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家琨教授1931年11月出生,江苏省建湖县人,九三学社社员。1957年上海第一医学院(今复旦大学医学院)医疗系皮肤性病专业毕业后,毅然要求分配至上海市麻风防治院(后改为上海市遵义医院、现改为上海市皮肤病性病医院)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他来院不久即进修普外科,而后参加由阿根廷麻风专家斯胡曼教授主讲的麻风进修班学习。  相似文献   

2.
由美国麻风中心主办的麻风学术会议,会议,有120余人参加,于1匀84年8月玲一15日在路易斯安那拟美国麻风中心召开了第一届会上报告了41篇论文。国际麻风杂志1985年第一期刊载了这些论文的摘要。  相似文献   

3.
古那生于西藏刚刚和平解放的1960年,贫穷落后在幼小的古那心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从小他便立志要让西藏人民尽快过上好日子。1973年,13岁他就参加工作,开始用革命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为人民服务。1974年他参加了那曲地区第一次麻风培训班,从此,开始25年如一日的麻风防治工作。麻风,藏语称“龙耐”,1400多年前在西藏已有流行。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麻防工作,那曲地区的麻风患病率已由最高(1974)的0.5‰降至(1994)0.006‰以下,1996年通过了基本消灭麻风的验收,至今未再发现新病例。  相似文献   

4.
北海市原属于麻风高流行区。1956年全面开展防治工作,1995年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的指标,为进一步了解北海市麻风流行趋势,现将1956~2000年北海市麻风流行病学状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麻风畸残是造成病人贫困的原因之一。因此,做好畸残康复工作,对提高麻风病人社会地位,转变公众对麻风的恐惧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95年在英国麻风救济会的援助下,我们对134例麻风治愈者开展了畸残康复工作,现将远期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1874年印度教师Bailey创立麻风救济会以来,世界上为防治麻风而工作的民间机构便日渐增多,到本世纪初已有几十个。一生为解救麻风病人苦难而奔波的法国慈善家佛勒豪于1954年倡导创立了国际麻风节之后,便呼吁所有为消灭麻风而努力的机构联合起来。1963年德国麻风救济会向佛勒豪提议,将所有麻风救济会组织起来共同行动,后来Van den Wijngaert根据欧洲共同市场的经验又提出要组织“麻风共同市场”,这样便由佛勒豪主持于1965年10月在布鲁塞尔举行了欧洲各麻风协会的第一次会议,有9个协会参加,成立了一个筹备会,结果于1966年  相似文献   

7.
全国麻风学术会议在无锡举行〔本刊讯〕由中国麻风协会举办、马海德基金会资助的全国麻风学术会议于今年4月3~10日在无锡举行;这是本届麻风协会三年来第一次举办这样的会议,共收到论文268篇;大会宣读39篇,分组宣读151篇,反映了我国近年麻风防治研究的基...  相似文献   

8.
世界卫生组织于1974年11月在日内瓦成立了麻风免疫研究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研究组对麻风免疫研究提出了三个目的:1.研究出对麻风杆菌具有特异性的皮肤试验抗原,适用于麻风流行病学研究。2.研制一种麻风菌苗,可以诱发对麻风杆菌的细胞免疫,并产生对麻风病的抵抗力。3.探讨麻风免疫病理学合并症的性质,以便预防或更好地治疗。在第一次会议上拟订了十个研究项目,即:来自犰狳的麻风杆菌的供应,由组织提纯麻风杆菌,  相似文献   

9.
十字路口     
随着2000年之日益临近,麻风界正在迅速接近一个十字路口。当麻风做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被解决以后,麻风工作的重点势将转移到麻风的社会工作上来,致力于使病人能过上正常的生活。这能影响病人的治疗和康复。当我们能说已战胜了麻风时,又会意识到所面临的任  相似文献   

10.
麻风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之一,而眼部麻风则是指麻风累及眼部组织,临床上以麻风性角膜溃疡和麻风性虹膜睫状体炎为多见.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导致失明,以致病人生活难以自理。麻风眼病所致的面部畸形,使病人遭受家庭和社会的排斥与岐视,给患者精神上产生巨大压力,影响了病人的身心健康。因此,积极认真地对麻风眼病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从而减轻麻风眼部的畸形及并发症,是麻风防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将我所2001年12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61例麻风眼病患者预防护理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1997年的麻风防治布局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李玉林浙江基本消灭麻风已于1995年得到认可。1997年我们要以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精神为动力,争取继续把麻风列入政府议事日程,搞好部门协作,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把对它的防治和康复做好。麻风防治...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是全国麻风流行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治,特别是自1983年在全国率先开展MDT治疗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之后又在“20世纪基本消灭麻风”的总体目标的推动下,进一步积极开展麻风防治工作,经过多年的艰苦工作,麻风流行范嗣逐渐缩小,流行强度减弱,患病率大幅度下降,现全省已无高流行县区,部分县区已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的指标,但距国家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为了了解现阶段全省的流行态势,现将2001年至2008年的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编后记     
我国麻风防治史上竖起了一个高大的里程碑。经过35年来的努力,全国的麻风病人数减少了大约8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开放政策,政通人和,经济起飞,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文化水平日渐提高,居住卫生条件逐步好转。进一步加强防治工作,争取消灭麻风的时机已经成熟。为此,我国政府适时地做出了成立麻风协会、麻风基金会和麻风防治研究中心的决定,在1985年11月26日举行大会庆祝这些机构成立,于11月27~28日举行了第一届国际麻风学术交流会。会上,卫生部长庄严地向全世界正式宣布中国将在本世纪  相似文献   

14.
影响麻风病人病期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39名麻风新病例的调查表明,病人在确诊时的平均病期为32.3个月。以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病期的六个主要因素为:从第一次看病到怀疑麻风的就诊次数,发现症状时家人的反应,发现症状时病人的心理反应,发现方式,确诊年份和病人的性别。针对可干预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很多麻风流行区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一般卫生保健和麻风防治工作的改善,麻风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也有不少地方没有基层防治组织,加上社会歧视,患者讳疾忌医,妨碍了病例的确诊和登记工作。这样,就难以评价麻风流行趋势和确定发病率的下降是否为真的。WHO研究组认为,在估计流行趋势时,必须利用所有的资  相似文献   

16.
近十几年因采用WHO的MDT,消灭麻风已不再是空想了。本来用MDT只是为了防止耐药,后来却发现它是一种控制麻风的天赐工具,既有良效,又成本不高,现场使用简单而治疗期还比较短。这就使得第一次能由一般的医疗机构散为其常规工作来负责至少是完成麻风的化疗  相似文献   

17.
麻风的研究问题J.Grosset因为WHO的MDT治疗麻风非常有效,有人正在鼓吹对麻风已不再需要研究了。可以认为,MDT已证明很有效,只要推广应用便足以在2000年时达到将麻风做为公共卫生问题加以解决的目标。不过,这种想法有失于太简单。首先,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8.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属湖北省麻风流行地区,全州8个县市自50年代开展麻风防治工作,于1999年以前年麻风发病率、患病率均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基本消灭麻风"指标,通过省级专家组考核验收,2000年麻风防治工作全面转入监测阶段,现对全州15年来的麻风疫情监测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9.
加强麻防工作,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麻风诊疗水平,对控制麻风流行、巩固基本消灭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为普及麻防知识,莱芜市皮肤病防治所,2003年3月对莱芜市基层医务工作者举办一次麻风防治培训班,并于班前采取闭卷方式调查麻风防治知识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20.
在1871年,挪威的韩森氏(Hansen)对瘤型麻风鼻粘膜结节作涂片,用锇酸染色时,发现细胞外有许多黑褐色棒状小体而定为麻风杆菌。1873年韩森氏(Hansen)认为麻风杆菌是麻风病的病原菌。同年奈塞尔氏(Neisser)将14例麻风结节及内脏用抗酸染色方法证实了同样杆菌。直到1898年在柏林召开的第一次国际麻风会议上才得到公认。关于涂片部位,现尚未有统一的标准部位,国内虽有研究不同部位涂片的报告,但基本上是采用1963年福州会议拟订的部位,亦有搞科研时采用4个部位或5—6个部位的。现将近十余年来国内皮肤切刮涂片部位选择的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