮喘小儿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n=36),并分别给予穴位敷贴法联合临床常规治疗和单独应用临床常规治疗小儿哮喘。记录A、B两组患儿的喘息、咳嗽、哮鸣音及痰鸣音四方面的持续时间及症状体征治疗效率,分析判断穴位敷贴I方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A组患儿的总体治疗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B组(72.22%);两组于入院治疗前的喘息、咳嗽、哮鸣音及痰鸣音等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上的差异不大;A组患儿经相关治疗后的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结论:穴位敷贴I方联合临床常规治疗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肾清利方结合西药治疗肾虚湿浊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肾虚湿浊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对症处理等),治疗组同时予益肾清利方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率分别为95.0%、82.5%;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清利方结合西药可有效提高原发性肾虚湿浊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患者临床证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喘苏葶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喘苏葶颗粒,疗程4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为82.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喘苏葶颗粒可提高支气管哮喘疗效,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归芍地黄汤加减方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口服归芍地黄汤加减方配合中药祛膝痛经验方热敷,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5%、81.4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芍地黄汤加减方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疗效。方法:20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在常规中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全自动结肠透析机对患者用中药灌肠方进行结肠透析,对照组则予以中药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和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Scr、BUN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两组治疗前后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CRF有确切疗效,而配合中药液结肠透析疗效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内服外洗治疗气血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29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31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内服外洗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关节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部分关节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内服外洗治疗气血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中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综合保肝、支持、对症等治疗措施,并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及利巴韦林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两组均治疗48周,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肝功能、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和86.4%,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CV-RNA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单纯TACE术、TACE术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9例,单纯应用TACE治疗;观察组30例,TACE术后应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AFP、肝功能、血常规(术前及术后1d、7d、14d、28d)等指标,及术后临床症状、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AFP下降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ALT、WBC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改善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近期疗效方面,本研究总有效率为61.0%,对照组为51.7%,观察组为70.0%,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TACE术后应用中药汤剂能显著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水平,同时能较快消除TACE术所致的不良反应,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针药合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疏肝健脾法)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中药+针刺组、百忧解组(每组各22例),分别予疏肝健脾中药、针刺、疏肝健脾中药结合针刺及西药百忧解治疗,各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情况。结果4组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值均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药+针刺组与其他3组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药组、针刺组和百忧解组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中药结合针刺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的疗效及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熏洗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睡眠及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SPIEGEL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针刺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症状,进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可作为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电针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退行性膝关节炎治疗选择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将60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电针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电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